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小学资源网将免费资源进行到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第二次被选进高中教材的课文,有关词句的理解,教材中有比较详细的注释, 重点可以放在文意的理解上,从而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思想。教学时间:一至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以及有关文学常识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论语是 体散文,是 记录的 的言行。参考答案:丘、仲尼、儒、圣人、仁、礼治、入仕;语录、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孔子 及其弟
2、子。二、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俟,音si莫,音 m。甫,音f u由也/为之 求也/为之 赤也/为之小三、学生质疑,解决疑难词义,学生接力翻译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不吾知也一一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如或知尔一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则何以哉一一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加之以师旅一一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由于。四、整体把握文意并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问第二部分(“子路率尔”一一“吾与点也”):答第三部分(“三子者出”一一文末):评如果分两层,将一、二合为一部分也可以。五、研讨性学习1、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子路一一治理“千乘之国”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一一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一一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曾皙一一“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2、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子路:直率一一哂之冉有:谦虚叹之公西华:更谦虚惜之曾皙:洒脱与之对求、赤两人的评价及性格的概括,充分结合课文内容,其实并不难。3、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这是一个很难让学生理解的问题,因为曾点的“志”从字面上看,不过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教参就这样翻译的),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度来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 弟子们回答他们的政治理想,所以“与点”是令人
4、费解的。弄清这个问题,对全文的理解会 有一定帮助的。当然,人们已经从积极或消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过不少分析,这里姑且不论。让我们先来剖析曾点的回答吧。“莫春”,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从气候上看,北方(鲁国,现山东境内)的天气还 是比较冷,怎么能沐浴呢?即便能沐浴,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恐怕难以解释得通吧?何谓“舞雩”?鲁国的祈雨台! !是能随便上去的地方吗?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 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下面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
5、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的观点, 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一一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 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 乐,可以大用。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
6、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六、解决课后练习(二)、(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2、体会孔子的思想。3、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重点难点1、文言知识积累、学法探索。2、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一、导入新课: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
7、教育思想?(鼓励几个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 有我师焉等。今天我们就通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来感受这位教育 家的形象。板书标题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 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二、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
8、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 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 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 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 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全文结构谨严,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三. 重点字拼音 俟,音s
9、1 莫,音md甫,音f u哂,音sh和 相,音xi eng铿,音keng沂,音y i 喟,音ku 1 雩,音y u 冠,音gum实词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虚词注意它的用法。注意特殊句式的句子。重难点解决过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字词句, 通过研讨解决困惑。 学生结合注释阅读课文, 教师答疑,帮 助学生疏通课文。教师可补充以下内容:摄:课文注释说“夹、迫近”,二者意义差别较大,不宜并选,选前一个义项即可。因 之:之,指代师旅。亦:副词,这里有“只是”、“不过是”的意思。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毋,不要。以,认为。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
10、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不吾知也一一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如或知尔一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女口,如果。或,有人。尔,你们则何以哉一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加之以师旅一一状语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用。四、指名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点评,掌握重点知识:(一)、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1、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3、 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4、 何陋之有?(陋室铭)5、长安君何以自
11、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6、唯利是图(成语)寻找规律和方法 :1、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二)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的词1、吾一日长乎尔2、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这四个句子中的“乎”都相当于“于”,可翻译成比、在。(三)、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尔”的用法1、子路率尔而对曰2、鼓瑟希,铿尔这两个句子中的“尔”是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后,相当于“然”3、尔何如?尔:代词,你(四)、翻译学过的句子,注意“如”的用法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2、如其礼乐,以俟君
12、子。至于3、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五)、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1、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复习学过的知识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才(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与”的用法1、 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与:同意2、 唯求则非邦也与大利与:语气助词 复习学过的知识:1、 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2、 遂与外人隔绝与:和3、 生三人,公与之母与:给予(七)、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zxxzyw即”中小学资源网”拼音
13、首字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小学资源网将免费资源进行到底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浴乎沂,风乎舞雩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练习:指名学生口头翻译下面的句子,特别要注意关键词。1、居则曰:'不吾知也。”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六七十,如五八十。5、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6、何伤乎?7、吾与点也。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五、学生讨论: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学生发言,教师明确:1、 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论
14、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相对而言,本文是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这篇文章记叙了孔子师生谈话的整个过程, 不仅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所以还应该把它看成一篇记叙文。2、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六、思考并回答:(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2)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3)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学生交流作业中的问题答案并发言。师生明确。1、子
15、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 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
16、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 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 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 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2、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
17、“其言 不礼”。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 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3、 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 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 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 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
18、析疑。4、 课文中的孔子既是一个有抱负, 也是一个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 孔子本来是问他的 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 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 恬然自适的 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 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 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 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苦闷。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 王”招牌的孔圣人,更为可信动人。附:板书设计孔子评志哂之(以其言不让)唯求则非邦也与非诸侯而何
19、吾与点也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子路: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如或知尔冉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则何以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题一、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千乘之国愿为小相焉舍瑟而作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 居 坐 处于 居 住处 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占,占据积蓄,储存 平日,平时用于“有顷” “久之” “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1)居则曰,“不吾知也!”()(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4)居
20、十日,扁鹊复见()(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6) 囤积居奇()2. 异 不同奇特,与众不同奇怪,惊奇(1) 异乎三子者之撰()(2)渔人甚异之()(3) 永州之野产异蛇()(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5)父异焉()(6) 异曲同工()3安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安全安心安抚抚慰 安置,安放 什么,什么地方 怎么(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 知 知道知觉,感觉 见解,知识 了解交好,交往 主持zh 1通“智”。(1)居则曰:“不吾知也。”
21、()(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3) 不知木兰是女郎()(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 人不知而不愠()(6) 孰为汝多知乎()(二)课内语段阅读题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问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却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1 下列读音正确的一组()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2下列四句中有关加下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奉B.
22、居则曰闲居C. 如或知尔 了解D 以吾一日长乎尔 成长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A 以吾一日长乎尔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 如或知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 翻译句子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三)课外语段阅读题谓植曰: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 - 8题。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 “汝倩人邪? ”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
23、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 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 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 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 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 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 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
24、,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 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节选自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注: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路。 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 故名。1下列两句中加点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每进见难问公车令坐死2对“文帝御之以术”和“并为之说”的“之”字所指代的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 是()A 都指曹植 B.都指文帝C.曹植、文帝D .文帝、曹植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诵读诗论 植既以才见异言出为论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A 两个“论”字相同B. 两个“论”字相同C. 两个“论”字不同两个“既”字也相同两个“既”字不同两个“既”字也不同D 两个
25、“论”字不同 两个“既”字相同4对“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就请你当面试试,我为什么要抄袭别人呢?B就请你当面试试,我怎么会请人代笔呢?C.那我就当面试试,我为什么要抄袭别人呢?D 那我就当面试试,我怎么会请人代笔呢?5对“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制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B. 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制禁令,而曹植更受宠爱,身体日渐衰弱。C. 因此重视诸侯们的法制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D 因此重视诸侯们的法制禁令,而曹植更受宠爱,身体日渐衰弱。6.对以下两个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组是()可不勉与?悔而罢之A .你能不努力吗?曹植很
26、后悔,未能去受命。B. 我能不勉励你吗?曹植很后悔,未能去受命。C. 我能不勉励你吗?太祖很懊悔,就把曹植罢免了。D .你能不努力吗?太祖很懊悔,就把曹植罢免了。7 对曹植未能被立为太子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曹植以丁仪、丁廙、杨修等为羽翼,使曹操心怀狐疑。B. 文帝暗用权术对付曹植,并刻意修饰自己。C. 宫女及太祖身边的人都说曹植的坏话。D .曹植饮酒不节,终因酒醉而不能受援救曹仁之命。&对太祖诛杀杨修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杨修辅佐曹植,引起太祖的怀疑。B. 太祖担心自己死后会出现祸患。C. 杨修很有才华,而且足智多谋。D .杨修是袁绍、袁术的外甥。参考答案
27、:(一)一、C2.3.4.(1)(2)(3)(4)(5)(6 (2)(3)(4)(5)(6)(2)(3)(4)(2)(3)(4)(5)(6)(1)(1)(1)二、1 .分析:四个题目涉及语音、和古音字。第2题是实词的解释, 题是虚词用法比较,A项都是“于”虚词及句子翻译四个方面。日长乎尔”中的“长”是“年长”的意思。第D项“或”是不定代词,实词、“以吾-,C项都假设连词“如果”讲,第1题要注意多音字3有人。第4题翻译句子要注意忠实于原文,同时注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如“不吾如也”。zxxzyw即”中小学资源网”拼音首字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小学资源网将免费资源进行到底zxxzyw
28、即”中小学资源网”拼音首字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小学资源网将免费资源进行到底答案:1 . A 2. D 3. B4.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又有饥饿。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事情呢?1. C (难,多音字,读 n印作“困难”解,读 n cn作“诘责” “质问”解,曹植 每次进见,曹操则故意用疑难问题刁难他,他都能应声而答,故读n cn。“坐”多义词,读zu?,公车令因给曹植放行而触犯法律被曹操处死,故作“犯罪”解。)2. C (文帝曹丕暗用权术对付曹植,宫女和太祖身边的人都为曹丕说好话,故两 个“之”分别指
29、曹植和曹丕。)3. D (诵读诗论,“诗”指诗经,“论”指论语,读作I m,诗论泛指经书, 言出为论,出口就能谈论Im。两个“论”不同。两个“既”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既” 而”,相同。)4. B (倩qi cn,请人代替自己做,如倩人执笔。) A (曹植乘车行御道后,触怒了曹操而日渐失宠,而非身体衰弱。)zxxzyw即”中小学资源网”拼音首字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小学资源网将免费资源进行到底5. D (“勉”在句中是“努力”之意,如“尔其勉之”左传句,主语“汝”承前省。曹植酒醉误事,太祖就罢免他的南中郎将之职,“悔而罢之”的主语是太祖,省略。)zxxzyw即”中小学资源网”拼音首字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小学资源网将免费资源进行到底zxxzyw即”中小学资源网”拼音首字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小学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外美术史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科信职业技术学院《中医社区医疗与保健儿科病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表现技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广东省韶关市十校高三高考模拟卷(二)英语试题含解析
-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试验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洪湖市瞿家湾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中考适应性月考(二)化学试题含解析
- DB15T 3475-2024沙化土地油莎豆配方施肥种植技术规程
- 瓦斯专项施工方案
- 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考核试卷
- 电信服务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考核试卷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课件 三 20以内数与减法 第3课时 凑数游戏
-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有效应用策略
- 2024年低碳生活科普知识竞赛题库
- 2025-2030全球藻源虾青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广东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选聘专业技术人员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新生儿感染的个案护理
- 国省道公路标志标线维护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面具的设计制作课件
- 病历书写规范细则(2024年版)
- 《国内手语翻译人才供求现状调研报告》
- 2023年西藏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