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常见材料单元目标:1 识别木材、橡胶等材料,了解它们的来源、基本特点和用途。2 识别一些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知道对一些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而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3 识别一些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4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5 培养节约材料的意识。单元重点:1、比较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2、认识橡胶制品的特点。3、为不同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4、认识木板、瓷砖的基本特点。单元难点:1、比较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2、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3、如何进行包装。4、结合它们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教学措施: 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课时安排:4课时
2、 木材/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识别一些木制品,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2 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培养“合理开发树木,节约使用木材”的意识。3 初步了解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并能够以小档案的形式如实记录操作结果。二、教学重点:比较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三、教学难点: 操作结果的记录。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生活中的木制品活动目标:1 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木制品。2 知道常见木制品的基本用途。活动器材: 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1页大图片。2 讨论: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哪些物品是用木材做的?3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是用木材做的?4 小结:生活中许多物品是用木材做成的,它们有
3、的用来存放东西,有的用来观赏,有的用来玩耍,各有各的用途。*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加以适当引导。活动二 木材的来源活动目标:1 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2 培养合理使用木材、保护树木的意识。活动器材: 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讨论:木材是从哪里来的?2 观察:木材来源的照片。3 阅读: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需要一定的生长周期。4 小结: 树木要经过“砍伐切割干燥”等过程才能变成木材。树木的生长期较长,我们要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木材形成的不易,从而培养“合理开发树木,节约使用木材”的意识。活动三 不同木材的特点活动目标:1 通过多种方法对不同木材的特点进行比
4、较,发现不同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特点。2 学习制作“木材小档案”。活动器材: 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桐木条、铁木筷、红香木筷、胡桃木筷每组各一,图钉。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木材的特点进行比较?怎样比较?2 分组活动: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掂一掂、刻一刻等方法,比较桐木、铁木、红香木、胡桃木等几种木材在外观、气味、轻重、硬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3 记录:完成活动作业第1页第一部分。4 交流:各人制作的“木材小档案”。5 阅读“小资料”奇特的木材。*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认识木材的不同特点,将探究结果记录在活动作业上。橡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能识别一些典型的橡胶
5、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2 初步了解橡胶的来源。3 初步了解几种橡胶制品的特点,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二、教学重点: 认识橡胶制品的特点。三、教学难点: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生活中的橡胶制品活动目标: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橡胶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活动器材: 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3页上半部分。2 讨论: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3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橡胶做的?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用橡胶制成的物品。*学生可能对“橡胶”一词比较陌生,教师可举一两个例子加以引导。活动二 橡胶的来源活动目标:初步了解橡胶的生产过程和简单分类。活动
6、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讨论:橡胶是从哪里来的?2 观察:橡胶来源的照片。3 小结:橡胶要经过“割胶收集晾干”等过程才能用来制作橡胶制品。阅读:橡胶的简单分类。活动三 橡胶制品的特点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橡胶制品的特点和用途。活动器材: 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橡胶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每组各一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橡胶手套的特点进行认识?怎样做?2 操作:通过拉伸和摩擦等方法认识橡胶制品具有有弹性、防滑、耐磨等特点。3 讨论:自行车和汽车轮胎为什么要用橡胶来做?4 完成活动作业第1页第二部分。5 小结:橡胶制品具有有弹性、防滑、耐磨的特点,因此
7、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6 讨论:你还认识哪些橡胶制品?它们分别利用了橡胶的哪些特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设想方案并付诸实施、得出结论。*进行摩擦操作时两手用力应尽可能一致。*要求学生结合对橡胶制品特点的认识,对“车胎为什么要用橡胶来做”展开讨论。*结合教材第3页上半部分图片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包装材料/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1 识别一些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2 初步了解包装的主要作用,知道对物品进行适当包装的必要性。3 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4 知道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培养节约材料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为不同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三、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包装。四、
8、教学设计:活动一 认识包装材料活动目标:初步认识常见包装材料的名称和特点。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5页上半部分。2 讨论:这些物品分别使用了哪些包装材料?这些包装材料有什么特点?讨论: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用来包装物品?活动二、选择包装材料活动目标:1 知道包装的必要性。2 根据不同物品的特点为它们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5页下半部分图片。2 讨论:商店里的散装饼干和包装饼干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种?为什么?3 小结:经过包装的饼干与散装饼干相比,具有卫生、防潮和美观的优点。4 观察:活动作业第2页左侧照片。
9、5 讨论:(1)这些物品如果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是否需要包装?为什么?(2)你认为对它们进行怎样的包装比较合适?为什么?6 完成活动作业第2页。7 小结:对一些物品进行包装后能够起到防潮、防震、卫生、安全、方便、美观等作用,因此对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8 观察:教材第6页下半部分照片。9.讨论:这样的包装好不好?为什么?10.小结: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但是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我们要节约材料。*这是一个开放的活动,应鼓励学生充分讨论,自主选择。只要学生能说出选择的合理理由,教师都应予以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出最合适的包装材料。装潢材料/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 识别一些
10、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2 初步了解木板、瓷砖等常见家庭装潢材料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它们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二、教学重点:认识木板、瓷砖的基本特点。三、教学难点:结合它们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家庭装潢材料活动目标:初步认识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7页照片。2 讨论:家里经常能看到哪些装潢材料?交流:家里不同地点选用的不同装潢材料。*学生可能对于常见装潢材料的名称不熟悉,教师应予以指导。活动二 比较木板和瓷砖活动目标:1 通过不同的方法,观察、比较木板和瓷砖的不同特点。2 结合较木板和瓷砖的不同特点解释一些
11、家庭装潢现象。3 感受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总是和它们的特性密切相关。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木板、瓷砖、水、滴管、小刀、抹布。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讨论:为什么卧室的地面多选用木地板,而厨房和浴室的地面多选用瓷砖?2 设想:怎样比较木板和瓷砖的特性?3 交流:小组交流自己设想的方案。4 操作:运用自己设想的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对木板和瓷砖的不同特性进行比较。5 完成活动作业第3页第一部分。6 交流:(1)说说木板和瓷砖各有哪些特点。(2)解释木地板多用在卧室而瓷砖多用在浴室和厨房的原因。*可运用滴水、刻画、去污等方法对木板和瓷砖的渗水性、硬度、易清洁程度的性能进行比较。*因为是比
12、较活动,要提醒学生控制好相关变量。 第二单元-地球的外表单元目标:1 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2 初步知道地球周围包围着大气。3 初步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4 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5 初步知道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是高低不平的。6 初步知道地形图中颜色与地形的关系。单元重点:1、 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2、 认识地球表层生活着各种生物,分布着陆地和海洋以及大气层。3、 知道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单元难点:1、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2、 学会看地形图。3、 学习测量的方法。教学措施: 教师演示,学生分组练习。课时安排: 3课时我们生活的
13、地球/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2 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3 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三、教学难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四、教学设计:活动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目标:1 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2 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教学VCD。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交流:说说自己对地球形状的认识。2 阅读:(1) 教材第10页,了解人类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以及所做出的努力。(2) 观看教学VCD,补充认知。小结:科
14、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更全面地了解了地球的形状特点,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要求其说出自己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如有学生知道,可让其向同学介绍。活动二 地球的外形活动目标: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篮球、地球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讨论:地球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吗?2介绍:南北极之间的距离和赤道的直径。*讨论时,教师可利用1只篮球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和讨论。*可借助地球仪进行介绍。活动三 去美国可以怎么走活动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地球形状特点的认识。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地球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调查:
15、认识中国和美国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2讨论:如果我们到美国去旅游,可以怎样走?*当学生提出去美国可以选择往东,也可以选择往西走时,要提醒学生思考:往这两个方向走都能到达美国,这是什么道理?地球的表面/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2 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3 知道地球周围包围着大气。4 初步学习测量的方法。二、教学重点:认识地球表层生活着各种生物,分布着陆地和海洋以及大气层。三、教学难点:学习测量的方法。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地球表面的自然景物活动目标: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
16、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12页图片。2 讨论:地球上有哪些自然景观?除了教材上看到的,你还知道哪些?3 讨论:地球上生活着哪些动物?生长着哪些植物?还有什么生物?4 阅读:“小资料”。小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活动二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差异。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地球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仔细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上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介绍: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差异。*出示地球仪辅助学生观察。活动三 地面上空还有东西吗活动目标:初步认识大气圈的存在。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讨论:地面上空还有东西
17、吗?2 观察:教材第13页照片。3 交流:大家有什么发现?小结:地球周围包围着大气。认识地形图/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道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是高低不平的。2 初步知道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陆地和海洋,而颜色的深浅则表示高度(或深度)不同。3 初步学会看地形图。二、教学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三、教学难点:学会看地形图。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地面和海底都是平的吗活动目标:初步了解陆地和海底的表面是高低不平的。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地形横截面模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地形横截面模型。2 讨论:陆地和海底表面的基本形状是怎样的?3 阅读:“小资料”。小结:陆地和海洋的表面都是
18、高低不平的。*以一些代表性地区的海拔高度数据,帮助学生生成认知。活动二 认识地形图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地形图上是怎样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15页上半部分。2 讨论:为什么这些数据要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呢?阅读:图中颜色与海拔高度的关系。重在帮助学生了解用不同的颜色可以直观地表示出不同地区的海拔高度。活动三 给公园地形图上色活动目标:在学习不同的颜色可以表示不同地形的基础上,能用不同的颜色给公园一角的地形图上色。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彩笔。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思考:可以用哪些颜色表示公园地形图中不同的地形?2 交流:各自上色的理由。涂
19、色:完成活动作业第8页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小帆船单元目标:1 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2 初步认识常见船只的外观特征及用途,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史。3 初步了解帆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4 初步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单元重点:1、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2、收集各种船只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初步认识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3、认识帆船主要由船体、桅杆和帆组成,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单元难点:1、动手制作。2、资料的收集和整理。3、选择制作帆船的材料。教学措施: 教会学生动手制作,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物体的沉与浮/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
20、浮情况。2 初步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三、教学难点:动手制作。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猜猜沉与浮活动目标:1 发现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2 知道预测有时与事实不一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竹片、螺丝钉、橡皮、泡沫塑料、塑料瓶、积木、铅笔、橡皮泥、水、水槽。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实验材料。2 预测:(1) 思考:这些物体放入水中,哪些沉,哪些浮?(2) 在活动作业第11页上记录预测。3 实验:分组实验。4 记录:记录实验结果,完成活动作业第11页。小结: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会浮起来。*只要求学生认识现象
21、,不要求弄清沉浮原因,也不出现“浮力”、“重力”等概念。活动二 做个小小救生圈活动目标:1 学习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救生圈。2 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会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具:竹片、螺丝钉、橡皮、泡沫塑料、塑料瓶、积木、铅笔、橡皮泥、水、水槽。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制作:选择一些材料,做一个“小小救生圈”。2 实验:把一些原本沉入水中的物体绑在你的“救生圈”上,这些物体浮起来了吗?3 讨论:你的“救生圈”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4 交流:比较各种材料的“救生圈”。谁做的“救生圈”效果最好?5.讨论:真正的救生圈可能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材料、外形、坚固程度、安全等
22、方面,联系实际生活,讨论真正的救生圈应该是怎样的。船的发展/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常见的船只,了解船的发展史。2 初步认识各种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3 培养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渠道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在课前收集各种船只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初步认识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三、教学难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船的发展与演变活动目标:1 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史,体会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2 收集各种关于船只的资料,初步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收集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19页。按
23、照出现的时间先后给各种船排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2 交流:排序的结果。3 讨论:把收集的关于船只的各种资料记录在活动作业上。根据资料说一说:这些船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它们分别靠什么力量在水中航行?哪种船最原始?哪些船是古代就有的?哪些是现代才有的?4 修正:根据大家的讨论修正自己的排序结果。交流:修正后的排序结果。*明轮船、内燃机船的概念可由教师介绍。活动二 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活动目标:1 初步认识现代常见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2 感受科技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收集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20页。2 讨论:说一说各种现代船只
24、的外观特征和用途。3 交流: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种船只,向大家介绍。记录:完成活动作业第12页。制作小帆船/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帆船主要由船体、桅杆和帆组成,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2 初步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二、教学重点:认识帆船主要由船体、桅杆和帆组成,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三、教学难点:选择制作帆船的材料。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认识帆船的结构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帆船的基本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21页上半部分照片。2 讨论:帆船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各起什么作用?缺少某一部分可以吗?活动二 制作小帆船活动目标:根据自己对
25、帆船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要求制作小帆船。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泡沫塑料、竹丝、薄纸、铁垫圈(或螺丝)、橡皮胶布、剪刀、铅笔刀、水槽、水。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讨论:观察教材第21页。选用哪些材料作小帆船比较合适?为什么?2 制作:根据教材第22页的要求制作。3 实验:在水槽中试航。航行存在什么问题吗?4 讨论:小帆船怎样才不容易翻倒?制作:改进小帆船。*引导学生从制作方便的角度进行选材。*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让小帆船在航行中不容易翻倒。第四单元-小车运动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2.知道使小车运动可以利用不同的动力。3.初步培
26、养学生进行比较实验的能力。4.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单元重点:1、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2、组织学生通过比较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3、认识橡筋能产生动力,使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单元难点:1、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2、初步知道风帆的角度影响小车运动的距离。3、将小车改造成一辆橡筋车,然后利用这辆橡筋车开展探究活动。教学措施: 师范讲解,学生操作。课时安排:3课时小车的运动与静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2.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3.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二、教学重点
27、: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三、教学难点: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做小车(p.24)活动目标1.利用一定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2.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活动器材:制作材料:瓦楞纸板、铁丝、车轮等;实验器材:制作好的小车、细线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讨论:怎样用瓦楞纸板、铁丝、车轮等材料做一辆小车?2.制作:会滑动的小车。*讨论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有关图片或观看制作活动的录像,以帮助学生了解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进行制作时,应要求学生对做好的小车进行滑行试验,以保证小车的质量。活动二 小车靠什么动起来(p.25)活动目标通过实验发现
28、小车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力的作用。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讨论:怎样使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2.小组讨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小车动起来?3.小组实验:利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4.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5.讨论: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6.小结:小车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力。*要引导学生对每辆小车的运动加以讨论。*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想出多种方法让小车运动,例如用扇子扇、用小球碰撞等。*交流时,应要求学生以演示操作配合自己对实验方法和结果的说明。*要引导学生关注:无论是推还是拉,或是利用风来吹小车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都要对小车用力。活动三 使开动的小车停下来(p.26)活动目标通过实验发
29、现小车从运动到静止也需要力的作用。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正在平面上开动的小车停下来?2.小组实验:利用不同的方法使正在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停下来。3.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4.讨论: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5.小结:小车从运动变成静止也需要对它用力。*要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交流时,应要求学生以演示操作配合自己对实验方法和结果的说明。*通过讨论,要引导学生发现无论用哪种方法使小车停下,都是因为对小车用了力。活动四 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p.26)活动目标1.收集生活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加深对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2.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
30、起来。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交流:说说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些实例。2.小结:物体从运动到静止或者从静止到运动都需要力的作用。*在学生举例时,应要求其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对物体用力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可以补充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风帆车/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风力的大小影响风帆车运动的距离。2.知道风帆的迎风角度不同,小车运动的距离也不同。3.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4.初步培养学生进行比较实验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5.在实验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和习惯。二、教学重点:组织学生通过比较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三、教学难点
31、:初步知道风帆的角度影响小车运动的距离。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做风帆车(p.27)活动目标1.利用一定的材料制作一辆风帆车。2.初步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活动器材制作材料:小车、竹丝、纸、玻璃胶纸、塑料座(用以连接车体与帆);实验材料:风帆车、扇子、小风扇、直尺等。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讨论:怎样把小车改装成能利用风来开动的风帆车?2.讨论:制作的方法。3.制作:风帆车。*鼓励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制作方法的指导。活动二 怎样使风帆车跑得远(p.27)活动目标通过探究发现风力越大,一定时间内,风帆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
32、流程设计意图1.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产生风并使风帆车运动起来?2.讨论:使用不同的方法,风帆车运动的远近一样吗?3.实验:比较产生风的方法不同,小车运动远近的差别。4.交流:实验结果。5.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风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远。*在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两方面的问题:1.小车在实验时每次放的位置要相同;2.观察、测量和记录所用的方法要相同。3.每次实验的时间要相同。用各种方法使风帆车开动的活动场景图,用以提示学生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这一活动。活动三 风帆方向对小车运动的影响(p.28)活动目标通过探究发现风帆方向不同,相同风力条件下,风帆车的运动距离不同。学生活动流程
33、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讨论并预测:改变风帆的方向会不会使小车的运动远近发生变化?2.构想并讨论:实验方案。3.实验:小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4.交流:实验结果。5.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风帆方向会影响小车运动的远近。*每次应测定相同时间内小车的运动距离。*在讨论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改变风帆方向后,每次风力的大小要相同。橡筋车/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橡筋卷绕的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有密切关系。2.知道橡筋拉伸的长度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反之则近。3.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4.初步培养学生进行比较实验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5.初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和习惯。二
34、、教学重点:认识橡筋能产生动力,使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三、教学难点:将小车改造成一辆橡筋车,然后利用这辆橡筋车开展探究活动。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做橡筋车(p.29)活动目标将做好的风帆车改装成一辆橡筋车。活动器材制作材料:小车、橡筋、线、双面胶纸等;实验器材:橡筋车、直尺等。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讨论:怎样把小车改装成利用橡筋动力开动的车?2.制作:橡筋车。*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橡筋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并对学生进行制作方法的指导。*在巡视时,对制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活动二 橡筋卷绕方向对小车运动的影响(p.29)活动目标探究橡筋卷绕方向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学生活动
35、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实验:试开橡筋车。2.交流:小车运动的情况。3.讨论:同样的橡筋车,为什么开动的方向会不同?4.实验:将橡筋往不同方向卷绕,比较小车运动的方向。5.交流: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橡筋卷绕的方向决定了小车的运动方向。*在学生活动时,引导学生注意小车开动的方向。*要引导学生说明小车开动的方向。*交流和讨论时,可结合小车的操作来进行。活动三 橡筋拉伸长度对小车运动的影响(p.30)活动目标探究橡筋拉伸长度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发现橡筋拉得越长,小车跑得越远。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小组比赛:看看谁的小车跑得远。2.交流:比赛的情况。3.讨论:为什么有的小车跑得远,有的
36、小车跑得近?4.实验:把小车上的橡筋拉到不同的长度,测量、比较小车运动的远近情况。5.交流:活动的结果,得出结论橡筋拉得越长,小车跑得越远。*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参与活动,并有意识地指点部分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为活动后的讨论提供必要的内容准备。*交流情况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小车上的橡筋有怎样的变化。*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橡筋拉伸长度的不同情况。*要提醒学生,活动中要使橡筋的伸长量有明显变化。第五单元-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单元目标:1 知道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2 初步知道栖息地的变化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或生存。3 能列举一些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生存的实例。4 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7、单元重点:1、了解不同陆地环境中的代表性动植物。2、了解淡水和海水中的常见动植物。3、了解湿地常见的动植物。4、了解栖息地变化和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和生活。单元难点:1、在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时,注意到环境的细微差异。2、体会生物的多样性。3、通过模拟活动,了解湿地对于调节水的重要作用。4、列举一些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生存的实例。教学措施: 教师演示与学生分组练习相结合。课时安排:4课时 陆地上的动植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能分别说出一些典型陆地环境中的12种代表性动植物。2 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3 进一步体会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二、教学重点:了解不同陆地环境中的代表性动植物。三、教学难点:
38、在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时,注意到环境的细微差异。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身边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活动目标:初步认识身边环境中的动植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收集的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图片。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自己带来的常见动植物图片,说说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讨论:这些动植物生活的环境有些什么差异?配对:给一些动植物找到自己的家。*通过对动植物及其生活的不同环境的观察,了解动植物和生活环境的关系。活动二 不同陆地环境中的典型动植物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几类典型陆地环境中的代表性动植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教学VCD。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33页。2 讨论:这些陆地环境有
39、什么特点?每种环境中生活的动植物有什么特点?3 交流: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及其生活环境?4 观看并讨论:教学VCD。这些动植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5.归纳:环境不同,动植物也不同。*不要过分强调环境名称。*观看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分析和讨论,让这个活动更有趣。水中的动植物/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能分别说出淡水和海水中的23种动植物。2 能说出23种可食用的水生动植物,并知道它们生活在淡水还是海水中。进一步体会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二、教学重点:了解淡水和海水中的常见动植物。三、教学难点: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淡水中的动植物活动目标:初步认识淡水中的常见动植物。活动器材:实物
40、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34页。说说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点。2 讨论: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点?3 拓展:还知道哪些生活在淡水中的动植物?说说它们的外形特点。*如果学生不理解淡水的含义,可以解释一下再进行后续活动。*初步帮助学生建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意识,便于后续的学习。活动二 咸水中的动植物活动目标:初步认识咸水中的常见动植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教学VCD。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35页。说说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点。2 讨论: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么共同点?3 拓展:还知道哪些生活在咸水中的动植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外形特点。4 讨论:除了海水里有咸水,还有哪
41、里有咸水?5.阅读:教材第35页“小资料”。*可以先介绍一下咸水环境的含义,及其与淡水环境的差别。*这个活动中特别要注意不要误导学生认为咸水就是海水。*时间宽裕的话可引导学生观看教学VCD。活动三 可食用的水生动植物活动目标:初步认识可以食用的常见水生动植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36页。2 讨论:说说这些动植物的名称。它们生活在哪里?3 完成第20页作业第一部分。4 交流:还吃过哪些水生的动植物?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动植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收集一些资料,这样在讨论的时候内容会更丰富。湿地里的动植物/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1 初步
42、了解什么是湿地,以及湿地的作用。2 能分别说出生活于淡水湿地和海洋滩涂的12种动植物。3 进一步体会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二、教学重点:了解湿地常见的动植物。三、教学难点:通过模拟活动,了解湿地对于调节水的重要作用。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什么是湿地活动目标:初步知道什么是湿地。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37页。2 讨论:湿地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比较一下湿地、陆地和水域这三种环境的相同和不同。3.猜想:湿地适合生物生活吗?说说理由。*对于湿地的环境特征,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致讨论。活动二 模拟湿地调节水活动目标:通过模拟实验,体验湿地在调节水方面的重要作用。活动器材:实
43、物投影仪,活动作业,瓷盘、海绵、三角架、烧杯、水。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猜想:湿地有什么作用?2 观察:两块海绵的区别。3 思考:它们在吸水时会有什么不同?4 实验:比较干海绵和湿海绵吸水能力的差别。5 完成活动作业第20页第二部分。6 比较:海绵吸水和湿地调节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交流:说一说湿地调节水对于气候的重要性。*应更多强调实验中的观察和思考,在模拟实验和实际现象之间建立联系。活动三 认识湿地的动植物活动目标:1 初步认识湿地中的动植物。2 感受湿地对于动植物生存的重要作用。3 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观察:教材第38页。2 讨论:认识这些动
44、植物吗?说说这些湿地动植物在哪里活动。3 交流:说说还知道哪些湿地的动植物。4 讨论:活动一中对湿地的猜想正确吗?为什么鸟儿喜欢来湿地觅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活动二,初步体会湿地在地球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环境变化的影响/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道栖息地的变化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生活或生存。2 能列举一些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生存的实例。3 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了解栖息地变化和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和生活。三、教学难点:列举一些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生存的实例。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栖息地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活动目标:通过小实验和图片观察,体验栖息地变化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存
45、。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烧杯、实验、水、食盐、浮萍。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实验:将浮萍分别置于淡水和盐水中。观察浮萍在盐水中的变化。2 记录:完成活动作业第21页第一题。3 思考:浮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 观察、讨论:大面积砍伐会对动植物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5 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栖息地变化影响动植物生活的例子?6.讨论:根据栖息地变化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说说灭蚊子方法。完成活动作业21页第二题。*提前一天实验,隔夜观察效果较好。活动二 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活动目标:1 通过小实验和图片观察,体验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生活的严重危害。2 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烧杯、洗
46、洁精、洗衣粉、小鱼、抄网。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实验:用洗洁精等化学品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水污染。2 观察:小鱼在污染后的水中的异常表现。3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什么?4 观察、讨论:酸雨和石油泄漏对动植物的生活有什么危害?交流:说一说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的例子。*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生活和生存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第六单元-植物的根和茎单元目标:1 初步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养料和阳光。2 初步了解根具有吸收水分与养料、固定植株的作用。3 初步了解茎具有输送水分与养料、支撑植株的作用。4 激发学生探究植物各部分功能的兴趣。5 激发学生探究植物生长条
47、件的兴趣。单元重点:1、初步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空气、养料和阳光。2、了解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功能。3、了解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功能。单元难点:1、通过实验能够初步判断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和养料。2、根吸水实验。3、茎的运输实验。教学措施: 通过演示实验认识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和养料。课时安排:3课时 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2 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和养料。3 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4 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二、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空气、养料和阳光。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能够初步判断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和养料。四
48、、教学设计:活动一 给植物浇水活动目标:1 对家庭绿化的养护进行心得交流,从中初步判断豆苗萎蔫的原因。2 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3 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或者校园绿化,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事物的兴趣。活动器材: 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几盆土壤干裂、植株萎蔫的盆栽豆苗、几只水壶。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交流:家庭绿化的养护心得。2 观察:教师呈现的土壤干裂、植物枯萎的豆苗。3 实验:给豆苗浇浇水。4 思考:浇水后豆苗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活动作业第24页第一部分开展观察、讨论、浇水、比较、交流等活动。活动二 钟罩实验活动目标:1 从
49、对比实验中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2 引导学生从相关科学史中体验探索自然奥秘的乐趣。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讨论: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吗?2 观察:教材第42页下部照片。3 讨论: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有什么差别?钟罩内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鼓励学生根据对比实验的结果充分交流。活动三 养料的作用活动目标:1 根据对比实验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养料。2 初步知道土壤中有养料。3 引导学生对现代化农业技术产生一定兴趣。活动材料: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讨论: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养料?2 设想:提出自己的验证办法。3 观察:教材第43
50、页上部照片。4 讨论:两棵豆苗有什么差别?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差别?归纳:植物生长需要养料。*可指导学生实践自己的验证方法,充分体现探究性。活动四 给植物遮光活动目标:1 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2 引导学生提出观点、提出验证方法、实践自己的验证方法。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讨论: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2 设想: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验证方法。3 实验:实践自己的遮光实验,完成作业第24页第二部分。4 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归纳: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根的作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 发现根能吸收水分。2 体会根具有固定植株的功能。3 对植物的根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二、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墙板施工报价协议模板汇编版A版
- 2024年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电线敷设合同
- 2024年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合同承包协议范本3篇
- 专业化进修培训管理合同书2024版版B版
- 2025年度餐饮企业员工工作环境改善与安全保障合同3篇
- 2025年度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合同(安全高效版)3篇
- 2024施工合同路灯施工项目验收标准3篇
- 2024年设计行业技术交流合同协议书3篇
- 2024新款吉他租赁协议电子版下载版B版
- 2024年综合性物业管理服务协议细则版B版
- 【高一上】【期末话收获 家校话未来】期末家长会
- 滞销风险管理制度内容
- 关于物业服务意识的培训
- JJF 2184-2025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试行)
- 排污许可证办理合同1(2025年)
- GB/T 44890-2024行政许可工作规范
- 上海科目一考试题库参考资料1500题-上海市地方题库-0
- 【7地XJ期末】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4篇)
- 2025年度日历台历黄历模板
- 医疗行业十四五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