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讲稿_第1页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_第2页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_第3页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_第4页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民经济核算讲稿第一章 总论 本章课时:4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 ·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 · 掌握国民经济范围的定义、机构部门与产业部门分类的基本原理 · 掌握经济交易的定义及其对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性 ·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组成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和功能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一、一国经济的范围二、国民经济中的单位和部门三、国民经济中的活动

2、四、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基本规则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三、课程内容安排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三)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

3、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主要特征。2.国民经济核算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协调等方面的广泛需要。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以理

4、查德.斯通1947年撰写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和计量”为基础,形成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个版本,即SNA-1953。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完成了两次系统修订,即SNA-1968版本和SNA-1993版本。(二)SNA-1993的特点和作用1.为一个国民经济总体提供全景描述。2.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3.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并建议以附属账户等工具来扩展其分析功能。4.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三)两套核算体系的并存和一体化世界各国曾并行过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计划经济国家应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aterial pro

5、duct balance system,MPS),另一个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MPS,转向SNA。到1993年SNA发布时,SNA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一体化,MPS被基本废止。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1.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基于MPS模式的阶段。2.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MPS和SNA两套模式并存阶段。3. 1993年起: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1.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2.国民经济核算

6、在体系设计方法上借鉴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同时,国民经济核算在很大程度上要利用企业微观核算资料作为基础。3.统计学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数据调查方法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一、一国经济的范围国民经济是由该国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的活动组成的。(一)经济领土1.定义经济领土(economic territory)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管理的地理领土,在确定的经济领土上,该国公民、货物、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的限制。2.经济领土与地理领土的关系经济领土=地理领土+本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外国在本国的领土飞地(二)常住单位1.定义常住单位(resident unit,又称居民

7、)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的单位,称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不具备上述特征的单位被称为该国的非常住单位(non-resident unit)。2.理解常住单位的要点(1)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的依据,不是其国籍或法律准则下的财产所有关系,而是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以及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2)时间的长期性(以一年作为原则性标准)在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二、国民经济中的单位和部门(一)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分类1.定义机构单位(institutional unit)是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

8、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2.特点(1)机构单位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2)都能够编制出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账户。3.分类依据机构单位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可以将其归纳为不同的机构部门(institutional sector)。(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主要进行非金融活动的常住企业单位组成。其基本特征是,以盈利为目的进行市场性经济活动,提供各种货物和非金融性服务。(2)金融机构部门,由所有主要从事金融活动的常住单位组成。其职能主要是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在整个国民经济资金运动过程中起着中转枢纽的作用。(3)政府部门,由所有通过政治程序设立、行使政府职能的

9、行政单位以及由政府资助的其他单位组成。政府部门的职能之一是为居民和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职能之二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4)住户部门或称居民部门,由所有常住住户组成,还包括住户拥有的个体经营单位。其职能主要有二:一是提供各种生产要素,二是进行货物与服务消费以满足人自身的需要。(5)为住户服务的私人非营利机构部门,由向住户提供非市场性货物服务的常住非营利机构组成。注意,中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尚未单独核算该机构部门。(6)国外部门,包括所有与该国常住单位发生经济往来的非常住单位。(二)基层单位与产业分类1.定义基层单位(establishment)是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

10、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并具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2.特点一般说来,基层单位只是生产决策的单位,难以进行独立的财务决策。3.分类根据生产活动的同质性,即经济活动的主要产品的性质、货物和服务的用途以及生产的投入、工艺过程和技术,可以把基层单位归纳为不同的产业(industry),形成国民经济产业分类。联合国制定并推荐各国使用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ISIC),目前使用的是ISIC第三版(简称ISIC/Rev.3)。中国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建立了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国家标准,目前

11、应用的是2002年修订版本(GB/T4754-2002)。三、国民经济中的活动(一)国民经济活动国民经济活动可以归纳为由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四类活动。生产活动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利用,将各种投入转化为各种货物与服务,同时也创造出新的价值。分配活动将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以各种收入形式分配给有关参与者。消费与积累既是货物与服务的不同使用形式,又是各单位收入的最终支出形式,其中消费是用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使用,积累则是用于增加资产的使用。(二)交易1.定义交易(transaction)是指两个机构单位之间按照相互协议而进行的活动。2.形式(1)交换:一个机构单位以某项资源来换取对方的另一种资源。

12、交换涉及两个机构单位,同时会产生相互交换的两个“流”,而且二者是对等的。(2)转移(transfer):没有对等资源流的交易。转移涉及两个机构单位,但是只有单方面的一个流发生。(3)内部交易(internal transaction):各单位内部发生的自产自用性质的经济活动。内部交易中只有一个机构单位出现,也没有可见的资源流发生。3.类别(1)货物与服务交易,通过交易实现货物服务从供应到使用的流动。(2)收入分配交易,对应着当期新创造价值的整个分配过程。(3)金融交易,表现了各单位之间的借入和贷出的资金运动。4.几点补充(1)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交易绝大部分属于货币交易,但也包括非货币交易。(2)

13、国民经济核算应该记录非法交易、地下经济和非正规经济等。四、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一)定义经济流量(economic flow):反映一时期内各种经济活动发生规模的总量。经济存量(economic stock):反映在特定时点上经济资源拥有量的总量。(二)关系期初经济存量+当期经济流量=期末经济存量(三)类型1.交易流量:各种交易中产生的各种资源流的汇总。可以区分为货物服务流量、收入分配流量和金融流量。2.其他流量:不是经济交易的结果,但却改变着经济存量。包括由经济体系之外因素引发的流量,以及由价格变化引起的持有资产损益流量。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基本规则(一)

14、记录方法:四式记账法国民经济核算采用四式记账法,即对每一笔经济交易都要在交易双方进行一次复式记录。1. 应用复式记账方法的意义(1)可以检查不同核算部分之间的一致性,以此保证整个体系的平衡核算。(2)通过复式记录,使不同核算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2.与工商会计记账法的区别(1)国民经济核算只在复式记账意义上借鉴会计的方法,而不是像会计核算那样直接采用借贷记账法。(2)和工商企业会计主要立足于交易一方进行记录不同,国民经济核算把交易双方都包括在核算框架之中,会涉及两个单位各自的复式记录。(3)对国民经济核算而言,复式记账是隐含在整个核算原理之中的方法,并不意味着要像企业会计那样,根据每一

15、笔经济活动的发生以复式记账方法编制记账分录,因为,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宏观上运用统计方法搜集数据,不是建立在单项交易逐笔记录基础上的。(二)数据系统归集方法:账户和平衡表国民经济核算引入账户体系和平衡表作为数据载体和系统归集工具,二者分别体现了对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的两种不同归纳方法,本身并不存在根本差异。账户和平衡表既表现了单个机构部门内部来源与使用之间的平衡,又描述了特定经济交易上来源与使用之间的平衡;进而,相关账户及平衡表之间,通过平衡项连接起来,使得整个核算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三)记录时间的约定:权责发生制原因:(1)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记录时间与国民经济核算界定经济交易和其他流量的方式是完

16、全一致的。(2)现实中存在着大量非货币性交易,尤其是单位内部交易,不适合应用现金收付制原则。(四)估价方法的选择:以现期价格为基础对于那些产生于当期实际交换的经济活动,其货币价值就是当期的实际交换价值,其中蔚含的是当期市场价格。对于那些当期没有发生实际交换的经济活动,国民经济核算选择现期价格作为估价原则。(五)特殊处理方法:改道、分解、合并、取净值1.汇总。汇总可以是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层面的,也可以是部门层次的。2.合并。对发生在同一部门内部不同经济单位之间的流量或存量进行合并。3.取净值。对一个部门在某些活动上同时存在的两种反向流量进行抵消。4.改道和分解。改道是指改变经济交易发生的实际流程

17、,按照不同于交易实际途径的路径进行记录核算。分解是指把现实发生的单一交易分解为两个及以上交易分别记录。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一)SNA-1968:五大子体系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平衡核算。(二)SNA-1993:中心账户体系+其他核算表1.中心账户体系(1)经常账户:对国民生产和收入分配过程的核算。(2)积累账户:对改变经济存量的活动(主要是投资和金融交易)的核算。(3)资产负债表:对一国资产负债存量的核算。2.其他核算集中反映对外关系的国外账户、反映产业间关联的供应使用表(即投入产出表)及其他附属核算内容。(三)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

18、基本表(1)国内生产总值表:对一时期国民经济最终产品生产、分配和使用总量的核算。具体包括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以及国内生产总值总表等四张表。(2)投入产出表:详细描述了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利用的中间产品流量,揭示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具体包括供应表、使用表和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等三张表。(3)资金流量表:反映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分配和资金流动。具体包括实物交易表和金融交易表等两张表。(4)国际收支表:反映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以及对外资产负债状况。具体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5)资产负债表,是对一国和各部门经济

19、存量的核算,一方面是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的核算,另一方面是负债和资产净值的核算。2.国民经济账户(1)机构部门账户:反映各机构部门的生产、收入分配及支出、投资、金融活动以及资产负债状况。(2)经济总体账户:各机构部门对应账户的汇总。(3)国外账户:立足非常住单位设置账户,反映与该国常住单位之间的经济交易以及所累积形成的存量。3.附属表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第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本章课时:8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国民经济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 · 掌握经济产出的不同类别:货物与服务,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

20、不同核算方法及其平衡关系 · 掌握增加值概念及其核算方法 · 掌握运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一、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二、生产者的定义和区分三、产出及其类别四、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核算思路五、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第二节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GDP一、增加值核算的基本问题二、总产出核算三、中间投入和固定资本消耗核算四、增加值及其构成项目核算五、生产法与收入法GDP核算表及相关应用分析第三节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一、支出法GDP核算的基本问题二、最终消费支出核算三、资本形成核算四、支出法GDP

21、核算表及其应用分析第四节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一、GDP的总体核算二、GDP与其他相关经济总量三、GDP核算的扩展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一、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一)经济生产1.定义经济生产(economic product)是在一个特定的机构单位负责或控制之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的生产,即为得到产出而投入劳动、资本和其他货物服务的过程。2.经济生产的边界(1)经济生产不包括没有人类参与和管理的纯自然生产。(2)经济生产不包括人类其他活动(即非生产活动)。所谓非生产活动主要是指不能由他人替代完成的基本的人类活动;而那些可以由其他人或经济单位提供的活动,或者反过来说,可以提供给其他人或经济

22、单位使用的活动,即使发生在私人空间中,也应该属于一般经济生产的范畴。(二)限制性生产观与综合生产观1.定义限制性生产观将生产的范围主要限定在提供物质产品的活动,以及附着在物品之上的服务性活动。物质生产概念下的产业部门是指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和商品贸易业。综合生产观是从有用性即效用角度入手确定生产范围,认为只要一项活动提供了一种对它人的有用性,该活动就具有生产的性质。因此,综合生产概念下的产业部门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服务部门。2.生产观与核算体系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以物质生产概念为基础,国民账户体系(SNA)则以综合生产概念为基础,故两个体系所计量的

23、总量指标不可比。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在SNA基础上实现了全球一体化,限制性生产观已经和MPS一起成为历史概念,经济生产在综合生产观意义上得以确立。(三)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1.经济生产的类型(1)市场化生产,即以有经济意义价格通过市场销售实现的生产。(2)非市场化生产,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的生产,具体包括免费或以无经济意义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产出以及生产者自产自用的产出,后者被称为为自己最终使用的生产,前者被称为其他非市场生产。2.生产核算的范围 市场化生产为自己最终使用的生产其他非市场化生产货物生产所有生产,无论是否实际出售所有生产,包括用于自己消费的生产和用于自己积累的生产所有生产服务生产所有

24、生产,其中包括对住户提供的市场化服务生产住户自有住房所提供的服务所有生产*未被核算的生产 住户内部自给性服务生产 (四)特定时空的生产核算范围1.生产核算的空间限定一般是就一国经济总体进行生产核算,进而也可在地区层面进行生产核算。2.生产核算的时间限定生产核算主要提供年度核算数据,也会在更短的时间周期上提供数据。二、生产者的定义和区分(一)生产者的确认基层单位是生产核算的最小生产单位。主要生产活动和次要生产活动属于生产核算的对象,而辅助生产活动则不属于单独的生产核算对象,其投入和产出要作为所服务的主要或次要生产活动的一部分进行核算。(二)生产者的分类1.按照生产活动的性质,

25、可以立足基层单位进行产业分类。运用产业分类,生产核算可以为产业结构分析提供前提,还可以衍生出投入产出核算。2.按照基层单位所归属的机构单位的性质,可以对生产者进行机构部门分类。运用机构部门分类,一方面可观察生产的机构部门结构,另一方面可以为后续核算提供起点。3.按照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身份和性质,可以区分市场生产者、自给性生产者和其他非市场生产者。依据这种分类可以分析经济生产的市场化程度。三、产出及其类别产出(output)是生产的成果。(一)产出的类别:货物和服务1.货物(1)定义货物是能够明确确立所有权的有形产品。(2)特征货物的生产和交换是可以分离的,生产与使用也是可以分离的;不仅在

26、时间上是分离的,在空间上也是可以分离的。2.服务(1)定义服务是不能明确确立所有权的无形产品。(2)特征服务是按具体要求生产的产出,不能脱离生产而单独交易。由于服务是以运动形态生产出来,因此,它不可能储存起来,也不可能被运输到另一个地方。(二)产出的类别: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1.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2.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没有被其他生产过程所消耗,而被消费掉、增加资本形成或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四、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一)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p

27、roducer price)是指生产者向其产品购买者收取的价格,购买者价格(purchaser price)则是指购买者为购买产品而支付的价格。用生产法计算产出一般要采用生产者价格;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则需要采用购买者价格。(二)基本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如果不包括生产税,产品价格就是基本价格(basic price),如果包括生产税,基本价格就是生产者价格。在生产核算中,一般倾向于采用基本价格进行估价,如果不具备基本价格,则采用生产者价格。此外,对非市场化生产,需要借用生产活动成本进行估价。第二节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GDP一、增加值核算的基本问题(一)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

28、mestic product,GDP)在价值构成上是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是从各单位总产出价值中扣除中间消耗之后的余额,代表该时期内各单位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增加的价值;从实物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即最终产品是指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的产品。(二)核算方法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总额二、总产出核算(一)定义总产出(gross products)是指各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二)构成1.从实物构成看,总产出包括中间产品

29、和最终产品两个部分。2.从价值形态看,总产出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价值,前者是指为生产这些产品而消耗的其他中间产品的价值,即所谓转移价值;后者就是增加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附加的价值。(三)一般核算方法1.基本公式:总产出=S产量´价格2.几点修正:(1)考虑在制品、半成品的修正总产出=S当期成品产量´价格 + 当期完成的在制品半成品价值其中,当期完成的在制品半成品价值=在制品半成品期末存货价值-期初存货价值。(2)考虑生产与销售的关系的修正总产出=产品销售收入+成品存货变动价值+在制品半成品存货当期变动价值(3)考虑自给性货物的修正自给性货物没有市场价格,需要借助于

30、同类产品的价格估算其产出价值。(4)考虑服务的修正市场性服务产出=核算期内的营业收入非市场服务产出=成本投入价值=经常性费用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四)分产业总产出核算方法1工业总产出在中国,工业总产出核算以工业企业总产出核算为基础,是各工业企业总产出之和;在每一个工业企业,总产出统计通常采用“工厂法”,即把企业作为整体,统计企业当期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同一企业不同生产环节相互之间提供的产品不允许重复计算。工业总产出=S工业企业总产出工业企业总产出=工业成品价值+工业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存货变动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2农林牧渔业总产出农林牧渔业总产出通常采用“产品法”统计,即以农产品为单位,

31、按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计算各种农林牧渔产品的价值,然后加总。3建筑业总产出建筑业总产出统计是工厂法和产品法的结合,即针对各建筑安装生产单位,分别计算各项建筑产品的总产出,是建筑安装生产单位和自营施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产品总价值,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筑工程产出、设备安装工程产出、房屋建筑物修理产出、非标准件制造产出和装饰装修产出。4批发零售业总产出批发零售业总产出=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及其他损耗+应交增值税5金融业总产出金融业总产出=直接收取的佣金、手续费等服务收入+隐含的服务收入银行和证券业的隐含服务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投资收入保险业的隐含服务收入

32、=保险业务收入-应付赔款-提取的保险准备金三、中间投入和固定资本消耗核算(一)中间投入核算1.定义中间投入(intermediate input)又称中间消耗(intermediate consumption),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2.构成(1)从实物形态看,作为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要么改变了形式,要么被完全用掉。(2)从价值形态看,中间投入属于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地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的部分,不是生产者自己创造的价值。3.注意事项(1)作为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都是非耐用性货物与服务,不能把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耐用性货物消耗计入中间投入。(2)中间投入要在其

33、进入实际生产过程的时间予以记录,核算的是当期消耗使用额而不是当期购买额。(3)要注意中间投入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区别。生产单位向雇员提供的货物与服务,如果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应该作为中间投入;如果属于为雇员直接满足自身需要、由雇员自主使用的,则应该作为实物性劳动报酬。(4)中间投入核算要与总产出核算保持一致处理,即中间产品的消耗应是包含在总产出中的部分。(5)理论上中间投入应该采用当期价格估价。如果涉及到原材料存货变动,则需要针对价格变化进行估价调整。(二)固定资本消耗核算1.定义固定资本消耗(consumption of fixed capital,CFC)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磨损状况计算的固定资产

34、在每一时期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俗称固定资产折旧。2.计算方法当期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总价值×年综合折旧率3.固定资产消耗与会计固定资产折旧的差别(1)范围不同。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住户和非企业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也需要计算折旧。(2)固定资产总价值的计价方法不同。企业会计遵循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而国民经济核算在整体上要求以现期价格进行估价。四、增加值及其构成项目核算(一)增加值的含义1.定义增加值(value added)是各生产单位从总产出价值中扣除所含货物服务消耗价值之后的余值,代表该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也称为最初投入。增加值在微观上不受生产中所消耗价值大小的影响,

35、能够反映各单位运用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生产活动净成果,在宏观上不存在重复计算,加总起来,即可以表现整个国民经济生产的总成果。2.总增加值和净增加值总增加值(gross value added)=总产出-中间投入价值净增加值(net value added)=总增加值-固定资本消耗从理论上看,净增加值更加符合增加值的定义,因为它扣除了总产出中包含的全部转移价值,不包含任何重复计算。但是,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却是总增加值。(二)增加值的收入项目构成1.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其所在生产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所有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的劳动收入。2生产税净额:是生产税与生产补贴的差额。其中,生产税是生产单位

36、因从事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以及在这些经营活动中购买、进口和使用货物或服务而向国家缴纳的税金;生产补贴是指国家针对货物或服务的生产或进口对生产单位所做的补贴,可以看作是一种负的生产税。3固定资本消耗。4营业盈余:是生产单位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消耗以后的余额。五、生产法与收入法GDP核算的应用分析(一)生产法GDP核算应用分析1.产出角度的产业结构及各产业贡献率分析2.各产业增加值率分析3.结合投入的生产率分析(二)收入法GDP核算应用分析应用收入法GDP核算数据,可以就各产业增加值在不同要素构成项目上的初次分配状况进行分析,反映在生产过程中初步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第三

37、节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一、支出法GDP核算的基本问题(一)核算方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服务出口-进口)(二)核算原则1.记录时间:最终支出各项目核算都是以获得产品、形成支出为记录时间,即根据货物服务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作为支出发生的时间。2.记录价格:核算中所采用的价格是购买时点的购买者价格。二、最终消费支出核算(一)定义最终消费支出(final consumption)是指当期消费者为获得消费货物与服务所花费的支出。(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最终消费与中间消耗。最终消费是出于非生产目的而使用货物服务,由此与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相区别。2.最终消费与资本

38、形成。最终消费是为了满足即期生活需要,不是为了增加所持有的资产,由此与资本形成相区别。(三)构成1.个人消费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PCE):指由国内常住居民个人或住户为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获得货物服务而花费的支出。2.公共消费支出(government consumption):指由政府等部门为满足整个社会或社会某部分成员公共需要而花费的支出。(四)核算方法1.居民个人获得消费用货物服务,可能作出货币性购买支出,可能是通过实物性分配获得的,还可能是自给生产方式下获得的,在后两种情况下,需要估算实现这些消费支出数额。2.公共消费支出核算的主要部分是政

39、府消费支出,此外还包括为住户服务的各种非政府非盈利组织的最终消费支出。公共消费支出是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的,一是针对确定的某类人或某类住户提供的部分;二是针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而发生的。从消费提供方式看,公共消费支出有两种情况,一是由政府等机构补贴某些部门,使其免费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住户提供货物服务,二是政府部门作为非市场生产者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对前一种情况,公共消费支出是所提供的货物服务市场价值减去由住户支付部分后的差额;对第二种情况,公共消费支出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而花费的支出,即政府机构的经常性支出与固定资产虚拟折旧之和。(五)实际最终消费1.定义实际最终消费(actual final c

40、onsumption)是从消费获得来定义的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2.实际最终消费与最终消费支出的关系二者的差别在于政府为特定个人或人群花费了支出,这部分支出应该如何归属,即将原本划归政府消费支出的一部分分离出来,作为个人实际消费的一部分。两种定义下的消费概念并不影响最终消费的总数额,只影响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二者的相对规模。3.实际最终消费的意义通过核算实际最终消费,可以更清楚地体现政府等机构的作用,可以更准确地核算居民个人消费水平,将会大大提高数据的可比性。三、资本形成核算(一)定义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从产品使用角度看代表用于资产积累的最终产品;从积累结果看,资本形成对

41、应由于经济交易引起的生产资产当期净变化,即花费于生产资产积累上的投资支出。(二)生产资产1.定义生产资产(produced asset)是指作为生产过程的产出出现的非金融性资产。2.类型(1)固定资产:是指在生产中可以反复或连续使用的资产,具体包括以下类别:住房,其他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牲畜和林木等培育性固定资产,计算机软件和矿物勘探价值等无形固定资产。在核算上,界定固定资产常常要依据两个标准,一是资产使用寿命要长,一般规定要在一年以上;二是单位价值要高,应该在规定限额以上。(2)存货:是指各单位出于各种目的持有的、处于流动状态的货物,具体包括材料和用品存货、在制品存货、制成品存货、转卖商

42、品存货以及国家物资储备。(3)贵重物品:是指主要作为价值贮藏手段而获得和持有的资产,目的是通过持有而保值或增值,本身与生产消费没有直接关系。(三)核算方法1. 固定资本形成核算固定资本形成=当期获得的现有资产和新资产-当期处置的现有资产2.存货变化核算存货变化净值=当期获得的存货价值-处理的存货价值=期末存货价值-期初存货价值的差额四、支出法GDP核算表的应用分析(一)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的计算与分析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支出总额)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支出总额)(二)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计算与分析(三)关于资本形成的应用分析1.资本形成的产业配置

43、分析2.资本形成的有效性分析第四节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一、GDP的总体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总表单位:亿元生产2000年使用2000年一、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89468260713171245894684836612991  1415413957一、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净出口出口进口(-)二、统计误差8934154601428961919723699117053250032624-124224023

44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二、GDP与其他相关经济总量(一)GDP与GNP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一时期一国各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即在此期间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但是,创造价值并不一定获得价值,一国创造的价值总量和该国从生产中所获得的收入总量不一定相等,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反映一国从生产中所获收入总量的指标。(二)GDP与N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从价值构成上看,国内生产净值是一时期各经济单位所生产的净增加值总和;从实物构成上看,国内生产净值是一时期各单位生产的净产品总价值,即在最终产品基础上

45、扣除用于补偿当期固定资本消耗部分后的产品价值。理论上说,NDP要优于GDP,因为从生产法角度看,NDP中不包括任何转移价值,更好地代表了当期生产所创造的价值;从支出法角度看,NDP体现补偿了固定资本消耗以后的资本形成,代表资产的净增加。但是,在现实宏观经济管理中,由于固定资本消耗在含义和核算上的特殊性,NDP的应用远不如GDP广泛。三、GDP核算的扩展(一)四大子体系对GDP核算的扩展1.投入产出核算详细描述了被GDP核算简化省略的中间产品及其使用,由此可以分析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关联。2.资金流量核算系统描述了被GDP核算忽略的收入分配过程和资金融通过程,揭示消费支出、资本形成的收入和资金来

46、源及其对消费、积累的决定作用。3.资产负债核算作为对经济存量的系统描述,可以揭示GDP所赖以发生的存量基础,进一步说明GDP使用对资产负债存量的影响。4.国际收支核算突出了GDP核算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对外经济方面,集中描述了一个开放经济体系的对外经济特征。(二)其他方面的扩展1. GDP核算没有考虑资源环境与经济过程的关系,忽略了经济产出的资源环境投入成本,忽略了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和破坏。为此,需要修改GDP的定义,扩展GDP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其结果就是资源环境经济核算2. GDP核算本身并不等同于一国国民当期所获得的总福利,也无法体现国民不同组成部分在经济产品以及福利获得程度上的

47、差别。为此,GDP核算有必要向福利核算、社会核算等方面扩展。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本章课时:4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素的实际意义 · 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 · 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 · 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一、投入产出表入门二、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三、投入产出表的优势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一、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二、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三、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四、进口的处理第三

48、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一、直接分解法二、间接推导法第四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一、RAS法要做什么二、RAS法打算怎么做三、RAS法的实施步骤第五节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一、投入产出系数二、投入产出建模三、影响分析四、关键部门分析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一、投入产出表入门三部门投入产出表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

49、160;          第三产业            合计            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

50、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增加值            

51、;总投入    (一)行列含义行:记录各个部门产品的使用去向。列:记录各个部门生产过程的投入结构。(二)三类数据(1)中间流量数据,反映各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2)各部门最终使用(又称最终需求)数据。(3)各部门最初投入数据。(三)四个象限第象限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流量第象限最终使用流量第象限最初投入(收入形成)流量第象限?二、投入产出表的意义1.投入产出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2.投入产出表揭示了各部门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一、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一)同质生产单位与产品部门同质生产单位(homogeneou

52、s unit)是只包括一种生产活动的单位。产品部门(homogeneous industry)是从事相同活动的同质生产单位的集合。(二)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差别一个产业部门由按照主要生产活动分类的基层单位构成,基层单位一般都会有次要生产活动,所以产业部门的总产值往往会包含一部分在性质上应属于其他产业部门生产活动的产值。而产品部门则完全由同一类生产活动构成。因此产业部门又可称为混合部门(或称企业部门),而产品部门又称为纯部门。(三)投入产出表的类型1.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行与列的部门分类都使用产品部门的口径。2.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行标题的部门是产品部门口径,列标题的部门

53、则是产业部门口径。3.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行标题的部门是产业部门口径,列标题的部门则是产品部门口径。4.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行与列都使用产业部门口径,这种表不常用。产品×产业表与产业×产品表是采用间接推导法(UV表法)推出产品×产品表的基础,前者又叫U表,后者又称V表。产品×产业表与产业×产品表是中间过渡性核算结果,产品×产品表才是最终的投入产出表。二、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SNA-1993建议在投入产出核算中,应使用基本价格,但实际的投入产出表大多采用生产者价格,我国也是如此。三、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1.分类

54、体系中国1997投入产出表采用的是两级分类体系,第一级分为40部门,第二级则进一步细分为124部门。2.分类标准(1)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ISIC),目前用的是第三版。中国投入产出表按照ISIC确定其部门分类。(2)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部门分类体系第二版(GTAP Sectoral Classification, revision 2,GSC2)。四、进口的处理(一)进口品作为一列1.基本方法在投入产出表的第象限设置一个进口列,记录每种

55、产品总共进口了多少。在中国,从国家表到地区表,都是以此种方式来处理进口的。2.注意事项(1)第象限和第象限(进口列除外)中各元素的数值都已包含了进口。(2)进口列虽然放置在第象限,但其所记录的数据并非仅和最终使用有关,其中一部分是被生产过程当期消耗掉了,属于中间使用。(二)进口品详列成矩阵把总进口列按照各种进口品的使用方向扩展成矩阵,将进口品矩阵直接加在原第、第象限的下方。第三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一、直接分解法(一)基本思路首先充分利用现有核算资料进行分解或调整,以满足产品×产品表的数据口径,如果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则进一步组织重点调查来获取数据。(二)总产出1.农业部门总

56、产出的调整。现有核算资料的农业部门总产出加上商业部门代征的农产品税,就可以与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口径一致。2.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调整(1)对现有的规模以上企业部门总产出进行分解,将次要产品的产值分解出来,按产品性质归入所属产品部门。(2)利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出的调查数据,得到按企业部门分类的各工业部门总产出,并一步调整为产品部门总产出。(3)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相加,就可得到投入产出表口径的总产出。3.建筑业总产出的调整。现有核算资料中的建筑业总产出不包括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与施工工程有关的地质勘探、勘察设计的产值,而投入产出表应该包括,所以需要增加这两项的产值。4.第三产业总产出的调整。对于第三产业各部门,一般现有核算资料只有增加值数据,而没有总产出,因此需要根据各部门财务收支资料等进行估计。(三)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部分现有核算资料已有各部门增加值数据,但仍需按照类同总产出的方法进行分解和调整,才能与投入产出表口径相符合。关于中间投入部分,几乎没有有关的现成核算资料可资利用,必须依靠专门的基层调查。(四)最终使用部分1.居民消费支出的估计(1)有实际货币支出的消费的基础数据可以从住户调查资料中获得。(2)没有实际货币支出的消费需要进行估算。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估计基本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报、固定资产投资构成调查汇总表、房地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