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检索_第1页
电子信息检索_第2页
电子信息检索_第3页
电子信息检索_第4页
电子信息检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电子信息检索电子信息检索electronic information retrievalelectron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2 教学目标n本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开设的高等学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开设的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报意识、获取文献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报意识、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课程。信息能力的课程。 n通过讲课和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电通过讲课和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子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提高学生获取提高学生获取文献以及自如地利用各种图书

2、馆资源和网络学术资源文献以及自如地利用各种图书馆资源和网络学术资源的能力,从而能够的能力,从而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检索方法,以最少通过有效的信息检索方法,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内容,并综合成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内容,并综合成章。章。3 教学内容 一、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一、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二、计算机检索原理和检索技术;二、计算机检索原理和检索技术;三、国内外著名文摘数据库内容介绍与检索;三、国内外著名文摘数据库内容介绍与检索;四、全文数据库内容介绍与检索;四、全文数据库内容介绍与检索;五、电子图书、期刊和报纸;五、电子图书、期刊和报纸; 六、六、internet网上信

3、息检索;网上信息检索; 七、其他网上学术资源七、其他网上学术资源; 八、八、科技论文的写作。科技论文的写作。4 教学要求n重在理解n积极参与课堂讨论n完成指定的上机实习作业5 课程 介绍n学习电子信息检索这门课的意义n课程安排n有关信息n教学与考核61.为什么要上信息检索课1.1我们面临的社会时代n信息量:激增80-100万种图书,4万种科技期刊,科技信息每四年翻一番。 n信息分布:既集中又分散。同一内容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状态出现 。n信息运行环境:信息借助物质环境运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在信息的搜集、存储、加工、传递、交换、检索、管理等方面的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存取与传

4、播的方式。71.2培养信息意识,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n信息的使用问题:选择、检索。n信息用户教育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国民教育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环境的变化,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各种信息、知识是高校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必备的知识与技能。n 1992年国家教委高教司在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中指出:“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掌握利用图书文献/情报检索,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一门科学方法课。”8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9我国企业人员获取信息的方式我国企业人员获取信息的方式企业类型获取方式利用图书情报部门 国内参观 国内会议 自行阅读文献 通过相关人员 通过单位情报服务 国内调研

5、通过情报信息网 国内信函 大经济管理人员 7.697.699.6317.31 15.39 5.773.853.85 11.54技术人员 18.5010.007.0010.009.5011.008.006.005.50中经济管理人员 18.99 8.8610.137.6011.39 8.862.536.338.86技术人员24.048.248.968.978.969.687.895.744.30小经济管理人员12.6311.5812.639.7410.537.36技术人员17.2710.9913.199.899.896.5910.995.506.59总体情况 (利用比例)

6、经济管理人员13.109.3810.8011.4612.447.333.534.808.55技术人员19.919.749.729.629.459.098.965.755.46101.3ir是科研的组成部分n科技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n是科学研究的前期工作计划思考查资料查资料(30-50%)(30-50%)实验研究写报告111.4课程达到的目的n信息素质的培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 信息素质是指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的各种能力或技能,包括信息搜集、鉴别、综合分析的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积极的信息心理和良好的信息道德。1

7、2信息素质包括以下四方面素质能力:n基本文化素质能力(traditional literacy)n媒体素质能力(media literacy)n计算机素质 (computer literacy)n网络素质 (network literacy)13具体目标: 了解电子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 了解和掌握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掌握国内外著名数据库内容与检索; 了解和掌握网上文献信息检索。 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142.课程安排n第一周:绪论n第二周:第一章 信息检索概述n第三周:第二章 计算机检索理论基础n第四周:第三章 联机检索系统及其使

8、用n第五周:第四章 科技信息源与检索工具n第六周:第四章 科技信息源与检索工具n第七周:第五章 中文电子信息检索n第八周:中文电子信息检索实习n第九周:第六章 理工科常用数据库n第十周:第六章 理工科常用数据库15n第十一周:数据库上机实习n第十二周:第六章 理工科常用数据库n第十三周:第六章 理工科常用数据库n第十四周:数据库上机实习n第十五周:第七章 全文型电子期刊n第十六周:第八章 搜索引擎n第十七周:第九章 科技信息的收集与利用n第十八周:第九章 科技信息的收集与利用n第十九周:布置考核、答疑n第二十周:上交作业和考核题163.相关信息n参考书 1.谢新洲.电子信息源与网络检索.北京:

9、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2.杨晓宁,黄正祥. internet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 3.肖珑. 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 4.图书馆相关图书n讲义n课程有关问题的咨询与答复 e-mail: tel:360783217有关有关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检索与利用文件文件1、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 (84)教高一字004号2、印发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的通知 (85)教高一司字065号3、关于印发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 教高司199244号4、关于成立文献检索课教学指导小组的通知

10、 教高司1993108号5、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教委高教司社科文献检索教学大纲和科技文献检索教学大纲,1996184.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n实习为计算机上机实习,自由安排上机地点。n课程结束后,应将作业上交。n关于考核19本课程相关概念n1.信息(information)的概念 “通过各种方式可以被传递、被感受并与某些特定的事实、主题或事件相联的消息、知识、情报。”(message, knowledge, information , intelligence) “是能消除不确定(不确知)因素的消息。”20信息的特征n普遍性n共享性n时效性n传递性n可替代性n可转化性21信息的功能n知识的中介n

11、思维的材料n决策的依据n控制的灵魂n发展的资源 22“新的力量源泉不是少数人手中的金钱,而是多数人手中的信息。”- 约翰 . 奈斯比特 在现代经济管理中,获得一项好决策的秘诀是“90%的精确情报加10%的直觉及预见能力”。232.知识(knowledge) 人们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过人脑加工处理过的系统化了的信息。n知识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是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地力量。243.情报(intelligence) 情报是指传递着的有特定效用的知识。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所需地新地知识信息。 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是情报的基本属性。 254.文献(literature、do

12、cument)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由三个要素构成,知识、载体、记录方式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文献的属性:知识信息性:客观物质性;人工记录性;动态发展性。265.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n指人类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广义)n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狭义)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商业经济信息等。n当前信息资源(信息环境)发展趋势: - 持续增长:无限、无序、优劣混杂; - 数字化、网络化;276.电子信息资源n电子信息资源是以数字化形式(即二进制代码 0 、 1 )把文

13、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印刷型介质上,以光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输,并通过相应的计算机和其他外部设备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 28n特点:n资源数字化 n存储形式多样化n内容丰富 n载体容量大n可交流程度高 n利用方便 29电子信息资源类型:n按照网络传输协议不同 可分为:n(1)web 信息资源:它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在 www 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进行传输。这类信息资源是建立在超文本、超媒体技术基础上的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并以直观的图形界面 (gui) 展现和提供的一种资源形式。它出现

14、于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极为迅速,现已成为一种最主要、最常见的形式,代表着信息资源的主流。 30n(2)telnet 信息资源:指基于网络通信协议 (telnet,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tocol) ,从远程计算机对外开放的资源中所获得的信息资源。用户的计算机首先通过 internet 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终端,在登陆成功后,用户便可实时访问,使用远程计算机中对外开放的全部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硬件资源(如打印机、绘图仪等)也包括软件资源(如大型数据库、图形处理程序等)。 telnet 是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共享工具,全世界许多图书馆都通过 telnet

15、提供对外联机检索服务。通过 telnet 方式提供的信息资源主要有一些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对外开放的数据库,包括商用数据库(如 dialog, oclc, umi, datastar 等)和免费数据库(如许多大、中型图书馆通过 telnet 提供的联机公共检索目录 opac )等 。31n(3)ftp 信息资源: ftp 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从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完整的文件拷贝。 ftp 信息资源指在 internet 上通过文件传输协议 ( ftp ,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所获得的信息资源,即指从远程计算机上下载的信息和从本地机上传到远程计算机上的信息的总和。这类信

16、息资源类型广泛,任何以计算机方式存储的信息均可保存在 ftp 服务器中,具体包括印刷型书籍的电子版、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及论文、标准、软件、歌曲、乐谱等。 32n(4)用户服务组信息资源:用户服务组是由一组对某一特定主题有共同兴趣的网络用户组成的电子论坛。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在论坛中交流信息,是目前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信息交流形式,包括新闻组 (usenet news group) 、邮件列表 (mailing list) 、专题讨论组 (discussion group) 、兴趣组 (interest group) 、辩论会 (conference) 等。在这些电子通信组中传递和交流的信息

17、就构成了用户服务组资源。主要包括某个学科领域的新闻、研究动向、最新成果发布以及交谈、讨论、评论、问题解答等。 33n(5)gopher 信息资源: gopher 是一种基于菜单的网络服务,允许用户以一种简单的、一致的方式快速找到并访问所需的网络资源。它可以跨越多个计算机系统,运行本地计算机的 gopher 客户程序就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 gopher 服务器连接并共享信息。它具有界面简单统一、方便易用、质量可靠等特点,现已成为互联网上一种重要的资源类型。许多大学、公司或其他组织机构内都使用了 gopher 服务器,每个 gopher 服务器内存放着本部门或本地区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如资源目录或索

18、引、数据库、机构资料、地方信息、生活信息等。 34n按存取方式不同可分为 :n(1)邮件型信息资源: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非即时信息的传播方式,以电子邮件和邮件列表为代表。其中,电子邮件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 n(2)揭示版型(公告牌型)信息资源:指以不特定的大多数网络利用者为对象的非即时性信息传播方式,如 bbs ,网络新闻、匿名 ftp 等。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信息质量不一,既有关于某学科最新知识的介绍,也有一些利用价值低甚至无价值的信息。 n(3)会话型信息资源:以会话和交互网中继对话 (irc , internet relay chat) 为代表,在网络上通过文字实现

19、即时信息传播。如目前广泛受欢迎的 qq 聊天软件。 35n(4)图书馆型信息资源:主要指对一次信息进行系统组织后产生的文献信息方式,以 gopher, www 为代表。 n(5)书目型信息资源:指网络上以提供二次信息为主的各种综合型、专业型的检索工具。如基于 www技术的综合型检索工具搜狐、新浪、yahoo、 altavista 等,查询人物机构团体的finger和whois及查询ftp文档的archie和wais 。 36n按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可分为:n(1)稳定的电子信息资源:指社会组织或集团以比较制度化的传播方式提供的,可信度较高的一类信息资源,有比较稳定的存取途径和手续,可重复操作。大多为非网络环境下的印刷型文献信息在网络上的延伸,包括图书馆联机查询目录、联机数据库、电子书刊等。 n(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