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医院冠状病毒应急预案_第1页
XXX医院冠状病毒应急预案_第2页
XXX医院冠状病毒应急预案_第3页
XXX医院冠状病毒应急预案_第4页
XXX医院冠状病毒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型冠状病毒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 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 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对新型冠状病毒成立发热门诊,并对传染病病人和重点可疑病人进行疫情上报。建立隔离区, 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医务人员参加传 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提供必需生活 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 分,各病区的污

2、物和垃圾直接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 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 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加大污水的消毒剂量。 、加强消毒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每天喷雾器进 行空气消毒,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检查,工作人员接触每一病人后都 要洗手更换手套。对隔离病区内的污染物品要进行严密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为全院人员发放预防用药。对重点科室及隔 离病区的工作人员除发放预防用药外,还要配发隔离衣、防护口罩、 防护眼镜等物品。医院医务部2012年10月17日附件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诊疗方案(2012年第1版)八一、刖B自2012年6月以来,近 3个月内在

3、沙特和卡塔尔各出现1例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表现为类SARS样的临床过程。(PCR)经对呼吸道和肺解剖标本进行泛冠状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 扩增和病毒分离,2株病毒核酸序列具有 99.5%的同源性,确定 2例病例的感染病原均为同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第一例患者为60岁男性沙特阿拉伯人,于 6月20日病死; 第二例患者为49岁男性卡塔尔人,于9月3日曾在沙特旅游, 回卡塔尔后于9月7日因发生严重呼吸道感染收住当地重症监护 病房,于9月11日被转运至英国救治,目前仍处于病危状态。从核酸序列相似性的角度,这一新型致病的冠状病毒与SARS-CoV并不相同(我国大陆及香港SARS冠状病毒与该新病毒相应区段核

4、昔酸同源性为70-80%) o在流行病学方面,未发现先 证病例相关的第二代病例,未见人间传播的证据,因此,尚无类 似SARS迅速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另外,疾病的来源、传播途径、潜伏期和感染后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均也未得到证实,同时也不 能完全排除动物源性感染。因此,在诊断上,除了急性呼吸道感染表现外,主要是通过实验室对泛冠状病毒的保守序列进行扩 增,必要时进行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在临床收集的标本中分 离培养病毒等相关病原。与此同时,其他更为快速、敏感、特异的 诊断方法和措施仍在积极探索过程中。由于目前病例数量少,尚无确切的临床规律可循,鉴此,以SARS冠状病毒(SARS-CoV)所致严重呼吸道感

5、染(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疗方案为主要参考,制定本诊疗方案。二、病原学 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性状、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待于进一步阐述和鉴别。在蝙蝠的某些种类中发 现过SARS病毒前体,因此不能排除蝙蝠可能是SARS冠状病毒的 自然宿主,但对新冠状病毒尚无任何资料佐证。即使应用了新冠状病毒全序列比对,发现与新型冠状病毒最接近的蝙蝠冠状病毒 HKU4-1病毒核酸序列也仅有约50-60%的相似,因此不能直接推 断动物感染源。三、流行病学目前已经报告的两例病例没有发现人间传播,传染源不明, 因该病以中东国家为首发地区,密切监测来自该地区的输入性病例。截止2012年9月2

6、5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地区和可能发生感染传播的地区包括卡塔尔、沙特阿拉伯两个国家。四、发病机制和病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可能和SARS-Co V感染有相似之处,可以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 功能衰竭。冠状病毒入侵首先通过表面的S蛋白(还有HE蛋白)与宿主细胞的表面受体相结合。第一群冠状病毒(HCoV-229E)能特异地与人类氨肽酶 N (aminopeptidase )结合。第二群冠状 病毒(如HCoV-NL63和SARS-CoV)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 集合,还可同时与 9-0-乙酰神经氨酸分子结合。目前还没发现 OC43和HKU1有类似的受体。SAR

7、S冠状病毒感染后在多种细胞因子和化学趋化因子介导下因一系列级联反应,发生“细胞因子 风暴”。从目前两例新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发展进程来看,可能 也有类似的级联反应。其详细机制仍有待于在临床实践和基础研 究中进一步阐明。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临床表现。1.潜伏期:据WHO报道,该病的潜伏期为10天左右。2临床表现:突然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C,可有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流感样 全身症状。在肺炎基础上,临床病变进展迅速,很快发展为呼吸 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特别是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尚无

8、法确 定有无轻症患者。(二)影像学表现。发生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片状影像,合并ARDS者片状影像广泛,进展迅速。(三)实验室检查。1 一般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2)血生化检查: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酹等可能会升高。2 病原学相关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核酸和抗体检测。病毒分离为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早期诊断; 抗体检测可以用于回顾性调查,但对病例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检测方法主要是病毒分离和核酸扩增。建议在新冠状病毒发病早期,米用多种标本(咽拭子、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

9、或肺组织,以及血液和粪便)检测以提高检出率。(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 (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新冠状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快速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一般能在4-6小时内获得结果。(2)病毒分离培养: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但一般呼吸道冠状病毒在细胞中分离培养较为困难, 而且需要在 指定级别(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参照 WHO有关标准 流程。(3)血清学诊断:检测新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动态检测的IgG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 有回顾性诊断意义,但目前尚无特异性抗原,这一检测难

10、以在近 期内实施微量中和实验。六、临床诊断WHO于9月25日对这一新型冠状病毒所致感染的病例分别作出了以下诊断标准。(一)疑似病例。患者符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但尚无实验室确认依据。1 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病原感染解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体温N38°C、咳嗽;有胸部影像学改变、肾功能改变等。2流行病学史:在新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有旅 游或居住史;发病前10天内与疑似或确诊发病患者有密切接触 史。(二)确诊病例满足疑似病例标准,且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七、鉴别诊断主要与其他病毒和细菌等所致的肺炎、肾功能损害进行鉴别, 也要与特殊的非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病)进行鉴别。八

11、、治疗(一)基本原则。1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确定治疗场所:疑似和确诊病例应尽早住院治疗;如果病情进展迅速,则应尽早入ICU治疗。同时, 实施有效的隔离和防护措施。2 般治疗与密切监测。(1)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监测病情变化。(2)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及胸部影像。(3)根据脉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无创或有创通气等措施。3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抗冠状病毒药物,因为利巴韦林对SARS-CoV无明显疗效,推测对新冠状病毒的疗效难以奏 效。其他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尚待探索。4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继 发细菌感染时应用。

12、5中医中药治疗:依据中医学“外感热病、风温肺热病”的 辨证论治规律进行:(1) 外邪闭肺证主症:发热或恶寒,咳嗽,喘促,痰白等。治法:祛邪宣肺,止咳平喘。推荐方剂:射干麻黄汤合银翘散加减。(2) 痰热壅肺证主症:高热,咳嗽,喘闷,黄痰,腹胀便秘等。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定喘。推荐方剂:麻杏石甘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味。(3) 正伤邪恋证主症:恢复期低热,咳嗽,乏力倦怠等。治法:扶正祛邪。推荐方剂:补中益气汤或青蒿鳖甲汤加减。(二) 重症病例的治疗建议。对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其治疗原则详见卫生部重症流感病例 治疗措施,即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 器官功能支持。实施有效的呼吸支持(包括氧

13、疗、无创/有创机械通 气)、循环支持和肾脏支持等。九、出院标准体温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好转,病原学检测连续两次阴性, 可出院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附件3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 员的行为,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一、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结合实际情况,制 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二)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 对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和工作水平,做到早发

14、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三)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规范报告,并 做好相应处置工作。(四)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和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 人员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 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 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按照要求进行空气 消毒。(六)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 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

15、和呼 吸系统的症状。(七)在诊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 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发热门(急)诊。1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2.应当配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3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等措施。在接触所有患者时应当 戴外科口罩,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口 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急)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 正确穿脱防护用品。(二)收

16、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病区 (房)。1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2.应当配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3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病例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或者血 清学确诊的同类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4.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2)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 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造

17、成交叉感染。(3)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4)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三)医务人员的防护。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 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接触隔离。2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4一次性的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隔离衣等防 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5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

18、防护, 防护措施应适宜。(1)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医务人员。(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工作时应当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4)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疑似和确诊患者留观室、隔离 病区(房)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等的医务人员; 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 机。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进入留观室和隔离病区(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 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腔黏膜和眼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