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生课外活动比较研究_第1页
中美大学生课外活动比较研究_第2页
中美大学生课外活动比较研究_第3页
中美大学生课外活动比较研究_第4页
中美大学生课外活动比较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美大学生课外活动比较研究    2 课外活动在中美高校教育模式中之体现关于教育模式,中国和美国都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大学生课外活动作为服务于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也顺应这些模式来展开。2.1 课外活动在美国高校教育模式中之体现1)4-h模式。4-h即hand(手)、head(脑)、health(身)、heart(心)的简写,这是种强调“手、脑、身、心”全面发展,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发展个人潜力,培养一种积极乐观人生哲学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4-h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南方本土草根性组织乡村俱乐部。只有农场子弟参加

2、,学习基本农业技能如家禽饲养、罐头制作等。它是一些州的教育家开展的以“教授农村孩子有用技能”为原则的教育计划。100多年来,由于技术的发展,这个计划逐步渗透到各大州,城市的孩子也会参与如汽车保养之类的学习,进而形成了遍布全美、在许多欧洲国家也颇具影响力的4-h教育团体,致力于让年轻人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帮助社会。4-h教育的口号是“做中学”,座右铭是“精益求精”,它的一部分誓词是“健全的头脑,以运用思想;健全的心胸,以发展品性;健全的双手,以改善生活;健全的身体,以服务社会”。而到了今天,4-h教育早已跻身全美高校教育,也是美国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模式体现出美国的实用主义贯穿着

3、美国教育的发展,将教育与社会挂钩,致力于通过丰富多样且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课外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4-h模式更多的关注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基本生活、生存技能,起到了连接高校与社会的桥梁作用以及高校学生在步入社会前的缓冲作用。2)自由教育模式(liberal education)。针对21世纪的自由教育,美国学院与大学协会认为它是一种学习的途径,有助于让学生自己准备好面对复杂性、多样化与变革8。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范围很广、选择多样、时间自由且灵活。对于自由教育模式的研究基本在于课程设置及其目的上,但其自由灵活的时间也给予高校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更多的可能。自由教育是培养“人”的

4、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坚实、可转移的智力与实际技能,如交流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技能”9。这一目标不可能单纯的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因此美国高校拥有数量可观的学生组织、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以有“南方哈佛”之称的杜克大学为例,所有的学生课外活动都有统一的规定指导,每个有志愿参加学生组织的人都必须学习30多页的学生手册并且通过考核。很多课外活动都需要学生深入当地社区与教会,根据杜克大学的资料显示,每年有75%的学生都会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去。通过与当地社区、教会、公司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地方生活,同时能够在服务大众中明白自身的责任,思考存在的社会问题并致力于得出解

5、决方法。2.2 课外活动在中国高校教育模式之体现1)通才教育模式。通才教育又称“普通教育”和“一般教育”,借鉴美国的“自由教育”10,最早这个称谓是对基础性教育的概括,如今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一种非专业性教育。通才教育模式是对专才教育模式的改良与发展,它的教育方法不仅仅简单地限于课堂教授和专业科目,它提倡积极的教学互动和社会实践,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能力,至此课外活动被纳入中国高校教育模式之中。自1995年中国国家原教委成立“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协作组”,其中关于实施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种途径和方式中就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而课外活动就在“第二课堂”里扮演了举足轻重

6、的角色。并且在第4条里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应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其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与之前所提倡的专才教育相比,通才教育模式更加讲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高校课外活动的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基础。2)kaq人才培养模式。kaq具体是指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三位齐头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当中,三个部分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一模式最初是由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院士提出,其中知识是基础与前提,能力是通过对知识的掌握、在实际中运用而形成的,而素质一部分取决于先天条件,一部分来源于后

7、天对知识和能力的升华。这三者不能完全通过课堂教学获得,更需要投身社会实践,这就需要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3)ssr模式。它是在大学实施创造教育模式中的一种,由词组“study independency”及单词“seminar”和“research”组成。study independency是指学生应当在大学期间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seminar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讨论,而research是指研究与探索。这一模式由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教授提出,这种模式是三个递进的阶段,也是三种学习方法。其中独立学习与研究探索包括了大学生除在学习书本知识外,应进行课外实践,从中获取知识或技能,这

8、也就鼓励了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2.3 模式中中美高校课外活动之比较通过上述的中美高等教育模式比较可看出,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在两国逐渐成为正常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时期较早以及其自由开放的文化背景,美国对于课外活动的规范更加具体,其形式也更加丰富。但从国内高校改革开始,高等教育的重心逐渐从“专才教育”模式转移到了“通才教育”模式,课外活动便也随之纳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行列。相对于国内大学生的课外活动,美国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优势在于:过硬的硬件条件、相对自由的时间、统一的大纲指导、地方企业与教会的支持、基础教育对课外活动的大力提倡以及“自由教育”精神下对于学生活动的宽松式

9、管理。但美国高校的模式也存在其弊端,其对于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的倡导多是基于它的“个人主义”缺乏“民主共同基础”9,也正是由于这种“个人主义”使得美国高校学生更难于组织,也不利于对团队精神的培养。这一方面,拥有“共同基础”的中国就显得更具优势,高校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课外活动、培养当代新型人才是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可取之方。3 中国大学生课外活动现状中国大学比之美国大学,学期课时更多,更多采取的也是一般课堂教育,因此学生的时间安排更加固定统一。而由于扩招,活动场地也相对较小,离“通才教育”提出的时间较短,社会实践的发展还不完善,在社会力量支持方面也有待成熟。由于小学、中学时期教育形式的不

10、同以及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带来的保守,国内大学生活动与正常课堂教育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冲突。但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从小便得到培养,这也使得国内大学生活动有更强的凝聚力,也更易于组织。中国大学出现的时间晚于西方,因此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很多的改革要实施。撇开义务教育抑制学生创造力和自制力的弊端,单看大学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与培养方面,学生社团或组织需要的更多的是领导和老师的支持,或者说一份信任。但是好的地方在于,有美国和欧洲的先例,中国可以从中吸取到很多经验和教训。虽然如今美国教育界依然有人在探讨课外活动与学生课业之间的平衡问题,但无疑课外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占据人类生活的不仅仅

11、只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大学生们可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且融入社会,而后他们也在其中为实现个人的目标而积累经验。如今中国大学生所欠缺的正是这种对社会生活完全的融入,大学在中国依然还是“象牙塔”。同时,国内的大学生活动缺少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现在,的确已经有一部分的公司或机构看到了大学生的价值,愿意给予有志向的年轻人一定的支持,但这样的支持范围太小,更多的集中在非常有名的高校,而大部分的社会机构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年轻群体的价值。大学生在课余,应当被提供更多的机会进入相关企业或者单位参观、锻炼。而关于大学生自我的课外活动意识的培养方面,高校显得太过急功近利。很多大学学生会和社团的职务

12、都与学分和奖学金挂钩,也有不少学生投机取巧竞争学生组织里的“闲职”。大学生应当有一种自主意识,课外活动的安排是分内之事,它的宗旨在于锻炼自我能力、塑造自我人格,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或人生目标做准备。中国高校应向美国一些大学学习,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大学生准确的从参与课外活动的目的中找到自我的定位。4 结束语通过对比中美大学生的活动可以发现,尽管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理念,但大学生活动发展的阶段都是相似的。美国由于高等教育开展的更早以及其自由开放的文化底蕴,大学生活动发展得更加成熟;中国因为“通才教育”模式的提倡,大学生活动也逐渐有组织、有纪律。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当代高等教育下大学生活

13、动都应成为高等教育的“第二课堂”,都应得到学校的支持,并且与社会紧密联系,致力于培养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高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参考文献:1stanton, theodore. student activities j. 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 1909. 190 (645): 170-177.2thwing, charles f t.a intellectual equivalent of student activity j. 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 1918, 207 (747): 239-243.3stewart g w.

14、 college students of superior ability 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1922, 8 (3): 11-15.4cuevas. geovanni and kralovec, etta. trusting students to lead:promise and pitfalls j. schools: studies in education. 2011. 8 (1): 143-165.5marist college institute for public o

15、pinion poll bd. marist college institute, 2003, usmarist. 060903. r02d.6work trends survey bd. john j. heldrich center for workforce development at rutgers university, 2012.7associated press/norc poll bd. 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13, usap. 081713n. r32c.8what is a 21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