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组织学精华笔记_第1页
运输组织学精华笔记_第2页
运输组织学精华笔记_第3页
运输组织学精华笔记_第4页
运输组织学精华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1、交通运输的概念v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邮政是信件和包裹的传递,电信是语言、符号和图象的传输。这是广义的交通概念。2、一体化交通运输(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是指交通运输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融合。包括:1.运输方式内部及运输方式之间的一体化;2. 运输与能源环境的一体化;3.运输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体化;4.运输与国家、社会安全的一体化;5.运输与教育、健康和财富创造政策的一体化。3、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Ø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

2、方式构成的立体化综合系统。运载工具亦称活动设备,是运输对象(旅客和货物)的承载体和形成动态交通流的基本单元。运输线路是运载工具的载体,为提高运载工具的通达性,运输线路一般呈网状布局,线路之间的交叉点形成所谓交通结点,而在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各种运输方式的结合部,多形成所谓交通枢纽。以运输线路和交通枢纽为主体,构成运输的固定设备。运输经营管理系统则是为保证交通工具和运输通道相互配合、安全有效运行而设置的管理系统,不仅要对交通流实行及时正确的动态监测、疏导、调整和控制,而且要经济合理地整合运输资源,科学有效地组织运输生产过程,保证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运输服务。4、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实

3、现人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促进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实现人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是交通运输系统微观层次的基本功能。v不断地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所提出的多样化运输需求,是交通运输系统宏观层次的基本功能。v促进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的功能,则是从交通运输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审视交通运输系统历史作用的概括。5、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特征v从社会特征看,生产过程的运输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流通过程的运输则是社会流通领域的专业化运输。v从技术特征看,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鲜明地呈现出人流、物流、交通流和信息流

4、四位一体的特征,交通通道和运载工具的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固定设备、活动设备和运输组织三者综合形成运输能力。从市场特征看,是运输企业、用户、中介机构(运输代理)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组织并实现运输过程;用户提出运输需求,通过需求的变化影响运输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运输代理是用户与运输企业的联系媒介,通过运输代理,实现用户对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不仅获得高效方便的服务而且降低了流通成本;政府则是运输市场的监督者与管理者。从产品特征看,运输产品是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以吨公里和人公里计量。从运输过程开始到结束,运输对象(人和物)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其空间位置。运输产品边

5、生产、边消费,既不能存储,也不能调拨。运输生产组织和运输市场营销过程同步进行,是运输业区别于其它产业的鲜明特点。6、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作用v运输设备和运载工具的发展,直接表现为运输供给能力的增长和运输服务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v现代科技进步,突出表现在高速、重载、安全、信息和复杂系统规划管理最优化五个技术领域对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的支持。7、中国2020年中长期交通科技发展纲要v一个重点领域: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v三个优先主题:1.交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2.交通安全;3.缓解城市交通拥挤。8、运输组织是在运输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关于运输资源进行科学、经

6、济、合理配置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运输组织属于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范畴,是从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出发,以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的最优化,实现资源投入的最小化和产品利润的最大化。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是研究交通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实现人和物的迅速、安全、经济、方便和准时运输,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的科学,是现代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理论和科学。属于技术科学的范畴,又具有非常浓厚的应用技术基础的色彩。9、运输过程的基本情况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实现人和物的有目的的空间位移。运输活动的本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经济行为。现代社会的运输活动:主要由提供运输服务的专门的运输企业完成。10、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区别:q

7、旅客运输的运输对象是人,在运输过程中接受运输服务过程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运输组织过程需要旅客的参与和配合;q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的仓储、装卸和中转、货物运输载体的各种作业和运动,要由相关运输企业的生产活动来完成,需要运输企业对货物运输及其技术作业过程进行一系列严密、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11、运输企业旅客运输组织工作:(1)市场调查:旅客运输市场调查和旅客运输需求预测分析;了解不同旅客群体(客流)的数量、流向、流程、流时、旅行服务需求及其变化,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2)产品开发: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有竞争力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多样化旅客运输产品和运输服务;如各运输线路和方向的、不同行程

8、的铁路列车、飞行航班、公路班车等;(3)制定计划:合理运用运输技术设备、能源和人力资源;(4)提供服务:方便的客票预订和发售服务;良好的候车(船、机)环境和旅客乘降服务;安全、快速、舒适的运载工具;旅行途中优质规范的餐饮、卫生和文娱服务,信息服务、各种延伸服务,旅客投诉和理赔服务。12、货物运输生产三大作业:q发到作业、中转作业和运行作业。13、货运企业的运输组织工作(1)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2)产品开发(3)组织货源货流,制定计划(4)提供信息服务和延伸服务14、“响应需求运输”和“零库存系统”q两者从不同角度指明货物运输应当完全响应需求的动态变化,提供柔性的服务,使运输供给利用与运输需求保

9、持高度的跟随性,实现适时生产和适时运输q这是运输业纳入社会物流及其管理体系后,对运输组织创新和变革提出的新要求。15、交通运输流组织的主要任务:(1)管理、调节和控制交通运输需求(2)调节控制运载工具的运行速度(3)规范运载工具的运行路径(4)调整及控制运载工具运行顺序(5)组织交通运输场站作业过程(6)编制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时刻表保证:交通运输安全、效率、秩序16、运输组织化的概念运输组织化是指运输系统对运输流的调节、控制和管理的规模范围和质量水平。(1)组织化程度高的交通运输方式q航空和铁路,交通流基本上是有组织和受控的。(2)组织化程度较低的交通运输方式q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生成和分布

10、的随机性十分明显。(3)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其交通运输流组织的重点、方法、手段和难度各不相同。17、运输流程再造q运用信息社会下的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理念,为有效地改善运输系统的绩效,对现有运输流程的重新分析、设计和改造。18、传统组织与流程再造不同点?q运输组织部门:按运输环节分别设置;流程再造:整个运输过程;q运输组织上:按运输环节分别组织;流程再造:总体组织、平行进行;q组织要求上:按运输业运营效率;流程再造:按需求方的要求;q信息传递:在运输环节中传递;流程再造:一次获取、统筹规划;19、运输市场结构及特征(一)运输市场的结构

11、q运输市场结构是具有多重含义、多个侧面、多重规定的经济范畴,它包括空间结构、技术结构等不同内容。q运输市场的空间结构特性决定不同区域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的特征以及其相互关系。由于运输生产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依据地理或经济区域划分运输市场,易于观察和分析运输市场的空间结构特征。(二)运输市场的特征运输市场是以商品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联系形式,它是运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相互联接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一般商品市场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由于运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运输市场具有一些与其他市场不同的特征。1运输市场具有较强的空间性和时间性2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3运输市场上出售的是非实物性产品4运输市场上

12、存在较多的联合产品(共同产品)5个别市场的进入有一定的困难20、运输管制概述q经济管制:政府基于社会公众利益或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需要,对某一产业的企业行为所制定的规范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受管制的产业有公用事业和运输业。q运输管制:政府对运输行业的企业行为所制定的规定性,一般包括行业进入和退出管制、费率管制和安全管制等内容。21、)运输管制的必要性1公用运输业固定成本比例很高,趋向于大规模的组织与经营,容易造成独占的现象。2运输业具有许多外部成本(如拥挤和污染)及外部利益(如运输所导致的土地使用的增值),难以在市场体系中恰当反映。3运输服务具有部分(准)公共物品的特性。4除了效率以外,政府

13、还有国家安全及公众福利的考虑。5运输产品多为劳务且不能存储,产品具有共同性且需要持续供应,而消费者的需求则有显著的波动。22、运输管制的目的是促进运输部门之间整体发展,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不公平的差别待遇,以及避免不合理优惠或毁灭性的竞争行为,以达到维护公众利益与安全的目的。23、运输管制的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1报酬率管制:合理报酬率的限制下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2营运比管制:总收入与运营费用的差额设定一合理比率3价格管制:确定价格上限或价格下限4数量管制:限制企业数量和运营规模5服务品质管制:确定应达到的服务标准24、国家运输政策q运输政策是以国家社会利用为前提,根据当前环境需要制定的

14、具有前瞻性、开创性、规范性和整体性的与运输有关的政策。q运输政策是制定与运输有关法规的主要依据,是运输部门营运的最高指导原则。因此,要探讨国家的运输管制法规,必须先了解该国的运输政策。由于我国的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运输不归属同一个政府部门管理,因此在运输立法的表现上并未在同一部法律中体现。对于各种运输方式,其政策法规相应的体现在专门的法律之中,例如铁路法对铁路,而航空法则对民用航空发展管理政策给予阐述。25、目前,我国运输管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入和退出管制、费率管制、服务水准管制、补贴等。运输补贴v我国运输补贴分为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两级。中央财政补贴主要用于铁路和管道,补贴方式主要

15、是差额式补贴,即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运输企业运营亏损。前几年,我国铁路就采取此种补贴方式。地方财政补贴主要用于补贴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包括地铁、公共汽车等进行补贴,补贴方式主要是差额式补贴。26、)我国的交通运输法规v我国的交通法分为法律、法规和规章三个层次,包括国务院已发布的有关的行政法规和各交通运输主管机关制定的行政规章。如海上交通安全法、铁路法、海商法、民用航空法、公路管理条例、汽车旅客运输规则、汽车货物运输规则、航道管理条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石油、天然气管道条例等。27、运输业补贴的意义v运输系统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及人民团结等关系非常密切。在消

16、费者负担能力、经济、社会服务政策考虑下,又不得不对运输业实施各种管制措施。其中对费率的管制,有时会使运输业主无法获得合理的利润,加上运输结构随着科技发展产生了重大变化,有些业主甚至因为这种变化而无法获得足以维持营运的应有收入,进而影响到运输服务质量的维持。因而,政府必须对运输业主采取补贴措施,促使业主增加运能、减轻成本负担及获得应有的收入。大众运输是最需要政府补贴的运输业,基于经济、环境、社会公平等考虑,世界各国大都将发展大众运输列为其运输政策之一,但大众运输在汽车普及化之后就面临严重的财务困难,而有予以补贴的必要。28、)补贴的方式政府对运输业的补贴可分为货币补贴及非货币补贴两大项。1非货币

17、补贴(1)税费减免。诸如公共运输车辆设备进口关税的减免、牌照税的减免等。(2)经营协助。诸如给予业主技术性的协助,信息的提供等。(3)运输管制。诸如通过费率制度达到对使用者的间接补贴,高峰与非高峰间补贴,线路间的补贴等内部交叉补贴;对其他运输工具或业主的管制措施(如停车的管制)以达到协助发展公共运输的目的等。2货币补贴v货币补贴又可分为直接补贴及间接补贴两类,前者是指直接给予业主货币的补贴,后者则通过其他方式给予货币的补贴。29、运输管制的发展趋势:放松管制以1978年美国解除航空管制为标志放松管制的成效1)运输业的民营化2)竞争机制进一步确立,服务水平提高3)运输成本降低,企业经营状况改善,

18、政府补贴负担减轻30、1、产品创新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工艺创新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市场创新开辟一个新市场;4、资源开发利用创新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制成品的新供给来源;5、体制和管理创新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31、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EDI的概念v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人们对它还有不同的理解。国际数据交换协会(IDEA)给出的定义是:通过电子方式,采用约定的报文标准,从一计算机向另一计算机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就可以成为电子数据交换。第二章1、运输需求包含以下六项要素:运输需求量,也称流量;流向;运输距离,也叫流程;

19、运输价格,简称运价;运送时间和送达速度,又称流时和流速;运输需求结构特征:广泛性、多样性、派生性、规律性、不平衡性:体现在时间、空间和方向上,部分可替代性2、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居民消费水平(3)人口数量(4)运输服务价格(5)运输服务质量2、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2)政治、体制、政策因素(3)技术因素(4)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5)市场价格因素3、运输需求函数的表达式通常用横轴表示需求量Q,用纵轴表示运价P,DD表示运输需求曲线。此时运输需求曲线可简化为Qd=f(P)。4、 定量预测方法,即数学分析方法,是指运用统

20、计方法及数学模型,对经济现象或经济系统的发展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等做出数量上的估计预测。定量预测方法可以归结为三大类比较常用的数学模型:因果关系模型、时间关系模型、结构关系模型。因果关系模型是一种影响因素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类预测方法在数据量足够多的情况下,常可获得较高的精度,并提供运量变化原因方面的信息;缺点是自变量、外生变量指标未来值的选择,本身就带有预测性,影响预测的精确程度。常用的方法有:回归预测、产值系数法、产运系数法、乘车系数法、重力模型、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等等。时间关系模型法主要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

21、等。经济计量模型就是一种结构关系模型。经济计量模型提供了用联立方程描述和预测经济现象运行的一种方法。每个经济计量模型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回归方程,它的特点是其中任何一个方程的参数估计都必须考虑其他方程所提供的信息才能作出,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方程参数的确定都必须保证其它方程也能同时成立。经济计量模型由于对经济运行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因此近年来得到了普遍应用。最常用的经济计量模型是投入产出模型,它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结构分析中。投入产出模型在运输需求预测中,尤其是对区域间客货生成及流量、流向的预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区域间客货的O-D流资料,结合经济分析,以投入产出原理建立区域流模型,定义其为

22、O-D关联模型,可以探求区域间关联的强弱,并对运输联系和经济活动的关系给予解释,同时也可以进行预测。5、“运输需求”与“运输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前所述,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而运输量则是指在一定的运输供给条件下所能实现的货物与旅客的空间位移量。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是通过运输量的形式反映出来的。6、)运输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运输需求管理所采用的主要手段可以概括为四大类:1、改善运输系统外部环境2、价格手段3、非价格调节管理手段:机动车保有量,车辆使用的控制与引导4、技术手段(一)机动车保有与使用的控制对机动车的保有及使用进行控制

23、,是运输需求管理的一项基本措施,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交通源的产生,对改善交通状况(尤其是城市交通)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1、车辆定额配给制2、车辆拥有税3、车库要求4、车辆的标准与等级5、燃料和相应的车辆使用税(二)各种机动车交通削减政策1、交通安宁政策2、地区禁行3、单双号行驶法4、限制线路或指定线路5、货车交通控制(三)错时出行政策;(四)共乘措施;(五)价格策略第三章1、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基本原则v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国土开发与城市化进程协调;各运输方式综合协调发展问题;通道与枢纽协调发展问题;提高效率;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分层次原则(单双线建设);综合发展;程序透明化原则;基本思路v注重

24、整体性、综合性、前瞻性;注重路网、信息网、服务网综合建设;v把握国家、区域、地方三个层次协调;体现协同、协调、协作三大基本要求;综合管理机构;科学预测;重点构筑大交通通道;综合枢纽布局;评价及方法创新;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的步骤(1)目标确定;(2)组织工作;(3)数据调查;(4)相关基本模型分析;(5)分析预测;(6)方案设计;(7)方案评价;(8)反馈修改2、客运站的选址原则(1)应尽量靠近市中心或城市边缘,人口集中地区,并符合城市规划要求(2)应考虑与城市交通干线密切联系,与其他车站及城市公共交通站紧密衔接(3)具备足够的场地,并有发展余地(4)对于大城市应根据城市人口分布情况及市内公共交通

25、情况,合理分片设置站点3、货运站布局和选址的原则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综合运输网络合理衔接。临近较大货源点,缩短货物集疏距离。尽量利用现有设施或重视现有设施的改造利用,具备良好地址条件和经济环境,有较好的给排水、电力、道路、通信等条件。4、旅客运输产品的四个层次:5、影响货运需求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运输网的数量和质量、运价水平变动、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6、列车运行图的编制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编制运行图的方案,着重解决运行图的布局问题,第二步根据方案图铺画详细的运行图。7、客运班车时刻表的编制方法通过客流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是制定客车班次时刻表的主要依据.通过

26、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基本上可以掌握营运区内旅客的流量、流向及其一般的规律,再结合企业的客运能力,可以确定客车班次、性质及其需要停靠的站点.制定客车班次时刻表的主要原则如下:1规定方便旅客的到发时刻2争取班车间到发时刻的相互衔接和配合3保证班车时刻表与客运站务工作相协调第四章1、北京设计六环,应设计几车道?如何计算?2、主路全立交,所采用立交桥的形式如何?引申,什么条件下需要采用立交?3、如何描述二环的能力?标准单位和换算系数调查该路各种车辆的比例考虑波动,设计波动系数,或引进高峰小时能力概念。需要调查该路段车流的性质和波动情况。结论和处理办法:能力是有条件的。只能是一定条件下的能力。设计能

27、力应保有一定的富余量。4、影响运输能力的因素n与运输相关的各个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运输能力。主要的影响因素可划分为以下几类:设备条件是指运输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设备,如铁路线路、机车车辆;公路(道路)、汽车、船舶、民用航空器、机场、码头等。就道路而言,设备条件主要指道路的几何特征,包括车道数,车道、路肩和中央带等的宽度,侧向净宽,设计速度及平、纵线形和视距等。各种设备条件,决定了运输的数量和运输服务的质量。交通条件是指交通特征。它包括交通流中的流向、流量、流时、流距等交通组成以及交通量在交通网上的分方向分布等。控制条件是指交通控制设施的形式及特定设计和交通规则。其中交通信号(包括铁路信号、

28、道路交叉口信号、航道信号、机场跑道信号等)的设置地点、形式和预定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最大。其他重要交通控制包括各种交通管制,如公路的“停车”和“让路”标志、车道使用限制及转弯限制等等。环境条件主要指交通运输系统的外部环境条件以及交通系统内部环境条件,如道路交通中的各种横向干扰程度以及交通秩序等,对于混合交通的双车道和单车道公路,一车道中所有车辆基本上不是以一列形式行驶,各类车辆行驶的横向位置的范围有差别,常交错行驶,不宜应用理想条件,故定出了咛路段可与之对比的基准条件。5、按运输方式交通流的不同形态划分n按交通设施对交通流的影响,交通流可分为连续流和间断流。(1)连续流:没有外部固定因素(如交通

29、信号设施等)影响的不间断流,如公路、道路基本路段上的交通流。对连续流的研究是以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即车头时距为基础的。(2)间断流: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同期性交通流,是以一系列相等时间间隔为基础的交通量,如铁路、航空、水运,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6、能力负荷可以从负荷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两个方面来衡量。前者反映运输设备实际承担的运输量的规模,但不能反映运输设备的能力利用水平或能力利用的紧张程度,因此也不能反映完成某一运输工作量的组织工作难度和实际效果;后者则反映了运输设备的能力利用水平,或称能力利用率(道路交通中是什么?)。饱和率VC比式中:实运输设备的计划的或实际的有效能力;能运输设备的计算能力。

30、n衡量运输设备的能力利用,应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7、运输组织方法在运输能力的形成和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改变运输组织方法,从数量、时间和空间几个方面调节和分配运输流,有目的地实现运输能力负荷的转移和转化,可以产生更大的整体运输效益或效能。8、在运输能力中总是存在不能被利用的部分,称为无效能力。而实际被利用的能力,称为实际有效能力。9、运输能力储备n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之一,是不能象其它生产部门那样储备产品或半成品来增加生产经营系统的可靠性。只能靠储备生产能力来适应运输波动。所谓运输储备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给定的运量条件下,充分考虑运量波动、维修作业、技术改造和系统发展等因素后,运输系统持有

31、的完成给定运输任务所必须的最小的日常使用能力以外的附加能力。上述储备能力中,有一类是考虑运量波动和车辆运行波动的储备能力,考虑运输突发性的故障、中断、调度指挥失误等的储备能力,考虑大、中修施工及施工慢行所预留的储备能力,考虑抢险、救灾、绕行、军运等不可预测任务的储备能力,这类储备能力体现对于日常运输变动的应急和应变能力。n另一类是运输系统运营初期过余的储备能力,为适应系统以后的发展阶段在技术改造时期施工预留的储备能力,考虑社会经济长远发展规划的储备能力。运输储备能力是保证系统运营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运输安全指标、质量指标和效益指标的重要物质条件。10、储备能力可分为通过(通行)能力储备和

32、输送能力储备。通过能力储备是固定设备的能力储备,主要是运输线路上的通过(通行)能力储备,如在铁路双线自动闭塞区段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中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输送能力储备是活动设备的能力储备,如铁路部门,在主要矿山、港口附近建立备用车辆基地,保有一定的备用车辆,在各机务段保有一定的备用机车,以备急需。由于活动设备可以调拨,因此,固定设备的通过能力储备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有关文献中,能力储备一般都是指通过能力的储备。11、能力储备实质上是利用设备冗余或时间冗余提高运输系统可靠性,使运输系统的发展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规定设备的能力储备,实际上也就是界定运输设备的合理负荷水平。12、主要道路上能够通

33、过的车辆多少,按路段计算。次要道路上能够通过多少车辆,受下列因素影响:主要道路上车流的车头间隔分布、次要道路上车辆穿越主要道路车流所需时间、次要道路上车辆跟驰的车头时距大小、主要道路上车流的流向分布。13、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等于主要道路上的交通量加上次要道路上车辆穿越空档能通过的车辆数。若主要道路上的车流已经饱和,则次要道路上的车辆一辆也通不过。因此,无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最大等于主要道路路段的通行能力。事实上,在无信号交叉口,主要道路上的交通量不大,车辆呈随机到达,有一定空档供次要道路的车辆穿越,相交车流无过大阻滞,否则,需加设信号灯,分配行驶权。14、交通流向分析在无信号交叉口,

34、次要道路上的车流,每一流向都面临与之发生冲突的交通流,如图所示。15、计算公式假设:主要道路上的车辆优先通过路口,主要车道上的双向车流视为一股车流,交通量不大,车辆之间的间隙分布符合负指数分布,当间隙大于临界间隙时,次要道路上车辆方可穿越。次要道路上车辆跟驰行驶时的车头时距。按可穿越间隙理论,推算出次要道路上的车辆每小时能穿越主要道路车流的数量为:式中:Q主主要道路上的交通量,pcu/h; Q次次要道路可能通过的车辆数,pcu/h; qQ主/3600,pcu/s; t0临界间隙时间,对停车待机通过者t0=79s,对减速待机通过者0t=68s; t次要道路上车辆跟驰行驶的车头时距,t=35s。

35、16、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车道宽度、侧向余宽宽、纵坡、视距、沿途条件以及交通条件等。17、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组成部分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辆数。理想交通条件是指道路上单一小客车行驶,车头间隔能保持以设计车速行驶所要求的最小车头间隔,无混合车种和行人干扰。衡量的一般标准是指车道宽度大于3.50m,侧向余宽大于1.75m,无纵坡,线型好,有足够视距,能满足设计车速要求,无街道化干扰。可能通行能力是指一已知公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

36、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由于通常道路和交通条件与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可能通行能力是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到实际的道路和交通状况,确定其修正系数,再以此修正系数乘以基本通行能力,即得实际道路、交通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是指一设计中的公路的一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

37、辆数。设计通行能力是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按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通行能力,也就是要求道路所承担的服务交通量,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依据。只要确定道路的可能通行能力,再乘以给定服务水平的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就得到设计通行能力,即:式中:( )i V C 第i 级服务水平最大服务流量与基本通行能力的比值系数。18、车道宽度修正系数侧向净宽修正系数大型车修正系数视距修正系数沿途条件修正系数交通条件修正系数19、最大服务流量是指在理想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下,通过道路某断面保持某级服务水平的最大交通量。它是每一级服务水平的最大(流量)值,这样就有效地规定了对应于不同等级服务水平之间的交通流量

38、的界限值20、21、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作用用于道路设计根据设计通行能力与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对比,可分析得出所设计公路的技术等级及多车道公路的车道数,以及是否需要设置爬坡车道,亦可在道路设计阶段,进行公路各组成部分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发现潜在的瓶颈路段,设计改进后,可在设计阶段就消除将来可能形成的瓶颈段。用于道路规划在分析当前交通流的质量水平,评估现有公路网承受交通的适应程度的基础上,通过交通量预测及投资效益和环境影响等的评估,提出改善和提高公路网的规模和建设项目及其实施步骤。用于道路交通管理根据预测交通量增长情况对运行条件的分析,计算各阶段交通管理措施。22、相对于一般生产能力,运输能力

39、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运输能力利用与计算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五章客运组织方式描述及评价1、公共交通线网特征线路长度:指公交企业设置的固定营运线路的长度非直线系数(>1):指行车路线起迄点间的实际里程与两点间的空间距离之比公共交通网密度:指每单位城市用地面积中,所拥有的公共交通线路长度2、公共交通站址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下列出行因素:方便乘客乘车、换乘,宜设在乘客较多的地点和交叉路口附近;设在交叉路口附近时,一般不宜过交叉路口,以减少信号灯影响所造成的速度损失;便于车辆起动、加速,不宜设在上坡路段;上下行间一道路运行时,在不影响道路畅通的前提下,尽可能使上、下行车站面相相邻;下述地点不

40、宜设站:道路转弯处、涵洞、桥梁、陡坡、消防栓旁、铁路道口、危险地段、路口及大型建筑物门前等。3、联合运输所改善的效果整个系统·通过提高利用率低的交通工具的效率,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提高了所有交通工具以及相对于目的地的易接近性·运营的同步化、交通流的顺畅化·增加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减少私人用车,使交通混乱、油耗、大气污染得到改善·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生产、竞争的环境旅客·扩大交通工具选择范围·提高出行的质量和方便性·迅速换乘,缩短出行时间·提供多种替代的交通手段

41、,节约出行费用·扩大残疾人出行可能性第七章1、交通运输流的概念在公路、铁路、航空及水运各种交通方式中连续运行的交通工具,往往表现出某些类似流体的特征,称为交通运输流。2、交通运输流的要素一般包括流量、流向、流程、流时、流距等;如道路交通流的特性参数包括:流率、速度和密集度,且均为统计分布值;密集度(Concentration)v密集度包括占用率和密度。v密度指单位距离的车辆数,是空间集中度的量度v占有率一般指道路上某个地点有车辆占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百分比例,是相同车辆流在时间集中度的测量。3、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研究前提:要注意用于获取数据的测量方法和获得测量数据的位置对交通流各要

42、素的可能影响下面以道路交通流为例,对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做一说明。速度-流量图; 速度-流量关系是双变量的关系,这一领域开创性的工作属于Greenshields1935年的一篇论文,文中他在线性速度-密度关系和方程“流量=速度×密度”的基础上,推导出抛物线方程速度-密度模型流量-密度模型(1)抛物线型的流量-密度模型(2)流量-占有率曲线4、道路交通流理论(1、描述交通流变量即速度、流量和集中度(concentration)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一般涉及无干扰的交通流,比如高速或高等级公路交通流问题,重点在于测量能力与交通流理论间的联系。(2、对车辆-人-机系统中人的因素研究(1)观察反应时间,控制运动时间,对交通控制设备的反应、对交通控制设备、其它车辆运行、道路交通事故的反应、不同年龄类别人群驾驶行为差异等;(2)控制行为,包括加速、制动、速度控制的描述,以及开环、闭环车辆控制系统中对车道保持、车辆跟驰、超车、保持车距、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