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改革_第1页
高校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改革_第2页
高校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改革_第3页
高校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改革_第4页
高校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校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改革    摘要: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体现出很强的政府主导型,随着中国加入wto,高等教育将面临参与国际大竞争。本文分析了国内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以及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在高教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国际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并力求有所创新。关键词:管理体制,教学管理,高等教育国际化,学科专业,课程设置高等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教学管理作为其子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教育的改革,其中核心问题是高教教学和管理的改革。因此必须把教学改革确立为高校整体改革的核心环节,充分

2、体现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全国许多高校在结合国内现实、学校的特殊实际,也出台了不少改革方案,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的体制、管理者的观念、历史条件、办学规模、师资结构、管理思路等方面的约束,高教改革仍摆脱不了旧有观念、体制等思路的羁绊,以至于改革最后有的是有头无尾,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还有的是只有计划没有行动,纯粹纸上谈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路,并对具体的实践作简要的探讨。一、深化高等教育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我国原有的高教管理体制是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一种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门和地方部门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的体制,随着我国

3、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务院和教育部已觉察到这种体制的弊端,通过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到1992年原国家教委首先打破高校单一的隶属关系,开始实施以主管部门共建和高校间开展合作办学为主要形式的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接着中央又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八字方针,又将体制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进入新世纪后,通过八字方针的不断贯彻,对国务院部门所属学校集中进行了三次大调整,基本上完成了部门院校管理体制的调整。虽然改革以后学校的优势和效益在多方面显现出来了,但这仍然没有解决管理中最根本的问题,无论高等院校由中央、国务院部门管理,还是地方管理,其管理的实质并未变,即集权式的

4、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约束和限制了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开展。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中高等院校都还是属于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高校由中央各部委直接管理,大部分院校由省市地方政府管理,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管理模式仍然是高度集权的体现。其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高等院校的校长等校级领导的任命带有浓厚的官本位和神秘色彩,任命权集中于中央和地方行政部门,其产生过程缺乏民主性和竞争性,往往适合担任校长的人选未被任用,所任命的领导却并非是最佳的人选。在高教领域文化水平低的领导文化高的,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这种任命方式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在行政级别和政治生活方面,享受的是部级或厅级待遇,导致一些被任命者产生严重的官本位思

5、想,他们并不是把这一职位当做一种对教育事业的责任,而是当做一种政治、经济待遇,在实施管理等过程往往奉行的是唯上不唯下原则,而忽视对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利益和学生的前途的全面考虑。我们党有一贯的干部选用标准和程序,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作为高等院校党委书记的任免采用这种方法自然是无可厚非,但把这种法则延用在校长的任用过程中,从对高等教育和学校的发展角度来说并不合适,我们的组织部门应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高校校长任用制度,更多地发扬群众路线,全面地考察领导干部。高等院校是一个教学、学术和科研场所,有其特殊性。随着高教的不断发展,教育也成了一种产业,因此高校不等同于党务、行政等政府部门,从某种程度上说,

6、甚至可以和企业相提并论,因此其校长等领导完全可以通过民主推选产生,其具体方式可以斟酌,或许也可以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一样,经推选产生,再由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任命。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有益的尝试来深化高教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学校的具体管理上,主管部门管得过宽、统得过死,无论从学校的招生计划、设备计划、基建计划等一些日常工作都须经批准。而有的管理部门也不是以学校、以教育为本的理念来行使职能的,在管理过程中,作风拖沓、推诿、消极现象时有发生。某个行政部门的司长、处长对下属学校可操生杀大权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以至于学校校长见了那些所谓的“实权”人物总是诚惶诚恐。在教材建设和管理上,教育行政机构热衷于出

7、版统编教材,国内目前“两课”教材和一些计算机等公共课教材,同类教材有数百种之多,其中很多就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杰作”,其主要动机之一就是教材发行的利益驱使。高校若不选用行政部门统编的教材,管理部门动辄以评估不合格相要挟,或通过各级领导前来干涉,直到学校选用该教材为止。其实这类教材高教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都有非常优秀的模本,根本无需再低水平的重复编写。高等教育不同于中等教育,它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很多前沿性、探索性的问题,在教材选用上应该提倡择优、择新和适用的原则,更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材建设局面,而不是一味地搞什么地方统编教材,从而导致劣质低水平重复教材的泛滥。以上只是部分典型的情况,除此之

8、外,还有很多的弊端存在,究其原因,根本就在于高校集权式的管理体制。周远清副部长就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曾讲到过:“中央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宏观管理部门,没有必要继续直接管理学校,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管理和决策上。”希望国内的这种体制改革继续按照“八字”方针,彻底完成体制改革的任务。让各高等院校在校长等所有人事的任用,在学校教学、科研的管理上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是高等教育真正走向国际化、充满竞争活力的重要前提。二、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不仅是在经济、贸易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包括文化、教育在内的全面开放。因此当务之急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培养一大批具有

9、国际意识、国际知识、交往能力的人才。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当今世界潮流,尽快地行动起来,转变思路,融入到国际教育的洪流中去,否则我们的高等教育必将被国际高等教育界所淘汰。综观历史,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四大发明给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过去中国长期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才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落在别人的后面。因此不走向国际化,不但我国的教育会弱化,经济更会退化。另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国家的概念正在淡化,经济全球化已使商务活动和教育活动突破了国家的边界。世界各发达国家不但在经济上渗透全球,更是把教育的触角伸到我国。高等教育融入国际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必

10、须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打赢这场教育的“战争”。具体设想有很多,有专家提出建立高等教育特区,借鉴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试办教育特区、试办特许学校、国外大学分校等等,进行综合性的教育改革。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但是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有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根据国内各高等院校的实际,既有整体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和操作策略,也有各高等院校各具特色的具体方法。借鉴国外大学的办学方法、提升办学层次、拓宽办学途径、增强竞争实力。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在办学方式、途径上仍然较封闭,开放力度不够,与国际高等教育交流和接轨尚未广泛进行,也缺乏将本校、本学院和本专业推向国际

11、化的措施和方法。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具体进行实施:一是实现和国外高校全方位的交流,特别要注重的是学术上的交流,包括互派访问学者和互派留学生、中外联合办学、聘请外籍教师等,尽可能多地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争取将更多的科研成果在国际性刊物上发表,以扩大影响。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是一大突破,通过这种方式,国内有多所高等学校与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或正在培养一批外向型国际化的人才。我校也相继与韩国和澳大利亚等高校互派留学生和联合办学,培养高等教育管理人才,每年派出的和来我校留学的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势头很好。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联合招收的教育管理硕士班影响很广,

12、吸引了大批的国内、省内教育管理人员的报考。增加外籍教师引进的数量和质量,聘用国外高等教育管理人才。目前国内高校大都聘请部分外籍教师任教,为了在语言上和专业上与国际更好地接轨,应该聘请更多的非语言教学的专业课外籍教师,这样,一方面促进语言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推动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高校聘外籍教师很普遍,但鲜有聘请外籍教育管理专家来管理我国的高校,通过这种引进,将直接带来国内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管理手段和方式,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全面借鉴国外先进的高校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国外很多的高等院校采用的是自治、

13、自主管理体制,大学校长和一些重要管理岗位,都是由学校内部民主产生。学校有来自各专业的关键教员组成的教授委员会,对学校许多重要的教学科研管理事项具有决策的义务和权利。在教学过程中,不提倡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而是由各任课教师自主决定其教学方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校方通过某种教学质量评估和评价体系,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宏观的评价。由于国内高教体制的改革尚未到位,而且也不可能像国外政府那样宏观管理学校,因此要完全采用国外的人事制度和教学制度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目前来说也是不现实的。但随着国内对高校体制的改革逐步到位,高等院校自主管理的环境进一步宽松,完全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的从人事管理到学校教学

14、、科研等各项管理决策的制度、方法和手段。可以在个别学校或某些教学管理部门或部分领域内进行尝试。当然,管理也不能全盘西化,真正的国际化还应是保留民族特色、按国际规则办事的国际化。三、加快学科专业结构的调理和课程设置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探究思想深和充满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而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教育的既科学管理又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是紧密相关分不开的。在专业设置方面,教育部通过对专业目录的再一次修订,通过整合后,专业目录名更少了。专业目录和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已经出现不相适应的状况,而每个学校什么专业有优势、什么专业可以增

15、设、什么专业可以发展,学校最清楚,拘泥于专业目录的限制,各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受到很大的束缚。随着高等教育空前的发展,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这种扩张基本上仍是在原有的学科专业结构框架内进行的,基本上是为了应付高校扩招带来的矛盾,而未能很好地考虑到未来经典、科技和社会产业结构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外部的需求变化,专业设置几乎千篇一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国内许多高校,特别是建校时间不长的高校多数基础差、起点低,建设一个具有科研力量强、教学水平高、对外影响力大、毕业生质量好的学科专业,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以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目前国内有很多高校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这其实并不

16、是一个好现象,可以想象这样的高校,虽然学科专业门类框架搭得很健全,但实质内容却十分单薄,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充实其内涵。虽然目前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从安排就业转向全民素质教育,但毕竟大多数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都希望学成后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施展自己的才华,由于上述的原因,一些就业率本来已经相当低下,人才需求已趋饱和的专业,其毕业生就业形势更显严峻。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所带来的学科专业建设上的束缚,各高校目前都显得无能为力,相信通过教育部进一步贯彻“八字”方针,会逐步得到解决。对于高等学校自身来说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快学科专业的结构调整。对于财政、金融、工商管理、会计

17、、法律和外贸等人才需求市场趋于饱和的学科专业,要加快调整,以解决其结构性过剩的矛盾。加快对信息类、生物工程类、生命科学类等新兴学科专业的建设,特别是在师资、课程、培养方案、教学条件等方面加强投入,以突破这些学科专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更是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添加后劲。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宏观指导作用,开展学科专业建设评估,各高等院校要加强特色学科专业的建设,对具有特色的、有竞争力的专业,要增加投入,使之更具特色,更具比较优势。对薄弱的或非常缺乏竞争力的学科专业实施休克疗法,采取“关、停、并、转”的手段,为更好地发展优势学科专业创造有利条件。高等院校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

18、其课程设置的结构和布局也相差很大。目前国内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主要问题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两课”的安排,各高校在自主改革培养目标,培养“宽口径,厚基础”人才时,纷纷增设课程,削减每门课的课时数来达到培养的目的。而教育部对“两课”的课程设置和课时都有严格的规定,其课时数却不能减反而要增加,最后大学四年有很多课时是花在“两课”上的,过多的精力牵涉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损耗。在这里并不是说“两课”不重要,只是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开设部分选修和通过部分自学来达到“两课”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太多,很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只讲空头理论却不解决具体问题;还有不少已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课程仍然在开设。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高校管理体制造成的原因,教育部制订了专门的各学科专业主要重点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