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多维解析 摘要: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是各国教育系统中发展最为曲折、形态最为复杂的问题,同时也是影响与意义最大的环节。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具有鲜明特色。在历史演进维度上,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始于殖民地时期,二战后形成稳定的衔接机制;在制度衔接的维度上,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包括要素的衔接与运作机制的衔接;在学生发展衔接的维度上,美国高中和高校形成了促进学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过渡的多种机制。关键词: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衔接,美国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等教育与高
2、等教育衔接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12jjd880010);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wjq2014025)。教育是培养人的人类社会活动,如果将教育视为一个系统,那么,其人才培养职能的发挥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系统的结构和运作所决定的。教育系统是复杂系统,在学校制度方面“进化”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不同阶段教育的衔接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很多教育问题都由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不当所引发,公众批评我国的高考制度绑架基础教育、腐蚀高等教育,就存在这方面的原因。本文拟通过对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多维度分析,结构性地呈现美国中等教育与
3、高等教育衔接的多维样态。一、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历史沿革维度的分析根据世界教育史的经验,教育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从两端向中间延展的过程,先形成高等教育制度和初等教育制度,然后延伸形成了处于二者之间的中等教育制度。美国早期的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并非源于本土生长,而是被移民者从欧洲移植而来,其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衔接既具有欧洲的“基因”,又有其自身特色。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始于殖民地时期,二战后形成稳定的衔接体系,其发展曲折,样态复杂。根据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样态可将其分为衔接松散时期、冲突与磨合时期、协调与整合时期、规划化与多样化时期四个阶段。(一)衔接松散时期1635年以
4、前,殖民地尚无中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中等层次的教育依靠家庭完成,学生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师系统的教育与培养,在15岁左右回到欧洲接受高等教育。1635年,波士顿的居民仿照英国文法学校的模式建立了一所拉丁文法中学,这是北美大陆上第一所中等教育机构。此后北部殖民地和中部殖民地出现了多所拉丁文法中学,这些学校招收78岁儿童入学,学制8年,以古典学科教育为主。1636年哈佛学院在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建立,这是美国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在殖民地期间共建立了9所殖民地学院。这些学院规模小,发展缓慢,到美国独立前各学院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很少能达到100人。1学院在选择学生时通常采取口试方式,主要内容是检查学生拉
5、丁文、希腊语水平。此时拉丁文法学校是殖民地学院的预备学校。但文法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低下,达不到殖民地学院的学生录取要求,这也是殖民地学院规模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马萨诸塞州的文法学校“竟然在10年乃至20年之久不曾有一个毕业生升入任何学院。”2殖民地后期,重视实用知识与实科教育的文实中学开始出现,但此类中学此时并无意与殖民地学院建立人才培养上的衔接关系,在教育宗旨、学生培养规格方面与殖民地学院各行其是。整个殖民地时期,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和中等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然而二者之间的衔接松散。(二)冲突与磨合时期建国后,美国高等教育也迎来了第一个发展期。到1840年,美国有大学和学院173所,学生1623
6、3人,每校的平均学生规模不到100人。319世纪中前期,学院的招生考试仍以拉丁文和希腊语等古典学科为主,部分学院加入算术、历史等科目。学院的生源主要来自私立高中、拉丁文法学校和接受家庭教师指导的学生,而且学院与其生源供给学校的衔接并不规范,很多接受学院教育的学生在补习部分科目后可以跳过一年级直接升入二年级。4此时各学院规模不一,在生源方面的竞争尤其激烈,很多学院因生源不足在竞争中被淘汰。美国建国后,文实中学迅速发展并成为中等教育的主流形式,1800年文实中学100余所,到1850年已经有6085所,在校生26.3万人。5由于教育宗旨方面存在巨大分歧,文实中学虽然具有庞大的学生规模,但所培养的学
7、生与学院对生源的素质要求并不契合。在这种情况下,19世纪前期,重视实用精神的文实中学和坚持古典色彩的文法学校与高校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为了建立文实中学与学院之间的衔接关系,很多州的教育管理机构要求文实中学仿效文法学校办学,传授古典学科,为升学做准备。例如,根据1817年纽约州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法令,如果文实中学不仿效文法学校,州政府将停止资助。鉴于这种压力,很多文实中学一方面开设古典学科,一方面坚持原有的实用学科。在文实中学日益强烈的抵制下,这项规定在1827年被取消。可以看出,此时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衔接错位问题,中等教育发展迅速,但高校却无法获得充足的生源,进而使学院与文实中学
8、陷于矛盾、冲突与磨合状态。(三)协调与整合时期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社会生产与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与产业发展越来越依赖现代科学与技术,古典学科的社会优势逐步丧失。这一时期,高等教育体系、中等教育体系以及二者之间的衔接都进入了新阶段。在中等教育领域,19世纪后期美国中等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公立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主要机构,中等教育领域出现了职业中学、普通中学的分化,中学的学制多种多样。在高等教育领域,19世纪后期美国高等教育的宗教色彩和古典色彩逐步消退,高等教育体系开始出现分化。一部分学院发展成为学术水平高、规模大的综合型大学,例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一部分学院虽然缺乏成为综合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的实
9、力,但其发展稳定,并成为后来美国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的四年制文理学院。同时,在莫雷尔法案的支持下,大批州立大学和赠地学院建成。在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方面,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如下进展。首先,高校与中学之间的制度衔接显现雏形。高校数量增加,规模扩大,高校之间的竞争较此前更为激烈,高校招生时的考核科目由古典学科转向现代学科,招生标准的严格程度也有所下降。出现这些变化,既缘于社会需求,同时也因为高校的生存压力,“他们需要学生,不能对录取学生太过苛求”。6高校的观念转变使高校与中学之间的矛盾缓和,很多大学与学院和中学确立了生源供给关系。19世纪中后期,高校也开始建立自己的预备学校,大学预备学校在1860
10、年至1870年十年间增长四倍。这些学校为有意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大学预备教育,为高校蓄积了比较稳定的生源群体。在此后的发展中,大学预备学校出现分化,一部分学校成为两年制学院,一部分则成为高中。到19世纪后期,中学、大学预备学校和高校之间的联系加强,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在制度上衔接初具形态。其次,高校向接受中等教育的女性开放。1800年以前,接受高等教育是男性的特权,人们认为女性不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智能,这一偏见使女性几乎没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19世纪初期,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女性高等教育,并出现了女子高级研修班和女子学院。其中,建立于1821年的爱玛·维拉德学院是美国第一所
11、女性高等教育机构,但并不能授予学位。直到哈佛学院建立后的200年(1836年),美国才出现了第一所可以颁发学位的女子学院,即卫斯理女子学院。19世纪前期,女子学院的出现尚属于个别现象,到19世纪中后期女子学院和男女同校的大学大量出现后,女子接受高等教育才被实质性地纳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体系。第三,高校向接受中等教育的非裔、印第安裔美国人开放。19世纪后期,很多专门招收特殊群体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出现。由于种族歧视,在19世纪前期几乎所有学院都将非裔学生拒之门外,以至于南北战争之前美国只有20多名非裔学生获得学士学位。7南北战争后,美国国会通过第二个莫雷尔法案,规定如果各州的学院由于种族原因
12、不接收黑人入学,或者不为黑人单独建立学院,将无权获得联邦资助。8在联邦政府、宗教组织与慈善机构的推动下,美国出现了一批招收黑人学生的学院,其中比较著名的如塔斯卡基学院和费斯克大学。(四)规范化与多样化时期20世纪以来,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进入规范化与多样化时期。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规模进一步迅速扩大,体系更为成熟,这为二者之间的衔接提供了基础。首先,初级学院成为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重要的制度构件。19世纪后期,由于美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入学人数增加,生源质量下降,大学不得不对学术未达到标准的学生提供补习教育。鉴于此,1892年,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william r. h
13、arper)认为大学如果耗费过多精力于一二年级新生的补偿教育,则无法集中精力于学术研究与专业发展。他建议把大学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把大学一二年级作为初级阶段,同时建议弱小的学院降级为初级学院,主要为学生进入大学提供学术准备。但实践领域中的转变并不是以个人意愿为转移的,而是通过当时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自由竞争实现的。20世纪初期学生人数为150人左右的小型学院到1940年时有40%倒闭或被吞并,有15%转变为初级学院。9初级学院成为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体系重要的制度部件和衔接机制。早期的初级学院没有学位授予权,它们招收高中毕业生并为其提供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与教学,然后学生再转学进入能授予
14、学士学位的高校完成学业。20世纪中期,随着美国高中综合化,美国初级学院也开始向综合化转型,开设大量学术与职业领域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进而成为兼具升学、职业训练、社区服务、普通教育等多种功能的机构。其次,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为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奠定了基础。20世纪前期是美国中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形成制度衔接的关键期。为了解决美国中等教育的职能、目的等发展的方向性问题,191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1918年,该委员会公布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报告,这一报告被称为“美国已出版的教育文献中受到最广泛阅读的教育文献之一”。该报告确立了美国基础教育领域
15、的六三三学制体系,将中等教育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高中阶段是介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承接部分,担负着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职能。即便如此,该报告倡导“面向所有人的中等教育”,认为“高中学习不是为升学做准备而是为生活做准备”,高中不能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不能沦为大学的预科学校。这为美国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设定了一个制度原则。在这一原则下,综合高中成为高中发展的最佳模式,通过灵活的选修课模式保证了高中的多维功能,为学生进入不同类型的高校或就业提供必要的准备。第三,美国高校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招生与录取制度。20世纪30年代的“八年研究”是对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机制的又一次探究,改变了高校的
16、生源选择方式。从1930年“大学入学与中学委员会”(the committee on college entrance and secondary schools)成立到1942年研究报告“八年研究”的历程发布,整个研究共耗时12年,参与实验的中学60余所(包括26所中学和3个城市的学校系统)、大学与学院近300所,长期跟踪的研究对象约4000人。这一实验力图改变中学与大学相互衔接的途径,以期既利于中学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又能使中学培养的学生满足高校的生源需求。结果表明,“八年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校对申请者的选拔标准和选拔形式,多数高校此后逐步放弃闭卷考试,转而采取通过学业排名、智力水平、
17、推荐信、个人经历陈述等途径审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后,为了完善中学升学与高校招生的运作过程,美国出现了很多关注这一问题的民间组织,如大学委员会(the college board)和美国高校考试中心(act)。经过各方的长期磨合,联结美国高中与高校的两种最重要的考试机制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cholastic achievement test,简称sat)和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merican college testing,简称act),逐步获得了广泛认可。到20世纪中后期,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体系基本形成。通过历史梳理可以看出,在教育制度的衔接方面,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形成与演变
18、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与中等教育体系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通过相互磨合、调整与适应完成的。在此过程中,社会发展及其引发的观念变化、教育市场的影响、民间团体的参与、政府的调控等诸多因素都对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发挥了重要影响。这些因素不但是美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之所以呈现出如此演进路径的原因,也是当前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呈现出如此样态的原因。二、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教育制度维度的分析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具有多种维度。在制度衔接的分析视角中,可以把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视为两个教育子系统的衔接环节,同时也是一个由特定要素和运作机制所构成的独立体系。笔者认为,美国中等教育与
19、高等教育的衔接可以从要素衔接与机制运作两个角度予以分析。(一)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制度衔接:基于要素的分析美国高等教育自肇始之时就处于自由竞争的高等教育市场之中,高校通过竞争谋求生存,获得发展。根据伯顿·克拉克(burton r. clark)高等教育三角模型理论,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市场主导的典型。在各种资源之中,生源对任何一种高等教育机构而言都是关系其生存的关键资源。在这种意义上,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既是高中毕业生选择与其适合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而接受特定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选择生源的过程。在长期发展中,不同类型的高中与高等教育机构在办学宗旨、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差别使其在美国教育生态体系中获得了特定的“生态位”,在学生培养、输送与接收方面形成了复杂的对应关系。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制度衔接,在具体要素上体现为不同类型的高中与高校的衔接。1.高中类型及学生的升学定位当前,美国有3万余所高中。2013年,美国高中毕业生约300万人,其中的66%在当年秋季进入两年制或4年制高校接受高等教育,10为高校提供了规模庞大的生源。美国高中类型多样,在整个高中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进而在与高校的衔接中也形成了特定的对应关系。美国高中的类型包括综合高中(comprehensiv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架工安全协议书
- 树木保护协议书
- 2025年三级电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华为社招机试题库及答案java
- 供应链金融助力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创新路径报告
- 标砖销售协议书
- 树木认领协议书
- 校企捐赠协议书
- 校园填坑协议书
- 校长撕毁协议书
- 水泥生产工职业技能鉴定经典试题含答案
- 医院协同基地管理办法
- 2025年青海辅警招聘考试题(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冷链物流班车运输合同范本
- 2025年黑龙江省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物业保安技能培训
- 宿州埇桥20MWp光伏电站项目接网电能质量评估报告
- 事故处置预案
-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培训
- 工贸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肉牛屠宰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