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试点实施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中外合作办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试点实施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中外合作办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试点实施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中外合作办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试点实施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中外合作办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试点实施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外合作办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试点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3.政府应发挥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的调控与引导作用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不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理应形成自身不同的办学目标,构建学科专业的多元化、多层次格局。然而,从我国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分布来看,现有的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金融、管理、语言、信息及工程技术等实用学科上,这种现象既反映出当前经济发展对此方面人才的需求,也反映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布局存在着趋利性和盲从性。 根据此次各试点教育厅上报汇总的资料来看,在目前884个实施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办学项目所涉及11个学科中,举办项目

2、最多的是工学,占37%;而法学、文学、历史学项目所占比例在2%以下。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一些国内急需和紧缺专业上的比例明显偏小,如国际法等项目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所占比例低于1%,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外开放需要大批国际法律人才的新需求。虽然近年来金融、管理学科等一些低水平重复办学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学科分布过于集中的问题仍需进一步加以优化与调整。 4.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独立的第三方评价组织机构 在审批期正确判断待引进国外教育资源的优质程度,在办学期间定期对合作办学过程进行监督评估是合作办学项目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尚未看到有特别详尽的相关监督评估体系的出台。教育部门在对

3、合作办学项目的入口准入和日常的审批、评估过程中多凭工作人员的主观经验,缺乏评估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当前教育改革在运行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有41.2%的受访对象把原因归结为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或组织;有29.4%的受访者认为,导致本地区教育发展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监管体制机制的不到位(见表2)。随着我国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和社会导向模式的展开,教育部门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将评价与被评价“一肩挑”的角色已经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我国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和独立的第三方评价组织。   5.资金问题难解,中外合作办学经费筹措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 长期以来

4、,我国政府一直承担着教育投资的主体角色,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初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政府不可能永远充当教育投资的主体。虽然目前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基本可以实现收支平衡,但资金问题依然是困扰学校发展的主要难题,能否解决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始终是中外合作办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忧。 据调查问卷的回馈资料显示,47.1%的受访者认为,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本地教学资源(经费、师资质量)无法支撑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有29.4%的受访者认为资金筹集渠道的缺乏是制约合作办学项目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见表3)办学经费短缺成为制约中外合作办学

5、工作深入推进的主要因素,相关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改革。    四、“中外合作办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试点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正处于一个由粗放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关键期,这既是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国内教育领域意愿不断增加的战略机遇期,又是中外合作办学困难与问题日益暴露的矛盾凸显期。积极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加大教育政策扶持力度,通过简政放权鼓励学校进行机制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和独立的第三方评价组织机构等,对推动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及时修改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实施办法 我国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条例和实施办法

6、是在大约十年前制定和发布的,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随着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条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条款。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监督机制,加强和规范监督工作,教育部有必要牵头对现行的条例进行修订,对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细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转变传统管理者观念,树立监管型、服务型政府的角色 政府部门在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管理上,需转变传统的管理者观念,树立监管型、服务型政府的角色。政府作为监管者,应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准入环节上为学校提供国外教育资源的

7、资质认证服务,进行质量把关。对于我国急需的新兴专业和稀缺学科,特别是那些投资大、办学周期长、市场吸引力较小的基础性学科,国家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必要的资金扶持;对于中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也应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政府作为服务者,应积极提供相应的服务平台,促进各方的良好沟通,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6政府部门应定期对办学机构进行评估和审查,对收费过高或不符合招生条件的办学项目予以及时纠正,并通过追责机制加以处罚。 3.加强对新项目的批准把关,对已开展的合作项目进行全面审查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对于部分已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情况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建议可由省级政府牵头,协调法

8、律、金融、财税、外事等部门,展开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研究,检查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学生管理、资金使用、教师资质和项目运转等方面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地区情况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办法,定期、动态地评定出办学状况等级并予以公示。 中外合作办学新项目入口质量认证环节的完善则主要是通过加强依法审批和定期复查,就我国目前主要依靠审批的监管程序而言,监管尽量应向审批前延伸。相关教育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国外教育资源在师资、课程、专业等方面的审查,保证引入资源的优质性。同时,教育部可通过驻外使领馆收集整理国外大学的相关资料,建立常态化的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体系,对具有合作意愿的国外教育资源进行资质认证。相

9、关评估结果虽不一定强制要求审批机构或大学认可,但可作为审批和认证的参考。 4.省级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简政放权推动学校探索新体制 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起步较晚,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改革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需要省级政府进一步研究和明确相关支持政策,通过简政放权支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办学层次、办学主体和运行机制上突破限制,鼓励地方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的探索。 在经费筹措机制上,应改变我国传统由政府进行投资的一元体制,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先行先试,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探索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的投资模式。如可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由高校以“订单式”的模式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

10、,来换取其对学校的投资;或通过产学研合作,以技术入股或共建产业园区的形式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寻求利益的双赢。在政策扶持力度上,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高校合作办学的支持,如:对外可建立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驻外国工作处,在相关国家不定期举办教育推介会,为国内高校与国外的各级各类学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形成国内优质教育的辐射作用;对内可与各级地方教育部门进行积极沟通,给予各省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及以下审批权,并通过不进行实质性备案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引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5.构建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和独立的第三方评价组织 选择什么评价体系牵扯到受评价对象的下一步行动。从外部监督的角度进行评价,可以弥补传统的政府自

11、己评估自己的缺陷,对政府形成一种外部压力,迫使政府部门对自身职能的缺陷进行反思。而作为独立组织的第三方评价不仅可以从机制上保证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公正性,其组织本身也因具有人才、理论和学术上的优势而有利于在决策中规避风险、减少工作偏差,提高政府职能体系的科学化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由于每个试点单位的运作模式不一,且还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在监督与评估的方法和标准上不应简单地搞趋同化。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在监督与评价过程中不仅应体现高等教育的共性,更应结合各自学校的独特性,在监管模式和评估体系上要有所区别: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尊重自身的发展规律,形成符合自身实情并具有特色的管理与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说,在监管模式和评估体系上应体现出“本土化”与“为我所用”的要求,既不崇洋媚外,盲目照搬照抄国外模式,又不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此外,从国内现状来看,在监管体制的设计上需要赋予相关主管部门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我国幅员辽阔,但行政资源有限,过于严格细致的监管体制最终必将流于形式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参考文献: 123教育部.关于公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相关信息的说明db/ol. http:/ 4新华网.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情况如何db/ol. http:/ 5李璐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行政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