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一)机械运动_第1页
课时提升作业(一)机械运动_第2页
课时提升作业(一)机械运动_第3页
课时提升作业(一)机械运动_第4页
课时提升作业(一)机械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一)机械运动(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 d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 m/sC.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 min【解析】选C。本题考查长度、速度、时间的估计能力。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 m,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 m/s,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正常人75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 min,故只有C正确。【知识拓展】无测量工具时,

2、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测量(1)目测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1 m、1 dm、1 cm等长度单位形成了较清晰、深刻的印象,通常把被测物体的长度和已知长度单位进行比较,用眼睛估计两者的倍数就能得到目测值。此法快捷、方便,但误差较大,如木匠师傅估测木条长度,车工估计工件厚度等。(2)手测法。古代人们常用“拃”和“指”来作长度的单位。“拃”: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的距离。“指”:一个食指的宽度。这种方法沿袭到现代,人们常常有意识地测出自己一拃或一指的长度,在生活实践中迅速估测物体的长度。(3)步测法。“步”:古代人们指正常步行时两足尖的距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测出自己正常行走时一步的长度,来

3、估测家到学校、工厂等地的距离。2.(2014·遵义六中质检)暑假期间,小明到贵阳的红枫湖游玩,小明坐在游艇内,航行在平静的湖面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湖岸B.湖水C.游艇D.湖岸边的景物【解析】选C。本题考查参照物的判断。研究对象是小明,小明相对于湖岸、湖水、湖岸边的景物的位置在变化,相对于所乘坐的游艇没有位置变化,以乘坐的游艇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选C。【方法归纳】物体运动的描述(1)应采用“换位思维法”,即选取一参照物,判断另一物体运动情况时,我们应“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假如我们站在参照物上去感觉研究对象的动与静。(2)选取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一定要考虑

4、研究对象与参照物间运动的快慢。(3)运动速度相同,运动方向相同的物体,互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即互为相对静止。3.(2014·长春模拟)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体运动图像的解读。根据题意可知,符合要求的图像要表示两层含义:一是能表示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能表示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A、B、C三项中的图像都能表示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是A、C项表示了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项表示了甲的速度小于

5、乙的速度,符合题意;D项中的图像表示甲、乙做加速运动。【方法归纳】(1)分析图像的注意事项。图像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由图像的形状判断物理量的变化规律。理解图像上各个特征量(斜率、交点坐标、面积等)。图像中隐含的物理规律。(2)比较方法:比较同一坐标图上的多个均匀变化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控制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物理量不变,比较纵坐标(横坐标)对应物理量之间的关系。4.(2014·重庆黄柏月考)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也保持不变的一种运动形式。A图

6、中在相等时间间隔里,香香同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她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B图中香香同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间隔的距离相等,所以香香同学可能做匀速运动,故B正确。C图从左向右,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间隔的距离越来越大,她可能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D图从左向右,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间隔的距离越来越小,她可能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5.(2014·安徽模拟)我们把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称为路程,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位移。如图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A点运动到B点:第一次先从A到D,再从D到B;第二次直接从A到B。则物体的两次运动()A.路程相等,位移相

7、同B.路程不等,位移相同C.路程相等,位移不同D.路程不等,位移不同【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路程和位移的理解,是“运动的相对性”的拓展考查。路程是物体实实在在走过的路线,ADB与AB相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ADB的路线更长,AB更短,表明路程不等,A、C错误;位移是指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和方向,由于两种情况都是到达B点,AB的长度不变,B相对于A的方位(方向)不变,所以位移相同,则D错误,B正确。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 s,甲在乙前面1.2 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8、【解析】选D。本题考查由图像认识物体的速度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定。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长,所以甲的速度快;经过6 s,甲通过的路程是1.2 m,乙通过的路程是0.6 m,所以甲在乙前0.6 m处;因为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乙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2分)7.(2014·武汉十一滨江期末)填合适的单位或单位换算:(1)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2)常用签字笔的直径是0.7。(3)一张纸的厚度为70m=cm。(4)地球的半径约6.4×103km=cm。【

9、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估算及单位换算。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m,即165 cm;常用签字笔的直径不到1 cm,故可能是0.7 cm;1m=10-4cm,故一张纸的厚度为70m=70×10-4cm=7×10-3cm;1 km=105cm,故地球的半径约为6.4×103km=6.4×103×105cm=6.4×108cm。答案:(1)cm(2)cm(3)7×10-3(4)6.4×1088.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km/h,合m/s。【解析】本题考查速度与物体运动。汽车速度

10、计的单位是km/h,读出速度值,再进行单位换算。汽车的速度为v=90 km/h=90×m/s=25 m/s。答案:90259.(2014·丹江实验月考)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做直线运动,经过6 s甲、乙两物体相距m。【解析】本题考查物体运动图像的解读。由图像可知,v甲=15 m/s,v乙=10 m/s,同时同地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v乙,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经过6 s后相距s=s甲-s乙=(15 m/s-10 m/s)×6 s=30 m。答案:东3010.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

11、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 s,则他步行速度为m/s。(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不变。【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相关计算。小华在学校跑道上步行速度为v=1.25m/s;他家到学校的距离s2=vt2=1.25m/s×20×60s=1500m;结合s=vt,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速度不变。答案:(1)1.25(2)1500速度三、作图题(4分)11.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 m/s速度匀速

12、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像。【解析】本题考查v-t图像的画法。因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大小恒定不变,与时间长短无关,所以图像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线,同时要在画线前,给坐标轴标上刻度。答案: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2.(10分)(2014·贵阳花溪二中月考)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表:照片序号123456时间t/s010203050路程s/mm012.022.248.7(1)请

13、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mm/s。【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读数、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序号4所示刻度尺读数是34.3 mm,序号6所示刻度尺读数是61.2 mm。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蜗牛运动路程不相等,所以蜗牛做的是变速运动,整个50 s内的平均速度v2=1.22 mm/s。答案:(1)见表。照片序号123456时间t/s01020304050路程s/mm012.022.234.348.761.2(2)变速1.2213.(10分)(1)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

14、工作的仪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是 的仪器。(填入所选的字母)A.记录时间B.测量质量C.测量力(2)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平均速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则A、C两点的距离为cm,物体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解析】本题考查长度、时间的测量及平均速度的计算。打点计时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表示固定的时间,故打点计时器是记录时间的仪器。长度测量读数时,应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C两点的距离是10.20cm(10.1510.25cm),经历的时间为2×0.02s=0.04 s,则此段的平均速度是v=255cm/

15、s=2.55m/s。答案:(1)A(2)10.20(10.1510.25)2.55(2.542.56)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14.(11分)(2014·东营期末)本学期开学初,学校安保处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安全,特在校门口竖立如图的标志。(1)它的含义是什么?(2)从校门口到学校最南边的南综合楼,汽车行驶柏油路的实际距离为0.8km。有位金老师开车从校门口到南综合楼共用时10min,请同学们通过计算来说明金老师是否遵守校内交通规则。(写出详细计算过程)【解析】(1)图示标志为限速标志,指在校内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5km/h。(2)金老师开车速度:v=4.8km/h,因

16、为v<5km/h,所以金老师行车遵守了校内交通规则。答案:(1)在校内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5km/h(2)见解析15.(13分)(2014·西安高新一中期中)“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1)原来测速的方法是

17、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相关计算及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1)因为vA=100 km/h<120 km/h,vB=110km/h<120 km/h,所以不会被判为超速。(2)由图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t=10:43-10:31=12min=0.2 h,轿车的平均速度v=150km/h>120 km/h,该轿车超速。答案:(1)

18、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为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被判为超速。(3)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勿超速行驶。【方法归纳】借助与速度相关的发票、车票、速度计、交通标志牌、列车时刻表等作为考查路程、速度的题材是中考中的常见题目,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生活经验去分析,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识别各种交通标志牌的含义,这才是解题的关键。如表示此地距南京还有120km的路程。表示限制速度是40km/h。【拓展提升】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即v=。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作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 s后它的速度变为vt=6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m/s。(2)若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m/s2。(3)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4)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像如图甲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