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研究探析 摘要:我国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利转化模式探索。不同高校专利转化模式既有共性之处,也有不同特点。高校专利转化模式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通过对国内外高校专利转化模式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高校专利转化成功模式没有标准的模板,每个学校有自己的特色,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虽然形式各异,但却为各自高校专利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高校没有标准的专利转化成果模式,但不同转化模式具有共性特征,因此探讨和研究我国高校的专利转化模式,应当因校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特点构建相应的专利转化体系,服务于高校的整体发展战略
2、。关键词:高校,专利,转化,模式,技术转移,机构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转移工作,专利技术转化作为技术转移工作的一部分,也表现为各种不同形式。近年来,我国高校专利申请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专利逐渐成为高校技术转移的重要对象,产学研合作成为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利转化和市场应用脱离,专利质量和专利转化率反而呈下降趋势,不利于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转化。笔者在此概括了国内外高校专利转化的主要模式,分析了高校专利转化模式的共性因素,以为研究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提供参考借鉴。一、高校专利转化模式类型概述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纷繁复杂并在实践当中不断创新和完
3、善。目前,系统研究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的论文和专著还比较少,更多的是关注高校技术转移和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而我国的相关研究则更少,这与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转化现状有关,因为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转化往往是伴随着技术转移和产学研结合的过程进行的,很少有单纯的专利技术转化。众多学者分别从相同的或者不同的角度对高校专利转化模式做出了不同划分。(一)从合同和类型角度的划分关于高校专利转化模式的分类,根据高校的技术合同的分类,应包括以下7种情况:(1)单纯的专利技术实施许可合同;(2)单纯的专利权转让合同;(3)单纯的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4)合同中包含专利技术二次开发(含技术开发合同);(5)合同中包含专利技
4、术实施许可(含技术转让合同);(6)委托开发合同中约定共同申请、共同所有、共同使用专利等(委托开发合同);(7)合作开发合同中约定共同申请、共同所有、共同使用专利等(合作开发合同)。(二)从组织和过程角度的划分brain harmon等人在研究中根据所转化的专利技术源于大学还是源于企业、技术是转化到一个已经存在的企业中还是为了实现技术市场化而新创一个企业以实现技术转化、作为技术发明者的高校与实现技术市场化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契约本质等三个方面,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细分为5种类型12:(1)专利技术发明于高校实验室,被卖给现有的企业进行市场化;并且高校实验室与企业之间在技术开发之前就有联系,两者之间
5、的关系也并非仅仅限于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2)专利技术发明于高校实验室,被卖给现有的企业进行市场化;但是高校实验室与企业之间在技术开发之前并没有任何联系,企业往往是通过相关的文章或会议文集等正式途径获知该技术的。(3)专利技术发明于高校实验室,被卖给由风险资本投资建立起的小企业进行市场化;这些企业一般规模都非常小,其购买该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希望围绕着新技术将新企业创建发展起来;这些企业在获知专利技术之前一般与技术发明者之间没有联系。(4)专利技术发明于高校实验室,并由此创建一个新的企业将技术进行市场化和出售技术;技术发明者或者作为新企业的创建成员之一与高校以外的其他人合伙创办企业,或者独资经营以
6、出售其发明成果,并与高校分享收益。(5)专利技术最初产生于企业,进而企业在该技术需要专家意见的方面进一步再寻求高校的援助。henry etzkowitz在其研究中也做了类似的划分,他根据高校参与其中的程度与形式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区分为3种方式3:(1)专利技术产生于高校,而由现有的企业对其进行开发和转化;(2)专利技术产生于高校之外,但在其被开发和转移的过程中需要运用高校知识来援助和支持;(3)专利技术产生于高校,并且技术发明者直接通过创建新企业来实现该技术的商业化。以上两种划分,都抓住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中最核心的大学与企业两者间的组织关联和转化过程。但这种划分,更多的是一种外部组织上的描述,
7、未能从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内部性质和转化实质的角度来加以区分。(三)从性质和形式角度的划分高校技术转移模式按照性质和形式可以划分为诸多种类,并且随着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丰富,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也在不断地增加。一般而言,对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的划分较多采用的就是这种划分形式。表1分别对部分学者在这一角度上对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的划分做了归纳整理。 这种从性质和形式上的划分,还可以列举出一些种类。这种划分虽然比较细致、形象和具体,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这种划分的随意性较大,一些模式的外延甚至有重叠交叉的部分,彼此间的界限较难区分;其次,其中的一些划分也并非完全处于同一层
8、面之上,因此可比性也较弱。(四)从参与主体、发展阶段和技术来源角度的划分高校的技术转移涉及参与主体、阶段划分、技术来源等方面。技术转移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高校、企业、政府、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等。技术转移的过程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技术开发阶段、技术推销阶段和技术应用阶段。技术起源主要有:高校(技术提供方)的已有技术、高校因企业(技术接纳方)提出而研发的技术17。根据参与主体、阶段划分、技术来源地不同,可以把高校的技术转移模式分为点对点形态、点对线形态、点对面形态、点对体形态和多元化形态5种类型。点对点形态主要是指传统高校与企业直接合作模式,以技术的提供方(高校)为一个点,对应另一个点即技术的接纳方(
9、企业),即直接专利转化模式。点对线形态主要是指以大学为点对应技术转移的孵化过程,此种模式的技术转移可以通过多种技术转移机构实现,包括大学科技园模式、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模式、省(市)校研究院模式、校企联合研发机构模式、校企合作研究模式。点对面形态指在高校中设立类似中介性质的平台以促进技术转移的模式,以大学为点对应着技术转移中技术接受方的整个层面,既包括所有的企业、地区等,也包括技术转移办公室模式、技术转移中心模式、技术转移公司模式、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模式、校企合作委员会模式、产学研基地模式。点对体形态是以大学的技术为起始点,对应另一个成长的实体,即因技术转移而新生的一个科技企业,包括技术创业
10、模式和师生创业模式等。多元化形态是指不局限高校一个点,而是有外部主体协助进行转化的模式,包括中介机构模式、投资机构模式、产业联盟模式、技术市场模式等。二、我国高校专利转化主要模式分析我国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转移工作,专利技术转化作为技术转移工作的一部分也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高校直接将专利技术转移给企业、高校成立技术转移机构进行专利技术转化、高校与地方政府成立合作机构进行专利技术转化、高校与企业联合成立合作机构进行专利技术转化、高校通过技术市场进行专利技术转化、高校通过大学科技园进行专利技术转化、高校通过国家工程中心进行专利技术转化、高校与企业合作研究进行专利
11、技术转化、高校兴办独立企业进行专利技术转化、高校通过参与产业联盟进行专利技术转化、高校师生个人创办公司进行专利技术转化、高校通过中介机构或投资机构进行专利技术转化等11种类型。通过对上述11种类型进行细分,又可分为直接专利转化模式、技术转移办公室模式、技术转移中心模式、技术转移公司模式、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模式、省(市)校研究院模式、产学研基地模式、校企联合研发机构模式、校企合作委员会模式、大学科技园模式、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模式、校企合作研究模式、技术创业模式、产业联盟模式、师生创业模式、技术市场模式、中介机构模式、投资机构模式等18种模式。笔者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
12、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13所高校的专利技术转化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不同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既有共性之处也有不同特点,具体如表2所示。 通过对上述13所高校的统计可以得出,我国不同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既有相同之处,也各有特色。其中13所高校均包括大学科技园模式、校企合作研究模式、技术创业模式。此外,这13所高校还涉及师生创业模式、技术市场模式、中介机构模式、投资机构模式、直接专利转化模式,但不是这些学校专利技术转化的主要方式,因此不再赘述。12所高校涉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模式,
13、该模式虽然比较普遍,但只涉及学校某重点专业或领域,直接给学校层面专利转化带动作用也不明显。11所高校涉及校企联合研发机构模式,该模式对学校向企业进行专利技术转化推动效果较好。9所高校涉及省(市)校研究院模式,对于推动学校和目标地区之间的专利技术转化有一定作用。9所高校涉及产业联盟模式,特别是技术标准联盟和专利联盟,目前正在成长为推动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新生力量。8所高校涉及技术转移中心模式、4所高校涉及技术转移办公室模式、2所高校涉及技术转移公司模式,对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高校技术转移的主要模式。此外,还有5所高校涉及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模式、2所高校涉及产学研基地模式、1所高校涉及
14、校企合作委员会模式,对于推动学校和目标地区之间的专利技术转化有一定作用。三、高校专利转化成功模式共性因素和启示通过我国及美国、日本、英国高校的专利转化模式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高校专利转化成功模式没有标准的模板,每个学校有自己的特色,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探讨和研究我国高校的专利转化模式,应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特点,服务于高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因此,我国高校的专利转化模式应当因校制宜。虽然我国高校没有标准的专利转化成果模式,但通过研究不同高校的专利转化成功模式,可以总结出不同转化模式的共性特征,为高校在推动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提供借鉴和参考。(一)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在高校设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是促进高校
15、专利技术成功转化的前提条件。我国专利技术转化比较成功的高校,一般都设有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办公室等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级别设置比较高,并通过单独或联合营造大学科技园、政府和高校联合机构、校企联合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机构、校企合作研究、校办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介服务机构、技术市场、产业联盟等方式建立通畅的专利技术转化平台和公共服务空间。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多元化的配套服务机构,为建立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提供机制保障。(二)配套的专利转化政策配套合理的专利转化激励政策和专利转化扶持政策,是推动高校专利技术成功转化的政策保障。我国专利技术转化比较成功的高校,一般都建立了较为合理的专利转化激励
16、政策和相当力度的专利转化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的推行和落实,不仅为高校内部的相关利益主体,包括专利发明人、专利管理人员和院系等提供资金、设备和渠道上的保障,而且为高校专利技术转化体系中其他主体,包括企业、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提供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化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它包括高校内部和高校与外部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涉及高校、院系、发明人及其他参与人员之间的利益分配,这种分配机制既要保障发明人的合法权益,又要调动其他利益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个层面涉及高校、企业、政府及中介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这种分配机制要求建立
17、高效的合作架构,发挥互补效应,保障专利研发、申请和市场化的有序进行。(四)必要的研发投入和产出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研发投入和产出,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研发投入,除了包括研究设施、研究条件、研究人员等基础条件,还应以市场导向和企业需求为目的,涵盖市场主体的参与。高校专利技术的有效转化还需要以必要的产出为保证,以确保专利技术转化的可持续性。因此,高校专利技术转化体系应综合考虑专利转化数量、专利转化额、专利转化率等涉及研发投入和产的评价指标。(五)科学的专利管理和经营科学的专利申请和管理,是促进高校专利技术成功转化的基础和前提。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应当贯穿技术研发、专利申请、专利管
18、理、专利保护和专利应用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专利技术转化本身。科学的专利管理体制,可以保证专利转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以及整个转化过程的明确、有序和高效。因此,评价高校的专利技术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其专利申请流程和专利管理体制。(六)明显的专利转化效益高校专利技术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业化,同时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转化效益是衡量高校专利转化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效益既包括直接效益,也包括间接效益。直接效益主要体现在通过专利技术转化为高校创造的财富和对学科建设的贡献。间接效益主要体现在通过专利技术转化为高校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因此,明显的专利转化效益是评价高校的专
19、利技术体系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参考文献:1 brain harmon,alexander ardishvili,richard cardozo. mapping th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proces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7(12).2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1995 edition eb/ol. http:/3 henry etzkowitz. the norms of entrepreneurial science:cognitive effects of the new university-industry linkages j. research policy,1998(27).4 钟蓉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股份制模式研究 d. 杭州:浙江大学,2001.5 孙宪民,肖玉平.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 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2000(13).6 陈美章.我国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 j. 科技与法律,2000(02).7 慕荣平,赵兰香.产学研合作中若干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阿里巴巴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耗尽关机传感器合作协议书
- 员工合同入股协议书范本
- 中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比较
- 关于武汉高端住宅写字楼酒店市场调查综合调研报告
- 2025年GPS高空探测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查理苏临床医学研究体系
- 影院营运培训
- 牧场奶牛养殖委托管理与供应链整合协议
- 高层管理培训体系构建
- 视听语言电子讲义ppt课件 02基本概念 画框与构图 视听语言课件
- EBO管理体系与案例分享
- 课本剧台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剧本
- GB/T 4744-1997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
- GB/T 24675.4-2021保护性耕作机械第4部分:圆盘耙
- GB/T 22669-2008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 GB/T 14206-2005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波纹板
- GA/T 737-2011保安服务监管信息基本数据项
- SMM英国建筑工程标准计量规则中文版全套
- 人教版PEP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5-my-clothes-B-read-and-write课件
- 低龄儿童龋的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