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高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高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高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高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摘要:通过对某高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反映出高校学生对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思想认识和要求,为实现新形势下才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校,学分制,调查分析,改革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0年,全国近三分之二的高校实行了学分制。对某高校抽样调查1000多名学生对学分制这一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看法与感受,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对稳步推进高校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

2、义。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高校学生对学分制的思想认识及关注程度 1学生对学分制关注不多,了解甚少。从调查结果来看,有17的学生很关注且了解学分制;有69的学生对学分制的内涵及其意义仅有浮浅的了解;有13的学生根本不了解。 2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重视学分制。调查结果显示,关注学分制且对学分制有一定了解的学生,高年级为 26,中年级21,低年级7。根本不了解学分制的低年级学生较多,低年级17,中年级12,高年级10。 (二)学生对现行教学计划的意见和对学分制下选课之要求。 1学分制有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自建意识。调查中,绝大多

3、数学生不赞成学年制教学计划。当问及学生是否习惯于学年制指令性教学计划时,有93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这是因为学生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对未来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考虑甚多。他们对自己的成长渐渐由他人塑形转化为自我塑形,已对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高度集中、刻板划一、重分轻能、扼制个性和创造性的传统教育模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更加关注有利于他们自我发展的新的教学管理制度。 2随着年级级别的升高,学生自主选课人数增多;随着年级级别的降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课人数增加。当调查中问及学生对选课所持的意见时,愿自主选课的学生高年级为662,中年级为624,低年级为572。愿在导师指导下选课的学生高年级为28

4、3,中年级为299,低年级为369。这是因为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自学、自理能力的增强,要想扩大他们学习上的自由度。以便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灵活组成各自的知识结构。低年级学生相对来说缺乏自主意识,对自身把握和发展预期不一定准确。因此,还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课。 3大多数学生对选课的积极性很高。在选课时,若遇本校师资不足,愿克服困难,通过各种途径积极选课。 在调查中,当问及学生“若本校未开设我所选的课程,是否愿跨校选课,无论路程较远”时,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627,且无论年级高低均趋于一致。若学校为了解决学生选课相对集中的矛盾,开辟了网络教学,学生为达到选课目的,愿意选择网络教

5、学的人数达627。 这一结果,预示着全校开设的选修课会呈现出一个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在学分制所提供的环境中,拔尖学生将会成批脱颖而出。 4学生选课较注重专业方向和自身个性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选课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即专业方向和自身个性发展,其人数为786。前者人数为 386,后者学生人数为394。考虑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一因素的学生有115(考虑其他因素的学生人数甚少)。 5暴露出学生在选课中潜在的问题。 (1)还有96的学生在选课时考虑“所选课程易学、易得分”,且最高和最低年级居多。如高年级为115,低年级为10

6、9。而中年级为62。 (2)以“选课程易学、易得分”为目的选课,还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学生之间,高低两头级别的学生较多,高年级为123,低年级为98,中年级为5。 二是相同专业、不同级别的学生之间,高低两头级别的也较多,高年级104,而低年级为127,中年级为81。 三是在专业之间以“选课易学易得分”为目的,各专业差别尤为明显。如高年级中自动化专业最高达20,土木专业最低为34。中年级中通信专业最高达146,机设专业最低为0。低年级给排水专业最高达212,外语最低为66。 (3)为“选课程易学、易得分”为目的选课,在不同

7、级别、不同专业,或在不同级别、相同专业学生之间差异较明显。 如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学生:高年级最高达123,低年级最低达5。相同专业不同级别的学生:低年级最高达127,中年级最低达81。 6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则更高。 由调查所知,729的学生认为他们所选的课程不仅要使他们感兴趣、而且教师的教学效果要好。有216的学生认为只要对课程感兴趣就选。学分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多开几门新课,以利于选修课的真正实现;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以免在选课的过程中被学生淘汰。 (三)学生在学分制下,自

8、主意识、自我约束能力的基本自我估价 1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要求活,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经对学生调查,21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得好。这种把握得好是随年级的高低又有所不同,高年级为277,中年级为204;低年级为 168。能够把握得较好的学生占634,随年级不同各异:高年级为586,中年级为648,低年级为661。难以把握得好的学生占153,其中高年级为137,中年级为148,低年级为17.1。 2对学分制下出现的诸如教学班级不固定、分散式管理等问题,较多的学生能正确对待。调查所知,有584的学生对学分制下出现的教学管理的新问题能正确对待,且能适应。约

9、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分散式的管理不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约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这无所谓。 二、高校学分制改革方向的思考 学分制的改革,涉及到国家教育体制,高校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立足未来,广泛借鉴国内外一切先进的教育思想,认真研究培养模式的转变,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学分制形式。 (一)确立符合自己办学特点的培养模式以求学分制改革之实效。 学分制或学年制,只是学校培养模式的一种选择,两者之间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选择何种方式,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条件和办学特点。学分制的选择必须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必须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

10、0;(二)学分制的改革应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符合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目的。 高校的培养模式决定学分制的形式。高校学分制的改革应以创新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建符合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江泽民总书记曾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教育必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是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对专门人才素质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特别是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在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对人才要求的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要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最需要的也是创新人才。在当代科学技术

11、条件下,各国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为知识、技术的差距,而归根到底体现在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差距上。加入wto后,创新人才的培养尤为显得急切。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和创新意识,就必须实施创新型教育,学校不仅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要有创新,而且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要有创新,自始至终把培养创新人才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的文化环境、舆论氛围、校园生活都要体现创新的思想,积极倡导创新、鼓励创新。 (三)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学分制对培养人才的优势。 学分制下,放松过程管理,强调目标管理,可允许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个性化,允许教材的多样化;鼓励

12、教师探索各种有利于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创造性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各种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方法;进一步减少课内总学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从体制上强化学生的读书、实践、实验设计等自主学习环节;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质量观作为检验学生成材的标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以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学生在专业大类中的学习可实行“四主”,即自主选择专业学生按专业大类录取入校,修完大类基础及技术基础必修课以后,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学生,允许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业意愿或意向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自主选

13、择学习内容学生根据专业大类指导性教学计划、所选专业(专业方向)及本人的学习能力和特长,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决定每学期修读的课程;自主选择授课老师同一门课程同时有多位教师开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选修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量。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按需构筑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拓宽知识面,提高适应性,成为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实施因材施教;为经济困难或自主创业的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提供便利条件;在保证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前提下,为需求多样化的社会培养多规格人才。 (四)加强校际合作,实现“学分互换”。我国

14、各个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一直以来就颇为欠缺,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每所著名大学都有其办学理念、人文特色和强势专业,加强校际互访可以把一所学校文化和精神的东西带到各所大学,有利于大学的发展。 (五)实行主辅修制度、双学位制和双专业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发挥学分制的特色。 (六)要尽快彻底摆脱高校办社会的负担。目前,尽管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初见成效,但是学校仍要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食宿供给和管理,这就使学校无力在大批新生入校时还能提供延期毕业的学生所需食宿条件,而且学生提前或推迟毕业也不易管理

15、。 三、对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保证学分制改革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推行学分制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它不仅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而且涉及到学校的办学观念、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学生管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招生就业等诸多方面的适应性改革,它是学校改革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分制改革的领导,并以此来推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做好教师的思想动员和宣传工作。 重视组织广大教师了解学分制、研究学分制,把学分制的基本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推行学分制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

16、觉行动。为高校学分制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行学分制后,很明显教学工作量、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培养的成本也会增加。因此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四)实行学分制必须相应建立导师制,对导师要给予政策上的保证(如编制、津贴等),以免导师制出现“名存实亡”的现状。 (五)实行学分制,学院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考书,满足学生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的学习,以免教师指定的参考书学生无法都能借到。 (六)由于学分制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公共课、基础课以及量大面广的基础技术课师资可能会出现缺编严重,难以开设多门课,开有重复率的课。为避免造成选课冲突多,使学生的选课自由度和分级教学受到一定的限制,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开辟网络教学。 (七)学分制教学管理是应该提倡在宏观控制的前提下,增加弹性成分,把教学搞活。但要注意“灵活”应具有一定限度。要随着条件的改善,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深入。至于部分学生要求自主选课,说明他们要在选课、听课方面要有充分的自由,这里或多或少的可能存在着一种对学分制的曲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学生的选、听课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而不是完全“自由化”。 (八)教学管理干部队伍素质急待提高。 由学年制教学管理到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转变,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