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运行系统的构建、问题及优化-基于全国6所高校的文本分析_第1页
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运行系统的构建、问题及优化-基于全国6所高校的文本分析_第2页
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运行系统的构建、问题及优化-基于全国6所高校的文本分析_第3页
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运行系统的构建、问题及优化-基于全国6所高校的文本分析_第4页
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运行系统的构建、问题及优化-基于全国6所高校的文本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运行系统的构建、问题及优化基于全国6所高校的文本分析    二、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运行系统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的运行虽然已有章程作保障,但从实际运行状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职责权限模糊不清,决策职能不够突出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规定:“学术委员会是高校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职权。”然而,各高校院系虽根据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制定了××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章程,但其中对院系学术委员会职权的规定不仅范围划分不够明

2、确,而且内容过于简单:其一,章程虽然规定了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对院系学术事务具有审议、评定和咨询职权,但未指明审议、评定和咨询职权的具体范围;其二,章程未指出院系学术委员会决策职权的具体范围,导致院系学术委员会形同虚设;其三,章程未指出关于学术事务审议、评定、咨询和决策结果的处理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的行政化趋势。(二)人员构成比例失调,选任方式行政化从各高校的院系学术委员会章程来看,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人员构成呈现出比例失衡、成员选任方式行政化的特点:其一,虽然多数高校院系正努力均衡学术委员会委员构成比例,但其效果不明显,委员大多仍由教授、“双肩挑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组成

3、,而校外知名专家、学术造诣较深的青年教师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被拒之门外;其二,虽然多数院系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委员、主任委员应通过民主方式产生,但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并未将其付诸实践,委员和主任委员大多还是通过院长提名、院长任命和名誉担任的方式产生;其三,部分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委员连任时间较长,某些常任委员形成了不容侵犯的“象征性权力”2思想,造成学术权力垄断于少数人手中,学术事务决策有失公允。(三)章程设计简单且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完善的规章条文设计可以促进组织合理、有效地运转,而现有的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章程条文则普遍呈现出过于笼统化和实际操作性不强的特点。更有甚者,部分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章程中没有关

4、于院系学术委员会运行制度的叙述:其一,院系学术委员会章程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对院系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设置、与院系其他学术组织关系、与党政联席和院长关系以及与校级学术委员会的关系未做出相关规定;其二,院系学术委员会章程不仅未规定会议召开流程、议题选定、议题决策以及决策结果处理方式,而且关于可根据特殊情况召开临时会议的规定也随意无序;其三,院系学术委员会章程缺少系统的监督约束制度,虽然提及了复议、回避和旁听等制度,但仍不够系统全面,什么情况下进行复议、回避和旁听,如何监督约束,应该监督约束哪些内容,皆未做出详细论述。(四)独立常设组织机构缺失,外部监督约束机构缺位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院系除

5、设立了学术委员会外,还设有教学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等其他学术组织,它们的职责权限不但重叠交叉在一起,而且还会在某些领域出现无人问津的空白区,导致组织管理经常出现一事多管、多事无管等混乱局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缺少常设组织机构,运行中除召开规定次数的会议外,几乎没有其他日常工作,如遇有日常性学术事务多挂靠于行政机构处理,使人们错误地认为“学术委员会并非像学校科研处、教务处和人事处等机构一样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机构”3。其二,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监督约束机构不完善,导致组织内部工作透明度较低,学术垄断、徇私舞弊、不尽职守、学术事务无人监管等现象时有发生。

6、三、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运行系统的优化策略通过对6所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章程文本的分析,笔者发现其中存在诸多急需改进之处。为此,根据高校院系学术委员运行现状及改革需要,本研究秉承共同治理理念4,采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相互之间协调互动、自下而上集体决策”的方式,提出以下优化之策。(一)职责分配:明确具体,决策为主决策职能的发挥是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行使学术事务管理实权的基础,对提升院系学术权力、完善院系治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应将“决策职能”置于首位,进一步厘清各项职责权限范围:其一,在章程文本中具体规定院系学术委员会的决策范围、决策制度、决策流程和决策方式;其二,在学术事务决

7、策过程中,尊重学术事实,遵守学术管理规律,保障学术事务决策不受或少受行政权力和象征性权力的干涉;其三,在章程中详细规定其审议、评定和咨询职权的具体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的决策职能,保证其应有的学术地位,真正发挥其学术事务管理作用。(二)人员选任:多方参与,民主选举1989年,约瑟夫·吉尔莫对美国402所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在美国大学学术评议会的人员构成中,管理者占59%、教师兼管理者占25%、学生代表约占20%5。刘婧在研究中也指出,大学是一个统一共同体,在其治理过程中学术与行政应相互统一6。因此,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可以借鉴国外评议会的成功经验,将“多方参与”理

8、念用于人员选任之中:其一,将委员分为“当然成员”和“当选成员”,“当然成员”是行政管理人员(有发言权但没有投票权)7,“当选成员”是教授、校外相关专家、学术造诣较深的青年教师(不仅有发言权也有投票权),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合理均衡各类人员构成比例。其二,进一步加强人员选任方式的民主性,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自下而上地由高校院系全体教师无记名投票选举委员,全体委员无记名投票选举主任委员,选举结果交党政联席会审批确认。这样不仅减少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政化”倾向。其三,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规定委员任职年限,合理控制连任者人数比例,避免出现学术垄断现象,及时对委员进

9、行监督考核,取消无故不参加会议、徇私舞弊和不尽职守委员的委员身份。(三)章程设计:详细规范,具有可操作性院系学术委员会章程是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行使学术权力的依据和保障。当前,我国部分高校院系虽然已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但相对于国外高校院系学术评议会章程来讲,我国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章程过于原则化,而国外高校更加详细具体。例如,斯坦福大学学术评议会章程多达18页253条8、伯克利分校评议会章程达34页之多9,对评议会及下设各分委员会的职责功能、成员资格、组织运行、决策程序和领导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描述10。为此,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应针对学术委员会章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策略:其一,规范章程文本格式

10、,按照总则、分则、附则格式,以章节条款的形式展开论述。其二,补充完善章程文本内容,将院系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设置、与院系其他学术组织关系、与党政联席会和院长关系、与校级学术委员会关系纳入章程文本之中,促进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其三,完善例会议事制度,将会议召开时间、会议主题、会议流程、会议决策方式纳入章程文本之中。其四,健全监督约束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详细规定复议流程,如对决策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学术委员会提出复议,经1/2委员同意后,召开全体委员会议进行复议,复议结果为最终决策结果;二是制定回避条件,如学术委员会会议内容与委员本人、配偶、直系亲属相关,有关委员应主动回避;三是根据实际

11、情况,合理规定旁听内容,如委员、主任委员选举,学术事务决策,决策复议等。(四)组织构建:内设专属机构,外设监督机构为防止高校院系学术组织混乱、职责交叉,避免学术事务挂靠于行政机构处理的现象发生,高校院系应加强院系学术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其一,借鉴德国大学评议会的先进经验,建立以学术委员会为主,教学、学位评定、职称评定等分委员会为辅的学术组织机构11,将各项学术事务下放给分委员会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发挥院系学术委员会的统领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各分委员会的办事效率。其二,设立常设组织机构,将其作为院系学术委员会行使学术权力的载体,并设置专门职位处理学术委员会各项学术事务的日常工作。例如,通知委员会议召

12、开时间、下达学术委员会的各项决议、处理复议、回避事项、记录会议内容等。其三,设立以“教代会”为主的外部监督约束机构,赋予其监督约束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审核学术委员会委员构成比例,控制“双肩挑”人员比重,监督院系学术委员会中是否包括一定比例学术造诣较深的青年教师、校外相关专家;第二,监督委员和主任委员产生方式,跟踪检查委员和主任委员选举全过程,审核委员任职资历,对不符合条件的委员,取消其委员资格;第三,审核议事程序、决策结果,旁听会议全过程,合理处置违规行为,监督复议不合理的决策结果。参考文献:1毕宪顺,杨海山,王艳明.高校学术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调查与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

13、4):48-54.2薄存旭.当代中国中小学校组织变革的价值范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10-112.3刘黎明,王静.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学术权力行使的制度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3):77-96.4kezar a. governance and decision-mak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ared governance, governance structure, external influences, trends in governanceeb/ol.2015-09-24. 5欧阳光华.董事、校长与教授美国大学

14、治理结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6刘婧.提升学术权力与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基于辽宁省三类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的章程文本探讨j.重庆高教研究,2013(3):6-10.7刘婧.弗吉尼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4(3):92-95.8senate and committee handbookeb/ol.2015-09-24. http:/facultysenate.s9duties, powers, and privileges of the academic senateeb/ol. (2013-12-20)2015-09-24. http:/regents.uniyersityofc10朱守信,杨颉.加州大学伯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