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加工贸易的地区间转移和协调发展_第1页
实现加工贸易的地区间转移和协调发展_第2页
实现加工贸易的地区间转移和协调发展_第3页
实现加工贸易的地区间转移和协调发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现加工贸易的地区间转移和协调发展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区域分布现状总的来讲,中国加工贸易从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发展, 目前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浙江等 沿海开放省市。以广东为例,xx年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 总额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的,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 口的。其中加工贸易出口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 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xx年加工贸易出口带动广东配套 产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人民币以上,全省7万多家加工贸 易企业吸收就业人员13 00多万人。xx年上述六省市加工 贸易总额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而加工贸易总额位于后 10位的省市自治区占全国加工贸易比重不到6%,区域分布 严重

2、失衡。二、内陆地区在加工贸易中的优势与劣势1. 内陆地区的优势内陆地区的主要优势表现在土地、厂房、劳动力等要 素的成本上。从土地成本看,x x年按照国家国土部门的基 准价比较,东部地区的厂房租赁费用平均是中西部地区的 倍。根据xx年对我国主要城市经营成本指数的排名,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宁波、青岛等六城市的平均经营成本 指数为,而中西部地区南昌、武汉、长沙、昆明、合肥等 五城市平均只有,两者之间的差距有30%,这是我国中西部 地区的优势所在。除此之外,在个别高新技术产业上,中西部还具有一 些技术优势,例如武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和成都、西安的 飞机制造业。武汉的“中国光谷”已经建设成为了国内最

3、 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 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 球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2 %; 光电器件、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在全球产业 分工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成都和西安分别是我国设计、研 制和成批生产歼击机和支线民用客机的重要基地,也双双 具有生产大型客机零部件的能力。成都研发生产的歼10战 斗机结束了中国不能自主研发生产第三代战斗机的历史。2. 内陆地区的劣势一是中西部地区产品的物流成本高。物流是整个生产 性服务链的重要环节,物流成本是加工贸易成本中一个非 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综合比较,只有加工贸易的产品

4、 其交通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不足5%时,中西部地区才 具有发展这种产品的加工贸易的潜力。二是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有待加强。硬环境方面,中 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是相对落后,铁路、公路密度与东 部沿海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通讯设施等也有待完善。软 环境方面,内陆不少地区依然存在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的现 象,破环了当地的招商引资形象。三是工业技术落后,能耗高。据统计,西部地区企业 能源、原材料消耗平均占产品成本的65%,每万元工业产值 综合能耗比东部发达省市高出40%。企业关键生产设备达到 国内先进水平的仅1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3%。四是人才匮乏。内陆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大批毕业生 不愿回内陆地区工作

5、。没有良好的人力资源作保障,研发 和技术革新就无法进行,内陆地区的产业升级更无从谈起。三、实现加工贸易的地区间转移和协调发展的对策建 议从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转移看,中西部地区 易发展劳动密集型、运输成本低廉的产业,贴近内陆市场 销售的产业,就地采购原材料的产业,这是中国内陆地区 发展加工贸易的承接点。成功的典范就是台湾正林瓜子, 甘肃民勤县出产的黑瓜子片大、皮薄、肉厚,并且产量大, 正林瓜子索性就将生产基地设在了这里,现在甘肃生产的 正林瓜子畅销海内外,既发展了当地经济又解决了不少剩 余劳动力的就业。从培育新业务增长点来看,应该利用中西部地区成都、 重庆、武汉、西安等部分重点城市的技术

6、优势,承接对传 统运输领域依赖性非常低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外包 业务。成飞、西飞为波音客机生产零部件,英特尔在成都 设立芯片测试工厂等都是这方面的成功先例。服务业领域 诸如金融服务业、设计产业、咨询业等同样值得中西部关 注。除此之外,中西部地区还应该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相 关扶持政策。例如xx年8月23日起正式实施的商务部、 海关总署xx年第44号公告公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 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 劳动密集型产业,共计18 53个十位商品税号。东部企业在 进行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时,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 管理,资金成本将大大增加;而中西部企业却可以继续享 受银行保证金空转的优惠,取得加工贸易的成本优势。 参考文献:曲建: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的思考.国际贸易, xx涂娟:论西部高新技术加工贸易的发展.四川大学学报, x x增刊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