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解析式求解-教师版..(共12页)_第1页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解析式求解-教师版..(共12页)_第2页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解析式求解-教师版..(共12页)_第3页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解析式求解-教师版..(共12页)_第4页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解析式求解-教师版..(共12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年级:高二 学科:数学 教师:王鹏 上课日期:2月5日 直利教育2015年寒假 名师培优一对一教案第2讲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1、概念:如果把椭圆定义中的和改成差: 或,即: ,其中动点的轨迹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若,则轨迹是线段的延长线;若,则轨迹是线段的延长线;若,则无轨迹;在条件下轨迹是存在的,我们把这时得到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说明通过对椭圆定义的类比,启发学生思考并发现与的大小关系与动点的轨迹的变化规律. (1)当时,双曲线 (2)当时,射线 (3)当时,无轨迹2、概念形成n 双曲线定义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

2、,两个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n 双曲线定义中的注意点在概念的理解中要注意:(1)是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非零正常数,且这个常数小于 .(2)当时,动点的轨迹是与对应的双曲线的一支, 时为双曲线的另一支.3、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可以仿照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做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如图8-12建系,设,取过点的直线为轴,线段的中垂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设是所求轨迹上的点.依已知条件有, 移项得:, 平方得: (*) 再平方得:,即,令则,即 综上:焦点在轴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其中,焦点.说明对于标准方程的推导可以启发学生仿照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做法来完成,在建立直角坐标系之前

3、,可以让学生初步推断双曲线所具有的对称性,使建系更合理.同样如果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图813),那么,此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又是怎样的呢?焦点是F1(0,c)、F2(0,c)时,a、b的意义同上,那么只要将方程的x、y互换,就可以得到焦点在轴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其中,焦点.说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指双曲线在标准状态下的方程,这里的标准状态有两层含义:(1)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均在坐标轴上,(2)这两个焦点的中心必须与原点重合.从这一方面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就是在特殊的直角坐标系下的方程.定义及性质对比名 称椭 圆双 曲 线图 象定 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和为常数2(2)的动点的轨迹叫椭圆.

4、即当22时,轨迹是椭圆,当2=2时,轨迹是一条线段当22时,轨迹不存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常数2()的动点的轨迹叫双曲线.即当22时,轨迹是双曲线当2=2时,轨迹是两条射线当22时,轨迹不存在标准方 程 焦点在轴上时: 焦点在轴上时: 注:是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断焦点在哪一坐标轴上焦点在轴上时: 焦点在轴上时:注:是根据项的正负来判断焦点所在的位置常数的关 系 (符合勾股定理的结构),最大,可以(符合勾股定理的结构)最大,可以精题精讲【例1】 判断下列方程是否表示双曲线,若是,求出三量的值 ()分析: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格式:平方差,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轴上,项的分母是;项的系数

5、是正的,那么焦点在轴上,项的分母是解:是双曲线, ; 是双曲线, ;是双曲线, ; 是双曲线, 【例2】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的坐标为,双曲线上一点P到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标准方程 解: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所求双曲线标准方程为 【例3】 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且点,在此双曲线上,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析:由于已知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用设出来,进行求解 本题是用待定系数法来解的,得到的关于待定系数的一个分式方程组,并且分母的次数是2,解这种方程组时利用换元法可将它化为二元二次方程组;也可将的倒数作为未知数,直接看作二

6、元一次方程组 解: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所以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则有 ,即解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例4】 点A位于双曲线上,是它的两个焦点,求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分析:要求重心的轨迹方程,必须知道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利用相关点法进行求解 注意限制条件 解:设的重心G的坐标为,则点A的坐标为.因为点A位于双曲线上,从而有,即所以,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例5】 已知的底边BC长为12,且底边固定,顶点A是动点,使,求点A的轨迹分析:首先建立坐标系,由于点A的运动规律不易用坐标表示,注意条件的运用,可利用正弦定理将其化为边的关系,注意

7、有关限制条件解:以底边BC 为轴,底边BC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这时,由得,即 所以,点A的轨迹是以为焦点,2=6的双曲线的左支 其方程为:点评: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找出(或联想到)轨迹上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方程就是根据这些条件确定的,由于轨迹问题比较普遍,题型多样,有些轨迹上的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可能比较隐蔽和复杂解决它需要突出形数结合的思考方法,运用逻辑推理,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分析、归纳,这里安排本例就是针对以上情况来进行训练的 【例6】求下列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1)与C:(x+2)2+y2=2内切,且过点A(2,0)(2)与C1:x2+(y-1)2=1

8、和C2:x2+(y+1)2=4都外切.(3)与C1:(x+3)2+y2=9外切,且与C2:(x-3)2+y2=1内切.分析:这是圆与圆相切的问题,解题时要抓住关键点,即圆心与切点和关键线段,即半径与圆心距离.如果相切的C1、C2的半径为r1、r2且r1r2,则当它们外切时,|O1O2|=r1+r2;当它们内切时,|O1O2|=r1-r2.解题中要注意灵活运用双曲线的定义求出轨迹方程.解:设动圆M的半径为r(1)C1与M内切,点A在C外|MC|=r-,|MA|=r,|MA|-|MC|=点M的轨迹是以C、A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且有:a=,c=2,b2=c2-a2=双曲线方程为2x2-=1(x-)

9、(2)M与C1、C2都外切|MC1|=r+1,|MC2|=r+2,|MC2|-|MC1|=1点M的轨迹是以C2、C1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上支,且有:a=,c=1,b2=c2-a2=所求的双曲线方程为:4y2-=1(y)(3)M与C1外切,且与C2内切|MC1|=r+3,|MC2|=r-1,|MC1|-|MC2|=4点M的轨迹是以C1、C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且有:a=2,c=3,b2=c2-a2=5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2)【例7】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双曲线上的左支上且|PF1|PF2|=32,求F1PF2的大小.分析:一般地,求一个角的大小,通常要解这个角所在的三角形.解

10、:点P在双曲线的左支上|PF1|-|PF2|=6|PF1|2+|PF2|2-2|PF1|PF2|=36|PF1|2+|PF2|2=100|F1F2|2=4c2=4(a2+b2)=100F1PF2=90°评述:(1)巧妙地将双曲线的定义应用于解题当中,使问题得以简单化.(2)题目的“点P在双曲线的左支上”这个条件非常关键,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若将这一条件改为“点P在双曲线上”结论如何改变呢?请读者试探索.【例8】已知F1、F2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1PF2=90°,求F1PF2的面积.分析: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及F1PF2中的勾股定理可求F1PF2的面积.解:P

11、为双曲线上的一个点且F1、F2为焦点.|PF1|-|PF2|=2a=4 |F1F2|=2c=2 F1PF2=90°在RtPF1F2中 |PF1|2+|PF2|2=|F1F2|2=20(|PF1|-|PF2|)2=|PF1|2+|PF2|2-2|PF1|PF2|=1620-2|PF1|PF2|=16|PF1|·|PF2|=2S|PF1|·|PF2|=1由此题可归纳出SF1PF2=b2cot评述:双曲线定义的应用在解题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综合发展:1.已知点F1(0,-13)、F2(0,13),动点P到F1与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26,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A.

12、y=0 B.y=0(x-13或x13) C.x=0(|y|13) D.以上都不对【解析】|PF1|-|PF2|=|F1F2|,P点的轨迹为分别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答案】C2.在方程mx2my2=n中,若mn0,则方程的曲线是( )A.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B.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C.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D.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解析】 把方程mx2my2=n写成标准方程=1mn0,0,0.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答案】 D3.已知点P(x,y)的坐标满足=±4,则动点P的轨迹是( )A.椭圆 B.双曲线 C.两条射线 D.以上都不对【解析】点(1,1)与(-3,-3)的

13、距离为4>4,P的轨迹是双曲线.【答案】B4.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1,点A、B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线段AB经过双曲线的右焦点F2,|AB|=m,F1为另一焦点,则ABF1的周长为( )A.2a+2mB.4a+2mC.a+mD.2a+4m【解析】 A、B在双曲线的右支上,|BF1|BF2|=2a,|AF1|AF2|=2a,|BF1|+|AF1|(|BF2|+|AF2|)=4a|BF1|+|AF1|=4a+mABF1的周长为4a+m+m=4a+2m.【答案】 B5.已知双曲线的焦距为26,=,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A.=1B.=1C. =1D.=1或=1【解析】 2c=26,=,c13,a

14、225.b2=13225=144.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或=1.【答案】 D6.F1、F2为双曲线y2=1的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F1PF2=90°,则F1PF2的面积是( )A.2B.4C.8D.16【解析】 双曲线y2=1的两个焦点是F1(0,)、F2(0,),F1PF2=90°,PF12+PF22=F1F22.即PF12+PF22=20 PF1PF2=±2,PF122PF2·PF1+PF22=4 得2PF1·PF2=16,=PF1·PF2=4.【答案】 B7.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且它的一个焦点在直线5x2y+20=0上,

15、两焦点关于原点对称,则此双曲线的方程是( )A.=1B.=1C.=1D.=1【解析】 在方程5x2y+20=0中,令x=0得:y=10,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直线5x2y+20=0上又在y轴上,且两焦点关于原点对称,c=10,a=6,b2=c2a2=10036=64.双曲线的方程为=1,即=1.【答案】 D8.已知ABC中,B、C是两个定点,并且sinB-sinC=sinA,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是( )A.双曲线 B.椭圆 C.双曲线的一部分 D.椭圆的一部分【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C|-|AB|=|BC|.B、C为定点,|BC|为常数.点A的轨迹是双曲线的一部分.【答案】C9.双曲线2x2y2=k

16、的焦距是6,求k的值.【解】 把双曲线的方程写成标准形式,=1.当k0时,a2=,b2=k,由题知+k=9即k=6.当k0时,a2=k,b2=,k=9即k=6综上所述k=±6为所求.10.过双曲线=1的一个焦点作x轴的垂线,求垂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到两焦点的距离.【解】 双曲线方程为=1c=13,于是焦点F1(13,0)、F2(13,0),设过点F1的垂直于x轴的直线l交双曲线于A(13,y)(y>0).,y=,即|AF1|=又|AF2|AF1|=2a=24,|AF2|=24+|AF1|=24+=故垂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为或.11.一双曲线中心为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过

17、点A(-2,-3)、(7,6),求双曲线的方程.【解】当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时,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x2-ny2=1(m>0,n>0),则由题知解之得双曲线的方程为=1.当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时,设双曲线的方程为py2-qx2=1(p>0,q>0),则此方程组的解使p、q都为负值,故应舍去.综上所述,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1.12.已知曲线C:x2y21及直线l:y=kx1.(1)若l与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若l与C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且AOB的面积为,求实数k的值.【解】 (1)由消y,得(1k2)x22kx20由得k的取值范围为(,1)

18、(1,1)(1,)(2)设A(x1,y1),B(x2,y2),由(1)得x1x2,x1x2又l过点D(0,1)OABOADOBDx1x2x1x2(x1x2)2(2)2即()2k0或k=±.13.已知双曲线=1,P为双曲线上一点,F1、F2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并且F1PF2=60°,求F1PF2的面积.【解】|F1F2|2=4c2=4×(24+16)=160.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得|F1F2|2=|PF1|2+|PF2|2-2|PF1|PF2|=160.|PF1|2+|PF2|2-|PF1|PF2|=160. 又|PF1|-|PF2|=±2,|PF1|2-2|PF1|PF2|+|PF2|2=96. -得|PF1|·|PF2|=64.=|PF1|·|PF2|·sin60°=×64×=16.【点评】若本题是填空题或选择题时,则用解法二:=b2cot=16×cot=16.14.A、B、C是我方三个炮兵阵地,A在B的正东,相距6 km,C在B的北偏西30°方向上,相距4 km,P为敌炮阵地.某时刻A发现敌炮阵地的某种信号,由于B、C两地比A距P地远,因此4秒后,B、C才同时发现这一信号(该项信号的传播速度为每秒1 km).A若炮击P地,求炮击的方位角.【解】以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