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7/1f7bb715-d3b2-4fbb-894c-8b2d294ecf44/1f7bb715-d3b2-4fbb-894c-8b2d294ecf441.gif)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7/1f7bb715-d3b2-4fbb-894c-8b2d294ecf44/1f7bb715-d3b2-4fbb-894c-8b2d294ecf442.gif)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7/1f7bb715-d3b2-4fbb-894c-8b2d294ecf44/1f7bb715-d3b2-4fbb-894c-8b2d294ecf443.gif)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7/1f7bb715-d3b2-4fbb-894c-8b2d294ecf44/1f7bb715-d3b2-4fbb-894c-8b2d294ecf444.gif)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7/1f7bb715-d3b2-4fbb-894c-8b2d294ecf44/1f7bb715-d3b2-4fbb-894c-8b2d294ecf4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 .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
2、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选自纪的阅微草堂笔记)(乙)刘羽冲,沧州人。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涮 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 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何文勤公尝教日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选自纪的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经年一年左右。列说到处劝说。沟涮(x 沟渠。(1)根据文段意思
3、填空。说文解字中 竟”是会意字,意思是 乐曲终尽由此推断,甲文 竟不可得”一句中 竟”的意思应为说文解字中 角”是象形字,本义是 兽角也,与刀相似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 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较量,竞争;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乙文中 练乡兵与之角”中免”的义项应为 。(填序号)(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理解
4、: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石头在水流的 反冲击力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C古人岂欺我哉!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理解:刘肿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他却一直不悟,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3)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空用原文问答, 空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 1 )终了,最后;(2)A( 3)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书
5、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解析】【分析】(1 ) “ 竟不可得”翻译为 “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竟 ”意思是 “最终 ”。 “ 练乡兵与之角”翻译为 “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 “角 ”意思是 “较量 ”,故选 。(2)A:“尔辈不能究物理” 刻画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自己为是,自恃博才。故选A。(3)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做事不能 “据理臆断”这一道理。乙文通过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的故
6、事,告诉人们“满腹皆书能害事”的道理。两篇文章都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据此作答。故答案为: 终了,最后;A; 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书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
7、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参考译文】(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最终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
8、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 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
9、很疯彳f ;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刘羽冲,他是沧州人。有一回,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 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 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 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 州官游说,州官也认为于国于民这是好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
10、沟渠才挖成,大水流 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成了鱼。从此之后,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 "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11、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山门圮于河 尔辈不能究物理 阅十余岁不亦颠乎(2)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 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
12、石兽。B.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C.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 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兽?链接材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注释】遽(j Q :立即。 契:用刀雕刻。【答案】( 1 )倒塌;
13、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 2)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 3) C( 4)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臆断做事情,死守教条。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河兵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解析】【分析】(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圮 ”是 “倒塌 ”; “物理 ”是古今异义词,“事物的
14、道理、规律 ”的意思。(2)句中的 是(这)、木柿(指木片)岂能(表反诘,怎么能)、为(被)、去(离开) ”几个词是赋分点; 句中的 “下流(指下游)、固(本来,固然)、颠(颠倒,错误)、求(寻找)”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从文章内容看,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是“据理臆断 ”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由此可见,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据此,选项C 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故答案为C。
15、( 4)本文中的老河兵,之所以能够找到是因为老河兵能综合石兽的特点、沙子的特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而“刻舟求剑”故事中的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进,楚人只凭主观臆断来判断,自然是找不到剑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为: 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 C; 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臆断做事情,死守教条。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河兵成功的原
16、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
17、的主旨,进 行分析。【参考译文】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铝,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 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
18、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 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链接材料: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
19、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 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 剑,不是很胡涂吗?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杨生畜犬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 以此犬见与。”生日: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 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 家。(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
20、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犬引颈下视井中/下车引之B.生知其业理髭甚C.犬时日机处跑野有麦场D.遂应之/遂成枯落(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3)你怎样评价犬夜走归杨生家”的行为?【答案】(1) D(2)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3)正一一动物有灵性,不要轻视、小看他们;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需要我们真诚善待;反一一 对原主而言,狗是个忠诚的朋友,但对于新主而言,却是带着欺骗、不 诚信的行为。【解析】【分析】(1) A.伸/拉。B.意思/神情。C.回头张望/环顾。D.都是于 是,就”的意思。故选D。(2)宥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 ”翻译为有
21、人经过,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过去一看”据此断句为: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3)本题可从正反两方面去作考虑:正面可以从动物有灵性,不要是人类忠诚的朋友, 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角度来谈;反面可以从狗对于新主的角度来谈,因为这可以说是 不诚信的行为。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D;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正一一动物有灵性,不要轻视、小看他们;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需要我们真诚善待;反一一 对原主而言,狗是个忠诚的朋友,但对于新主而言,却是带着欺骗、不诚 信的行为。【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义理解一词多义。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
22、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 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 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杨生养了一条狗,特别喜欢它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这狗。一天,杨生在夜里行走,不小心掉到一个干涸的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有人经过,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过去一看,看见了井里有人。杨生说:你如果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行人说: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杨生说:这只狗曾经多次救活我,不能 送给你.其他的都行。”行人说: 你如果不把狗给我,我就不救你出来。”这时狗低头看了看井里,
23、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就答应了。杨生出来了,行人用绳子牵着狗离开了,狗不时 的回头看。过了五天,狗在夜里回到了杨生家。4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对日: 解狐可。”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邪? ”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 善。”遂用之。居有间,平 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 午可。”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邪? ”对 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 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1)用三条&q
24、uot;/给下列句子断句。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结合选文,分析 国人称善”的原因。【答案】(1)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午可不是你的儿子吗?(3) 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 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 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 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
25、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文意: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 (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善哉 /祁黄 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 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 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 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 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注意关键词:第一个子:你。
26、第二个 子:儿子。牙句末语气词,吗。(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文中的句子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推荐人才的做法。再者根据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日: 解狐可。"又遂用之晋平公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故答案为: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午可不是你的儿子吗?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 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点评
27、】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 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 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法的词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q
28、uot;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 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 (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段时 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 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白勺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
29、说 :"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 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 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 尔安 敢轻吾射!"翁日: 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没人 ,日与水居也,七岁而
30、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 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 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 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没人:能潜水的人。(1)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陈康叔公善射善:擅长B.旦与水居也日:每天C.但微颔之颔:摇头D.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B.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C康肃笑而遣之面钱不湿D.见舟而畏之见往事耳(3)翻译下列句子。尔安敢轻吾射!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4) 甲
31、乙 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答案】( 1 ) C( 2) B( 3)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每天(天天)与水在一起生活(为伴),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解析】【分析】(1) C. “但微颔之”中的 “颔 ”,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摇头 ”。(2)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B.均为介词,凭借。 A.射箭/射箭的本领。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看见/了解。故选Bo( 3)本题要注意“安 ”“ 轻 ”“ 日 ”“ 居 ”“ 而 ”“ 得 ”“ 道 ”的意思。其中“轻 ”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日是名词作状语,需要注意。(
32、 4)此题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依据【甲】【乙】两文的意思,可以概括出“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的道理,也就是熟能生巧。故答案为: C; B;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每天(天天)与水在一起生活(为伴),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
33、示不同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翻译】(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
34、点头。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 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 必
35、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 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 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 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 尔安敢轻吾射! "翁日: 以吾酌油知之。”乃
36、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 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 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 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没人:能潜水的人。(1)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公亦以此自卫矜:康肃笑而遣之遣: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见舟而畏N畏:(2)翻译下面句子。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3)断句,请用斜线标出。(限断三处)故
37、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4)【甲】【乙】两文都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夸耀;打发;随意、随便;畏惧(2)(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3)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解析】【分析】(1)本题要注意 遣”解释为 打发”。(2)本题要注意 但(只是)”颔(点头)”得(学会)”等的翻译。(3)这句话意思是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据此可断句为:故北方
38、之勇者/ 问于没人/ 而求其所以没/ 以其言试之河。(4)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甲】文卖油翁因为倒油的技术娴熟而得到陈康肃的尊重;【乙】文写了南方人潜水的本领高强,北方人也来学习。因此,通过分析可知,两文都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故答案为: 夸耀 ; 打发 ; 随意、随便; 畏惧 。 (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故北方之勇者/ 问于没人/ 而求其所以没/ 以其言试之河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
39、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
40、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从中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附参考译文】【甲】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以此自夸。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不离开。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康肃公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你射箭也是凭手熟的)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
41、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肃公笑着将老翁送走了。【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那么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
42、人一样。7.阅读下面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4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一选自纪日匀河中石兽乙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 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稣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獐沱 、涿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 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一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注释】 尧殛(j )(稣(gd。于羽山:传说稣因治水不力而被尧帝处死。薄沱(hutu 0 : 一条大的河流,在河北省西部。该河出山西省繁峙县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 流入河北平原。(1)对乙文中画线句
44、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 /石壁如带B.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C余奉使?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D.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 /横亘石壁如带 (2)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土已:倒塌B.掉数小舟棹:戈IJ船C.其泥炭东流岁:年D.此理必也然:这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尔辈不能究物理。 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4)甲乙两文虽然所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揭示了一
45、个相同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答案】(1) D(2) C(3) 你们这些人不能够探究事物的道理。 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4)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解析】【分析】(1)语句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的句意是: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间,往往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卵的石子,像带子一样横亘在石壁上。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余奉使河北 /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故答案为D。(2)C. “其泥岁东流 ”的意思是: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岁 ”是 “每年 ”。故答
46、案为C。(3)本题 句中的 “尔(你)、究(探究)、物理(事物的道理)”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 “谓(说)、皆(全,都)、湮(堵塞)”几个词是赋分点。( 4)河中石兽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沈括梦溪笔谈中,从古书上的记载和作者实地考察,了解了陆地形成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为:D;C; 你们这些人不能够探究事物的道理。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
47、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
48、即可。【参考译文】甲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
49、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 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乙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间往往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卵的 石子,像带子
50、一样横亘在石壁上。这里应是昔日的海滨,而现在东距大海已有近千里。所 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古史记载尧杀稣于羽山,旧说羽山在东海 中,而现在却在陆地上。凡黄河、漳水、源沱、涿水、桑干等河流,全都是混浊的水流。 现在关、陕以西之地,水在低于地面的峡谷中流动,最深处不下百余尺,所携带的泥沙每 年向东流,都成为形成大陆的泥土,大陆由此而造成,其道理就是这样。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 些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 关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君
51、值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 宥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注】原:原国。卫:卫国。(1)解释划线的词语。罢兵而去是亡吾信也(2)翻译下面句子。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 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答案】(1)离开;失去(2)得到原因却失去了信义,我不做这样的事。(3)赞成晋文公,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 胜,政原得卫【解析】【分析】(1)此题多是古今异义词,如,去:离开。亡:失去。(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吾:我。为:做。(3)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
52、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 受。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 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如,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 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致原”得卫。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 原三日即下矣”(或关原 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故答案为:离开;失去;得到原因却失去了信义,我不做这样的事;赞成晋文公,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 政原得卫”。【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53、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附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 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
54、备收兵回 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秦观劝学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
55、疏 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 时十一二。每阅一 事,必,寻绎数终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寨答邢词日: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蔽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 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选自精骑集) 【注】暗疏:默写。 滑稽:巧言善辩。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惩艾(y):惩戒。囊(n&ng :从前。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勒:编辑。(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虽有强记之力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而常废壬不勤吾十有五而志壬生C面聪明衰耗结友面D.庶几以此补之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3)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简要说明。【答案】(1) B(2)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普忘/庶几以此补之。(3)秦观现身说法,说明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 业的情况,告诉我们要趁大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愚人节活动策划 合集15篇
- 广告专业实习报告15篇
- 心灵捕手观后感9篇
- 团学干部培训课程
- 徒弟代表发言稿15篇
-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产业链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静力水准系统在合肥光源的安装调试及其在ATL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物业安全管理责任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家电产品分期购买合同
- 化学-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5届高三调研考试(三)试题和答案
- 智慧农贸批发市场平台规划建设方案
- 小学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300题带答案
- 林下野鸡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招聘考试真题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Python编程基础(项目式微课版)教案22
- 01J925-1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
- 欠电费合同范本
- 2024年新高考地区数学选择题填空压轴题汇编十八含解析
- 大型商场招商招租方案(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