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惠5标明挖段监控方案_第1页
莞惠5标明挖段监控方案_第2页
莞惠5标明挖段监控方案_第3页
莞惠5标明挖段监控方案_第4页
莞惠5标明挖段监控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莞惠城际轨道交通GZH-5标明挖段基坑监控方案编 制: 审 核: 批 准: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莞惠城际轨道交通GZH-5标项目经理部1 工程概况1.1明挖基坑范围莞惠城际轨道交通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东莞、惠州轨道交通网的主轴线。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工程GZH5标段,线路起点GDK25+080GDK33+680,工程地点东莞市寮步镇境内,正线长8.5966km(GDK28+796.590=DK28+800.00,短链3.410m短链),明挖段线路桩号为DK25+080DK29+530,全长4.45km。明挖隧道平面图见图1-1。图1-1 DK25+380DK2

2、9+530明挖基坑平面图1.2 沿线地质情况1.2.1 地形地貌场地地貌主要为剥蚀丘陵及丘间谷地,地势略有起伏。主要为鱼塘、水库、交通道路、居民区、商业区、厂房。1.2.2 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沿线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Q4)、下第三系(E)、侏罗系下统(J1)、前震旦系下统(PZ1)及加里东(c)侵入岩地层,现自新至老分述如下:人工填土层(Q4ml):主要分布于城镇地带,以黏性土含砂及碎石类土,厚度不一,小于5m。第四系全新统(Q4):海积、冲积、洪积层,薄厚不均,丘间谷地及东江三角洲平原区主要为黏性土、粉细砂层及淤泥质土,现代河床中分布有中粗砾砂、卵石土及淤泥质土。残

3、积层(Qel):分布广泛,于丘陵区直接出露地表,平原区多被冲积层覆盖。主要为褐红色、褐黄色粉质黏土,硬塑状为主。下第三系(E):紫红色凝灰质砂岩夹砾岩、含砾砂岩、泥质砂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侏罗系下统(J1):砂岩、页岩、凝灰质砂岩,局部为安山质凝灰岩。前震旦系(PZ1):为一套混合岩及混合岩化变质岩系。岩性为混合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石英片麻岩等,厚度大于720m,大部分变质为混合片麻岩。加里东(c)侵入岩:分布于分布于三角洲与丘陵的过渡带,为花岗闪长片麻岩。(2)地质构造本工程位于华南准地台的桂湘赣粤褶皱带东南侧与东南沿海褶皱带西南端的交界区。区内构造活动频繁,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

4、、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显示。区内以北东向及北西向构造为主,兼有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构造,并发育有基底褶皱及大陆边缘活动带褶皱。区内主要断裂分述如下:东莞厚街断裂(F1):东莞断陷盆地的南缘边界断裂,两盘组成不同的地貌单元。断裂自石龙沿东江进入东莞市区,再沿东江方向经厚街、沙田进入狮子洋。总体走向N60°70°E,倾向NW。东冲断层(F2):属于区域性紫金博罗大断裂的一部分。逆断层,走向N20°60°E,倾向SE,断层西起虎门经过平墟、南坑向北东延伸,该断层控制了东莞盆地南缘的展布。钢湖大断裂(F3):北东向大断裂,为锦夏大断裂的一部分,向南

5、西方向延伸,总体走向N60°70°E,倾向南东,倾角45°70°。樟木头大断裂(F4):起点为惠阳的曾公嶂之东,向南西方向延伸,总体走向N50°70°E,倾向SE,倾角60°70°。另受区域性断裂紫金博罗大断裂及樟木头大断裂的影响,沿线次级断裂发育,主要为北东向及北西向,局部地段呈网格状分布。1.2.3 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1)不良地质沿线的不良地质主要为局部的溜塌、滑坡及地震区。(2)特殊岩土沿线的特殊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软土。人工填土人工填土分布于地表,填土主要有种植土、素填土、杂填土等,成分有黏性土、碎石、砂

6、石及建筑垃圾等。填土厚度不一。软土软土多为淤泥、淤泥质土及淤泥质粉细砂,局部为泥炭土,多含有贝壳、有机质,软流塑状,厚度一般28m。软土厚度一般具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高压缩性的特点。1.2.4 地下水沿线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中赋存的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东江及其支流的漫滩及阶地上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中,埋深0.26m,水量较大,其补给方式主要由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排泄以大气蒸发为主;剥蚀丘陵区仅在沟谷两岸赋存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15m,水量不大,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一部分通过蒸发排泄,一部分通过地下径流排泄。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基岩的裂隙中,水量不大

7、,透水性差,一般略具承压性,埋深较深。地下水一般水质较好,可作为生产、生活用水,对普通混凝土无侵蚀性。根据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铁建设2005140号),局部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2 监控依据u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u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u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u 城市测量规范(CJJ13-87)u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u 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20157-2003)u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u 城市

8、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 76-98)u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u 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本标段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u 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设计图、工程量清单及相关资料。3 监控量测内容、设备及测点布设为了确保基坑的安全和维护周边环境,基坑监测方案必须详细和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能够准确地测出基坑的技术参数。通过对测量得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将信息反馈到施工中,与工程安全标准及允许变形对比得出分析结果,确定基坑的安全程度和指导下一步的施工。遵循设计文件,认真分析岩土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借鉴类似工程的经

9、验,并根据实际施工经验,确定了表3-1中的监测项目和监测警戒值及测点布设位置,断面见图3-1,平面布置图见附图。表3-1 监控量测项目表序号监测项目方法及工具测点布置量测频率监测精度监测项目警戒值监测项目控制值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全站仪围护结构上端部沿基坑纵向15m一个开挖及回筑过程中一天两次1.0mm0.2%基坑开挖深度0.25%基坑开挖深度2围护结构变形测斜仪围护结构内,沿基坑纵向15m一个,同一孔竖向间距0.5m开挖及回筑过程中一天两次1.0mm0.2%基坑开挖深度0.25%基坑开挖深度3地面沉降精密水准仪围护结构周围土体沿基坑纵向30米一道围护结构施工及开挖期间每两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

10、间每周两次1.0mm20mm30mm4地下水位水位计基坑四周,沿基坑纵向30米一个围护结构施工及开挖期间每两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5.0mm降水不大于0.8m降水不大于1m5支撑轴力(含支撑变形)轴力计支撑端部或中部,按支撑的30%设置基坑开挖及回填过程中一天两次1100(F.S)按80%设计轴力值按100%设计轴力值6围护桩钢筋应力钢筋计水平间距30米,竖向内外各设6-8个基坑开挖及回筑阶段一天一次1100(F.S)200MPa280MPa7支撑立柱沉降观测精密水准仪支撑立柱顶上按立柱数量的50%设置两天一次1.0mm20mm25mm8基坑周边房屋基础监测精密水准仪沿房屋基础周边

11、两天一次1.0mm倾斜值0.01倾斜值0.029管线变形监控精密水准仪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大的部位 一天一次1.0mm10mm20mm图3-1 明挖段测点布设断面图4 监测方案及实施方法4.1监测目的1)判定明挖基坑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障工程施工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2)将监测结果用于反馈设计,为改进设计施工提供信息指导。3)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建立预警机制,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节约工程建设成本。4)对周边道路及管线因工程施工产生的变化进行监测,评估工程施工对周边建筑、地貌的影响程度,指导工程施工,并为可能的法律纠纷提供依据。

12、4 .2施工监测的原则 施工监测的总原则:系统力求先进、仪器确保可靠、资源调配合理、资料反馈真实、及时,服务安全施工。(1)采用经实践检验完全可以满足工程监测稳定性、耐久性及精度要求的监测仪器和传感器,并由专业人员安装或埋设,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真实性;(2)监测手段必须简单易行,适应现场快速变化的施工状况。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一般都要求较高的监测频率,常为1天1次或者2天1次,关键阶段甚至1天2次,如此高的测试密度,不可能花费过多的量测时间。因此,测试手段要操作简便、易行;(3)所采用的测试手段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或有损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特征;(4)基坑工程在开挖和支撑施工过程中的

13、力学效应是从各个侧面同时展现出来的,在诸如围护结构变形和内力、土体位移和地表沉降等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通过对多方面的连续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各项检测内容的结果可以互相印证、相互检验,从而对检测结果有全面准确的把握。所以需采纳多种手段、施行多项内容、设置多道防线的测试方案。限于测试精度和现场条件,某一单项的监测结果并不能揭示和反映整体概貌,并存在相应的允许误差,另外测点遭到施工破坏的现象也会时有发生,因而必须通过对多方面的连续测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才能发出及时和较为真实的检测成果。(5)重点监测关键区的选择:对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段,对基坑要求的标

14、准是不同的。应根据工程经验对不同区域、关键部位进行重点监测,在保证监测工作有效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检测费用。(6)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的选择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采用II级变形监测等级,具体技术要求及适用范围见表4-1 表4-1 变形测量的II精度要求和适用范围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测量适用范围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mm)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II0.50.33.0线路沿线高层、高大建筑物;地铁施工中的支护、结构、管线,隧道拱下沉,结构收敛和运营中结构、线路变形4.3施工监测的意义(1)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指导

15、施工,提供可靠连续的监测资料,以科学的数据、严谨的分析来指导预防工程破坏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2)及时整理监测信息,通过数据处理确立信息反馈资料,将现场测量结果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别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便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从而指导现场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3)通过监控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 工快捷,另外还可将现场监测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导出更接近实际的理论公式用于指导其它工程。(4)为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工程事故或其它意外,以及由此产生的纠纷、诉讼、索赔、反索赔时提供可靠依据。4.4监测方法4.4.1 桩顶部位移围护

16、桩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分别采用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了解在基坑开挖,结构施工中围护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移,为围护桩体测斜控制孔口位移提供改正参数。(1) 测点的埋设及布置:监测点设在桩顶,按照设计文件测点布置在围护结构的角点、短边中点,沿基坑长度方向间距15m。钻孔桩浇砼至顶部时预埋长15cm的22钢筋,钢筋头露出地面510mm,磨成球状并刻“十”字,作为水平位移的观测点,并采用棱镜强制对中。(2)水平位移观测采用瑞士leica公司TCR1201+R1000全站仪(测角精度为1测距精度为0.64mm+0.54ppm),沿基坑两侧布置观测点与基准点组成变形观测网,以观测点1为测站,以基准点1至基准

17、点2为定向方向,每个后视基准点固定红外测距反射片。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中II等级精度进行水平位移量测:表4-2水平位移监测II级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控制点位中误差(mm)平均变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全站仪标称精度水平角观测测回数距离观测测回数往测返测II3.01501.81/700002(2mm+2×10-6×D)933表4-3 水平位移II监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和监测方法等级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mm)坐标较差或两次测量较差(mm)主要监测方法II3.04坐标法(极坐标法,交会法等)或基准线法,投点法等实施监控时采用基坑

18、旁CPII控制点做为测站点可与导线控制网联测,以通视且不易遭到破坏及距离未超过150米的位置设置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做为后视点,CPII点兼做基准点(含平面坐标和高程)。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图:图4-1 水平位移观测点布置示意图(3)监测频率:基坑开挖前测量不少于2次,取得稳定的初始值,基坑开挖及回筑过程中一天两次。 4.4.2 钢支撑轴向力 钢支撑轴力通过轴力计量测,轴力计的外壳是一个经过热处理的高强度钢筒。在筒内装有应变计,用来测读作用在钢筒上的荷载。(1)轴力计安装:将轴力计圆形钢筒安装架上没有开槽的一端面与支撑固定头断面钢板焊接牢固,电焊时安装架必须与钢支撑中心轴线与安装中心点对齐。

19、待冷却后,把轴力计推入焊好的安装架圆形钢筒内并用圆形钢筒上的4个M10螺丝把轴力计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架内,然后把轴力计的电缆妥善地绑在安装架的两翅膀内侧,确保支撑吊装时,轴力计和电缆不会掉下来。起吊前,测量一下轴力计的初频,是否与出厂时的初频相符合(±20Hz)。钢支撑吊装到位后,在轴力计与墙体钢板间插入一块250mm×250mm×25mm钢板,防止钢支撑受力后轴力计陷入墙体内,造成测值不准等情况发生。在施加钢支撑预应力前,把轴力计的电缆引至方便正常测量位置,测试轴力计初始频率。在钢支撑施加预应力同时测试轴力计,看其是否正常工作。待钢支撑预应力施加结束后,测试轴力计

20、的轴力,检验轴力计所测轴力与施加在钢支撑上的预顶力是否一致。(2) 量测频率:基坑开挖及回填过程中一天两次,支撑架设、拆除时后应及时量测,异常情况时连续量测。(3)钢支撑轴力计算方法: (4-1) 式中钢支撑轴力(kN); 轴力计标定系数(kN/Hz2); 轴力计监测频率(Hz); 轴力计安装后的初始频率(Hz)。4.4.3桩内钢筋应力目前基坑围护桩,主要采用钢筋计监测钢筋的应力,钢筋计与受力主筋一般通过连杆电焊的方式连接。因电焊容易产生高温,会对传感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时有两种处理方法。其一, 有条件时应先将连杆与受力钢筋碰焊对接(或碰焊),然后再旋上钢筋计。其二, 在安装钢筋计

21、的位置上先截下一段不小于传感器长度的主筋,然后将连上连杆的钢筋计焊接在被测主筋上焊上。钢筋计连杆应有足够的长度,以满足规范对搭接焊缝长度的要求。在焊接时,为避免传感器受热损坏, 要在传感器上包上湿布并不断浇冷水,直到焊接完毕后钢筋冷却到一定温度为止。在焊接过程中还应不断测试传感器,看看传感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钢筋计电缆一般为一次成型,不宜在现场加长。如需接长,应在接线完成后检查钢筋计的绝缘电阻和频率初值是否正常。要求电缆接头焊接可靠,稳定且防水性能达到规定的耐水压要求。做好钢筋计的编号工作。桩内钢筋应力的监测,根据被测钢筋的直径选配与之相应的钢筋应力计。围护桩的钢筋应力监测点应设置在围护结构杆

22、系中受力有代表性位置的桩的主受力钢筋上。在监测点的竖向位置的布置方面应考虑如下因素:计算的最大弯矩所在的位置和反弯点位置、各土层的分界面、结构变截面或钢筋率改变的截面位置,结构内支撑及拉锚所在位置。4.4.4桩身变形(水平位移)测斜仪是种能有效且精确地测量深层水平位移的工程监测仪器。应用其工作原理可以监测土体、临时或永久性地下结构(如桩、连续墙、沉井等)的深层水平位移。本次监测采用活动式测斜仪。测斜仪见图4-1测斜管见图4-2。图4-2 HCX-2B型测斜仪图4-3测斜管(1) 测斜管的埋设与布置:按照设计文件短边中点、沿围护结构长度方向每隔15m在挖孔桩内布一测斜管,其长度与桩长相等。测斜管

23、采用绑扎方法固定在钢筋笼上。在进行测斜管管段连接时,必须将上下管段的滑槽对准,以保证测量时测斜管的探头在管内平滑移动。浇筑之前应封好管底底盖并在测斜管内注满清水,防止测斜管在浇注混凝土时浮起,并防止水泥浆渗入管内。测斜管露出冠梁顶部约1020cm。做好孔口保护装置:用4寸镀锌管将测斜管顶部约1米左右套住,镀锌管焊接在钢筋笼上,并用堵头封住。镀锌管与测斜管之间用水泥砂浆填充。(2) 监测方法测斜仪的基本原理是:将测斜探头放入测斜管底部,提升电缆使测斜探头沿测斜管导槽滑动,自上而下每隔一定距离逐点量测每个测点相对于铅垂线的偏斜。测点间距一般就是探头本身长度,因而可以认为量测结果沿整个测斜孔是连续的

24、,这样,同一量测点任何两次量测结果之差,即表示量测时间间隔内围护结构在该点的角变位。根据这个角变位,可以把它们换算成每个测点相对于测斜管基准点水平位移。由此,可以提供围护结构沿深度方向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测斜仪原理见图4-3。图4-4 测斜仪原理图测斜管应在工程开挖前1530d埋设完毕,在开挖前的35天内复测23次待判明测斜管已处于稳定状态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开始正式测试工作。基坑开挖后,根据施工情况13天测量1次。每次监测时,将探头导轮对准与所测位移方向一致的槽口,缓缓放至管底待探头与管内温度基本一致、显示仪读数稳定后开始监测。 一般以管口作为确定测点位置的基准点,每次测试时管口基

25、准点必须是同一位置,按探头电缆上的刻度分划,均速提升。每隔500mm读数一次,并做记录。待探头提升至管口处。旋转180°后,再按上述方法测量测,以消除测斜仪自身的误差。(3) 测试数据处理通常使用的活动式测斜仪采用带导轮的测斜探头,探头两对导轮间距500mm,以两对导轮之间的间距为一个测段。电压位移转换系数由于输出电压与倾角的正弦成正比。电压 (为测斜倾角,K为测斜探头的灵敏度系数)测头轮距L500mm测斜倾角偏移量C:探头电压位移转换系数(测斜仪探头系数)例如:对于K=2500mV/g的侧头C=L/K=500mm/2500mV=0.2mm/mV对于K=10000mV/g的侧头C=L

26、/K=500mm/10000mV=0.05mm/mV累积偏移量 (4-2)位移量累积偏移量初始偏移量 (4-3)数据处理有关“位移”及“差值”的计算公式。测头以其导轮沿着测斜管的导槽沉降或提升。测头得传感器可以测量管在每一深度处的倾斜角度,输出一个电压信号在测读仪面板上显示出来,测头测出的信号是以测斜导管导槽为方向基准,在某一深度处,测头上下导轮标准间距上的倾斜角的函数,该信号可换算成水平位移。以伺服加速度探头为例,加速度计敏感轴在水平面内时,矢量g在敏感轴上的投影为零,加速度计输出为零,当加速度计敏感轴与水平面存在一个倾角时,加速度计输出一个电压信号。 (4-4)式中:K0为加速度计偏值K为

27、加速度计灵敏度G为重力加速度为了消除K0的影响,可以将测头调转180°,在该点进行第二次测量,得(4-5)(4-4)(4-5)将偏值K0消去,得差数(4-6)(4-4)(4-5)将加速度计的倾角投影值抵消,只留下偏值的倍,称为“差值”,上述方法称为检查测斜数据质量的“查和”方法。4.4.5 基坑外侧地下水位(1) 水位计用途及原理水位计是观测地下水位变化的仪器;它可用来监测由降水、开挖以及其他地下工程施工作业所引起的地下水位的变化。水位测量时,拧松水位计绕线盘后面螺丝,让绕线盘转动自由后,按下电源按钮把测头放人水位管内,手拿钢尺电缆,让测头缓慢地向下移动,当测头的触点接触到水面时,接

28、收系统的音响器便会发出连续不断的蜂鸣声。此时读出钢尺电缆在管口处的读数。(2)地下水位观测井布置本工程用地下水位仪和水位管来量测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观测井沿明挖基坑纵向每隔30m设一个,距离围护结构外边1m。(3)水位管埋设水位管由EPA工程塑料制成,内径45mm,管上钻有4排呈梅花状布置的孔。水位孔用小型钻机成孔,孔径为略大于水位管的直径。成孔至设计标高后放入裹有滤网的水位管,管壁与钻孔孔壁间用净砂回填至离地表0.5m处,再用粘土封填,以防地表水流入。水位管见图4-4。图4-5水位测量管(4)观测方法a. 降水开始前,所有抽水井、观测井统一联测静止水位,统一编号、量测基准点。b. 选择一排观测

29、孔,从降水开始前,水位观测按抽水试验观测要求进行,以复核、修正设计方案,并进行必要调整。c. 测量时,把水位仪的测头放入水位管内,手拿钢尺电缆,让测头缓慢地向下移动,当测头接触到水面时,接收系统的音响器会发出蜂鸣声。此时读出钢尺电缆在管口处的深度尺寸,即为地下水位离管口的距离。坑内的降水孔需与坑外的测水孔进行联测,由此得出水位差。(5) 观测频率围护结构施工及开挖期间每两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降水期间1次天。(6) 测试数据处理水位管内水面应以绝对高程表示,计算式如下: (4-7)式中:水位管内水面绝对高程(m); 水位管管口绝对高程(m); 水位管内水面距管口的距离(m)。由式

30、(4-7)可以分别算出前后两次水位变化即本次变化和累计水位变化: (4-8) (4-9)式中:第i次水位绝对高程(m); 第i-1次水位绝对高程(m); 水位初始绝对高程(m); 累计水位差(m)。4.4.6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在不受基坑变形影响的附近地方选择至少3个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点采用普通水准观测标志,将其埋入基坑周围原状土下。基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4-5 基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单位:cm)沉降观测采用瑞士leica系列DNA03电子精密水准仪,3m铟瓦尺,按照徕卡高铁沉降监测观测程序进行观测,每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按照现行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测量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

31、规范(GB50308-2008)II等精度施测,具体技术要求为:表4-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监测已测高差之较差(mm)II0.50.150.300.4注:表中n为测站数。表4-5 垂直沉降监测主要技术要求和监测方法等级高程中误差(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主要监测方法II0.50.30.30水准测量、4.4.7 建筑物沉降、倾斜观测监测前必须收集和掌握以下资料,即:a.建筑物结构和基础设计资料,如受力体系、基础类型、基础尺寸和埋深、结构物平面布置及其与基坑围

32、护的相对位置等;b.地质勘探资料,包括土层分布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分布等;c.基坑工程的围护体系、施工计划、地基处理情况和坑内外降水方案等。沉降观测点布设的位置和数量以及埋设方式,应根据基坑开挖有可能影响到的范围和程度,同时计入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特点和重要性予以全盘考虑和确定。通常情况下,观测点布置在房屋承重构件或基础的角点上,长边上可适当加密测点。选择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建(构)筑物进行沉降量测,并由此可确定出其倾斜量。沉降的量测方法同地表沉降的量测,测点的布置方法见图4-6、4-7。 图4-6 砖 墙 图4-7 混凝土墙、立柱4.4.8 支撑立柱沉降观测立柱沉降观测点按设计要求 在

33、立柱顶端布点,一般每间隔一根立柱布设,由于支撑上人员无法通行 ,可采用免棱镜全站仪测试。数据处理同地表沉降监测。4.4.9 地下管线监测(1)测点布置:A、根据地下管线图和管道两接头之间局部倾斜值的控制标准布设测点,分清煤气,供水,电力,污水等管道性质,一般沿管道走向40-50米间隔布设,重要的管道按30米间隔布设;B、对于沿着工程走向布置的管线,按20米等间距布置沉降观测点,在地质条件变化或者特殊的情况下,考虑增加观测点,测点位置与标志埋设要能反映出管道的沉降变化;C、窖井、上水管、(煤气管、雨污水管)拐点及基坑附近必测。(2)测点安装方法:埋设方式分为直接测点和间接测点、直接测点是用抱箍把

34、测点做在管本身上;间接测点是将测点埋设在管线轴线相对应的地表,直接测点具有能真实反映管线沉降和位移的优点,但这种测点埋设施工较困难,特别在城市干道下的管线难做直接测点。因此,本监测方案决定采取两种测点相结合的方法,即利用管线在地面的露头作直接测点,再布一些间接测点。直接测点埋设如图4-8与4-9所示:图4-8 套筒埋设方案 图4-9 抱箍埋设方案5 监测信息反馈程序完整的信息反馈系统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合理有效利用,为施工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集监测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其次,对取得的数据,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和各种表格及曲线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将整理后的数据

35、汇总成周报表和月报表,定时交付监理方。另外,对于监测中发现的例外情况要特别对待处理,并及时向监理方汇报及提出建议。采取技术措施预测变形量反馈信息施工施工监测调整施工参数与基准值比较是否安全是否6 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预测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需及时进行处理,排除仪器、读数等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剔除和识别各种粗大、偶然和系统误差,避免漏测和错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定性分析工作。(1)数据整理: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顺序用频率分布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2)插值法: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

36、函数近似的方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到的数据。(3)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监测物理量进行预测,防患于未然。如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并据此确定工程技术措施等。因此,对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变化速率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编写周、月汇报总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目的。 人员组织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GZH5标段项目基坑监控,由中交远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公司将派8名专业技术人员对此项工程进行监控。表7-1 人员组织表姓名职务分工于少

37、春项目负责人(教授)监测方案的批准、监测人员的安排,统计分析监测成果 初强技术负责人(工程师)具体安排监测工作并统计分析监测成果吴保利 测量负责人(工程师)具体安排现场变形测量工作并统计分析监测结果胡春生测量员现场测量及资料整理方合雪组 员(工程师)现场监测及资料整理杨广庭组 员(工程师)现场监测及资料整理连增强组 员现场监测及资料整理史小飞组 员现场监测及资料整理8 监控仪器表8-1 监控仪器列表序号仪器设备型号厂家1测斜仪HCX-2B任丘市京联仪器厂2水位计 SJ-92江苏海岩工程仪器有限公司 3频率仪 cJ-608A江苏海岩工程仪器有限公司4振弦式钢筋计CJ-16江苏海岩工程仪器有限公司

38、5轴力计 FJ-40江苏海岩工程仪器有限公司6钢筋计 GXR-1010江苏海岩工程仪器有限公司7全站仪TCR1201+R1000瑞士莱卡8精密水准仪DNA03电子精密水准仪瑞士莱卡9 监测保证措施(1)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布置测点,并且保证监测的正常操作,明确各项监测内容的量测精度及控制值。 (2)监测小组及时收集、整理各项监测资料外,尚需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 预测基坑及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工序施工的调整意见及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安全、可靠的推进。(3) 妥善协调好施工和观测设备埋设间的相互干扰,将观测设备的埋设计划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在施工中及时为施工监测提

39、供工作面,创造条件保证监测埋设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施工过程中,教育全体施工人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一切观测设备、观测桩点、电缆受到机械和人为的损坏,如有损坏,主动按标准恢复,并按监测规范要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做出记录备查。(4) 监测仪器安装完毕即对设备进行测试、鉴定和校正,并记录其观测系统的各仪器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初始测值,然后按要求频率定期观测,并记录和整理全部原始观测资料后分析、通报、归档。(5) 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及施工具体情况,设定变形值、内力值及变化速率警戒值,当发现超过警戒值时,及时报告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6) 施工中监测的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和信息反馈,确保主体以及

40、周边、围护结构、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的稳定和安全。10 监控量测安全文明保证措施监测工作应将“安全监测、文明监测”摆在首位,切实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一切按规定及操作规范办事,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测点埋设前办理所需的各种手续,按规程进行布点施工;(2)布设观测孔时先做好管线探测,以免钻孔时破坏管线;(3)测点布置事先与施工单位沟通,特殊场地的测点布置在征得业主同意后,请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协调解决;(4)在测点布设及监测时爱护周边环境(包括花草树木及其他);(5)路上车流量大,车速快,布点及监测时必须穿防护服、加设防护筒、防护标识,保证测试人员安全;(6)在监测工作的生产及生活中,加强对监测人

41、员的文明行为教育,做到管理程序化,作业标准化;(7)科学、合理的组织监测工作,加强现场监测管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1 紧急情况下的监测应急措施在工程出现下列紧急情况或监测数据超过警戒值时,现场监测人员应采取监测应急措施:(1)地面沉降速率及累积沉降值超过监测控制标准;(2)维护墙顶沉降及水平位移超过监测控制标准;(3)基坑维护结构变形监测(测斜)超过监测控制标准;(4)立柱沉降超过监测控制标准;(5)受影响范围内房屋及构筑物相对倾斜值及倾斜变化速率超过检测标准;其他工程突发情况;根据工程情况,采取如下应急措施:(1)增加监测项目;(2)增加测点;(3)增加监测频率;(4)增加检测人员和仪

42、器设备;(5)建立紧急状态下监测工作制度和信息传递机制;(6)紧急状态下监测工程师必须驻现场并监督管理监测工作,并对工程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在监理批准的情况下实施;(7)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各项监测工作,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信息化施工。附录一: 支撑轴力监控警戒值及控制值一览表里程支撑道数警戒值(kN)控制值(kN)DK25+380DK25+386.5125203150228803600324803100423202900DK25+386.5DK25+520123202900226403300322402800421202650DK25+520DK25+650122802850226003250321602700420802600DK25+650DK25+766.01225628202255231903212826604688860DK25+766.0DK25+882.01184823102246430803211226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