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五章(热传递、热量)教学达标具体要求第一单元 热传递(15.115.3) 在教学要求方面,根据课程标准、热传递属于知道级要求。具体为:(一) 知识内容具体要求:1、 知道热传递现象。2、 知道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3、 知道热传递的规律是热传递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为止。4、 知道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5、 知道热传递的概念及特点。6、 知道热的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知道不同物质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7、 知道热对流的概念及特点,知道热对流是液体、气体特有的传热方式。8、 知道热辐射的概念及特点,知道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知道物体热辐射
2、和吸收热的本领,跟物体的温度、表面的颜色和光滑程度有关。9、 知道在生产和生活中热传递的利用和防止的方法。能叙述并解释利用和防止热传递的方法。(二) 能力目标具体要求1、 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观察方法。2、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来培养学生相应的各种能力和科学素质。3、 通过对生活、生产中各种热传递现象的分析讨论,解释一些有关利用和防止热传递的问题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三) 情意目标具体要求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仔细观察、认真探索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四) 教学方法具体建议 这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
3、有:热传递现象、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和特点、热传递的利用和防止。对于这些知识点从学习性质来看,热传递概念、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和特点,属于概念学习,热传递的利用和防止属于智慧技能学习,因此,在教学上应有不同的策略。对于热传递现象,条件和规律可采用上位学习相对应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 师生举例 简单应用。通过创设情境点出课题,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举例(如有音像资料、则更自观、更有效)结合设问,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引出热传递的观念,最后概括出热传递的条件。紧接着结合生活经验,师生进一步例举适量的正例和反例,运用热传递的条件
4、和规律这一知识,对物体是否发生热传递作出判断,通过简单应用对新知识及时进行强化,同时使学生明白热传递现象是随时随处可见的普遍现象。 对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特点,可采用引导探究的模式(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效果更佳)进行教学。结合实验,在教师引导下,对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进行逐一探究,分别得出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概念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如下几点:1、 每探究一种热传递方式时让学生明确热从什么物体传到什么物体,或从物体的哪一端传到那一端,一方面及时巩固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热传递、热对流、热辐射都是热传递现象,只不过是不同的方式而言。2、 在探究三
5、种传热方式的特点时,先要搞清它们的共同特点,又要搞清它们的不同点。3、 在探究热传导过程中,研究物质传导热的本领时,重点要强调“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传导热的本领的差异”,必须使学生明白,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据此大体上把物质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两类。即使都是热的良导体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热的良导体传导热的本领也是不同的,中学生对水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懂得水和空气确实是不善于传导热的,並及时通过对典型实例的讨论进一步强化。4、 在探究热对流时,要让学生懂得热对流是怎样形成的,从而搞清如何加热,如何冷却。5、 在探究热辐射时,要通过
6、实验让学生懂得物体热传递辐射的本领与物体的温度、表面颜色和光滑程度有关的结论。並通过对生活中的实例的讨论分析来巩固所学知识。对于热传递的利用和防止,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可采用“启发掌握“的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 首先要复习热传递三种方式的特点,让学生弄清影响这三种热传递的因素,使学生初步懂得要加快热传递该怎么办?要减慢热传递又该怎么办?2、 通过对保温瓶和发动机散热器结构的着重分析,使学生弄清如何防止利用热传递的方法。3、 结合生活经验师生一起寻找讨论生活中其它防止和利用热传递的实例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五) 学习达标(过关)检测(1)双向细目表知道理解掌握会答对题数达标率%热
7、传递1、2、311、12、13、14、15、16热传导热对流5、1820热辐射6、7、8热传递的利用和防止 9答对题数达标率%(2)检测题一、填空题1、热总是从 的物体传到 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传到 ,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2、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 ,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持续到 时为止。3、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 、 、 。其中 是沿着物体传递热的,但物体本身并不移动。 是液体和气体特有的传热方式。4、在玻璃、木头、铜、银、羊毛、空气等物质中,最善于传热的物质是 ,最不善于传热的物质是 。5、有一个方框形的玻璃管ABCD,如图1所示,为使管中的水能顺时针循环流动,那么
8、加热应在玻璃管的 处;若要使管中的水能逆时针循环流动,则用冰块在玻璃管 处冷却。 图16、红外线取暖器主要是通过 方式使人感到暖和,使用暖气装置使整个房间暖和起来是以 方式进行热传递。7、取两支同样的温度计,并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涂上黑色和白色,然后一齐放在太阳下晒,结果发现玻璃泡被涂成黑色的那支温度计的示数升得 ,这一现象说明了 。8、人围着火炉取暖时,用一块木板挡在人与炉之间,人会感觉 ,这一现象说明了: 。9、冬天室外的水管要包扎一层布、草等物体是为了 ,使水管不易爆裂,在瓷碗和不锈钢饭盒中分别倒入一些开水后,手去拿不锈钢饭盒时感到很烫手,而拿瓷碗就不那么烫手,这是因为 。二、选择题10
9、、关于热的不良导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不能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B:液体都是热的不良导体;C:的不良导体就是冷的良导体: D: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11、下列关于热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向热量少的物体;B:通过一定方式可使热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C:物体间不接触就不能进行热传递;D:热传递就是温度的传递。12、关于温度和热量,正确的说法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B: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同;D:一个物体温度下降得越多,它放出的热量就越多。13、关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中正
10、确的是 ( )A:热传导只能在固体中进行;B:对流只能在液体中进行;C:热辐射只能在气体中进行;D:以上说法都不对。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热传递的是 ( ) A:握着盛有热水的杯子,手会热起来;B:冬天晒太阳时,人们感到暖和起来;C:双手互相搓,手会感到暖和起来;D:取暖器能使房间逐渐变得暖和起来。15、在下列情况中,两个物体不可能发生热传递的是 ( )A:质量不同、温度相同; B:体积相同、质量不同;C:质量相同、密度不同; D:温度不同、体积相同。16、将00C的冰投入00C的水中,在保持00C的室温条件下,则出现 ( )A:部分的冰将熔化成水;B:部分水将结成冰;C:水不结成冰,冰也不
11、熔化成水;D:水将全部结成冰。三、实验题17、如图2所示,用凡士林在金属棒上粘几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给金属棒A端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热从 沿着金属棒传到 。 图2 图318、如图3所示,把水倒入大试管,在试管内放一条活的小鱼,在管口水面附近用酒精灯加热,管口的水沸腾时小鱼继续游动,这说明: ; 。19、如图4所示,左、右各有大小相同的烧瓶A和B;A被涂上黑颜色,B被涂上白颜色,在A、B两烧瓶中间方上红外线灯,当灯发光后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液珠向 移动(填“左”或“右”),这个现象说明 。 图4 图5 20、将一支短蜡烛点燃后放在长圆筒底接近筒壁处,一会儿蜡烛即将熄灭,如果这时用一张硬纸插在
12、圆筒的中间,如图5所示,蜡烛又会燃烧起来。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第二单元 热量、比热、热量计算(15.415.6) 在教学要求方面,根据课程标准,热量、比热是掌握级要求:具体为:(一) 知识内容具体要求:1、知道热量概念和定义,知道热量是什么公式和单位。2、理解比热的概念和定义,知道比热的定义公式。3、记住热量单位:焦耳 ,知道比热的单位:焦耳/(千克·0C)4、知道比热是物质特性之一。5、知道水的比热较大,知道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二) 能力目标具体要求:1、 会查比热表,能正确读出比热单位,並说出比热值的物理意义。2、 能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
13、求物质比热、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的变化、初温度、末温度、物质的质量)。3、 通过热量概念,特别是比热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并懂得物理概念的学习要求,学会物理概念学习的方法。4、 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等研究方法,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三) 情意目标具体要求培养学生从事实出发的实事求是态度和善于思考,勇于辨析的科学精神。(四) 教学方法具体建议本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有:热量的概念和单位,比热的概念和单位,热量计算和公式Q=cmt。其中比热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从学习性质来看,热量概念及单位,比热概念及
14、单位属概念学习,热量有关计算属智慧技能学习,因此在教学上可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热量学习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形成初步的热量概念。通过复习热传递概念在学生已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传递的是热、热传递结果是使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师生共同举例,得出物体传递热是有多少的,再结合复习质量概念,用概念同化的策略来初步建立热量概念。第二阶段通过实验1、即对初温相同质量不等的同种物质(水)加热,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1、质量相等的水,吸收热量越多,温度变化越大。2、不等质量的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温度变化不相等,在完成实
15、验1的基础上,再通过例举相关实例,得出:大量实验表明,相同物质的物体吸收热量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的结论。第三阶段,介绍焦耳及其实验,引出热量的单位。在热量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点:(1) 学生实验过程中,每组酒精灯火焰大小要基本一样,不同组之间,火焰大小不必强求一样,正是因为组与组之间加热情况不尽相同,虽然温度变化相等,但所用的加热时间不同是完全正常的,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做到加热情况相同的必要性。(2) 要让学生明白,热量无法直接测量,只能利用酒精燃烧时间来间接表示热量的大小,以免学生把物体吸收热量还误认为与加热时间有关。(3) 在分析处理实验1,并得出结论时,要强调除水以外
16、,用其它相同物质重复本实验,同样能得出这一结论。从而启发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比热概念的学习,首先复习实验1的结论及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接着提出设问:“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如果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情况相同)同时加热(吸收热量相同)它们升高的温度相等吗?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并提出猜想(可让学生大胆猜想),自然地过渡到比热概念的学习。 通过实验2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煤油温度升高得比水快。再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C,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在此基础上,推广到一般,进一步分析讨论,得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也不同。
17、实验表明不同物质吸收热本领是不同的初步结论。紧接着提出设问:“当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种类都不相同,那么如何比较,它们的吸热本领?”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的思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利用实验数据,启发学生回忆密度,压强概念的形成过程用类比法,对实验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处理,在原有实验数据表格中,增加一栏,并填写相应的结论,进而引入比热的概念,介绍比热的单位,通过查阅不同物质的比热得出不同物质,比热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一般不一定相同,比热是物质是特性之一。这样既强化了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又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对于热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可从比
18、热定义出发,运用算术法,总结概括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再通过例题1、2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概念是本单元重点,比热的单位也是初中物理中最复杂的单位,学生不易掌握,教学中要强化比热单位的物理意义。比热是物质特性之一是难点要让学生理解比热与热量、质量、温度无关有一定困难,可通过对密度概念的回忆类比,加深理解。(五) 学习达标(过关)检测:(1)双向细目表知道理解掌握会答对题数达标率%热量12比热3、46、7、9热量计算5、810、1112、13答对题数达标率%(2)检测题1、杯水放在空气中慢慢地凉了,这是因为这杯水的 传到了空气中去。2、甲、乙两杯质量相同,温度分别为700C和500C的水,若降低相同的温度,则放出的热量是 ,若都降低到相同的温度,则放出的热量是 。(填“甲杯多”“乙杯多”或“两杯相等”)3、物质的比热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不随 改变而改变,只与 有关。4、在我们熟悉的物质中,比热较大的是 ,它的比热值是 ,读作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5、质量初温均相同的钢球,同时浸在沸水中,最后两球的温度是 0C,钢球吸收的热量 ,铁球吸收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 的温度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6月联考试卷含答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看拼音写词语复习田字格
- 山西省重点名校2025年初三“一诊”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数学五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英语教学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江苏省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2025届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校2025届初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婺源县2025届四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古代诗人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B/T 14823.2-1993电气安装用导管特殊要求-刚性绝缘材料平导管
- 北医安全法规考试题
- 2023年宜昌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内部控制建设课件
- 水塘排水、清淤质量检验记录表
- 加强施工管理、严格保护环境
-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 抗拔桩裂缝计算表格(自动版)
- 血透室传染病登记本
- 妇产科学孕期B族链球菌感染课件
- 《药疹(Drug Eruption)》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