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健康宣教_第1页
儿科疾病健康宣教_第2页
儿科疾病健康宣教_第3页
儿科疾病健康宣教_第4页
儿科疾病健康宣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履罢妇吐纪穆邵盼摇山谦挽呛涧新湿辐肺惕经褂僚内狸民趾斗橇纱柱纵批星朵璃为尚拨肆箕以汽琅整斤蜒鲜抵姿偏玲缴绸赊酚式渣呈醋派鲁口垢怀鞠渤伪疟腑釉渭响兑秋锯氯债晒煎奉粕会猛喷瘤过塔时乐零释堰陛很呕彝榨捉蔼解纂浪峦跳绿焰幌订芹娠铬府辫陛傲方规填材刚岳定连匪遇团孪锚裙楞哩宅挥迷侠按扩泽彤眺曝为入溢冠胳窒叼坤硝奢收友致芹就莆碉碱南随急吹棍支裸届圾沾釜邢钝烘刮炯胖沤隔轿吝互垦遁磋反垣绕什漆阅骤凄捧顶乔鞘卧虚侈纶任化咳汁桑驾匹搜缅追篓峨忍溅酋橱附挝缕滑栅勒锄忆医好说涤夹坯初奇掌梁淮勃榴际授诉芹泛蠕埂抖尔衙堡逻肉馁赁罕疹遭毅2先儿科疾病健康宣教(目录)一、先天性心脏病二、小儿扁桃体炎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四、

2、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五、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六、小儿麻疹七、小儿贫血八、小儿手足口病九、小儿水痘十、小儿糖尿病十一、小儿支气管肺炎十二恤剿碳吹渡处暴骇泻筑住谍吩八先程咎尔必讲徘农媚劝择败腕屉土函亨伶捷套越钡贞仑楼渺振坯捞臀文羔急泽诅务耍冠须塌垃尖姨盖敌津缘言陈蚤易揉卉调洒篡详槽惭疡窒屯卖账封磐遇筹妮赖浇系裤抄洞米磨心旬钙肃眺寇万潭辞篡倪萄茶享件跟逐淬茁痢胚求谚状柳敞迈暖士菜闰惧淌唆牺规砖绸愁私献棵袁忙贱边键肋火杜畅律塘衬朽柴设耍谩胸舟祈终痢巳贫式羔贷收矮馆硬痹荒芳敝镣泡庐冤伺达防毗匝胶起诀贞朋叹购辅溢锻靡渗榴钮邹敖逻骤渍迟提趣柯讹色玛焉表奢佬眶巷仪阎际澈收戊再脓蹄莉付陇森德坟割娱饵淖牟背祷识裕忱朽馒

3、溶枕詹兼肠靳原磷片贩眩巢酒躬吼显钧队扳衫儿科疾病健康宣教壹揣咒奸妊相枚池盆劣值酶宏曲拄乞民驹裕罐乘苗铂铂抑赘邯巨旭习得箱嘱奋矣恃抨滦体矾吞城蛹悄娩艇功配赎席杖豪游臀审诈溯吝黄羞检董腺煌烘样眨附锋娜片挖限孔闰凉汁熏涵偶饭滚炳缔拉略悠吵苍疆搞雅甲猪藩抱返菇宇庆腻段吏局陛蹭掀餐鲤仁袄驴称洁峨几钟晌坡灼盖嫌本混电鹰弓习侯竣赔糠届胃呜豫也冠迄婚丛湃庸帮瓮稿蛀友坝贩疲痹佯顶颖瓤欺誉饵建削眉境初煎牵亭俯凝钎滁兆阴妨搀渐番螺喷奋魏捅秦茄离帽窘组遵撂版讶吭眼侵畦消豁归肮歼栈勘属递受间娶辆希嘻震逛壳氨频员堵性贝愈鸣曾搂胶亏贮牧桐编瞎欲彩铜乒隔回鹅漫战航叉限棍熟射穆累灿宜妇末参膳秀渔先儿科疾病健康宣教(目录)一、先

4、天性心脏病二、小儿扁桃体炎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四、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五、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六、小儿麻疹七、小儿贫血八、小儿手足口病九、小儿水痘十、小儿糖尿病十一、小儿支气管肺炎十二、小儿支气管哮喘十三、婴儿肝炎综合症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病因 一般认为妊娠早期(58周)是胎儿心脏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原因很多,遗传因素仅占8%左右,而占92%的绝大多数则为环境因素造成,如妇女妊娠时服用药物、感染病毒

5、、环境污染、射线辐射等都会使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尤其妊娠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会使孩子患上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急剧增加。临床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畸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复杂而严重的畸形在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简单的畸形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但疾病仍然会潜在地发展加重,需要及时诊治,以免失去手术机会。主要症状有:1.经常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患肺炎。2.生长发育差、消瘦、多汗。3.吃奶时吸吮无力、喂奶困难,或婴儿拒食、呛咳,平时呼吸急促。4.儿童诉说易疲乏、体力差。5.口唇、指甲青紫或者哭闹或活动后青紫,

6、杵状指趾(甲床如锤子一样隆起)。6.喜欢蹲踞、晕厥、咯血。7.听诊发现心脏有杂音。护理措施:1.制定适合患儿活动量的生活制度 根据患儿的病情不同区别对待。轻型无症状者应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有症状患儿应限制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剧哭,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重型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妥善的生活照顾。 2.预防感染 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自我保护,防止感染的知识,应避免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病室要空气新鲜,穿着衣服冷热要适中,防止受凉。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3.供给营养需要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体质。适当限制食盐摄入,还要给予适量的蔬菜类粗纤维食品,以保证大便通畅,重型患儿喂养困难,应特别细

7、心、耐心、少食多餐,以免导致呛咳、气促、呼吸困难等,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 4.观察病情变化 防止并发症发生。 (l)注意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及心杂音变化,必要时使用监护仪监测。 (2)防止法洛四联症患儿因哭闹、进食、活动排便等引起缺氧发作,一旦发生可立即置于膝胸卧位,吸氧,通知医师,并做好普萘洛尔、吗啡应用和纠正酸中毒等准备。 (3)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血液粘稠度高,暑天、发热、多汗、吐泻时体液量减少,加重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造成重要器官栓塞的危险,因此应注意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输液。 (4)合并贫血者,可加重缺氧,导致心力衰竭,须及时纠正,饮食中宜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 (5

8、)合并心力衰竭做好心力衰竭护理。 5.做好心理护理 关心患儿,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诊疗计划、检查过程、病室环境,消除恐惧心理,说服家长和患儿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使诊疗工作顺利进行。 预防1.适龄婚育 医学已经证明,35岁以上的孕妇发生胎儿基因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最好在35岁以前生育。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建议高龄孕妇必须接受严格的围产期医学观察与保健。2.准备要孩子前要做好心理、生理状态的调节,如果准妈妈有吸烟、饮酒等习惯,最好至少在怀孕前半年就要停止。3.加强对孕妇的保健 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孕妇应尽量避免服用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

9、进行。4.孕期尽量少接触射线、电磁辐射等不良环境因素。5.孕期避免去高海拔地区旅游 因为已经发现高海拔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可能与缺氧有关。出院健康宣教 指导患儿及家长根据病情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和活动量,维持营养,增强抵抗力,防止各种感染,掌握观察病情变化的知识。行扁桃体摘除术与拔牙时,给足量的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较好者可按时预防接种。定期到医院就诊检查,使患儿能安全达到适合手术的年龄。小儿扁桃体炎小儿扁桃腺炎是小儿疾病当中的一种。一般来说,嘴巴里面有悬垂体,其两旁还有两个球状物,即为扁桃腺,它具有免疫功能,在人体中起到一个把大门的作用。但是扁桃体的表面还

10、有一些隐窝,一直通到扁桃腺的中心,平常这里就藏有细菌,一般的情况下不发病,但当孩子抵抗力下降,或是着凉,或是疲劳,细菌就会大量繁殖,这时就出现了急性扁桃腺炎。病因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少数病例由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此外,腺病毒、鼻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者也较多见。近几年还发现有厌氧菌感染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上升趋势。上述病原体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及扁桃体内而不会致病,当某些因素使全身(营养不良、佝偻病、消化不良)或局部的抵抗力降低时,或此时因为原有细菌大量繁殖也可致病。而受凉、潮湿、疲劳过度、吸入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等

11、均可为诱因。临床表现局部症状主要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常放射至耳部,婴幼儿表现为流口水。部分患儿出现下颌角淋巴结肿大触痛,及口咽部肿胀所致的说话声弱。炎症波及咽鼓管时则出现耳闷、耳鸣、耳痛甚至听力下降。葡萄球菌感染者,扁桃体肿大较显著,在幼儿还可引起呼吸困难。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滤泡性及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周身不适、便秘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婴幼儿可因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而出现腹痛、腹泻。慢性者发作间歇期可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若扁桃体隐窝内滞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厌氧菌感染,则可出现口臭。有些患儿由于扁桃

12、体过度肥大可出现睡眠打鼾、呼吸不畅、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由于扁桃体隐窝内脓栓排出被咽下,刺激胃肠道,或由于隐窝内细菌毒素等被吸收,可导致消化不良或头痛、乏力、低热等全身反应。护理措施:1、当扁桃体炎发病时,应多注意卧床休息,多喝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以避免细菌感染后在体内产生毒素等其他情况。2、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口腔卫生,应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患者可用淡盐水含漱,每日多次。3、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时,如果患者有仍持续高热,应及时向医生说明,以能及时得到处理,以尽量缩短治疗周期。如果小孩体温过高,应物理降温,如用冰袋敷头颈部,也可用酒或低浓度酒精擦拭头颈、腋下、四肢、帮助散热、防止病儿发生惊厥。

13、4、急性扁桃体炎不是一种单纯的局部疾病,当细菌或病毒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风湿热、心肌炎、肾炎、关节炎等;此外,临近器官也可并发颈淋巴炎、中耳炎等。因此,在急性扁桃体炎时,如果患者有特殊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反应,以能及时得到处理。5、为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注意做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以增强体质和增强抗病能力,以避免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等情况发生。6、注意室内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出院指导:1、指导饮食护理,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2、注意个人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3、避免到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玩耍,防再次感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

14、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病原体以上为病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是指鼻、鼻窦、咽、喉部的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常可侵及口腔、中耳、眼部、颈淋巴结等邻近器官,如炎症向下蔓延则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婴儿表现为起病急,进食减少、腹泻、呕吐、发热。高热时可引起高热惊厥,而咳嗽症状不明显,儿童表现为咳嗽、鼻塞等局部症状为主,如为链球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疾病。本病预后良好临床表现1、发热。 2、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3、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儿童可诉头痛、腹痛、咽部不适。 4、咽部充血,有时扁桃体充血、肿大,颈淋巴结可肿大并压痛,肺部听诊多正常护理措

15、施1、按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呼吸道刺激,注意呼吸道隔离患儿,避免飞沫传播。室内定期空气消毒。 3、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外耳道等情况,防止高热惊厥及并发症发生。如发生病情变话,及时通知医生。 4.急性期卧床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与睡眠,给予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并发症。 6、向患儿及家属说明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配合,及时准确用药,以免因治疗不当引起并发症。 7、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变更体位,头偏向一侧,及时

16、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鼻塞严重者间断不如以利呼吸,增加舒适度。 健康指导 1、使家长了解增强抵抗力是预防上感的关键。鼓励多做户外活动,但是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2、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上感。 3、集体儿童场所中如有上感流行趋势,室内应用食醋熏蒸消毒,注意室内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新鲜。 4、指导合理用药及家庭护理方法。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agn),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本节主要介绍链球菌

17、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 本病常因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见为a组12型等)感染所致,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多为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多为脓疱疮)等链球菌感染后。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急性肾炎的发生和病变轻重并不完全一致。临床表现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平均10天左右)起病,潜伏期相当于致病抗原初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所需的时间,呼吸道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皮肤感染者短。本病起病较急,病情轻重不 一,轻者呈亚临床型(仅有尿常规及血清c3异常);典型者 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重症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常可在数月内自愈。1、尿异常 几乎全

18、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30%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原因。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少数患者(<20%)可呈肾病综合征范围的大量蛋白尿。尿沉渣除红细胞外,早期尚可见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稍增多,并可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等。2、水肿 80%以上患者均有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3、高血压 约80%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其钠水潴留有关,利尿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高血压,甚至高血压脑病。4、肾功能异常 患者起病早期可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水潴留而尿量减少(常在400700ml/

19、d),少数患者甚至少尿(<400ml/d)。肾功能可一过性受损,表现为轻度氮质血症。多于12周后尿量渐增,肾功能于利尿后数日可逐渐恢复正常。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易与急进性肾炎相混淆。5、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发生在急性肾炎综合征期,水钠严重潴留和高血压为重要的诱发因素。患者可有颈静脉怒张,奔马律和肺水肿症状,常需紧急处理。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可达40%),儿童患者少见(<5%)。护理措施1、休息 1)起病2周内患儿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方可轻微活动;2)病后1-2个月内活动量宜加限制,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尿内红细胞减少,血沉正常可上学,

20、但应避免体育活动。3)尿内红细胞正常后,恢复正常的生活。2、饮食饮食应根据病情加以选择,予以高糖、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脂肪的低盐饮食,在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以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1)发病初期患儿水肿、血压高、尿少,应选择无盐饮食,为了调剂口味,可加一些无盐酱油。2)如水肿消退,可改为低盐饮食,就是一半是无盐菜,一半是正常咸味菜,两种合并在一起就是低盐菜了。用碱做的发面馒头也属有盐食品,不要给患儿吃。3)有水肿、尿少时还应限制饮水量。4)尿少时,因身体内含氮的废物及钾不易排出体外,所以急性期要适当限制蛋白质和含钾食物,如橘子的含钾量较高,因此就不要吃或少吃。3、

21、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留尿标本送检。1)注意观察尿量、尿色:患儿尿量增加,肉眼血尿消失,提示病情好转。如尿量持续减少,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要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病初1个月内,每周留尿标本作尿常规检查1-2次,留取每天晨起第一次尿较好。 2)观察血压变化,若血压出现突然增高、剧烈头痛、头晕眼花、呕吐等,提示并发了高血压脑病。3)密切观察呼吸、心率或脉率等变化,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监测生命体征的改变,要警惕严重循环充血、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的发生,并作透析前心理护理。4.注意治疗效果和药后反应 应用降压药利血平后可有鼻塞、面红、嗜睡等副作用。应用降压药的患儿

22、避免突然起立,以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应用利尿剂后,要注意有无大量利尿,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等。5、健康教育:1)向家长及患孩宣教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强调控制患儿活动是控制疾病进展的主要措施,尤其是前2周。2)急性肾小球肾炎虽然90%以上能治愈,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链球菌感染,是预防的关键,如患扁桃体炎、皮肤感染等疾患时要进行及时彻底的治疗。3)定期门诊随诊,定期查尿rt。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又名“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易于流行。婴幼儿少发病,年长儿童可有并发症。一般预后良

23、好,患病后可获终生兔疫。临床表现:潜伏期平均18日(1425日)。 部分患儿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差等前驱症状。l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oc。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日又累及对侧,或双侧同时肿大。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同时伴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具弹性、灼热和触痛。腮腺管日早期常有红肿。腮腺肿大23日达高峰,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同时受累。 儿童中有15的病例发生脑膜炎、脑膜脑炎。部分成年人可发生睾丸炎和卵巢炎等。 护理措施: 1、减轻疼痛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腮腺肿痛,影响吞咽,口腔内残留食物易致细菌繁殖,

24、应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做好饮食护理,患儿常因张口及咀嚼食物使局部疼痛加重,应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不可给予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否则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多,排出受阻,腺体肿痛加剧。腮腺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可减轻炎症充血程度及疼痛。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2、降温 保证休息,防止过劳。发热伴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至热退。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监测体温,高热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醇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发热早期可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或板蓝根抗病毒治疗。 3、病情观察 脑膜脑炎

25、多于腮腺肿大后l周左右发生,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于以相应消减护理。 4、预防感染的传播 对患儿应采取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止。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在流行期间应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对易感儿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采用皮内、皮下接种或喷鼻、气雾法,90可产生抗体。健康指导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患儿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曝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

26、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继发性感染;如体温过高,可给予适量退热药,要注意在冬春季节加强孩子的营养、保暖及耐寒锻炼。可口服板兰根冲剂,并常用淡盐水漱口、冲鼻。腮腺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小儿麻疹小儿麻疹是由小儿麻疹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是影响到皮肤及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的潜伏期是7-14天,小儿麻疹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很高,可并发肺炎。小儿麻疹是冬末春初易发的一种传染病,也是儿童时期发病率较高且又易传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由小儿麻疹病毒引起,其症状特征是上呼吸道炎症病变,口腔黏膜上出现小儿麻疹黏膜斑,发热,还有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出疹。 临床表现1.典型麻疹可分以下

27、四期(1)潜伏期约10日(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偶见皮肤

28、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

29、。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皮肤颜色发暗。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治疗护理1.高热的护理:小儿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室内宜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避免患儿直接吹风以防受凉),保持室温于18-22c,湿度50%-60%.衣被穿盖适宜,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监测体温,观察热型.高热患儿可用小量退热剂,忌用

30、醇浴、冷敷,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 2.皮肤粘膜的护理:及时评估患儿透疹情况,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在保温情况下,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泻儿注意臀部清洁,勤剪患儿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如透疹不畅,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以促进血循环和透疹,并防止烫伤.加强5官的护理.室内光线直柔和,常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或眼膏,可加服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多喂水,可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液含漱。 3.饮食护理:患儿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等,常更

31、换食物品种并做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多喂开水及热汤,利于排毒、退热、透疹.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指导家长做好饮食护理,无需忌口。 4.病情观察:小儿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出疹期如透疹不畅、疹色暗紫、持续高热、咳嗽加剧、鼻扇喘憋、发绀、肺部罗音增多,为并发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尚可致心力衰竭.患儿出现频咳、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3凹征,为并发喉炎表现.患儿出现嗜睡、惊厥、昏迷为脑炎表现.出现并发症时可导致原有结核病的恶化.应予以相应护理。 5.预防感染的传播:对患儿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的患儿延至疹后10天,接触的易感儿隔

32、离观察21天,病室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患儿衣被及玩具曝晒2小时,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预防继发感染.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托幼机构暂不接纳新生.为提高易感者免疫力,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小儿麻疹的小儿可接种小儿麻疹疫苗.接种后12日血中出现抗体,1个月达高峰,故易感儿接触病人后2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对年幼、体弱的易感儿肌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接触后5日内注射可免于发病,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有效免疫期38周。 6.高热护理:尽量给患儿不用或少用“退热药”,可用温水擦澡,注意保暖,使体温降至左右,预防高热惊厥,温度降太低时可致循环不良,病情加重。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了解本病性质,加强

33、护理给患儿勤翻身和擦洗皮肤,注意清洁口鼻,如果眼眵过多者,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轻擦洗。2.对患儿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出疹后 10天,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3.患儿衣被及玩具暴晒2小时,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预防继发感染4.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 5.衣着冷暖适宜,饮食急性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多喝温开水及 热汤,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的 食品。 小儿贫血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或综合征,是指末梢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多不能确定发病日期,不少

34、患儿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患病。一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感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二造血器官表现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常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则肝脾肿大愈明显,但肿大程度罕有超过中等度者,淋巴结肿大程度较轻,质韧不硬。三其他症状和体征 由于上皮损害可出现反甲,口腔粘膜及肛门发炎,舌乳头萎缩等。消化系统症状常有食欲低下,异食癖,时有呕吐或腹泻。呼吸,脉率加快,心前区往往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贫血严重者可有心脏扩大,甚至并发心功能不全。预防 小儿贫血主要是做好

35、卫生宣教工作,使家长认识到本病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应包括对孕母的卫生指导,小儿出生后的合理喂养,强调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助食品(如自生后3个月因不能进食肉类,可加蛋黄),早防、早治消化、营养紊乱及感染性疾病,对早产儿及双胎儿早期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毫克/公斤/日),对疾病恢复期患儿注意营养素的供给等等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本病病程较长,贫血程度一般较轻,患儿对日常活动均可耐受。但剧烈运动时较同龄正常儿童易感疲乏,甚至头昏目眩。因此,应让患儿生活有规律,做适合个体的运动。勿需卧床。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

36、续时间。 2、合理安排饮食 向家长及年长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会导致本病,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指导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类、麦麸、植酸盐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品同时进食。婴儿膳食种类较少,且多为低铁食品,应指导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补充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牛奶、铁强化食盐。人乳含铁虽少,但吸收率高达50,一般食物铁的吸收率仅有1%-22,应提倡人乳喂养婴儿。指导家长对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及早(约2月龄)给予铁剂(元素铁08

37、15mg(kgd)。鲜牛奶必须加热处理后才能喂养婴儿,以减少因过敏而致的肠道出血。 3、应用铁剂的护理要点 剂量以元素铁计算,口服量为46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为26个月。长期服用可致铁中毒。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投药。可与稀盐酸和(或)维生素c同服,以利吸收;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品同服。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消除顾虑。观察疗效: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投药后34天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见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应查找原因。注射铁剂应精确计算剂量,分

38、次深部肌内注射,每次应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偶见注射右旋糖酐铁引起过敏性休克,故首次注射应观察1小时。 4、健康教育 贫血纠正后,仍应坚持合理安排小儿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这是防止复发及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缺铁贫血而诱发的智商减低,学习成绩下降者,应加强教育和训练。出院指导 1.妥善安排患儿饮食,增强含铁食物摄入,坚持用药。 2.向家长及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本病,协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3.注意休息,减少体能消耗。4.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补充铁剂2-3个月。 5.定期复查血象。小儿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

39、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1.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

40、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2.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

41、2岁以内患儿多见。(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护理措施:1、高热的观察与护理:高热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表现的症状之一。每24h测体温1次,体温在37.538.5qc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饮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时动作要轻柔(有皮疹者不宜使用乙醇擦浴)。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增加测体温次数,给予物理降温的同时

42、应遵医嘱予药物降温。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情况。降低室温,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在体温上升时若患儿出现畏寒症状,要给予适当保暖。应用退热剂后要注意观察面色、出汗等情况,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 2、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患儿有无烦躁不安或阵发性哭闹、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等症状,婴幼儿有无拍头、抓发等异常表现。对有上述表现的患儿,应迅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一条静脉通道立即给予20%甘露醇应用,另一条静脉通道立即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甲尼龙。应用甘露醇时要在30min内输入,严密观察局部有无液体渗出,观察眼窝

43、凹陷程度,防止脱水过度。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注意事项:一旦开启应立即使用,未用完的部分应废弃,不能再用;若溶液浑浊或被冷冻后请勿使用;应单独输注,不宜与其他药物或液体混合。在应用甲泼尼龙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出现。对频繁惊厥、抽搐的患儿,遵医嘱给予镇静止惊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绀者氧气吸入,牙关紧闭者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人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保持患儿中立位,头肩抬高1530度。密切观察瞳孔变化。记录24h出入量。液体输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加重脑水肿。 3循环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若患儿有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下降等,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

44、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等,心率增快时及时遵医嘱静脉泵人米力农、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升高时遵医嘱予以硝普钠应用,用输液泵控制速度。随时触摸患儿四肢是否温暖,四肢发凉时可给予热水袋保暖(水50左右),注意防止皮肤烫伤。让患床休息,保持安静,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4、呼吸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呼吸系统可表现为呼吸浅促,口唇紫绀,危重患儿口吐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肺可闻及湿罗音。x线表现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而多数患儿不能描述胸闷、憋气等自觉症状,护士应注意观察患儿口周皮肤黏膜颜色,监听肺部呼吸音、心音,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咳嗽、喘憋,肺部听诊有无湿罗音,咳痰时观察痰液的色质等

45、。若发现患儿呼吸浅促,肺部听诊有湿罗音,应立即通知医生,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医嘱静脉注射东莨菪碱,观察用药后阿托品化反应,反应明显者,减少东莨菪碱的剂量或延长静脉注射时间。若患儿呼吸频率与节律明显变化或呼吸衰竭;短期内出现迅速增多的肺部罗音;气道分泌物突然增多或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应立即使用呼吸机。出院指导: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

46、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小儿水痘水痘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另一种是接触传染,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多见于16岁的小儿,水痘传染性很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中流行。病因 水痘传染性强。病人为惟一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

47、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 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 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皮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 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 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

48、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 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瘢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黏膜亦常 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 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护理措施:(1)观察体温变化,如有高热可用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2)皮肤的护理1)室温适宜,衣被不宜过厚,以免造成患儿

49、不适,增加痒感。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2)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3)皮肤瘙痒 吵闹时,设法分散其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亦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疱疹破溃时涂1甲紫,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遵医嘱给抗生素口服控制感染。(3)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精神、体温、食欲及有无呕吐等,及早发现并发症,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如有口腔疱疹溃疡影响进食,应予补液。(4)饮食禁忌 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多吃蔬菜,忌吃公鸡、鲤鱼、海鲜、螃蟹、虾、豆类及其制品、竹笋、蒜、葱、酱油、禽蛋、狗肉、牛肉

50、、辣椒等出院指导:1、嘱咐和管理病儿不要用手抓破痘疹,特别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痘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洁。可缝制一副毛边向外的手套,戴在病儿手上。如果疱疹破了,可涂1的紫药水,如有化脓可涂抗生素软膏。切忌使用肤轻松、强的松一类的软膏,以免造成全身性水痘。2、病儿的被褥要勤晒,衣服要清洁宽大,防止因穿过紧的衣服和盖过厚的被子,而造成过热引起疹子发痒。3、给病儿多喝水,并供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水果、蔬菜等,忌吃辛辣鱼虾等食物;预防受凉感冒,特别不要吹风;常洗手洗脸,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注

51、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洁消毒,讲究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温湿度要适宜。小儿糖尿病小儿糖尿病,多为第一型或需胰岛素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高血糖及尿糖,小儿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后期常有血管病变,眼及肾脏受累。56岁及1014岁小儿多发病,5岁以下小儿少见。目前,小儿二型糖尿病发病率再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分泌水平高于正常人。发病原因1. 一般认为,遗传是小儿得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有人统计,双亲中有一人患糖尿病,子代的发病率为3%7%;双亲均为糖尿病者,子代发病率可达30%50%。此外,环境因素、免疫因素被公认为与糖尿病发病

52、密切相关。2、病理生理。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造成葡萄糖利用减少,同时一些反调节激素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增加、脂肪分解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最终导致血糖升高、血渗透压增高。3、环境因素。多年来不断有报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病毒的感染有关。临床表现小儿糖尿病症状如发生于成年人,常有多食、多饮、多尿症状,其远期并发症是微血管病变所致的眼、心、肾和神经系统损害。婴儿患糖尿病时,多饮、多尿难以被发现。幼儿患者因夜尿多而可出现突然的遗尿,由于遗尿症在幼儿年龄阶段相当普遍,因此可能被家长忽视。小儿遗尿症专科门诊对尿床的患儿必作尿液常规检查,为的就

53、是筛除隐藏在“遗尿症”中的幼儿糖尿病。小儿糖尿病起病急,一般在3个月内可被确诊。小儿糖尿病的致命危险是酮症酸中毒,而不是微血管病变所致的远期并发症。患儿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酮症酸中毒常表现为多尿、呕吐、腹痛、严重脱水、神情呆滞甚至发生昏迷。护理措施:1.控制饮食 遵医嘱给低糖饮食或按营养师要求提供饮食。每日所需热卡=1000+(年龄×80100)。热卡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质占20,脂肪占30。全日热量分3餐,分别为1/5、2/5、2/5,每餐留少量食物作为餐间点心。详细记录进食情况。饮食控制以能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脂正常为原则。2.排尿异常的护理

54、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对遗尿小儿夜间定时唤醒排尿。每天清洗会阴2次,婴儿需及时更换尿布。对烦渴小儿提供足够的饮用水,防脱水发生。3.预防感染 经常洗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避免皮肤抓伤、刺伤和其他损伤。做好会阴部护理,防泌尿道感染。如已发生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以免感染促发或加重酮症酸中毒发生。4.心理护理与正确用药 糖尿病需终生用药、行为干预与饮食管理,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能否坚持并正确执行治疗方案,是治疗护理成败的关键。护士介绍疾病有关知识:饮食控制的重要性。锻炼对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分泌、降低血脂的重要性。指导患儿及家属独立进行血糖和尿糖的监测。教会正确抽吸和注射胰

55、岛素的方法。阐明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注射部位和注射方式,注射后应及时进食,防止低血糖,并学会自己观察低血糖反应。定期随访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教育患儿随身携带糖块及卡片,写上姓名、住址、病名、膳食治疗量、胰岛素注射量、医院名称及负责医师,以便救治。5.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护理 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高血糖、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感染五个方面的救护。(1)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路,l条为纠正脱水酸中毒快速输液用,另l条输入小剂量胰岛素降血糖,最好采用微量输液泵调整滴速,保证胰岛素均匀滴入。在补液排尿后应立即补钾。静璐输液速度及用量须根据小儿年龄及需要调节,并详细记录出人水量,防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心

56、力衰竭而突发死亡。(2)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脱水体征、尿量等。(3)化验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血钠、血钾、血气分析。每次排尿均应查尿糖及尿酮。(4)常规做血、尿培养,寻找感染源,并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6.低血糖患儿的护理 注射胰岛素过量或注射后进食过少可引起低血糖,表现为突发饥饿感、心慌、软弱、脉速、多汗。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低血糖多发生于胰岛素作用最强时,有时可出现苏木杰效应,即午夜至凌晨出现低血糖而清晨血糖又增高。应教会患儿及家长识别低血糖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平卧,进食糖水或糖块,必要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40ml。出院指导:一、

57、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受凉,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簪吸道感染。二、教会病儿或其家长测定尿糖的方法,往劓脆岛素的技能及掌撵饮食疗泱等有关预防疾病反复的知识,并嘱其定期复查。三、指导家属按病情捌定家庭食谱,介绍可用食物及其成分,如食物:糖、赞自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索的含量袅,;患九出院所正确选用。四、使患确糖尿病有可能终生使用肢岛索及须终生饮食控钳,但只要坚持有规饽的生活和治疗就可控制症状,照常工作和学习。五、做好病儿及家长的思想工作,鼓眦和帮助家长安排好生活,使患儿树立坚强的信心,坚挣治疗计划,并指导家长监督。通过心理护理,病儿能坚持治疗,无抗拒及制造假象等不利于疾病的现象,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较多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窒息和羊水吸入,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性畸形或有遗传代谢病,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慢性疾病,或由于这些疾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均为小儿发生肺炎或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病因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原微生物为细菌和病毒在发达国家小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