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田作物施肥技术_第1页
第五章大田作物施肥技术_第2页
第五章大田作物施肥技术_第3页
第五章大田作物施肥技术_第4页
第五章大田作物施肥技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大田作物施肥技术【教学目标】1、学习水稻的需肥规律,掌握水稻合理施肥比例,正确施肥。2、学习玉米的需肥规律,掌握玉米合理施肥比例和施肥技术。3、学习大豆的需肥规律,了解大豆共生固氮的知识,掌握大豆施肥比例和施肥技术。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水稻的需肥规律,掌握水稻合理施肥比例,正确施肥。2、掌握大豆和玉米的需肥规律,掌握大豆和玉米施肥比例和施肥技术。【教学难点】掌握水稻、大豆和玉米的施肥技术。【教学方法】项目引导教学法【教学过程】复习回顾:我们在第四章施肥的基本原则及常规施肥技术要点。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施肥的基本原则及常规施肥技术要点,在本章我们即要学习大田作物中 水稻、玉米、

2、大豆的施肥技术。第一节水稻施肥技术一、水稻施肥特点水稻属喜肥作物,仅仅依靠土壤的供给不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必须根据水稻 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需肥特点进行相应元素肥料的施用,尤其是需要量较大的氮、磷、钾元素。 水稻对氮、磷、钾肥的需求量一般是每生产100kg水稻,需从土壤中吸收氮1.62.5kg、磷 0.62.3kg、钾2.43.8 kg,氮、磷、钾的比例为2 : 0.5 : 2.3。二、水稻三元素的需肥规律1、氮素吸收规律氮是水稻牛长发育过程中关键的营养元素,也是决定水稻最终产量的重要因素,水稻 在生长发育中一直需耍较高的氮素营养,这是市高产所需耍的营养生理特性所决定的。在水 稻生长过程屮

3、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显著的高峰,第一个髙峰期是水稻分葉期,即水稻插秧后 两周;第二个高峰期是插秧后的78周,如果此时氮元素缺乏,常常会导致颖花退化,而 降低最终产量。2、磷素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较小,远比氮肥少,平均约为氮肥施用量的一半,但是磷肥是水稻生 长比较关键的元素,尤其在水稻生育后期需要较多。水稻生长的全生育期都需要磷元素,水 稻对磷的吸收规律与氮元素相似。在幼苗期和分蘇期吸收最多,插秧后21天左右为吸收高 峰。此吋磷元素在水稻体内的积累量约占全生育期总磷量的54%左右,此吋如果磷元素缺乏, 会影响水稻的有效分藥数及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水稻在幼苗期吸收的磷元素,可以在整个生育

4、过程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 移,直至水稻成熟时,会有约60%80%磷元素转移集屮到籽粒屮,而抽穗后水稻吸收的磷 元素则大多残留于根部。3、钾素吸收规律水稻对钾的吸收量较大,甚至高于氮元素,但是水稻对钾元素的吸收较早,基本在水 稻抽穗开花前就完成了钾元素的吸收。水稻幼苗期吸收钾元素的量较低,植株体内钾元素含 量只要保证在0.5%1.5%之间就不会影响水稻的正常分藥。钾的吸收高峰表现在分藥盛期 到拔节期,此时植株茎叶中钾的含量保持在2%以上。如果孕穗期茎、叶含钾量不足1.2%, 会导致颖花数显著减少。抽穗期至收获期茎、叶中的钾并不像氮、磷那样向籽粒集中,其含 量一般维持在1.2%2%z间。

5、三、水稻施肥技术1、基肥移栽水稻插秧前施入本m的肥料称为基肥。基肥的作用一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 物理性质;二是提高土壤养分的供应水平,满足水稻插秧后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促进早 生快发;三是调节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养分供应,保证土壤持续不断地供给水稻各生育时 期所需的养分。高产水稻基本苗较少,要求分廉成穗率高,这就要求土壤能为水稻前期生长 提供足够的养分。北方稻区生育期短,春季气温低,施足基肥尤为重要。基肥多以肥效稳长 而营养元素齐全的有机肥料为主,并配合一定数量的无机肥料。就肥料种类而言,除有机肥 全部作基肥施用外,还包插化学肥料中磷肥的全部或大部、氮肥和钾肥的一部分。基肥施用方法有如

6、下儿种。 全层施肥。全层施肥有两种形式,一-是泡田前全层施肥法,即在泡出前将肥料撒施出血,然后泡出 耙地。最好结合旋耕,将肥料混入耕层710cm,然后泡田、拉板整平;二是泡m后全层施 肥法,即在泡田并经初平后撤施肥料,再进行水耙使肥料混合于耕层中,然后拉板整平。全 层施肥的特点是肥效长,肥劲稳。由于肥料均匀分布于耕层,可促进水稻根系深扎,扩大吸 收面积,增加养分吸收量。全层施肥还可减少肥料损失,提高利用率,尤其是对碳酸氢鞍等 挥发性氮肥效果更为明显。当基肥施用量较高时,可以大部分全层施用,小部分作铺肥施用, 效果更好。 铺肥铺肥又称面肥,在水耙地后将肥料均匀撒施ed面,然后拉板整平使肥料混合于

7、表层中, 是目前北方稻区基肥的主要施用方法。铺肥的特点是肥效快,有利提早返青及分藥,肥效亦 较反,可达45天左右。基肥数量较少时以铺肥为宜,施肥后在土壤沉淀情况允许的条件下, 应尽早插秧,以减少肥料损失。 翻前深施在秋翻或春翻前将肥料撒施田面,翻地时将肥料翻扣于深层。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的 结果,这种施肥方法氮肥利用率高达75%,肥效长。但是由于施肥部位较深,故初期肥效 较差,在施用量较多时,不利中后期调控,甚至会导致贫青晚熟。因此,一方面应与铺肥相 结合,一方面应控制施用量。漏水出翻前深施肥料损失大。2、追肥。移栽水稻插秧后施用的肥料统称追肥,包括分菓肥、穗肥和粒肥。分藥肥插秧后不久(一般3

8、15d)施用的肥料称为分簾肥。分麋期是单位而积穗数的决定期,又 是增加植株物质积累量,为壮秆大穗奠定基础的时期。分藥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分藥早生快 发,尽早达到预期穗数,这一点对北方寒冷稻区尤为重要。分藥肥的施用要适吋适量,在保 证足够穗数的同时,还应有助于控制无效分藥,促进形成大穗,提高成穗率,并防止穗分化 或拔节前氮素过剩。分菓肥一般在插秧后510d,秧苗返青后刚开始分槳时施用。首先, 这是因为分簾肥肥效约为20天左右,与有效分麋期基本一致。其次,n叶露尖时插秧,最 易成穗的是nj和n节上的分麋,然后是n2和n+l节上的分藥,此时追肥正好促进这些节 位上的分藥。第三,经过10天左右的吸肥和生

9、长,可以根据叶色、出叶速度等判断土壤和 基肥养分供应情况,决定施肥量。当生育期较短或插秧晚时,这时施肥促进形成的分篥在拔 节前已来不及形成3片叶,所以分廉肥应提早到插秧后3-7d施用。前已述及,拔节时叶片 数越多分藥成穗把握越大,越容易形成大穗,因此分藥肥宜早不宜晚,但应注意及吋控制, 防止群体过大。穗肥穗分化期是决定每穗颖花数与颖壳容积的时期,对结实率及千粒重亦有较大影响,此期 施肥的目标是:第一,形成足够的库容,即在已有穗数的基础上,使每穗颖花数与颖壳容积 达到预期要求;第二,形成理想株型与强健的根系,使抽穗吋群体叶血积指数适宜,受光态 势良好,为抽穗后灌浆物质的生产奠定基础;第三,增加抽

10、穗前光合产物贮藏量。每穗颖花 数等于分化颖花数与退化颖花数之差。增加分化颖花数的有效施肥期是穗分化前6天到穗分 化后4天,其屮穗分化前后的3天最有效。减少退化颖花数的有效施肥期为穗分化后714d。 前者称为促花肥,后者称为保花肥。北方稻区水稻品种多为衔接型或重叠型,即幼穗分化早于拔节或同步进行,施促花肥虽 然有促进枝梗和颖花分化的作用,但根据器官同伸规律,也会使无效分葉增多,促进基部节 间和上位叶片的伸长,故此期施肥应慎重,不出现明显缺肥,一般不施肥。保花肥一般在抽 穗前1528d施用,此时水稻分簾已停止,基部节间长度和上部叶片已经定型,施肥对群 体结构和生育进程影响较小,是施用穗肥的适宜时期

11、。应该指出,不同品种对促花肥的反应 不一样,对于像沈农91号耐肥抗倒性强,上位叶片和穗子较短而直立的品种,适量施用促 花肥还是有利的。 粒肥粒肥是指抽穗至齐穗期的追肥。对叶色黄、植株含氮暈偏低(1.2%以下)、土壤肥力后 劲不足的稻田,应酌情施用粒肥。粒肥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保持叶片适宜的氮素水平和较高 的光合速率,防止根、叶早衰,使籽粒充实饱满。如果植株没有明显的缺肥现象,盲目施 用粒肥,会造成氮素浓度过高,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导致贪青晚熟,空批粒增加,千 粒重降低,而且容易发生病虫害。有些地区抽穗后用飞机喷施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实际上也是起到粒肥的作用。第二节玉米营养与施肥一、玉米在不

12、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养分的特点1、三叶期至拔节期。随着幼苗的生长发育,对养分的消耗量也不断增加,虽然这个吋 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还较少,但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只有满足此期的养分需求,才能获得优质 的壮苗。2、拔节期至抽穗期。此期是玉米果穗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养分需求量最高的时期。 这一时期吸收的氮占整个生育的磷占坨,钾占於。此期如果营养供应充足,可使玉 米植株高大、茎秆粗壮、穗大粒多。3、抽穗开花期。此期植株生长基本结束,此期氮的消耗量占整个生育期的氮彷、磷占 1/5、钾占第。4、灌浆至成熟期。灌浆开始后,玉米的需肥量又迅速增加,以形成籽粒屮的蛋白质、 淀粉和脂肪,一直到成熟为止。这一时期吸收的氮占整

13、个生育期的珑,磷占第。二、玉米施肥技术1、施足基肥。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也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以集中 条施和穴施效果最好,使肥料靠近玉米根系,易吸收利用。施用前应充分捣细混匀,结合耕 地将肥料翻入土壤。有机肥作基肥应与磷肥一起堆泯,施用前再掺合氮肥,可以减少土壤固 定,提高肥料利用率。夏播玉米和套种玉米,因农时紧张一般给前茬小麦重施有机肥和磷肥, 玉米利用磷肥的后效;宽行套种玉米将基肥条施于玉米播种带中。2、用好种肥。在播种吋施在种子附近或随种子施入,供给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种肥 以速效化肥为主。氮素化肥应根据肥料性质选择使用,硝态氮肥和镀态氮肥要求用量合适, 施用方法恰当,能直

14、接为根系吸收,只要用量不过多,施用无害。磷钾肥混合做种肥有明显 的效果,播种时集中穴施氮磷钾)巴料,还可以造成施肥点局部的较高浓度区,减少土壤固定, 有利于根系吸收。施用数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基肥用量而定。在施用基肥较多的情况下,对 以少施或不施种肥;反z可以多施。3、分次追肥。掌握“前重后轻”的原则,即全部追肥按6 : 3 : 1分配。攻秆肥。攻 秆肥需在拔节期追施,促根壮苗,促叶壮秆,促进穗分化,夏玉米播后2530d,有56 片展开叶时施用,肥料宜施在距植株10-15 cm处,开沟深施5-10 cm,施后覆土。攻 穗肥。攻穗肥需在拔节期至抽雄穗之间追施,夏玉米在11-13片展开叶,正值雌穗小

15、花分 化盛期,营养生长和生荊生长并进,需要较多的养分,是决定果穗大小和行数分化的关键时 期,宜采用速效氮肥,结合浇水和中耕,以迅速发挥肥效。攻粒肥。攻粒肥需在抽雄穗前 后10-15d追施,此吋植株叶片即将完全展开或已完全展开,雌穗完成受精,玉米从营养 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阶段。第三节大豆营养与施肥一、大豆的需肥特点1、大豆自身有固氮作用。大豆生长发育所需肥料由根瘤菌供给和从土壤中吸收。根瘤 菌固定空气屮的氮素为大豆利用,固氮作用高峰集中于开花至鼓粒期,开花前和鼓粒后期固 氮能力均较弱。2、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用。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大豆种子,需吸收纯氮6.5千克、 有效磷1.5千克、有效钾3.2

16、千克,三者比例大致为4:1:2,比水稻、小麦、玉米等都高。而 根瘤菌只能固定氮素,旦供给大豆的氮也仅占大豆需氮总暈的50%-60%。因此,还必须施 用一定数量的氮、磷和钾肥,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3、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需肥量有差异。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开花 前和鼓粒后吸收养分较少。二、大豆施肥技术1、多施有机肥。用较多的有机肥作底肥,不仅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而且有利于根瘤 菌的繁殖和根瘤的形成,增强固氮能力。麦茬直播夏大豆由于播种时间紧,来不及整地施 基肥,应强调前茬小麦出多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据研究,前茬肥力基础好,有机肥施用足, 大豆增产效果明显。2、巧施氮肥。大豆

17、需氮素虽多,但由于其自身具有固氮能力,因此需要施用的氮肥并 不太多,关键是要突出一个“巧”字。中等以下肥力的田块,适时适量施用氮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肥力较高的田块则不明显,施 用过多不仅浪费,而且还会造成减产。一般地块每亩可施尿素5千克或碳酸氢鞍15千克作 底肥;高肥rn可少施或不施氮肥,薄地用少量氮肥作种肥效果更好,有利于大豆壮苗和花芽 分化。但种肥用量要少,旦要做到肥种隔离,以免烧种。一般地块种肥每亩施尿素3-5千克, 同时配施10-15千克过磷酸钙为宜,或每亩施尿素2-3千克加磷酸二彼3千克增产更明显。大豆开花前或初花期追施氮素化肥,每亩追施尿素35千克,也有良好的增产作用。追 肥可于中耕前撒施,随后立即中耕。肥地此肥可不施。3、增施磷肥。大豆需磷较多,目前为止大部分地区土壤均表现一定程度缺磷。因此, 应增施磷肥。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差。所以磷肥宜作基肥或种肥早施。一般每亩可施过磷 酸钙15-20千克或磷酸二8-10千克。如果前茬小麦施足了磷肥,土壤屮不缺磷,种大豆 时可不再施磷肥。4、根外补肥。大豆进入花荚期是蛊要各种营养元素最多的时期,而鼓粒期后植株系开始衰老,吸收能 力下降,大豆常因缺肥而造成早衰减产。大豆叶片对养分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叶面喷肥可延 长叶片的功能期,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