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戏剧与戏剧鉴赏一、戏剧的基本知识1、定义及其特征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2、几个名词术语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3、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3、戏剧分类:1)按表现形式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哑剧等;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电影等。二、戏剧的产生和发展戏剧起源于民间歌舞和祭祀礼仪。相传古代希腊的农民在收获葡萄的时节,要举行歌舞狂欢活动,把酒神狄俄尼索斯当作丰收之神加以崇拜,称作“酒神颂”。浮雕“酒神颂”严格意义上的戏剧,普遍认为是从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公元前456)开始的。因为他把演员人数增加到两个,逐渐减少了歌舞叙事的因素,增加了戏剧因素,有了两个演员,就有了真正的舞台交流,戏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至此成型。因此后人把埃斯库罗斯称为“悲剧之父”。古希腊戏剧的全盛时期在公元前五世纪。有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称的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公元前406)和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5—公元前406)都是在这个世纪里展现了他们的戏剧才华,他们的剧作主要以以希腊神话、英雄史诗为素材。人类历史上的三大古典戏剧──古希腊戏剧、印度梵语戏剧和中国古典戏剧,都是在各自的民族文化土壤上生成的,因此也带有各自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东方戏剧的产生要晚于西方在印度,公元前一世纪以前的民间迎神赛会上的表演,被看作是民族戏剧的萌芽。到二世纪,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的出现,被确认为戏剧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在日本,古代人借助面具装扮成天神或恶魔,祈求丰收和生殖后代,有人把这种原始艺能视为民族戏剧的胚胎。在古希腊戏剧全盛期的两个世纪之后,出现了古罗马戏剧的繁荣。古罗马戏剧以喜剧为主,受古希腊“新喜剧”影响的痕迹十分明显。但在普劳图斯(公元前254—公元前184)的喜剧作中已经注入了罗马平民喜闻乐见的情趣。他的喜剧代表作《一坛金子》写一个名叫欧克利奥的老头找到一坛金子后的吝啬多疑,是欧洲文学中吝啬鬼形象系列中的第一人。在古罗马戏剧兴盛两个世纪之后,又有印度古典梵语戏剧的兴起。梵语戏剧的起源有几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印度梵语戏剧的产生是受到了古希腊戏剧的影响。这种说法未必可信。古典梵语戏剧既没有古希腊戏剧不可或缺的歌队,也缺乏悲剧精神,但却具有较之希腊悲剧更多的时空自由。梵语戏剧的头号杰作是诗剧《沙恭达罗》。作者迦梨陀娑的生卒年代已不可详考,但学者们推测他生活的年代不会晚于公元五世纪。《沙恭达罗》是一部充满东方韵味的戏剧。迦梨陀娑把国王与沙恭达罗的爱情故事演绎得委婉曲折,充满诗情画意。国王与沙恭达罗的第一次相遇,由小鹿引领,是在恬静的密林深处;而国王与沙恭达罗母子的最后重逢,又是在一个一尘不染的神仙世界。《沙恭达罗》早在1789年便译成英文,随后又转译成多种欧洲文字,是第一部获得世界声誉的东方戏剧。印度梵语戏剧到公元12世纪已经衰微,而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元曲正在走向繁荣。同西方戏剧的起源相比,中国戏剧的起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国戏剧也是起源于民间,由于它形式特殊,包括说、唱、念、打等因素,是更为综合的艺术,因而是多源的,寻起“根”来,不像西方戏剧那么“单一”和明确。中国戏剧歌舞成分很浓,在这方面,它的源头可以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中国戏剧中喜剧基因特别发达,而那种借助语言、动作,诙谐笑谑、插科打诨的喜剧传统,主要是来自古代的优人,所以古优也是中国戏剧的源。中国戏剧是多种艺术的综合,有歌、舞、乐以及诙谐嘲笑等因素,也有杂技、武术和故事表演的因素。商品经济发展的迟缓与早期叙事文学发育不完全,都是造成中国戏曲晚熟的重要原因。但尽管如此,中国戏曲还是与希腊悲剧、梵语戏剧构成了世界的三大古典戏剧。中国戏曲为世人所知是在1755年,这一年法国作家伏尔泰(1694—1778)把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成了《中国孤儿》,把《赵氏孤儿》的“搜孤救孤”的情节,放进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理智与感情的戏剧性冲突的框架之中。1989年,中国导演林兆华别出新裁,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放在同一个剧场里同时演出,显示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对峙。欧洲戏剧有三个发展高峰:古希腊戏剧,以莎士比亚戏剧为标志的文艺复兴戏剧和以契诃夫戏剧为开端的20世纪现代戏剧。
古希腊戏剧表现为人与神的冲突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表现为人与人的冲突
20世纪现代戏剧表现为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一般认为:君士坦丁堡1453年落入奥斯曼土耳其人之手,标志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巨人的时代。天字第一号的戏剧巨人当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它的对于人的价值的肯定,它的礼赞人的理性与力量的人文主义思想,只有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才获得了最高的体现。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出现的古典主义,在17世纪的法国成为主流的文艺流派。它的代表人物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者们一样,把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古典精神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古典主义者是依照他们自己的艺术需求来理解古代的希腊文化的。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是复兴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那么古典主义者却把形式上的“整一性”,以及情感对于理智的服从视为古典精神的核心。以法国两位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为代表的古典主义作家的悲剧作品,恰好体现了这种理性至上的古典主义原则。高乃依的代表作是《熙德》(1637)。它的剧情很能说明古典主义悲剧的特点:贵族青年罗狄克和施曼娜相爱。他们的父亲都是国王的重臣。施曼娜的父亲出于嫉妒当面侮辱了罗狄克的父亲。受辱的父亲要求罗狄克为他报仇雪耻。罗狄克在荣誉(理智)和爱情(感情)的抉择中选择了前者,他杀死了恋人的父亲。这又引起了施曼娜的内心矛盾──是为父报仇还是同情恋人。正在这时,国家遭到摩尔人的入侵,罗狄克率兵抗敌,得胜还朝,国王作主最终促成这对恋人的婚姻。从这个戏剧内容可以发现,古典主义戏剧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戏剧冲突的设置上: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以及理智最终战胜情感。古典主义戏剧崇尚理性,但为了表现理性的胜利的辉煌,也把与理性冲突着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强烈。这使得古典主义悲剧在表现人的心理活动上有所突破。法国17世纪的另一位戏剧名家是喜剧家莫里哀(1622—1673)。他的喜剧艺术的重要源泉来自平民世界──法国的民间笑剧和意大利的假面喜剧都给莫里哀提供了艺术的养料。创作了《达尔杜弗》(1664—1669)、《唐璜》(1665)、《恨世者》(1666)、《悭吝人》(1668)等剧作的莫里哀,是当之无愧的古典主义喜剧大师。他的剧作在思想上追求避免极端的“合理中庸”,在艺术上追求“在针尖上建造殿堂”的精巧。19世纪之前,欧洲的戏剧文化中心主要在西欧。到了19世纪,东欧诸国的民族戏剧纷纷崭露头角。相对而言,波兰较早进入浪漫主义的文艺发展时期,密茨凯维奇(1798—1855)的诗剧《先人祭》(1832)就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戏剧杰作。19世纪上半叶是欧洲浪漫主义戏剧的繁荣期。浪漫主义在本质上具有争取自由、反抗压迫的革命性特征。密茨凯维奇的《先人祭》就包含着强烈的反抗沙俄民族压迫的思想意识。欧洲浪漫主义戏剧的主要代表人物雨果则把浪漫主义理解为“艺术中的自由主义”。他在给《克伦威尔》(1827)一剧写的序言中写道:“在这个时代,自由就好像光明一样地到处风行。”19世纪也是一个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演进的时代。戏剧的现实主义,就其原本的意义而言,那就是把戏剧内容转向对于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并且努力让读者或观众感觉到在剧本中展现的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是一致的。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戏剧的成就令人瞩目。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阿·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他的戏剧代表作是《大雷雨》(1860)。俄国文学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说:“我们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无论什么地方,他总是把忠诚于现实生活的写实放在首要地位。”这就是说,在杜勃罗留波夫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理解里,戏剧的现实主义就是把戏剧内容转向对于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戏剧现实主义的进展也伴随着对于生活真实背景的细致再现的执著。欧洲戏剧史家早已注意到,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28—1906)是欧洲第一个在剧本的舞台指示中对物质环境作详细描述的剧作家。
随着19世纪末的临近,各种文艺流派应运而生。首先以引人注目的姿态出现于欧洲剧坛的是象征主义戏剧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1862—1949)。在中国,梅特林克主要作为《青鸟》(1907)的作者闻名。但作为象征主义戏剧流派代表的地位,早在他于1890年写作《不速之客》和《群盲》时就确立了。在这些剧本里,人成了不可知的神秘力量的牺牲品。也在创作这些剧作的时候,他的象征主义的美学思想也成熟了,这集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悲剧》一文里。几乎与象征主义戏剧流派并驾齐驱的,是自然主义戏剧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左拉(1840—1902)。左拉首先是个自然主义小说家,但正如他在《自然主义与戏剧舞台》(1874)一文中说的,他“期望发端于小说的演变,在戏剧中得以完成。”他把自己的自然主义小说《戴爱丝·拉甘》(1867)改编成了同名自然主义戏剧,他把“探索自然,解剖人类,描摹人生”确定为自然主义戏剧的美学原则。自然主义戏剧的一个美学特点是,作者在社会的原因之外,也努力从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来探寻人的行为逻辑。斯特林堡写过一篇戏剧论文《论现代戏剧与现代剧院》(1889),透露了他不想受陈旧教条束缚的自由思想:“‘不准把行动放在过去’这条戒律已从现代美学里勾掉。一切禁令全部作废,决定艺术形式的只有趣味的要求,现代精神的要求。”他在这里提到的“不准把行动放在过去”的戒律,别林斯基曾归纳出的戏剧的“即时性”,这就为20世纪广泛引用的时空交错手法开了绿灯,而且也因创作了像《鬼魂奏鸣曲》(1900)这样奇谲神秘的戏剧,而开了20世纪大行其道的表现主义戏剧的先河。欧洲剧坛经历了19世纪末的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洗礼之后,使得19世纪中叶在欧洲达到高峰的现实主义戏剧传统很难再原封不动地保持下去。19、20世纪之交从事戏剧创作的俄国作家契诃夫(1860—1904)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戏剧大家,或者说是一位开创戏剧新纪元的人物。契诃夫不仅对于艺术具有现代意识,他对生活的认识同样具有现代精神。他不愿用绝对化的眼光看待人与事,他扬弃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简单化判断。契诃夫戏剧的一个重要的现代特征是:契诃夫戏剧中的戏剧冲突不是表现为剧本中的这个人物和另一个人物之间的冲突,而是这一群剧中人物与包围着他们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而从契诃夫戏剧开始的“人与环境的冲突”,也正好构成了20世纪现代戏剧的戏剧冲突的基本内涵。关于表现主义戏剧,并没有一个得到公认的解释,各个与表现主义有瓜葛的剧作家之间也并没有互相协调的观点。但无疑他们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传统,然而,这种“偏离”并不是“偏离”生活本身,而恰恰是为了更深刻地反映现实,因为这些剧作家确信,再用照相式的写实手法已经无法观照这个越来越难以把握的时代了。他们中一些剧作对人的“潜意识”的开掘,则分明受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影响。而一切对于戏剧表现常规的突破,则体现了他们对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的一种独特审美把握。如意大利剧作家皮兰德娄(1867—1936)、美国剧作家奥尼尔(1888—1953)、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捷克剧作家恰佩克(1890—1938)、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1898—1956)、瑞士剧作家杜伦马特(1921—1990)……1950年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一年的5月11日,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1912—1994)的一出名叫《秃头歌女》的戏在巴黎“夜游人剧院”上演。这个戏写两对英国夫妇在起居室里没完没了而且是前言不搭后语的对话,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戏剧动作和人物性格。两年之后的1953年1月5日,贝克特(1906—1989)的《等待戈多》又在巴黎上演,获得巨大成功,成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几年之后,荒诞派戏剧的这两位主将又相继获得文坛的最高褒奖:贝克特于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尤奈斯库于1970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这意味着以“叛逆者”面目出现的荒诞派戏剧,在它诞生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了欧洲主流社会的认可。荒诞派戏剧旨在使观众意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神秘莫测的荒诞处境。“荒诞派戏剧”也有“反戏剧”的称号,主要是因为在对“戏剧动作”这个最核心的戏剧要素的认识上,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欧洲戏剧完全对立。荒诞派戏剧作者完全置“缘起—展开—高潮—结局”的传统编剧模式于不顾,把“戏剧动作”弱化到了几乎没有“戏剧动作”。到了20世纪结束的时候,荒诞派戏剧也已经成为戏剧的经典,而不再是现实的活跃着的戏剧流派,但它对于未来戏剧能产生的影响应该是可以预见的。戏剧表演的三大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体系(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左)梅兰芳(右)(德)布莱希特三、中国戏剧简史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分的“角抵戏”。角抵戏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宋代,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表演特性
1、综合性(唱、念、做、打)2、写意性舞台布置的写意──
一桌二椅人物化妆的写意──
戏曲脸谱人物服饰的写意──
长袖善舞舞台行动的写意──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3、程式性用程式动作表现生活──生活动作的舞蹈化4、虚拟性对空间、对周边环境、对时间、对动作对象的虚拟京剧脸谱是中国戏曲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以夸张的手法,运用各种不同的色彩和图案勾勒脸部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及其性格特征,并形成了基本固定谱式。脸谱色彩分为红、黄、蓝、白、黑、绿、紫、粉、金、银等。红为忠,白为奸,黑为正,黄为残暴,蓝、绿多为草莽义侠,金、银多为神妖。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中国戏曲的各种角色均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诸多方面进行划分,高度概括为生、旦、净、丑等四类。生:戏曲表演的行当主要类型之一,主要是男性人物的扮演者,有老生、小生与武生之别。旦: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主要是女性人物的扮演者。有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和彩旦等五个分支。净: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俗称花脸。有大花脸、二花脸、武二花等分支。净角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主要表现或粗扩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卤莽诚朴等不同性格的男性角色。丑: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属喜剧角色,因化妆的特点是用白粉在鼻梁眼窝之间勾画小块脸谱,所以也称小花脸,可扮演各种类型的角色行当。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分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中国戏曲的类别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昆曲、高腔、梆子腔、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晋剧、蒲剧、上党梆子、雁剧、秦腔、二人台、吉剧、龙江剧、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山东梆子、吕剧、淮剧、沪剧、滑稽戏、越剧、婺剧、绍剧、徽剧、黄梅戏、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赣剧、采茶戏、汉剧、湘剧、祁剧、湖南花鼓戏粤剧、潮剧、桂剧、彩调、壮剧、川剧、黔剧、滇剧、傣剧、藏剧、皮影戏等。契诃夫去世之后三年,易卜生去世之后一年,也就是1907年的初春,一群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组织春柳社首演《茶花女》,主演茶花女的是李息霜,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叔同。中国的戏剧史家一般都把1907年作为中国话剧运动的肇始,但中国话剧的真正成熟是在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刊物上刊登的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个剧本是胡适的《终身大事》(1919年3月《新青年》第6卷第3期发表)。1934年曹禺发表《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从此拥有了自己的世界水准的经典作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话剧界有“南黄北焦”之说。“南黄”指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黄佐临,“北焦”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焦菊隐。他们都以各自的艺术风格为话剧界的中国化作出了最为重要的贡献。1980年《茶馆》走出国门,到欧洲巡回演出,标志着中国话剧已经可以和世界戏剧比肩而立,平等对话。四、戏剧欣赏戏剧文学欣赏有两大技巧:
其一善于领会巧妙的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或表现在人物与自然力量之间,或表现在人物与人物之间,或表现在人物与社会力量之间,或表现为人物内心世界中的两种矛盾力量之间的斗争;
其二善于分析鲜明的人物形象,应善于体会人物语言和潜台词,善于观察人物外部动作即舞台说明和分析人物内部动作。剧本的语言是每个人性格、身份、教养的身份证。如果我们注意人物的语言,那就比较容易了解人物在剧中的作用五、戏剧常用的创作手法1.突转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2.揶揄揶揄,耍笑、嘲弄、戏弄、侮辱之意;是对人的一种戏弄,嘲笑时用语。多用于对反面角色的讽刺。3.塑造扁平人物扁平人物,即性格单一的人物。扁平人物有两大长处:一是容易辨认,二是容易记忆4.独白独白的作用表现在:①在揭示人物内心隐秘活动、表现人物的内在冲突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②在有些剧作中能起到布局的作用。5.创造事件戏剧冲突一定是戏剧事件,但戏剧事件不一定是戏剧冲突,只有当事件能引爆人物之间的意志、性格冲突时,事件才有戏剧意义。6.象征作用很多戏剧作品中,普通的事物(甚至是常说的某句话)都具有其象征意义。7.间接对话话中有话,注意分析潜台词。8.停顿“停顿”不是戏剧动作的暂停,而是借此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9.乐观主义曹禺认为,剧作所反映出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样的剧作可以看作是喜剧。10.台词有些剧作中,人物台词往往具有性格化、动作化等特征,这样更能揭示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11.荒诞派戏剧特点⑴戏剧结构在滑稽戏中,动作的原因和目的性往往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本身的娱乐性质。⑵在滑稽戏中,人物只是一种平面人物,或类型形象,是作者眼中西方社会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或者是在西方社会这部大机器下完全失去了人性与个性的人的荒诞的生存状态的写照。⑶艺术特点①欠缺逻辑的剧情;②凋敝的舞台形象;③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六、备考指导(一)考纲解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备考建议(1)--阅读戏剧剧本应把握的重点1.了解戏剧的一般知识2.阅读戏剧剧本应把握的重点⑴欣赏人物形象;戏剧中的一切因素,都集中在人物身上;一出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物能否在舞台上站立起来。这就要求人物形象必须具有典型性——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只有这样,人物才能栩栩如生。⑵把握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①高度集中;②紧凑生动。⑶品味鲜明、生动的语言。①个性化语言;②动作化语言。
(三)备考建议(2)--应该了解的中外著名戏剧1.中国现代:郭沫若《屈原》、老舍《茶馆》、曹禺《雷雨》、《原野》、《日出》、《北京人》2.外国:(英)莎士比亚的名剧
(法)莫里哀《吝啬鬼》、《伪君子》
(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俄)契诃夫《三姐妹》(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3.中国古代:元: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
明:汤显祖《牡丹亭》清:孔尚任《桃花扇》、洪昇《长生殿》(四)备考建议(3)--阅读鉴赏戏剧的方法1.了解主要矛盾冲突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提供
- 2024年终止租房合同协议书
- 2024年西安客运从业资格证实操考试内容
- 2024年山东客运从业资格证实际操作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信用借款合同签完多久放款(2730字)
- 2024年标准钢材购销合同书范本
- 港航实务 皮丹丹 教材精讲班课件 79-第6章-6.1-工程招标投标
- 2024年五金电器购销简单合同范本
- 2024年品质保证协议书转让协议
- 2024年水电承包合同
-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ppt课件
- 攻城掠地数据以及sdata文件修改教程
- 医疗废物转运箱消毒记录表
- 最新投标书密封条
- 看守所岗位职责
- 2019年青年英才培养计划项目申报表
- Sentaurus在ESD防护器件设计中的应用PPT课件
- 《抛物线焦点弦的性质探究》学案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 佛山岭南新天地项目概况.
- 喷码机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