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压扩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1 范围11.1 定义11.2 缩略语12 测量条件22.1 常规测试条件22.2 极限测试条件22.3 测试设备要求23 频段配置23.1 系统工作频段23.2 压扩传输单元工作频段24 数字压扩系统功能及测量方法3数字压扩系统上行噪声抑制比及抑制门限35 数字压扩系统无线指标及测量方法45.1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45.2 自动电平控制(ALC)55.3 最大增益及误差55.4 增益调节范围65.5 增益调节步长及误差65.6 频率误差75.7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75.8 GMSK调制精度85.9 带内波动85.10 输入电压驻波比95.11 带外抑制105.1
2、2 互调105.13 杂散发射115.14 噪声系数145.15 系统传输时延156 电源适应性156.1 指标要求156.2 测量方法157 环境试验167.1 测试环境条件167.2 指标要求167.3 测量方法168 操作维护功能168.1 查询功能178.2 故障管理功能178.3 控制功能178.4 系统安全管理功能179 安全要求179.1 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189.2 抗电强度189.3 接触电流1810 电磁兼容要求19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测试设备要求20参考文献233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900MHz/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数字压扩系统的网路结构、
3、无线指标、监控管理、操作维护功能、电源适应性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及安全要求等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1.1 定义1.1.1 数字压扩系统数字压扩系统是一种把移动网工作频段内占用带宽较大的通信信号压缩到频带较窄的低频频段(中继频段)中进行远距离传输的系统。它是由近端机和远端机组成,近端机是把移动工作频段信号移频至特定的低频段,并压缩至1M到4M带宽内,通过无线电波的传输到远端机将低频段信号解扩还原于原移动网工作频段,进行线性放大后覆盖。1.1.2 上行链路是指由移动台到基站的链路。1.1.3 下行链路是指由基站到移动台的链路。1.1.4 Linmax是指数字压扩系统在最大增益条件下输出功率为最大时的
4、输入电平。1.1.5 Gmax是指数字压扩系统标称的最大增益。1.2 缩略语ALCAutomatic Level Control自动电平控制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CWContinuous Wave连续波EVMError Vector Magnitude矢量幅度误差PCDEPeak Code Domain Error峰值码域误差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GMSK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8PSK8 Phase Shift Keying8移相
5、键控ICS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干扰抵消NCS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噪声抑制NFNoise Figure 噪声系数2 测量条件2.1 常规测试条件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2.2 极限测试条件极限试验应在下列条件的任意组合的情况下测量:a)温度:低温:-40(室外I类)、-25(室外II类)或+5(室内机);高温:+55(室外I类和II类)、+40(室内机);湿度:95%(室外I类和II类)、85%(室内机)。b)供电电压:AC 220V:低压+176V;高压 +26
6、4V。DC -48V:低压-38.4V;高压 -57.6V。2.3 测试设备要求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试设备要求。3 频段配置3.1 系统工作频段工作频段是指数字压扩系统在线性输出状态下的实际工作频率范围,系统可根据实际需求使用工作频段的全部和部分。本标准适用于下列频段:上行: 885909/17101735MHz下行: 930954/18051830MHz3.2 压扩中继传输工作频段本标准适用于下列频段:上行移频频段:从222MHz226MHz,占用频率资源为4MHz下行移频频段:从234MHz238MHz,占用频率资源为4MHz本传输频段应根据各地区无线电委员会的分配要求进行载波配置4
7、数字压扩系统功能及测量方法数字压扩系统上行噪声抑制比及抑制门限4.1定义上行噪声抑制比是指有信号放大时底噪功率电平与无信号放大时(噪声抑制功能启动后)底噪功率电平之比,用以衡量当外界无信号输入时,数字压扩系统可通过识别方式对所接收的信号不做数字处理,由此阻止对噪声信号放大的一种能力。噪声抑制门限是指噪声抑制启动时的门限电平。4.2指标要求a) 开启噪声抑制功能数字压扩系统输出底噪应比关闭噪声抑制功能时的底噪-124dBm/30kHz+GMAX低17dB;b) 具备不同载波不同时隙分别控制功能;c) 底噪抑制门限可调,调整范围30dB,调整步长2dB;d) 可调最低门限应低于-108dBm/20
8、0kHz。4.3测量方法4.3.1上行噪声抑制功能a)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图1 上行噪声抑制测试连接图b)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c) 设置并确认数字压扩系统增益为最大增益;关闭噪声抑制功能,将频谱仪分辨率带宽RBW设置为30kHz,在近端机射频端口读取此时的背景底噪数值-124dBm/30kHz+G实测;d) 启动噪声抑制功能,用频谱仪观察底噪变化,读取此时的背景底噪数值;e) 关闭和开启噪声抑制功能时的底噪之差即为噪声抑制能力。4.3.2底噪抑制门限调整范围a) 将数字压扩系统的底噪抑制门限设置为最低约为-108dBm,开启噪声抑制功能;b) 调整单时隙GSM信号的输出电平直
9、至噪声抑制门限点;c) 将频谱仪分辨率带宽RBW设置为30kHz,观察并记录临界启动噪声抑制功能前输出功率数值;d) 将数字压扩系统的底噪抑制门限设置为最高;e) 调整单时隙GSM信号的输出电平直至噪声抑制门限点;f) 用频谱仪观察并记录临界启动噪声抑制功能前输出功率数值;g) 调整范围即为最大启动噪声抑制门限与最小启动噪声抑制门限前输出功率之差;4.3.3具备不同载波不同时隙分别控制功能a) 打开数字压扩系统噪声抑制功能,选择数字压扩系统的某一载波信道,测试未加信源时数字压扩系统上行链路射频输出端口的噪声输出功率;b) 在间隔600KHz信道上,用信号源输入大于门限的单时隙GMSK调制载波信
10、号,使该载波信号输出时隙期间不被抑制;c) 在原有的载波信道上,用频谱仪观察其信道同时隙的噪声电平输出变化情况,应满足与原有噪声抑制后的输出电平偏差±3dB之内即判定为不受其他载波控制影响。 5 数字压扩系统无线指标及测量方法5.1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5.1.1 定义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是指数字压扩直放站在线性工作区内所能达到的最大输出功率,此最大输出功率应满足以下条件:a) 输入信号为全时隙最大连续发送调制信号;a) 增益为最大增益;b) 满足本标准中所有指标要求;c) 在网络应用中不应超过此功率。5.1.2 指标要求常温时,下行、上行主信道和分集信道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容差
11、应在(+0/-2)dB范围内根据功率等级,设备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43dbm(20W),常温时,下行、上行主信道和分集信道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容差应在±1.5dB范围内,极限条件时输出功率容差应在±2dB范围内。上行最大标称输出功率不小于-10dBm。5.1.3 测量方法a)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将GSM 信号发生器输出通过电缆接至被测设备输入端口,再将功率衰减器及连接电缆总损耗值作为偏置输入GSM 分析仪或功率计中;c)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d) 将GSM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或指配信道的
12、中心频率;将被测直放站增益调到最大;e) 调节GSM 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直至ALC 启控点,GSM 分析仪或功率计上直接显示的每信道功率应在被测直放站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的容差范围内;f) 记录被测直放站的输出功率电平Lout(dBm)及输入电平(GSM 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减去连接电缆的损耗值)Lin(dBm)。g) 近端机和远端机分别测量。5.2 自动电平控制(ALC)5.2.1 定义自动电平控制是指当数字压扩系统工作在最大增益下输出为最大功率时,增加输入信号电平,数字压扩系统对输出信号电平控制的能力。5.2.2 指标要求在最大输出时,Pin再增加10dB时,f02 dB;Pin增加10
13、dB时,f02 dB或关断输出5.2.3 测量方法a)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c) 将GSM信号源设置为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点,并设置8PSK信号时隙为50%(间隔时隙);d) 设置数字压扩系统增益为最大增益,并设置数字压扩系统ALC调整门限为厂家额定功率门限;e) 调节GSM信号源的电平直至数字压扩系统的输出功率为标称最大输出功率测试值;f) 记录数字压扩系统每载波时隙输出功率;g) 将GSM信号源的输出信号电平按1dB的步长增加直至增加到10dB时,用GSM信号分析仪分别测试数字压扩系统的输出功率,从ALC启控
14、直至最大输入功率增加到10dB,每载波时隙输出功率数值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的±2dB之内;h) 将GSM信号源的输出信号电平超出最大输入功率增加10dB以外时,用GSM信号分析仪分别测试数字压扩系统的每载波时隙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的±2dB之内或关闭。5.3 最大增益及误差5.3.1 定义最大增益是指数字压扩系统在线性工作范围内对输入信号的最大放大能力。最大增益误差是指最大增益的实测值与厂家声明值之间的差值。5.3.2 指标要求最大增益113dB,具体增益值由厂家规定;对于空间耦合,最大增益50dB,具体增益值由厂家规定;对于直接耦合,最大增益80dB,最大增益1
15、13dB,具体增益值由厂家规定。 最大增益误差不超过±3dB。5.3.3 测量方法a)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数字压扩系统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d) 设置数字压扩系统增益为最大;e) 依次调节GSM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数字压扩系统的输出功率为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回退1dB和回退15dB;f) 最大增益即为数字压扩系统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g) 最大增益误差即为所测最大增益数值与厂家声明额定增益值之间的差值,取最大偏差值。5.4 增益调节范围 5.4.1 定义增益调节范围是指当数字
16、压扩系统增益可调时,其最大增益和最小增益的差值。5.4.2 指标要求 增益调节范围30dB。5.4.3 测量方法a)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将GSM 信号发生器输出通过电缆接至被测设备输入端口,再将功率衰减器及连接电缆总损耗值作为偏置输入GSM 分析仪或功率计中;c)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d) 将GSM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或指配信道的中心频率;将被测直放站增益调到最大;e) 调节GSM 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直至ALC 启控点,GSM 分析仪或功率计上直接显示的每信道功率应在被测直放站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的容
17、差范围内;f) 调被测直放站增益为最小,从GSM 分析仪或功率计读出被测直放站的输出功率电平 Loutming) 调被测直放站增益为最大,从GSM 分析仪或功率计读出被测直放站的输出功率电平 Loutmaxh) 增益调节范围为G= Loutmax - Loutmin (dB)i) 近端机和远端机分别测量5.5 增益调节步长及误差5.5.1 定义增益调节步长是指数字压扩系统最小的增益调节量。增益调节步长误差是指实际增益步长与标称增益步长的差值。5.5.2 指标要求增益调节步长2dB;增益调节步长误差应不超过±1dB/步长,在0至10dB和10至20dB范围内每步进的累积误差应在
18、7;1dB范围内;20至30dB范围内的每步进的累积误差应在±1.5dB范围内;5.5.3 测量方法a)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c) 将GSM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或指配信道的中心频率;将被测直放站增益调到最大;d) 以增益调节步长降低被测数字压扩系统增益,从频谱仪测量出被测数字压扩系统实际增益下降每一步长时的功率电平并记录,直至增益为最小;e) 实际增益调节步长为每相邻测量功率电平之差;f) 步长误差即为声明的增益调节步长与实际的增益调节步长的差值;g) 计算0-10dB、10-
19、20dB、20-30dB内的累积误差。a)5.6 频率误差5.6.1 定义频率误差是指数字压扩系统在工作频带内实际输出频率对额定输出频率的偏差。5.6.2 指标要求±5×10-8 5.6.3 测量方法a) 按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图2 频率误差测量b) RF 数字信号发生器调到CW 信号,频率调到被测直放站中心频率,电平调到5.1.3中的Lin,输出CW 信号;c) 采用频谱分析仪或频率计数器直接读出直放站输出的载波频率实测数值fout;d) 将实测数值带入以下公式直接计算出平均频率误差数值,频率误差为=(fOUT-fIN)/fIN5.7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5.7.1 定
20、义最大允许输入电平是指被测数字压扩系统能承受而不致引起损伤的输入电平。5.7.2 指标要求直接耦合数字压扩近端射频输入端口:最大允许输入电平10dBm数字压扩系统能正常工作无损伤。空间耦合数字压扩近端射频输入端口:最大允许输入电平10dBm数字压扩系统能正常工作无损伤。远端射频输入端口:最大允许输入电平10dBm数字压扩系统能正常工作无损伤。5.7.3 测量方法a)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c) GSM 信号发生器频率调到被测直放站中心频率;d) 电平调到最大允许的输入电平,持续1min;e) 重复5.1、5.2、5.3
21、的指标项的测试,所测数值应在指标规定范围内。5.8 GMSK调制精度5.8.1 定义 GMSK 调制准确度用相位误差衡量。直放站相位误差是指直放站输出相位轨迹与其回归线之差。5.8.2 指标要求单机不大于6.1°RMS和24.5°peak;系统不大于7°RMS和28°peak。5.8.3 测量方法a) 按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RF 数字信号发生器频率调到被测直放站中心频率,电平调到5.1.3中的Lin,输出用伪随机比特序列调制的同步的GMSK 信号;c) GSM 信号分析仪频率调到信号发生器频率,调制分析;d) 从 GSM 信号分析仪读均方根相位误
22、差和峰值相位误差5.9 带内波动及信道内平坦度5.9.1 定义 带内波动是被测数字压扩系统在厂家声明的工作频率范围内最大电平和最小电平的差值。在工作频段称带内平坦度;信道带宽内称信道内平坦度5.9.2 指标要求带内波动(带内平坦度)3dB(峰峰值)信道内平坦度2dB(仅对单一信道有效)。5.9.3 测量方法1) 按图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3 带内波动测试连接图2) 扫频信号发生器起、止频率设置成比被测直放站工作频带宽,电平调到5.1.3中的Lin-5dB;3) 被测直放站增益调到最大;4) 对于整机带内波动,用标量网分析仪分别测出高、中、低频段信道内输出功率电平,其最大、最小功率电平之间的差值
23、,视为带内波动;5) 对于单信道,用标量网分析仪分别测出信道内高、中、低频率输出功率电平,其最大、最小功率电平之间的差值,视为信道内平坦度;5)分别对压扩直放站的近端和远端进行测试。5.10 输入电压驻波比5.10.1 定义输入电压反射系数|是指从输入端口反射的信号电压与输入的信号电压的比,电压驻波比为:S=(1+|)/(1-|)5.10.2 指标要求电压驻波比:1.5。5.10.3 测量方法a) 按图4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4 电压驻波比测试连接图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入输出驻波)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入输出功率驻波); c)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频带为数字压扩系统工作频带,电平调
24、到被测直放站允许的最大输入电平;d) 在网络分析仪测试端口进行开路、短路、负荷校准后设置为测量;e) 设置数字压扩系统的增益为最小增益,将其输入端口接到测试端口,输出端口接负载,从矢网分析仪读出被测数字压扩系统工作频带内最大的电压驻波比。5.11 带外抑制5.11.1 定义带外抑制是指数字压扩系统对偏离工作频段范围外的输入信号的抑制能力。5.11.2 指标要求带外抑制指标见表3:表3 带外抑制指标要求测试项目载波偏离指标要求带外抑制400kHz£ f_offset<600kHz50dB600kHz£ f_offset<3MHz60dB3MHz£ f_o
25、ffset<5MHz60dB5MHz£ f_offset65dB极限条件时带外抑制也应满足上述的指标要求。5.11.3 测量方法a) 按图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CW信号,调节其输出电平为(Linmax-5dB); d) 按照表3所示频率分别设置信号发生器,用频谱仪分别测试数字压扩系统的相对频段的e) 输出功率,并计算出相对带内希望信号输出功率的差值为带外抑制数值。5.12 互调5.12.1 定义当数字压扩系统工作频带内有两个或以上信号输入信号时,由于数字压扩系统的非线性而导致产生的与
26、两个或多个输入信号有特定关系的产物为互调产物。互调衰减是指对这些互调产物的抑制能力。5.12.2 指标要求工作频带内互调指标见表4:表4 带内互调指标要求设备类别发射功率指标要求带内互调>43dBm-36dBc (2载频,最大输出功率时)43dBm-45dBc (2载频,最大输出功率时)17dBm-60dBc 或-36dBm/3kHz (2载频,最大输出功率时)带外互调(偏离工作频段边缘2.5MHz外)9kHz-1GHz-36dBm/100kHz1GHz-12.75GHz-30dBm/1MHz5.12.3 测量方法a) 按图5连接测试系统;图5 互调产物测试连接图b) 调节信号发生器1为
27、CW信号,频率为直放机工作的中心频率,将信号输入电平设置在数字压扩系统每载波规定的最大输出功率;c) 调节信号发生器2为CW信号,频率f2 与信号发生器1的频率f1 间隔0.6MHz,输出电平与f1等幅;d) 在频谱分析仪上读出频率f1和f2与2f1-f2和2f2-f1之间的最小差值,即为三阶互调失真;e) 在频谱分析仪上读出频率f1和f2与3f1-2f2和3f2-2f1之间的最小差值,即为五阶互调失真;f) 在9kHz12.75GHz范围内读取带外互调产物电平。5.13 带内载波泄露抑制5.13.1 定义由于数据的直流漂移和上下变频的折叠效应引起的带内载波泄露对带内其他载波造成的同频干扰影响
28、。5.13.2 指标要求带内载波泄露与有用载波之比60dBc或-36dBm/30KHz。5.13.3 测量方法a)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c)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d)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GSM信号,电平设置为,使直放站输出达到最大值;e) 信号发生器设置载波频率以1MHz为间隔,从工作频带范围内的GSM指配起始频率至终止频率;f)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载波落到带内的谐波分量数值,其数值与有用信号相比应满足其指标要求。5.14 射频输入动态范围5.14.1 定义射频输入动态范围是指在线性工作区内工作时,数字直放站接收大小
29、信号变化范围放大的能力。5.14.2 指标要求输入信号动态范围40dB或从最大额定输入功率增加+5dB至-90dBm范围内,EVM恶化应不大于6%。5.14.3 测量方法a)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将噪声抑制功能的启动门限设置为最低,当启动门限无法调整时,可关闭抑制功能;c)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d)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全时隙8PSK调制信号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点;e)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f) 调整信号源输出电平至最大额定输入电平增加5dB,测试此时的EVM数值;g) 降低信号源的输出电平40dB或降至-90dB
30、m以下,当EVM为6%时回退1dB,记录此时信源输出的电平值;h) 输入范围即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输入电平+5dB至EVM为6%情况下回退1dB时的电平变化范围。5.15 无线传输路径动态范围5.15.1 定义无线中继传输路动态范围是指保证射频额定输出功率不变时,EVM不得恶化6%时,最大传输路径衰减允许的变化范围。5.15.2 指标要求无线传输路径衰减量值大于50dB以上,EVM不得恶化6%,输出功率不得超出额定输出功率±2dB变化范围。最低无线传输电平应低于-65dBm。5.15.3 测量方法a) 按图6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6 中继发射功率测试连接图b) 将GSM信号发生器输出8PS
31、K调制频率到被测设备的信道中心频率点,电平调到使系统达到额 定最大输出功率电平;c) 被测设备近端机或载波池系统增益调到最大; d) 增加无线中继传输路径中的可变衰减器的量值,当EVM为6%时回退1dB,记录当前的无线中继端接收的门限功率值;e) 在保证射频输出功率和EVM恶化数值不超出指标要求范围内,减少无线中继传输路径中的可 变衰减器的量值,连续减少50dB,观测射频输出功率和EVM恶化数据应不超出指标要求范围。5.16 下行互调对上行影响的测试5.16.1 定义该指标用于衡量当直放站下行有多个载波工作时,其互调产物对上行底噪的影响。5.16.2 指标要求在下行最大输出的情况下,上行底噪不
32、得超过-67dBm/10kHz。5.16.3 测量方法a) 按图7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7 下行互调对上行影响测试连接图b) 将被测直放站的前向和反向功放、低噪放均打开,并设置增益为最大;c) 将信号源1设置为输出3载波8PSK调制信号输出,载波间隔6MHz;将信号源2设置为输出单载波8PSK调制信号输出,在整个工作频段上以3MHz间隔进行频率扫描。分别设置信号源的输出功率,使4个载波功率相等,且总功率为直放站的下行最大输入功率Linmax;d) 信号源2每扫描一个频点,在双工器RX端的频谱分析仪上观察接收频段的底噪值,记录信号源2的频率和对应的底噪值;e) 将信号源2固定在上行底噪最高值对应的
33、频率上,调整信号源输入电平分别为Linmax+10、Linmax+5、Linmax、Linmax-5、Linmax-10、Linmax-15、Linmax-20,分别测试接收频段的底噪。f) 在所有测试的接收频段底噪中,最高值不能超过-67dBm/10kHz。5.17 杂散发射5.17.1 定义杂散发射是指除去工作载频以及与正常调制相关的边带以外的频率上的发射。5.17.2 指标要求杂散发射的指标见表5、表6、表7、表8:表5 每载波带外杂散发射指标要求(900MHz/1800MHz)功率电平(dBm)在规定频偏处的最大相对电平(dBc)±100kHz±200kHz
34、7;400kHz600<1200kHz1200<1800kHz测量带宽30kHz43+0.5-30-56-70-7343+0.5-30-56注1注233+0.5-30-56-60-63注1:杂散发射=(43dBm-最大额定功率)-70dB注2:杂散发射=(43dBm-最大额定功率)-73dB表6 有效工作频带内杂散发射指标要求(900MHz/1800MHz)功率电平(dBm)在规定频偏处的最大相对电平F0-6MHzF0-1.8MHzF0+1.8MHzF0+6MHzFL-2.5MHzF0-6MHzF0+6MHzFH+2.5MHz43dBm75dBc/30kHz75dBc/100kHz
35、43dBm注1或-36dBm/30kHz75dBc/100kHz或-36dBm/100kHz33dBm63dBc/30kHz或-36dBm/30kHz70dBc/100kHz或-36dBm/100kHz24dBm63dBc/30kHz或注270dBc/100kHz或注3注1:杂散发射=(43dBm-最大额定输出功率)-75dB /30kHz注2:杂散发射= -47dBm-(24dBm-最大额定输出功率)/30kHz注3:杂散发射= -59dBm-(24dBm-最大额定输出功率)/100kHz注:FL:工作频段低端边缘频率;FH:工作频段高端边缘频率;F0:测试频率载波表7 带外一般频段杂散发射
36、指标要求(900MHz/1800MHz)一般频段杂散测试频段指标要求测试带宽工作频带外(偏离工作频带边缘2.5MHz之外)注19kHz150kHz-36dBm1kHz150kHz30MHz-36dBm10kHz30MHz80MHz-36dBm100kHz80MHz1GHz-36dBm100kHz1GHz12.75GHz-30dBm1MHz注1:偏离工作频带边缘2.5MHz至10MHz范围内不考虑互调产物。表8 带外特殊频段杂散发射指标要求(900MHz/1800MHz)特殊频段杂散 注3测试频段指标要求测试带宽备注806MHz835MHz-98dBm100kHz851MHz880MHz-57d
37、Bm100kHz885MHz915MHz-98dBm100kHz 适用于GSM900MHz设备下行链路输出端口在该频段范围内的本系统频段测试或GSM1800MHz在该频段范围的测试-82dBm100kHz 适用于GSM900MHz设备下行链路输出端口在该频段范围内的其他系统频段测试-36dBm100kHz适用于GSM900MHz设备上行链路输出端口在该频段范围内非工作频段注1的测试930MHz960MHz-57dBm100kHz适用于工作在GSM注2上行链路和GSM1800MHz下行链路频段设备在该频段范围内的测试-36dBm100kHz适用于工作在GSM900MHz设备下行链路频段范围内的非
38、工作频段注1的测试1710MHz1755MHz -98dBm100kHz适用于GSM1800MHz设备下行链路输出端口在该频段范围内的本系统频段测试或GSM900MHz在该频段范围的测试-82dBm100kHz 适用于GSM1800MHz设备下行链路输出端口在该频段范围内的其他系统频段测试-36dBm100kHz适用于GSM1800MHz设备上行链路输出端口在该频段范围内非工作频段注1的测试1805MHz1850MHz-47dBm100kHz适用于工作在GSM注2上行链路和GSM900MHz下行链路频段设备在该频段范围内的测试-36dBm100kHz适用于工作在GSM1800MHz设备下行链路
39、频段范围内的非工作频段注1的测试1880MHz1980MHz86dBm1MHz2010MHz2025MHz86dBm1MHz2110MHz2170MHz52dBm1MHz2300MHz2400MHz86dBm1MHz2400MHz2484MHz-47dBm1MHz2500MHz2690MHz86dBm1MHz3300MHz3400MHz86dBm1MHz3400MHz3430MHz86dBm1MHz3500MHz3530MHz86dBm1MHz注1:非工作频段是该频段范围内除本系统之外的其他GSM系统占用频段,如被测设备上行工作频段为885MHz909MHz时909MHz915MHz为带外非工
40、作频段应测范围。注2:含GSM900和GSM1800设备。注3:偏离工作频带边缘2.5MHz至10MHz范围内不考虑互调产物。注:对于直接与基站耦合的上行链路不做特殊频段要求5.17.3 测量方法5.17.3.1 每载波带外杂散a) 按图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c) 将GSM信号发生器输出1个8PSK调制的载波信号,并将其设置在有效工作频带的中心频点上;d) 设置数字压扩系统增益为最大;e) GSM信号发生器的电平设置为,使数字压扩系统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f) 设置频谱分析仪测量带宽为30kHz,检波方式为峰值检波;g) 按
41、表5中频段要求,采用频谱分析仪分别读出各个频段范围内的杂散发射功率电平。5.17.3.2 有效工作频带内杂散发射a) 按图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c) 同时将GSM信号发生器输出1个8PSK调制的载波信号,中心载波设置在有效工作频带的中心频点上;d) 设置数字压扩系统增益为最大;e) GSM信号发生器的电平设置为,使数字压扩系统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f) 按表6设置频谱分析仪测量带宽,检波方式为RMS检波;g) 采用频谱分析仪分别读出各个频段范围内的杂散发射功率电平。5.17.3.3 带外杂散发射a) 按图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42、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c) 同时将GSM信号发生器输出4个间隔为2MHz的8PSK调制载波信号,中心载波设置在有效工作频带的中心频点上;d) 按表7、表8设置频谱分析仪测量带宽,检波方式为RMS检波;e) 设置数字压扩系统增益为最大;f) GSM信号发生器的电平设置为,使数字压扩系统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g) 按表7、表8中频段要求,采用频谱分析仪分别读出各个频段范围内的杂散发射功率电平。5.18 噪声系数5.18.1 定义噪声系数是指被测数字压扩系统在工作频带范围内,正常工作时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之比,用dB表示。5.18.2 指标要求a)
43、 单机:最大增益及增益为GMAX-15dB状态下噪声系数NF6dBb) 星型组网:最大增益状态下噪声系数NF7dB注:极限条件时噪声系数也应满足上述单机的指标要求。5.18.3 测量方法5.18.3.1 单机测试a) 按图8虚线所示校准噪声测量系统;图8 单机噪声系数测试连接图b) 将数字压扩系统加电打开,关闭下行链路中的功率放大器;c) 调节被测数字压扩系统增益为最大增益;d) 关闭数字压扩系统噪声抑制功能;e) 用噪声系数测量仪测试数字压扩系统高中低三个频点的噪声系数;f) 调节被测数字压扩系统增益为最大增益回退15dB;g) 用噪声系数测量仪测试数字压扩系统高中低三个频点的噪声系数。5.
44、18.3.2 星状组网噪声系数测试1) 按图9虚线所示校准噪声测量系统;图9星状组网噪声系数测试连接图2) 将所有支路的远端站加电打开,调节被测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3) 仅关闭每一独立支路的第一远端站的噪声抑制功能,其他远端站打开噪声抑制功能;4) 用噪声系数测量仪分别测试直放站高中低三个频点的噪声系数。5.19 传输时延5.19.1 定义传输时延是指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时间延迟(指近端机加远端机总时延,不含传输路径)5.19.2 指标要求时延:20us5.19.3 测量方法a) 按图10所示用连接测试系统;图10 传输时延测量连接图b)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设置
45、为单时隙信号;c) 将信号源输出电平设置为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输入电平回退5dB;d) 设置远端站增益为最小;e) 调整中继线路衰减器使其设备工作在线性区域;f) 选择输出衰减器衰减量值使其测试系统B端设备输出信号与A端的信源信号电平基本相等。g) 用频谱仪显示信号源和经最后一个远端站放大后的输出时隙波形;h) 在频谱仪上测试出连个时隙波形之间的时间偏差为设备时延,如下图10所示。5.20 时延调节范围及校正步长(仅适用于一拖多的压扩直放站设备)定义时延调整范围:验证由于光纤拉远的级联引起不同远端时延偏差的补偿能力;时延校正步长:是指直放站最小的时延调节量。1. 指标要求时延调整范围100s时延校
46、正步长500ns2. 测量方法1) 按图1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12时延调节范围及校正步长测试框图2) 将信号源输出电平设置为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输入电平回退5dB;3)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设置为单时隙信号;4) 设置每一个数字压扩直放站增益为最小;5) 开机后,设备进行时延校正;6) 调整中继线路衰减器使其设备工作在线性区域;7) 选择输出衰减器衰减量值使其测试系统B端设备输出信号与A端的信源信号电平基本相等。8) 将频谱仪设置为时域模式,同时显示信号源和经直放站放大后的输出的时隙波形;9) 将直放站为手动时延调整时,通过监控管理软件进行每步进时延调整;10) 如图
47、6-14-2所示,观察频谱仪上测试出输入和输出端口两个时隙波形之间的时间偏差,即为 每步进调整时延MAX=n-1。见下图13所示.图13 时延校正步长测试5.21 组网能力5.21.1 定义组网能力是指数字压扩直放站应具备通过近端机与远端机之间的星型组网方式传递通信信号的能力。(适用于一拖多压扩直放站)5.21.2 指标要求可通过射频分路器实现网络配置,网络工作状态正常。1. 至少支持3端口星型组网方式;2. 每台远端设备均应满足 EVM(RMS)6;3. 每台远端设备增益均应满足:额定增益±3dB。4. 时延调节偏差满足时隙同步要求时延校正补偿精度±3s5. 星型组网:总
48、噪声系数NF7dB5.21.3 测量方法1、 将数字压扩直放站一个近端机和三个远端机用射频三功分和衰减器组成被测系统如图14所示图14时延校准偏差测试2、 按图14方式连接测试系统,调换A、B端口连接线缆,分别测试上下行路径的输出信号EVM(RMS)6及额定增益值;3、 按图12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按测试5.20章节步骤测试多个远端机的时延校正补偿精度;4、 按图11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按测试5.18章节步骤测试上行输出端口总噪声系数,6 电源适应性6.1 指标要求AC220V±44V、4555Hz或DC-48V±9.6V时,数字压扩系统所要求的技术要求均能满足。6.2 测量方
49、法6.2.1 电源电压变高试验在电源电压为AC264V或DC-57.6V时测量系统频率误差及矢量幅度误差(EVM)、最大输出功率、带外抑制,均应满足技术要求。6.2.2 电源电压变低试验在电源电压为AC176V或DC-38.4V时测量系统频率误差及矢量幅度误差(EVM)、最大输出功率、带外抑制,均应满足技术要求。7 设备防雷7.1 指标要求设备应具备一定的防雷能力,且必须内置防雷模块。对于交流220V供电设备,要求可承受的标称放电电流20kA,最大放电电流40kA;对于直流-48V供电设备,要求可承受的标称放电电流10kA,最大放电电流20kA。7.2 测试方法1. 标称放电电流1) 按照图1
50、2进行连接,先将雷击发生器与电源的L线(对于直流,将正极)并联接入数字直放站;图12 防雷测试连接图2) 使用雷击发生器产生8/20s波形,幅度为20kA(交流220V)/10kA(直流-48V),对被测设备放电15次,5次为一组,每次间隔1min,每组间隔30min;3) 将雷击发生器与电源的N线(对于直流为负极)并联接入数字直放站,重复第2步操作;4) 按照5.1、5.6、5.8的指标进行测试,设备应满足相关指标要求。2. 最大放电电流1) 按照图8进行连接,先将雷击发生器与电源的L线(对于直流,将正极)并联接入数字直放站;2) 使用雷击发生器产生8/20s波形,幅度为40kA(交流220
51、V)/20kA(直流-48V),对被测设备放电1次;3) 将雷击发生器与电源的N线(对于直流为负极)并联接入数字直放站,重复第2步操作;4) 按照5.1、5.6、5.8的指标进行测试,设备应满足相关指标要求。8 环境试验8.1 测试环境条件室内机: 温度+5+40,湿度85%;室外I类机: 温度-40+55,湿度95%;室外II类机:温度-25+55,湿度95%。8.2 指标要求经环境温度试验后,数字压扩系统应至少满足以下指标:a) 厂家声明输出功率容限按5.1节中极限条件的规定;b) 频率误差按5.6节的规定;c) GMSK调制精度按5.8节的规定;d) 带外抑制按5.11节的规定;注:类型
52、I或类型II依据不同的工作环境温度。8.3 测量方法8.3.1 低温试验a) 将正常配置的数字压扩系统系统不加电放放置环境试验室里以1/min速度降温,直至+5(室内机)、-40(室外I类机)、-25(室外II类机),温度稳定后保持2h,对数字压扩系统加电,按5.1、5.6、5.7、5.1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b) 恢复常温并稳定2h后,再进行同样项目的指标恢复情况测试。8.3.2 高温试验a) 将正常配置的数字压扩系统系统放置环境试验室里以1/min速度升温,直至+40(室内机)、+55(室外机),温度稳定后保持2h,按5.1、5.6、5.7、5.1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b) 2)恢复常
53、温并稳定2h后,再进行同样项目的测试。8.3.3 恒定湿热试验a) 将正常配置的数字压扩系统系统放置环境试验室里以1/min速度升温,直至+402,再加湿至93% %,稳定后保持2h,按5.1、5.6、5.7、5.11定的方法进行测量;b) 恢复常温并稳定2h后,再进行同样项目的测试。9 操作维护功能由于各厂家数字压扩系统的结构不同,模块划分方式不同,操作维护功能实施方式也有所不同,本节测试侧重于验证操作维护系统必须支持以下功能。9.1 查询功能数字压扩系统操作维护系统应能对以下参数进行查询: 输出功率 增益 信道频率 控制参数 记录查询,包括操作记录和故障记录查询9.2 故障管理功能数字压扩系统操作维护系统应能对以下故障向操作维护中心提供告警信息: 开门告警 温湿度告警 电源告警 功放故障告警 功放过温告警 低噪放故障告警 本振失锁告警 驻波告警9.3 控制功能数字压扩系统(室内型除外)操作维护系统应能对以下参数进行远近程控制: 输出功率告警门限 功放开关 信道频率设置(除宽带数字压扩系统) 增益(衰减值) 噪声抑制门限9.4 系统安全管理功能数字压扩系统操作维护系统应有以下功能以保证管理系统安全: 操作权限管理 操作记录管理 故障记录管理10 安全要求10.1 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 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员制社交电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考核试卷
- 发动机的参数辨识和系统辨识方法考核试卷
- 创业空间的行业协会与交流平台考核试卷
- 电力设备的冷却与散热控制考核试卷
- DB11T 594.3-2013 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 第3部分:夯管施工
- DB11∕T 1824-2021 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使用和维护规范
- can i课件教学课件
- 中位数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信息类阅读综合测试(解析版)
- 节日课文课件教学课件
- 山东省日照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4年资格考试-CPSM认证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混料机的安全操作规程有哪些(8篇)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期中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400道
- 供应室教学课件
- 第三单元 测量(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1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线路工程)-2024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