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生成销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_第1页
电视机生成销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_第2页
电视机生成销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_第3页
电视机生成销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_第4页
电视机生成销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视机生成销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1.企业基本状况  某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注册资本人民币3500万元,总投资人民币5700万元,系联营企业。联营三方均以现金出资且全部到位。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生产、销售、研究彩色电视机、彩色显示器用偏转线圈,产品主要销售给联营方之一的x省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11万元,利润总额2071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55万元;200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39万元,主营业务利润351万元,利润总额-659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0元。 表a-56   2006年、2007年某电子有

2、限公司财务数据一览表      单位:万元 年度主营业务 收入主营业务 成本主营业务利润财务 费用管理 费用其他业务 收入利润 总额缴纳企业 所得税2006年15011118883123124617155220711552007年673963883513365781784-6590增减额-8272-5500-2772212-39232-2730-155变动率-55.10%-46.27%-88.76%170.97%-6.32%14.95%-131.82%-100% 2.评估分析 2007年度汇缴结束后,评估人员准时查看分析预警系统中该企

3、业相关预警信息,并结合预警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案头数据分析。 (1)预警信息查询。通过对分析预警指标进行查询,2006年至2007年,该企业分别出现了“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异常预警”、“期间费用变动率异常预警”、“内资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异常预警”等多项预警,初步推断该企业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疑点。 表a-57        2006年、2007年某电子有限公司预警指标一览表 预警时间指标名称2006年期间费用率异常预警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异常预警2007年内资企

4、业所得税贡献率异常预警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异常预警企业所得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预警期间费用变动率异常预警  (2)案头指标分析。评估人员结合预警信息,对ctais日常征管信息做进一步查询分析,深入筛选企业涉税疑点。 通过申报征收数据分析,该企业2007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较2006年削减8272万元,减幅为55.1%,同时,2007年度利润总额为-659万元,与2006年相比,下降2730万元,下降了131.82%。   通过利润表数据分析,该企业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小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两者比值为-55%÷-46%=1.21,二者变动不同步

5、;主营业务成本率由2006年的79.20%上升到2007年的94.80%;而主营业务利润率由2006年的13.80%下降到2007年的9.80%。同时,财务费用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图a-3 2006年、2007年某电子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示意图 通过资产负债表数据分析,该企业2006年、2007年期末存货分别为588万元和1926万元,同时,其两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之和分别为16563万元和10783万元。企业期末存货金额增长,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综合上述分析,2007年该企业多项指标变动异常,评估人员认为企业很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

6、范围等问题,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分析预警系统发布预警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约谈举证 针对分析的发觉疑点,评估小组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按期与企业财务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制作了具体的约谈笔录: (1)针对主营业务收入出现大幅下滑,企业解释为由于该企业主要产品偏转线圈的购买方x省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2007年部分产品转型,偏转线圈用量减小,造成企业收入出现下滑。 (2)针对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过高的疑点问题,企业解释是公司受到铜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劳动法实施工人工资提升、上缴劳动保险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运营成本都相应提高,造成了企业业务成本变动率偏高。 (3)针对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大于主营业务收

7、入变动率的疑点问题,企业表示尽管企业收入下滑,但生产成本由于受批量小等因素影响不能同步压缩,所以出现了异常。企业将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对收入和成本重新进行自查确认。  (4)针对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低问题,企业解释主要受上述三方面因素影响,使企业营业利润出现大幅下降,加之财务费用增加等景程,最终出现年度亏损,导致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为零。 (5)针对期末存货数量及财务费用变动异常,企业解释存货变动异常主要受销量削减的影响,产品出现积压;对财务费用变动异常主要是因为2007年向投资方之一的x省某投资公司借款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增加。 三天后,该企业向评估人员提交了纳税评估自查报告,自查问题主要包

8、括以下三项: (1)2006年12月份购进属于固定资产的生产器具一批,企业作为低值易耗品在年末一次摊销,金额205128.21元,抵扣进项税额34871.79元。该批固定资产税法和会计上规定的折旧年限均为五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估计净残值率为5%。按税法规定,应转出进项税额34871.79元,调增2006年度应纳税所得额205128.21元。 (2)2007年3月份发送样品200件,未按税法规定作视同销售处理,该批样品公允价值为50000.00元,成本35000.00元,应补缴增值税8500.00元,调增2007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5000.00元。 (3)2007年11月份销售铜屑等下脚料收

9、入未入账,取得不含增值税收入210000.00元,应补缴增值税35700.00元,调增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210000.00元。 4.实地核查 依据约谈和企业自查状况,评估人员认为企业解释和自查不彻底,不能充分、合理地解释企业存在的纳税疑点,有必要通过实地调查核实,进一步查清疑点。 首先,评估人员确定了调查思路:一是对企业收入下滑幅度较大,必需通过内查外调进一步核实企业收入核算的正确性;二是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减由不同步,必需进一步核实企业营业成本发生的真实性;三是对企业期末存货和财务费用变动异常,必需重点审核存货收、发核算的精确性和企业利息支出的合理性等。 其次,评估人员特地到

10、x省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和x省某投资公司了解企业销售状况和借款状况。重点把握了2006年以来x省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从该企业购入偏转线圈的种类、数量、金额等信息以及x省某投资公司向该企业发放借款的金额、合同利率、实际利率、利息收入等状况。 最终,评估人员到企业实地调查核实,重点针对分析疑点,结合外部把握信息和评估模板应用对企业有关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等进行了专心审核分析,发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通过从x省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获得2007年购入偏转线圈数量、金额等信息,与该企业销售明细账记录销售信息比对,发觉该企业2007年度发出一批产品,售价1200000.00元至今未开具发票,未作相应的账务

11、处理,该批产品成本950000.00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四条、第五条规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50000.00元(少作收入,少转成本)。 (2)通过审核主营业务成本及生产成本明细账,发觉年末将尚未销售的新开发产品5000件成本840000.00转入主营业务成本,削减当年利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六条“准予扣除的项目,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方法第八条“成本是纳税人销售商品的成本”的规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840000.00元。 (3)通过从x省某投资公司获得的发放借款金额、实际利率收入等信息,与该企业账面及合同信息等进

12、行比对,发觉企业2006年末向x省某投资公司借款余额2850万元,至2007年底保持不变。2007年度共发生利息支出260万元,而按同类、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7.47%计算,应支付利息213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第(二)款“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根据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的规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70000.00元。 5.评定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评估人员准时进行了相应税务处理,要求企业按规定补缴增值税款,并调减2007年度亏损额。同时,经实地调查核实,证明了企业经营业务出现下滑的实际状况,解除了部分纳税疑点

13、。 6.管理建议 通过该案例的分析,可看出:发出商品不计收入或发出样品不视同销售、下脚料收入不入账、将库存商品生产成本计入营业成本、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列支、支付高额利息(或手续费等)多列期间费用等,仍是企业少计应纳税所得额的主要手段。我们管理的关键在于抓好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的控管,进一步核实税基,但说起来简洁,做起来却不简洁。要想快速、简捷地发觉企业存在的问题,就必做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评估工作质效。 (1)抓好疑点指标分析,提高评估针对性。通过本案例可以看出,充分运用好“分析预警系统”预警信息,并与申报征收、汇算清缴等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分析,从收入、成本费用、税前扣除、税收优待等方面,分析预警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提高评估工作针对性、快速发觉纳税疑点的重要、有效途径。 (2)抓好内外信息比对,提高评估相关性。通过对购销或借贷等经济业务往来双方有关信息的比对分析,能有效验证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本案例中,假如通过企业账实核对,可能也会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