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1页
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2页
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3页
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是立足当地,对接区域产业。为何对接?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要整合产业链资源,服务创业企业和产业集群,促进区域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成为我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开展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区域产业对接活动,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优质院校和高端人才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地把大学的人才、成果潜能释放出来,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如何对接?必须紧

2、密对接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科技园的发展要与区域产业定位相吻合,通过产业链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新常态下,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需升级为产学研大平台,使大学科技园与地方产业进行融合,将产业化的孵化渠道建立起来,实现无缝对接、加强校地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上海经济建设,助推上海创新发展。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围绕园区所在地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定位,集聚学校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中韩多媒体学院、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等文化创意资源,打造的“环工程大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是大学科技园对接产业的典型案例,

3、具有示范意义。4 对标国际,共享全球创新创业资源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国际化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明确提出,实现新时代国家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要求之一是成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关键节点。为此,上大科技园积极打造国际化成果培育和企业孵化发展平台,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吸引全球创新要素汇聚,从而提高大学科技园的国际化水平。目前,园区已与韩国成均馆大学、釜山大学、韩国创造经济中心等合作,围绕新材料、智能科技、电子信息等领域打造中韩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合作,打造中白学科成果及创业企业培育孵化特色平台,通过在明斯克和上海互建中白大学科技创新中心,深化中白科技成果转化

4、协作机制,推进双边科技成果在对方国家实现转移转化。在大学科技园快速融入全球创新浪潮过程中,现阶段大多数大学科技园仍然存在创新服务能力有限、服务模式单一的短板,大部分园区经营普遍存在满足于“短平快”的营利模式,急于产生经济效益,满足于仅靠房租物业收入的“二房东”角色。在园区运营管理上,与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技园、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等国外先进科技园区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提升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提高科技园区的管理水平,是现阶段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思考的重点。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优势,扩大与国际科技园区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积极打造国际化服务平台

5、。通过举办各类国际化论坛,开展国际前沿技术研讨会,吸引国外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入驻大学科技园区,建立与国际知名大学、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和国外创业孵化机构的资源链接合作机制,共享全球创新创业资源,从而提高园区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作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积极对标国际先进科技园区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以“r&d环境提供商”为市场定位,以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为建设目标,成功引进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入驻科技园。目前,园区内已集聚有诺贝尔奖得主bernard l. feringa教授团队,世界500强企业美德维实伟克公司的地区总部

6、,实力可集团公司(silliker group)、亚什兰控股公司(ashland,美国500强企业)和毕克化学(byk)等全球行业领先机构的多个研发中心和众多国内一流科技型创新企业,将全球生物化工方面的顶级创新资源集聚在园区内,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和创新。5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技术转移的活力大学科技园作为联动产业和高校的纽带,通过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充分发挥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作用。通过企业孵化、产学研合作、专业技术平台等大学科技园的技术转移服务能力,让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迅速在科技园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形成现实生产力,直接促进技术创新和研究发展,提高科技成果的

7、转移转化。以上海大学科技园为例,截至2017年,上海大学科技园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22项,通过联合研发、合作转让、专利转让、教师创业等形式,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纸”变“钱”的能力。然而,大学科技园的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需要高校各部门、各学院以及其他要素的有力配合才能实现。而现实情况是许多上海高校内部科研管理部门、技术转移中心、资产经营公司、科技园和各学院等相关部门没有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信息通畅、协调配合的有效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直接导致教师创新创业的热情受到影响,科技园促进成果转化的努力受到制约,一些具有创业前景的项目由于无法在第

8、一时间实施转化,往往错失最佳的转化时间窗口。此外,受体制机制束缚,大学科技园发展活力难以激发,发展后劲有待提升。上海的大学科技园尽管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开展着公司化运营模式,但由于对高校的深度依赖,大学科技园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运行机制仍然凸显强烈的行政色彩,从某种意义上,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机制是“企业组织结构、事业运行模式”。因此,大学科技园在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无法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在孵科技企业的发展,在吸引外部投资方面也缺乏动力和有效措施,高端管理服务人才利益分配激励机制不科学等,直接导致大学科技园发展活力不够。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应该乘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上海市科创中

9、心建设的东风顺势而为,主动出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一是要加强大学科技园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园企业化属性,积极提高大学科技园自身的能动性,尤其在大学科技园投资能力建设上实现突破。大学科技园作为孵化器,对发现和遴选具有市场前景的高科技项目和初创企业具有先天优势,通过自建创业投资基金,高价值服务入股等多种形式,以“孵化+创投”的模式,推动高科技项目的产业化及初创企业的加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科技园的“名利双收”,从而提升科技园自我造血能力,促进园区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二是要营造开放创新的生态环境,首先要提高开放度,处理好大学科技园与所依托大学的关系,打破大学科技园在学校里相对

10、比较独立和封闭的现状,理顺校内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与校内的职能部门,特别是学校内部的技术转移中心等加强沟通与联系,完善与高校的协同创新机制,引导校内科技成果优先在园内转移转化。同时,要处理好大学科技园与政府、企业的关系,深化与区域的协同发展、与专业服务机构的交流合作。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面向技术创新全过程与企业成长全周期,建立完善高水平创新网络与平台,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实现“创业孵化加速产业”全链条发展,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载体的作用。通过提供各种便民措施、激励政策、管家服务等,激发创新主体技术转移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上所述,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创新企业孵化、创新人才

11、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撑高校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科创中心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科技园应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高水平国家大学科技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发展特色不突出、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够、发展动力不足等关键问题;结合上海城市特征和学校发展定位“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对接高校学科和地区产业形成园区核心竞争力,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为区域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主要参考文献:1高旻昱,曾刚.大学科技园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高校科技,

12、2019(31):119-121.2于澎田.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培育路径与发展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3刘杨,傅红.从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运营和发展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市场,2010,10(40):49-51.4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r.国科发高2011362号,2011.5杨娟娟.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应对之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7(5):77-79.6张扬.大学科技园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8(8):8.7范广斌,杨志昂.浅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与大学科技园建设的互动作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3):25.8张铁山.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典范的经验分析j.南都学坛,201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