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过程成长度考核的学生成绩评定指标体系_第1页
突出过程成长度考核的学生成绩评定指标体系_第2页
突出过程成长度考核的学生成绩评定指标体系_第3页
突出过程成长度考核的学生成绩评定指标体系_第4页
突出过程成长度考核的学生成绩评定指标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突出过程成长度考核的学生成绩评定指标体系    摘要:为了更科学准确地给出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据表现性评价理论,以专业课教学阶段的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环节为过程,以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为依据,设计了“根据过程表现衡量学生成长度的成绩评定指标体系”。具体地说是抓住学生在强化训练过程中发生的能力或素质“爆发点”,衡量并评价学生通过该点所显现的自身水平的提高成长度,从而给出学生的成绩等第。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成绩评定软件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结果明晰的特点。关键词:学生成绩,成绩评定,表现,成长度,指标体系一、引言教学活动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

2、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素质层次。无论哪一项教学改革,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的。自然地,各种各样各门各类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如此。在现有报道中,多见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和实践12、对考试模式改革的尝试3、对实践教学设计的考评原则和体系4,也偶见对学生成绩评分系统的研究开发5。应该说,相比于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乃至考核方法等等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探索热度,对学生成绩评定指标体系的探索改革是略显冷清的。换言之,整个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温度场是不均匀的,由此造成的整个教学评价体系架构也是尚不完整的。一个好的学习成绩评定机制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

3、要能够激励学生大胆探索,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协作互助等综合素质,乃至自主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但是,设计并实施成绩评定指标体系的难点在于选择什么教学环节开展这项活动?如何在有限时段(课程教学期间)内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出色表现?怎样处理评价体系中对能力/素质和知识考核的比重?以什么标准衡量及怎样科学评价学生水平?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为对象,介绍设计并实施“根据设计型创新型实验过程表现衡量学生成长度”的学生成绩评定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本指标体系”)的过程与效果。二、过程与表现1.过程与成长。认知心理学认为

4、: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具有动力学性质的整体事件和过程,而学习者只有在能够表现出新的业绩才能时,他才能够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67。多年的教和学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最宝贵的是其成长程度。基于这一理论可知,设计良好的教学过程具有使学生显露出某种已有特质以及在一定基础上和条件下发生爆发式或跳跃式成长的双重作用。有些许类似,在信号与系统学科领域有一个基本理论:动态系统在冲激输入信号的作用下,其输出信号会包含该系统在全频谱范围内的所有固有特性。可见,动力学性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相类似作用。由学习过程的动力学特性不难理解,过程的刺激对学生的作用具有非线性、迟滞性,对学生的提高往往具

5、有突然性,表现在能力的阶跃式提高、显现时刻的不可预知、闪光素质的出乎意料,等等。换言之就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时段,学生的某项未能预料的能力发生令人吃惊的提升,就是常说的“开窍了”。显然,评价学习者的优点和进步,卷面成绩、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甚至试制样品,固然是重要的依据,但不应该是全部的和主要的依据。2.侧重过程与表现的评价。表现性评价8是一种依据人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而对人的特点予以发现和评价的方法。“持续评价”(continuous assessment)和“过程评价”(process assessment)9也主张在过程和结果之中更侧重于考核前者。樊树海等人5把评定成绩的着眼点放在学

6、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的“贡献”上,是在这一方向上有特色的尝试。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了多年的探索工作,有意识地从培养目标的分解和加载、实验项目选题、实验组织实施模式、学生成绩评定、教学过程效果检验等五个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和建设10,为学生表现、教师观察和师生交流提供充足的机会,使本课程具备了实施“根据过程表现衡量学生成长度的成绩评定指标体系”的条件,即主要依据学生通过实验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提高程度,给出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三、指标体系设计本文将指标体系的总架构设计成一个一维指标“知识”和一个三维指标“时间-能力/素质成长度”的线性叠加。我们把学生发生能

7、力或特质显现的三维空间中特定的点称为“爆发点”(图1)。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实施模式和本指标体系设计就是要确保“爆发点”落在该三维空间内并便于教师将其抓住,从而对该“点”所对应的某项能力/素质的成长程度g予以衡量和评价(图2)。体系结构、指标类别和项目、各类别分值和各项目权重,由任课教师、高教研究人员、企业人才部门。专家和学生根据多年教和学的经验、培养方案和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等11,共同研究探讨决定。 1.体系结构。指标体系分三级。一级指标即为“学生成绩”,记为s,表示为分值或等第;二级指标体现能力和素质两方面培养要求,分为“技术素质”、“技术能力”、“工程能力”

8、、“创新能力”等四类(见图2);每一类二级指标包含若干项具体的三级指标(见图3)。各级指标的名称和意义、分值和权重,均反映在表1中。 在三级指标中,有考查和衡量中间过程表现的,如“网络资源运用能力”、“耐心及抗挫折力”、“协作能力”、“创新尝试和设想”等;也有考查和衡量结尾过程表现的,如“样品外观”、“样品功能”、“样品性能指标”等;还有考查和衡量后期过程表现的,如“申请专利”。至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本文设置“知识分”予以考核并评定。学生若完成作业和实验、递交实验报告、回答问题、考勤等均符合基本要求,则获得“知识分”作为基础分。2.成绩评定算式。学生最终成绩s由爆发点分gj、必考

9、项分sk和知识分sbase三项之和构成,即 其中,gjjj,j为爆发点所处三级指标项的权重,j为爆发点所属二级指标类的分值;skkk,k为必考核三级指标项的权重,k为必考核三级指标项所属二级指标类的分值。作为基础分的“知识分”,其所占比重要一定小于“爆发点分”和“必考项分”之和。四、体系的开放性1.指标项目可增减。各级指标的项目组成与技术进步、社会需求、学生水平、课程目标等密切相关,因此保持体系的动态可变性是客观现实对本指标体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级项目组成是动态可增加、删减、移动、归并、拆分的。例如,原先我们用“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这一指标来反映学生在“技术先进性、信息素养和专业外语

10、能力”的表现,今年被“网络资源运用能力”指标所取代。作为个体,学生在一定条件和特定刺激下会将某种优点、特点表现出来。而作为群体,学生的优点、特点的种类又非常之多。一个指标体系既不应该也不可能做到无一遗漏。例如,我们让学生小组自己到电子市场采购元器件以培养学生的“效益意识”,但有一个学生在电子市场调研并和网络商店比较后,主动对多个小组组织了集中网购活动,实现了相对的质优价廉。“采购能力”这一体现工程能力的指标就是这次事件之后我们添加的。必须承认,采购能力是信息时代新的国际化生产流通模式背景下一项重要的工程能力。前几年我们设置的三级指标项“实验报告格式”及其分值在去年被归入“知识分”,是一个指标项

11、目删减和归并的例子。2.权重之和不封顶。本指标体系每一类二级指标下的全体三级指标权重之和大于100%。对某个学生而言,一方面,他只可能拥有部分指标项所对应的优点。另一方面,任课教师不可能在教学全过程中仅仅密切关注他一个人而保证不遗漏他的全部优秀之处。换言之,他只要被教师发现在某类二级指标中有2个甚至1个“爆发点”,就足以说明他的表现在该类要求上达到或接近良好水平了。比如,某学生在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时,通过互联网直接从mit(麻省理工学院)和ni(national instrument inc.)获取了关于传感器和集成电路研究的最新成果资料,其中关于传感器原理解释的动画演示软件和集成电路应用案例对

12、老师和其他学生均有所启发和帮助,虽然他在初步方案答辩时口头表述不那么令人满意,但他的“爆发点”三级指标“网络资源应用能力”1项也占了“技术素质”类二级指标的40%权重。3.基础分适当浮动。作为基础分的“知识分”,其值仅在当学期内相对固定,而在不同学期可上下浮动。教师可根据当届学生的前期课程基础、学生全班整体水平以及优秀学生和弱生人数,在该学期灵活确定。近几年的实际浮动在30分到40分之间。几年的尝试证明我们的考虑符合教育和教学的实际情况。4.软件设计与使用。本软件采用office组件中的excel数据库实现,利用excel自带函数完成学生的成绩计算和各种统计及分析,无需用高级语言编程。每个班级

13、对应于一张excel工作表,每个学生对应于一条记录。每一条记录包含所有三级指标项、分类得分和总分。任课教师在观察到学生爆发点后将相应的指标项默认数值从“0”改为“1”;对于必考核项,任课教师视考查情况将默认数值“0”改为“1”或“2”或“3”。教师对默认数值进行更改的依据可以批注的形式予以记录,以备查考。显而易见,本软件的实现和使用均很简单,维护和修改均很方便。从这个意义讲本软件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五、执行案例在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五届学生进行“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逐步完善并应用本指标体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刚刚结束的20112012学年第2学期141名学生在本课程教学为例,以其中三

14、位具有代表性学生的过程表现和成长度记录为根据,说明按照本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及成绩评定的实例(见表2)。 六、结束语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是两个小班为一个教学单位,任课教师两人,一人主讲一人辅助,实验环节两人共同指导。通过本指标体系五年来不断完善及应用,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学热情,培养了坚持不懈、耐心细致、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涌现出一批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均较强的学生,为今后的自身发展奠下了较扎实的基础。五年来,学生在本课程学习期间在任课教师指导下以第一作者撰写并公开发表科研论文4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授权1项)。实际上,接下来的本科毕业设计、就业应聘以至到工作岗位的发展,

15、学生都反映说本课程独到的特色训练使他们受益良多、印象颇深,用人单位也提到我们的学生拥有一些优秀的特质。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检验本课程教学过程质量的考核评分。参考文献:1 史铀等:精品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探讨,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第10期。2 孙玉荣、彭金波:基于ahp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3 赵宝生、高阳、吴寒客:专业基础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第30期。4 王金生、杨坚定:实践教学导向性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20期。5 樊树海等:实验课创新激励平台开放式成绩评分系统研究与开发,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第5期。6 吴建平主编:高校电子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创新及教育质量考核评估方案实务全书,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901296页。7 郑太年:教学设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述评,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5期。8 t.f. slater,j.m. ryan.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the intro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