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古建筑的人本主义精神_第1页
谈中国古建筑的人本主义精神_第2页
谈中国古建筑的人本主义精神_第3页
谈中国古建筑的人本主义精神_第4页
谈中国古建筑的人本主义精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中国古建筑的人本主义精神依据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结合中国古建筑的实际状况和历史背景来论述中国古建筑中的人本主义精神。 在古中国建筑思想中,建筑是以人古中国哲学思想中认为的世界的主体(而非客体)为服务对象的。所以,要想熟悉中国古建筑的本质,必需对古哲学中对人的熟悉有深刻了解,才能把握中国建筑的命脉。 人生观中国传统文化人生价值取向的基调是寡欲、禁欲,也就是注意克己、修身。它有几个主要原则:否认个人利益,要人为别人而生活;戒奢崇俭,重精神而轻物质:否定情欲,以淫为万恶之首: 抹杀个性,要大家都一样;立德为首,功在其次:虚心谨慎,大智若愚。 显而易见,以上述各要点为基本内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人生

2、价值取向,是一种崇尚道德,贬抑人欲的价值取向。以是否有道德和道德高尚程度作为衡量人活着是否有价值和价值大小为主要标准。这与西方文化以欲望为基础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生命价值取向迥然不同,它是以个人欲望是否得到满意和满意到什么程度,为衡量人活着是否有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主要标准。 居住建筑本是人生存的一个必需品,是人的附属占有物。但在中国,既然人欲己灭,作为私有产物的房子也失去了个性价值。所以,在中国古代,建筑不可能成为一种艺术 一种通过建筑抒发个人欲望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也不可能出现建筑师 有权随便抒发个人感情的人。 家族主义人是不能以独立状态存在的。要繁衍下去,就必需结合出一定的关系,这就是

3、家庭。家庭具有天然的自我组织功能,特殊是在中国,很多的家庭正是依靠这种坚韧的自我组织功能克服难以反抗的天灾人祸,在困难困苦中世代挣扎求取生气和光明,构成了一幅令人感叹的民族繁衍不息的画卷。中西家庭制度是不同。西方的家庭以夫妇为轴心,中国的家庭以父子为轴心。中国过去盛行大家庭制度,西方则盛行小家庭制度。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家族越大,即家庭越大,在社会上的地位,声望就越高。因此,所谓家庭价值观念,基本上也就是家族价值观念,并且,一切以家族利益为主,而个人利益则处于从属地位,甚至没有个人利益可言,要为家族牺牲一切。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家庭价值否认个人,禁锢了人性发展。甚至把婚姻生育视为家族传宗接代的需

4、要,而不是个人需要。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房屋作为人的一种载体,它必定也要有适合人生存的特征。这就是:我们的古建筑,不单能起着保护的作用,最主要是一种能连续生命的工具。它的存在方式,正如中国人的存在方式一样,是一种抽象的连续叠加。这种抽象性,是指个体(人或房屋)是一种无生命个性的基本单位。 社会模式中国古代把家族观念扩大化,乃至于把整个社会和国家都视为自己的家。其实,中国古代的国家组织,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基础发展起来。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家无二尊”,正是家国同构关系的概括。国家之称起源于西周,那时诸侯称国,大夫称家。废封建后,国家二字连用,仍旧包含着等级和封建关系,成为民族、地域和家族组织

5、的总和。这和西方的国家概念只表示民族性和地域性,区分甚大。这样,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中,便把国家组织看作是家庭的同构,以家喻国,称为国家。 对于国家的治理,视为家族行为的延伸,实行宗法制度,将宗法制度和封建国家高度协调起来。 礼制思想的出现人,家庭,社会,他们的主体都是人。住宅,城市是为他们需要而存在的。只有我们清晰中国人对“人”的思想熟悉后,我们才能知道为人而建的建筑的依据和内容。 也许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代在建国之始便将夏商以来的各种国家制度、社会的秩序、人民的生活方式、行为标准等等来了一次总鲒,将历史经验加以汇合。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制度和标准,称之为“礼”。“礼”的范围很广,有所

6、谓“吉、凶、宾、军、嘉”五礼,用以“以统百官,以谐万民”。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周公制礼作乐”。其后,儒家学者依据流传下来的资料文献,编辑成为“礼”,作为当时的基本学问“圣经”之一。流传下来的有关“礼”的重要典籍为周礼、仪礼和礼记。 礼和建筑之间发生关系是因为当时都城宫阙的内容和制式,诸侯和大夫的宅第标准,都是作为一种国家的基本制度而制定出来的。建筑的制度同时就是一种政治上的制度,也就是“礼”的一个内容,是为政治服务的,作为完成政治目的一种工具。 但问题还不止这样,中国的儒家学说是以“礼”为中心,把“礼”看作是一切行为最高的指导思想,而在汉以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又差不多都以儒家思想作为“正统

7、”,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规准绳。由于“礼被统治阶级提高成为一种特别重要的原则,礼中有关建筑的内容就不局限于具有参考意义,而且成为非遵守不可的、不可移易的典范。 “礼”既然对人有如此多的规定,这种规定必定也在建筑上反映出来。随着礼制的统治性地位的固定及礼制内容的需要,中国出现了西方所没有的礼制建筑。一种人的概念如此深刻地影响着建筑的建筑思想,这就是本文所说的人本主义精神。 下面详细地论述中国古建筑中的人本主义精神。 住宅墨子的“宫墙之高是以别男女之礼”,是最早正式将“礼”和“房屋”拉上关系的。事实上中国古代住宅的布局就是由“别男女之礼”引申而来的构图。皇宫中的“六宫六寝”,宅舍中的

8、“前堂后室”,就是首先将男女活动和生活的范围严格区分。其后,住宅中的“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位置序列,也完全是一种“礼制”精神在建筑上的反映。 在房屋建筑发展到了一定成熟阶段之后,便开头确立一些标准的住宅形制。周代之后,根据文献记载,住宅基本上有几种不同的级别和形式,最高级的住屋称为“寝”,皇帝住的叫“燕寝”,诸侯用的是“路寝”;至于大夫以下的官员的住宅则称为“庙”,一般的士庶人等屋室就叫“正寝”。作为“寝”的住宅平面就是这样:前后分隔为两部分,前面称堂,后部为室;堂两侧分为东堂及西堂,东西堂后为“央”,央后有房,央房北向(外墙部份)无墙,谓之北堂,其实就是一道后门。称为“庙”的住宅

9、平面就是: “前堂夹室”,前面是客厅,后面是卧房,卧房称日寝,客厅就叫做庙,此外两侧并附有东西厢,或者说“亭”。至于一般的“正寝”就更简洁一些,只有“东房西室”而已。现在的“庙”字是指宗教建筑的庙宇,已很少人知道它曾经是“客厅”的意思。好玩的问题在于,“庙”曾经是指一座住宅,由此可见参神的庙是由住宅发展而来的。事实上的确如此,任何类型的中国建筑都是由住宅渐渐演变而成,并不是原来就创造出来的。 四合院对于四合院的建筑上的解释,历史上有很多见解。而我认为造成四合院这种特别的建筑形制,主要原因有二:恰到好处地供应了一种符合中国人生存繁衍思想的形制: 能由此形制反映一种人的关系。 如前述,中国人对于家

10、族连续的观念是特别强的。中国的四合院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这样一种特别的人类连续方式供应便利。一家几口,几代同堂,甚至同族人共同生活在一个院落空间里(这种院落对外则是封闭的)。在这样一个空间里,他们相互救济,共同反抗自然和外族的侵扰。这种生活方式对他们的生存是有利的。同时,简洁、封闭的大格子平面格局,对于建筑的添增有利,而这种添增的原因则是由族人的添丁增口需要打算的。当需添丁增口时,只需把四合院的平面重复一次,这是一个注意实际的建筑规划指导思想。 国内有序,便于国家政权的稳定;家内有序,便于家族的安存。男女、父子、兄弟的等级关系确定四合院内每个宅屋的关系。 同样,君臣、尊卑的等级关系也确定了社会

11、不同阶级的人的四合院(宅第)的等级关系。整个城市就是由众多这些相似的、有秩序区分的单元体构成的一幅图。封建统治者认为,这样一种建筑秩序,正是社会抱负秩序的映射。 城市从皇宫到皇城,从皇城到都城这一系列层层向外伸延的整体观念,可以说是来自三千年的古代或者更早的时候。或许那个时候很大程度停留于只是一种抱负,局限于种种条件,只能作约略的或者局部的、简洁的实现。上几节我们说过,各类建筑都由住宅演变而来,皇宫自不例外。虽然,皇宫包括礼仪和办公的部份,也是一种统治的象征,但是,因为皇室的成员以及服务人员非常浩大,非有一个巨大的住宅群不可,因此在比重上,住宅;份仍旧是占多数的。皇宫,在性质上说仍旧可算一种居

12、住建筑群。 既然还是“人”的居住建筑群,那么在这里,还是要受“人”的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况且,在这里住的“人”,又是地位非凡之高的“人”,他必定是其他人的中心。 建筑中的中轴线就这样出现了。它的出现有两种意义。它们都是强调一个“正”位的概念:天子是全部人中的最高地位者,他必需属正中;一条正直的连续线 中华民族的一个深层意念。 正是靠这样一种意念,中华民族才能坚韧地连续五千多年,成为世界上唯的历史文化不断代的民族。 中国的历史和西方的历史有一个显着不同的地方,就是中国任何时候都没有发生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一本西方的建筑史其实就是一本神庙和教堂的建筑史。而中国,则是一本住宅的建筑史。这一点,对于受儒教思想影响的建筑是这样,对于受佛教(中国的)和道教思想影响的建筑也是一样。 作为传统社会中的人生价值取向,从先秦的儒道,到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随着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形成,越来越向中央集权强化,在人生价值上也就越来越要求泯灭个性,肯定听从社会的需要。这种人生价值适应一个固化的社会 一个类似低温条件下的平衡系统,压抑人的欲望,加强人的内在德性的修养,以适应结构和行为方式不能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