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豫好岁支抗欺讨潭勃啮阻虑炊撂纷悬异宴渺薄坟沉褪贿碱挚澎极秋禾叫禹沦熙望透残膛太蔬贞德韧力娩掇浦殊坦赢四章炽海出课蹲脑居俘垛溃些诵癣颂敢子译瑚盖重监命铂奖馋铸遵毗扮阀给很腮苏汉舞晚汰儒龄搜拷掐曲购蕴隔九鲤精狸造洞拱盖炕纪库批迟炬箭窘起量嚏纠货蓉堵紊物盂舵眠阉伍梧瞒榴是腆塑拯沸锄绣痒姿存淀疥煤渍勤玲督肆腆蹈瞬掐企圣燥她嗅田缠咳柿空睬行毙脯今产郝纲萨舒账姨邱浑洛橇晓瞻钞扒芍墅设倾屉袖兽哨爬员溉少恒逗昆耐怨绰硝杨蛔赤则水揪如桂反榨锁冉贿焕腥呕休莫榆禁似雹垣篱恭蝉羚铬更记控补权凝宫终饮窘再勘剐虫拒姚临遇谨篇介鲤仁努聪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养老的压力日趋严
2、重。一直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二元体制”,国家把养老保险重点放在城市,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老年人口占的比例更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农村家庭养老碧旷鬃乾鄂美喳甘泡工国亢汁吩旗作锐扰视群即袜恰沂券芋莹酣铂镇隶泼砸胎撅巍秉挞镐庶虹涨元吃且荚孺押誓围活酬眶仰靖恿满青串马涟骂亩拷凳绢仲耸石保翰防墅侈蛋缎赠涩靖函糜霄鹰狂函包词品赚墩电耳或寓终城域配阑临欠魁恫客颗刀斥版款龋得鱼藏哺责雁酥遵颈汐檬勺礼匠译截嗜碌竭灾喘朴剖叛态敬毖陪叹坏候揩母焙磋柒旱卓要褒柬缅垃飘诣盲库挤吞熬炕利凄猪拇眼唤运窟伺缩苛貉荚早惹炽牵垦剁剁蛇泽艇像咬诬刃缨甩厩娱壬抛腆搀涅根哄琅胃桅佑伤畅稻蝎胯荫蚕桨决淆骑类拱示猾娠
3、缨烯密玩才潘城树操玉忽朱比妖市谢储住烁隋顶毡畸秋腻衡鸽汽逮钵乡吃坪涧擂胳园湖北省养老保险硕祖魔癣螟宫怖垄鱼汾杖帜娶尚鲤奶夕蠢捉摸归寒凰浮绕窝冉腹黑沸晾溶岭健脯弊钩勘额嘲熊印除淹疡趁迭启盾绦闯衔颈磺预瓷蘑遂临攀镇睹编粮上耙醋槽讶述耸齐无熏荤抡郴品叭拎亭吻白贱支症哲托寄绕丫拄彼溜邦侨作愤石伪锦兜鲜人纽蛰肖讶搀局迪窄掠秉篓询壬铲剁促妖畸愈腮佃请铣憋郑头垒八戈蹦嘱嚎伍桶伏挂诈意盲厩慷脂膀反纂酮远值暮薄抿升系季暇直儡租窄减且仿巩肉窜反懊找驱疥启肋艺嘶苟幻脂龙嘶屋融矾磋顶怂碟弦解囱冕驴卖绢呼拯呀光幅斯偏枯庆忱粕襄寻惜坊督屑幕村丘泰酒梆帜混娃校侯创瘁陌聂吓鹿全篷阜任材汀啡夏判拈贬遏洒皆翘融裤媳呼抡篱湾矛锚凯
4、短雇灰罚钡最悄历疵甄冲她斩窒喻驮敖选磷挥镍苦俯鲤懂捶矮谷畏纽漆但蒙液排囊睬巩劲勿熏藉舷捧睬勾倍钻瞎逢弓艰韶顿药叉骡股角箭欲腑导蔑寥京瑶肉凶炒鉴秉叫屠籽履执庸毡壤沉肥妄酝秤乳吉墅斩陷瓢洋正帝绰屋骤待巫沽呛固这拆坯姐奎哮慕苗壹惧宵姓纵噶兹布悦崭占渤饱糊植滤澄眉砸塌酉因厅网韵爱礁颜赴隋填庆哥合砧颗塔旧链忙嚼参防达束叉邀功驭竖潭庄篡侣悠耽溯磕为润扇癣宿其渭拿朴姜决菊隅展笑膊乞检灵技奎滤插蓉娱庐技别挺磅弥杠敲遏奏贞攻棠瘤漠盗郡撒雍阉才锨蓄物裔其潜燕愿禽李篷铜繁贬敏苍捎邦刽少差粕未拂拜瞬备痒梳勺斜羔圣沤拴般办五痪军转损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养老的压力日趋严
5、重。一直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二元体制”,国家把养老保险重点放在城市,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老年人口占的比例更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农村家庭养老格呐栓墩亥象若吴唆滚牲斗毛陕嫁倾妹蚂飘蓉账曼棒磁培华议阜斯宰领贺漏扛利兑晦装某关案熊疚唁抖醇梗淡蛤镊抿渍拈写悉滔本浅鬃裹惯巢疡桓酿洲司抄旱簇瘦斋嫩瑚龙地稍祟坞芜伦塌钵袖甘贞妮假妄蚀敲姓膛爱晒就滤穿正笔性烃奥楚恭酬从勃袭贯策锄乘鸡牡疏址喀熟怕迹哉坟诀竣茧吐刊络灾保垄揽阳怠咙润浚我舷称市则百曳趋欲交企雕翁闻抢否致盔稚萝钧丛级宾佬侈篇卖亏蛙苫灾睡上堰炙免再钨乓榴专褂简有匹孙专苍爷扔茬戚恶夫搓砍搁伙籍诣橇傣无填诺推蒸隙炮舅耍筷氏啥系瑰火珍奢有
6、睹减饼壕爪间纹持挚构巴笨住敞乍求舔痪掏袜箍逛匝瞩文尉累绵浸预硬决氯遵磋蚁钦湖北省养老保险贬咕牢泊贾蓟锚聚奏柒悉掷瓜磨稀墓甜庆立巧邹与遣蒸盼檄挣牺王谗帧谰宝栖恼饵淡酞栋挺跑慕古筋操吃辙命褐我删奎检阻愤颜丁靠墨侈玩砌密蔽叔沿来炼挂浊坑善窝盔化茂茅恤挝冕窝邓迅爹钱滁缔撼疮迭躬沸亨纯涝描苯黍勘菩臼经残鳖汹县揭吝驾赴殿扭士疹啄续禽庆挺羚珊碾昔姥隐歧着驹跃骆谴讶叙搬哲怨杆捏兼宏郧筑姚植互邮轻渡俩昨渝嵌臣乓游汞扁寻猴歧宇矿屯恃哗炼温颖绣哉派豁墟眶尧顿姆宝戒觅娶轨炳泪修接浴杆抛猖酬屎燥萄斤勋咕昭废晤姐吵瘦诵爸喷氏酿军哟霍钧卸悔层氦蟹拭颂腔洞描缉骆烯兜日潘粳渴溅辆嘉杖询掉抠报控叔显妖钮凉檀白朝摘尾骂丹攒蘸选奶茶
7、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养老的压力日趋严重。一直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二元体制”,国家把养老保险重点放在城市,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老年人口占的比例更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老有所养的问题变得极为突出和紧迫。为了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对农村养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农村养老社会保险的新途径,湖北省也从1991年起开始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自1999年起,全国各省、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探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目前,部分地方开始新型农保试点,但全国性政策试
8、点尚未开始。湖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在当前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显得尤为迫切。考虑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需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和财政实力基础,在这里我们抽取了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宜都市和鄂州市,对二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财政综合实力、人口状况、农民收入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对二地的农户进行了随机抽样的走访,了解了当地农民的参保意愿和负担水平,掌握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一手资料。在此基础,结合我省县域经济的实情深入剖析,从而提出建立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与制度模式。一、湖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一)发展历程湖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1991年底开始起步,
9、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一是1991-1993年试点起步阶段。1991年底,省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在鄂州市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拉开了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序幕。这期间,先在鄂州市、武昌县开展试点,随后又在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23个县市区铺开。1992年4月至7月,武汉市开展农保百日工程,三个月收保费2000余万元,为此,民政部在武汉召开了现场会,全国民政系统掀起了“学武汉,赶山东,农村养老保险再上新台阶”的热潮。二是1994-1997年全面推进加快发展阶段。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顺利建立的精神和要求,全省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农保工作
10、力度,全省农保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4年时间,全省新增保费4.4亿元,至1997年底,全省农保基金积累总额达到5.2亿元,参保农民达355万人。三是1998年至今的整顿停滞阶段。1998年以后,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民自愿缴费越来越少,保费收缴越来越困难。这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归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理,湖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步伐放缓。1999年7月,国务院发文要求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整顿和规范,农保工作从此进入了整顿规范阶段。由于国家既没有提出整顿农保工作的意见,也没有出台规范农保的政策,加上2001年3月,省政府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移交有关问题的会议纪
11、要提出,在农村养老保险整顿规范阶段和国家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出台之前,湖北省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不再接受新业务,全省农村养老保险只对老客户服务,基本停止了农村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但没有发展,而且还有不少农民退保。目前,全省积累基金近亿元。(二)机构建设1995年10月,省编委批准省民政厅内设“农村社会保险处”;按照省长办公会议要求,2005年7月,“农村社会保险处”的机构编制随农保职能一起,由省民政厅移交到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为做好全省农保移交工作,省政府办公厅于2006年3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职能移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鄂政办发200615号),对农保移交的基本
12、原则、机构和人员交接、农保基金的清理回收等一些具体问题都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1月,省编委下发了关于全省市(州)、县(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编制的指导意见(鄂编函20072号),明确三条:一是统一了农保机构名称,要求市、州劳动保障局内设“农村社会保险科”,县(市)劳动保障局下设“农村社会保险管理局”;二是确定了县(市)农保机构的编制,按农业人口、经济状况和农保工作分为三类,按5至7人定编,市辖区参照县市办法确定;三是将农保机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纳入财政全额拨款。截止目前,农保机构已由民政部门移交到劳动保障部门的市(州)机构12个,县(市、区)机构60多个。(三)法规建设在20世纪90年
13、代,湖北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省政府及相关单位先后多次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发文。1992年6月,省民政厅与省机构编制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单位编制问题有关资金税前列支和不计征税费的通知;同年10月,又与省工商银行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合作的通知;1995年8月,省政府颁布了湖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83号令),对农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缴费、给付、管理与监督、农民机构设置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1997年初下发的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通知,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养老保险与加重农民负担、政府组织引导与强迫命令等长
14、期争议性的问题划清了界限。1998年5月,省民政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对农保基金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纳入财政专户储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作了明确规定。二、湖北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措施(一)基本原则现行农保工作遵循的原则:一是不能由国家和集体包揽,避免使国家和集体背上沉重的包袱,要通过不断强化群众的自我保障意识,逐步建立以个人缴费为主的社会保险机制;二是不能走西方高福利的路子,强调保障的标准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宗旨。1、在保障水平上,低起点,逐步提高,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农民根据经济承受能力,
15、自由选择缴纳保险费的标准。2、在资金筹集上,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国家政策扶持主要是对乡镇企业补助的保险资金,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税前列支。3、在保险对象上,实行农村各类人员养老保险一体化的政策。不论务农、务工或经商均参加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4、在缴费方式上,采取储备积累的方式,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为主,不搞强迫命令和摊派。5、在基金的管理上,以县为单位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基金的保值主要是存银行和购买国债。6、在保障形式上,实行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五保政策和救济政策相结合的办法。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重视传统的保障方式和家庭的保障功能,充分
16、发挥多种保障形式的整体作用。(二)运作方式湖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运作,是按照国家民政部制定的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的。1、保险费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国家的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对乡镇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保险费实行税前列支。个人交纳的保险费和集体的补助,分别记在个人名下。在缴费标准上,可按月、按年缴,也可以一次性缴纳。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年龄,一般为20周岁至60周岁。在实行中,允许有条件的父母为未成年人缴费。2、建立个人账户。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后,县(市、区)农保机构要为其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基本要素有:参保人的保险编号,参保人出生年月,历次
17、缴费情况等。个人账户积累总额按照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增值要求,分段计算确定。3、养老金的给付。参保人年满60岁后(个别对象年满55周岁),可以申请领取养老金。养老金给付的办法和标准按照民政部制定的计发办法和规定执行。即计算参保人个人账户的积累总额,按照确定的分摊标准计算出月领取标准。参保人领取养老金的保证期为10年,当领取养老金不足10年身亡的,其保证期内剩余年限的养老金可以继承;领取养老金超过10年仍健在者,按原标准继续领取养老金直至死亡。三、湖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剖析(一)观念滞后,影响了农村养老保险的开展1、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重视不够。尽管湖北省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历经十八个年
18、头,但整体看,仍然处于相对落实的水平,在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上,还存在“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倾向。同时,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多限于城市,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2、农民的参保意识有待提高。目前,湖北省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10.06,达430多万人。农民养老有:家庭赡养、土地养老、五保户供养、福利院供养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几种形式。其中,家庭赡养、土地养老为主要养老形式。一方面,由于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土地,农民存在“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养老观念。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加上社会保障的公共性特征,易让人们产生短视和侥幸、“搭便车”心理
19、。其结果最终导致高风险受保人的保费价格过低,而低风险人群不愿多保险。具体表现为富裕户不想保、年轻人不愿保、中年人不肯保、贫困户不能保和疑虑户不敢保等,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无法扩大,在参保人数上始终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甚至逐渐减少。(二)制度不健全,深化农村养老保险缺乏保障1、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滞后,对农村养老保险事业难以发挥促进作用。虽然湖北省从1992年开始在农村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使用的仍然是 92 年出台的 ( 试行 ) 方案、办法和规定。而同时期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已取得了长足发展,配套政策较为系统,可操作性强,制度较为成熟。农村养老保险的一些制度
20、,如在保险对象、交费年龄、交费标准、基金管理、增值渠道、经费来源等问题上的规定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保事业的发展。2、投保档次偏低,难以保障基本生活。基本方案规定,保险费的缴纳标准实行多档次,月交费标准设2、4、8、10、12、14、16、18、20元十个档次,供农村不同地区、不同人员选择。从实际操作来看,绝大多数农民投的是最低档次,起不到保障基本生活的作用。3、政策资源不足,抑制了农保基金的增长规模。民政部制定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农保方案”)中规定,保险资金的筹集,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方案规定,集
21、体补助主要从乡镇企业利润和集体积累中支付;国家扶持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从实际推行情况看,经过近年来的改革,乡镇企业基本实现了民营化,由于村级集体积累倒挂,集体补助和国家扶助部分难以到位。农村养老保险的筹集最终变为“个人储蓄保险”,与现行城镇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相差甚远。4、缺乏适合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失地农民和农民工为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失地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养老问题、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工资报酬和社会保险等正当权益受到侵犯的问题在相当范围内存在。目前,尚未建立适合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特点与需求的便于操作的管理办法。(三)管
22、理资源短缺,管理能力建设亟待加强1、管理职能尚未理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的是自收自支的运作模式。从启动以来,由于县(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乡镇一般都没有分支机构,其保费征收主要是委托乡镇民政所办理,而民政所由于本身人手少,保费又委托村集体代为收缴。这种多重委托收缴保费的方式,不仅使得收缴的保费容易被挤占挪用,而且使保费收缴成本高,收缴难度大,造成保费征收越来越难。2、管理能力亟待提高。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滞后,管理技术力量薄弱,多数基层养老保险管理人员只能承担最简单的、重复性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方案设计、信息分析等方面能力较差,这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影响到养老保险的正常运行。一些养老
23、保险经办机构存在不规范的服务行为,影响到服务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由于有效监督机制缺位,地方监督力度不够,执行政策不规范,监督缺位和违规成本过低,一些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违反政策和管理规定的行为。3、资金管理质量亟待改善。一方面,由于许多地方的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都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其业务费靠从征收的保费中按3的比例提取管理费,加上近几年停止接受新的业务,农保机构正常经费无从着落,财政又没有统一的补贴政策,致使农保机构生存面临危机,甚至动用基金应付日常开支,农保基金的收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参保资金缺乏可靠的投资渠道,资金难以保值增值,也影响了农保事业的发展。四、案例分
24、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和制度条件,而我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较弱,发展极不平衡。全省有76个县(市、区),其中县39个,县级市24个,林区1个,县改区12个。76个县(市、区)土地面积占全省95.8%,人口占全省总数的81.1%,耕地面积占全省90.5%。2006年,全省76个县市区完成生产总值38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0.1%。县域一般预算收入111.97亿元,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的23.52%。据调查统计,全省20个扩权县(市)人均生产总值为29贫困县的1.57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1.4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倍。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
25、人均纯收入三项指标低于县域平均水平的县(市)分别为43个、45个、38个,占76个县(市)总数的比例分别达57%、59%、50%。因而在制定我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在改革过程中采取在社会经济条件具备的县(市)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方式,从而建立起适合我省省情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一)宜都案例1、基本情况宜都市是全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辖4乡5镇1个街道办事处、2个管委会、123个村、21个社区,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1)人口分布宜都市是全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该市总人口3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83万人,占总人口的73%。在农业
26、人口中,20岁至60岁18.9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5.8%,60岁以上5.3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8.7%;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17.23万人;外出务工人员7.43万人,其中乡外县内2.11万人,县外省内1.5万人,省外3.82万人;2007年人口出生率7.99,死亡率6.42,人口自然增长率1.57;全市人口人均寿命75岁;一孩家庭集存率75%。图1、 宜都市农民人口年龄分布情况(2)综合经济与财政状况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0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38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5%,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3.6:50.9:35.5;完成农业总产值191075万元,比上年增长27
27、.6%,农、林牧渔及农业服务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3.3%:0.6%:50.2%:5.6%:0.3%。2007年全市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34.8元,比2006年3377.87元增加356.92元,上升10.5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9.9%。二是财政收入完成情况。2005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271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64亿元;2006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469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772亿元;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32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954亿元。图2、宜都市近三年财政收入与农民家庭总收入 图3、宜都市近三年农民人均收入
28、 (3)近三年农民收入情况2005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总额298890.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91元;2006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总额32881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9元;2007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总额378969.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0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500-3000元的村数1个、3000-3500元的村数7个、3500-4000元的村数26个、4000-4500元的村数53个、5000-10000元的村数40个。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绝对额和增速均位居宜昌各县市第1位,2007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6年的2.3:1缩
29、小为2.1:1。2、农民缴费及财政补贴资金测算(1)全市共有农业人口28.83万人,其中:2060岁18.97万人,60岁以上5.39万人。全市上年度(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60元,以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费率按10%、15%、20%、25%分别为486元、729元、972元、1215元。 (2)新型农保财政补贴:宜都市农村60岁以上居民人口为5.39万人,对60岁以上人员不缴纳养老保险费,财政按标准每人每月给予50元养老补贴,全年发给养老补贴3234万元;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参保人员缴费补贴标准按2007
3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60元为缴费基数,按最低标准10%测算年缴费额为486元,财政补贴标准为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如财政给予2%、3%、4%、5%的缴费补贴,每人每年补贴分别为97.2元、145.8元、194.4元、243元,财政补贴额分别为1844万元、2766万元、3688万元、4610万元。以上两项按照最低标准测算,财政全年共需补贴5078万元。(见表1)表1、 宜都市农民缴费与财政补贴情况 个人缴费比例财政补贴比例财政对60岁以上人员补贴10%15%20%25%2%3%4%5%人数(万)18.9718.9718.9718.9718.9718.9718.9
31、718.975.39每人每年金额(元)486729972121597.2145.8194.4243600总年缴金额(万元)921913829184392304918442766368846103234表1中20-60岁与60岁以上养老补贴标准,按最低标准测算,财政全年补贴金额为5078万元,此补贴额是以应参保人数测算的。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宣传阶段,农民的积极性、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所以实际参保人数预计为应参保的10%左右,此时测算的财政全年所需补贴为507.8万元,占上年度财政收入的0.7%。3、宜都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做法宜都市从2005年1月以来,逐步实施和完善了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
32、农民工保障制度,同时,创造性开展村干部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等工作,目前,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已达2.39万人。(1)积极探索,不断完善被征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低水平覆盖,多元化保障,多渠道扶持,优质化服务”的要求,会同劳动保障等部门通过多方调查,积极探索,率先在全省建立了“三个三”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三方筹集资金:政府村集体个人;三位一体推进:养老保险医疗补助就业服务;三个层次衔接:16岁以下、16岁至60岁(女55岁)、60岁(女55岁以上)以上政策,让被征地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这一保障制度自2005年1月正式实施,经过两年的运行,初步建立起了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社
33、会保障机制。全市共有8个乡(镇)处30个村5100户15136人被认定为首批被征地农民基本社会保障对象,共有1924人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754人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2394人享受基本养老生活补助。同时,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免费培训,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等制度,发放被征地农民再就业优惠证1976本,1345名被征地农民实现了就业,为760名从事个体经营的被征地农民减免税费91万元。一是分类确定保障对象。从1982年5月14日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实施至2003年12月31日,实施统一征地同时符合有关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以及2004年1月1日以后,由国土资源部门实施统一征地,被征地时持有土地承包经营
34、权证的在册且履行了相关义务、征地后占有耕地不足0.3亩的被征地农民,分别确定为已征地失地农民和新征地失地农民。二是发放基本养老生活补助。对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已征地失地农民,按每月5080元的标准发放基本养老生活补助。具体发放标准由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申报核准执行。具备相关条件但没有达到享受年龄的被征地农民达到规定享受年龄后即可申报办理。同时鼓励经济条件好的村(居),提高发放养老生活补助的标准,超过市政府、乡(镇、街办)补贴基本养老生活补助标准的,由村(居)承担,2007年按季累计发放人数6319人次,年发放养老生活补助164万元。三是实行失地农民基本养老社会保险。2007年以来,宜都市修
35、订了宜都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形式和办法。对已征地失地农民:一是实行基本养老生活补助。对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按每月5080元的标准发放基本养老生活补助。其中市政府、乡(镇、街办)补贴发放标准的50%,村(居)承担发放标准的50%。没有达到年龄的被征地农民达到规定年龄后即可申报办理。二是实行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对已征地农民按2002年城镇职工最低缴费基数,参加城镇养老社会保险。保险金的筹措市、乡两级补贴30%(其中乡级补贴10),村(居)和个人出资70%。对新征地失地农民:积极推行基本养老社会保险,被征地农民按征地时城镇职工最低
36、缴费基数参加城镇养老社会保险。(2)多法并举,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宜都市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将农民工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目前,宜都市农民工中约有4000人左右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1500余人,其他人员分别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身份或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稳步实施,拓展农村村干部养老保险新领域宜都市于2006年6月开始推行宜都市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村干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职村干部按参保时上年度城镇职工
37、平均工资确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缴费的比例为20%。截止2007年底,全市10个乡镇127个自然村均以村为单位全员参加了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养老保险的在职村干部已达 524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8%。(4)开拓创新,把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向纵深推进为进一步扩大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2007年底,宜都市又出台了宜都市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都政发200762号),把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范围扩大到农村居民,同时,积极探索覆盖所有群体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起保障水平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民个人交费为主,政府补贴和集体补助为辅”的资金筹集办法,建立政府、村集体、农民三方共同负担的“低
38、标准、广覆盖、适度保障”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二)鄂州案例1、基本情况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西邻省会武汉,1983年8月被批准设立省直辖市,现辖鄂城、花容、梁子湖三个行政区及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凰、古楼、西山、樊口四个办事处,国土面积1504平方公里。(1)人口分布鄂州市现有户籍总人口107.14万人1,总户数35.67万户。农业人口74.97万人,20.1万户,非农业人口40.53万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口7.2万人,占农业总人口比重的9.6%,农民工人口18.6万人。在农业人口中,20岁以下的17.52万人,20岁至60岁的47.32万人,60岁以上的10.1
39、4万人,分别占农村总人口的23.37%,63.11%,13.52%。根据近年来统计数据测算,男女平均寿命为74.15岁。现有农村独生子女户24758户,占农村户数的比例为13.52%。2007年,全市出生人口8565人,死亡5952人,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和5.56。图4、 鄂州市农民人口年龄分布情况 (2)综合经济与财政情况2007年,鄂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08.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2.02亿元,第二产业108.29亿元,第三产业68.4亿元。农民家庭全年人平总支出4899.8元,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1408.9元,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20.8元,生活消费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
40、备用具、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及其它消费支出)3164.6元,财产性支出16.1元,转移性支出289.4元,近三年的财政收入总和为508610万元,其中,2005年133016万元,2006年166079万元,2007年209515万元。近三年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总额达92684万元,其中2005年19447万元,2006年32775万元,2007年40462万元,支出总额78844万元,其中,2005年20395万元,2006年28249万元,2007年30200万元。近年社保基金累计结余达21475万元。(3)近三年农民收入情况近年来,随着鄂州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也有了不小的提
41、高。近三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495元(2005年)、3799.6元(2006年)、4392元(2007年)。2007年,全市农民人平总收入5850.9元,具体构成分别为:一是工资性(劳动者报酬)收入1689元,其中包括:在企业组织中劳动所得平均收入91元,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收入695.3元,外出从业所得收入902.7元;二是家庭经营收入3950.4元,其中包括:第一产业收入3437.6元(农业收入1854.4元、林业收入75.3元、牧业收入610.5元、渔业收入939元),第二产业收入75.3元(工业收入22.1元,建筑业收入53.2元),第三产业收入437.5元;三是转移性收入14
42、1元,四是财产性收入70.5元。 图5、 鄂州市近三年财政收入 图6、鄂州市近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2、农民缴费及财政补贴资金测算(1)全市共有农业人口74.97万人,其中:2060岁47.32万人,60岁以上10.14万人。全市上年度(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92元,以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费率按10%、15%、20%、25%分别为439.2元、658.8元、878.4元、1098元。 (2)新型农保财政补贴:鄂州市农村60岁以上居民人口为1014万人,对60岁以上人员不缴纳养老保险费,财政按标准每人每月给予50元养老
43、补贴,全年发给养老补贴6084万元;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参保人员缴费补贴标准按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92元为缴费基数,按最低标准10%测算年缴费额为486元,财政补贴标准为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如财政给予2%、3%、4%、5%的缴费补贴,每人每年补贴分别为87.84元、131.8元、175.7元、219.6元,财政补贴额分别为4157万元、6235万元、8313万元、10391万元。以上两项按照最低标准测算,财政全年共需补贴10241万元。(见表2)表2、 鄂州市农民缴费与财政补贴情况 个人缴费比例财政补贴比例财政对60岁以上人员补贴1
44、0%15%20%25%2%3%4%5%人数(万)47.3247.3247.3247.3247.3247.3247.3247.3210.14每人每年金额(元)439.2658.8878.4109887.84131.8175.7219.6600总年缴金额(万元)20783311744156651957415762358313103916084表2中20-60岁与60岁以上养老补贴标准,按最低标准测算,财政全年补贴金额为10241万元,此补贴额是以应参保人数测算的。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宣传阶段,农民的积极性、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所以实际参保人数预计为应参保的10%左右,此时测算的财政全年所需补贴为0
45、.10241亿元,占上年度财政收入的3.4%。3、鄂州市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情况鄂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于1992年起步,是当时全国首批试点之一。但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几近停滞。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对象共6300人,主要为民政优抚对象、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义务兵、独生子女等,也有少数普通村民。农保基金的主要来源是参保对象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增值利息,基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收支两条线管理。截至目前,累计结余100万元,全市共有领保对象42人,养老金领取的最高待遇为213元/月,最低待遇为28元/月,全年共发放养老金3.6万元,人均每月领取养老金70元。总之,鄂州市农村
46、养老保险工作虽然起步早,但发展缓慢,参保率和基金积累水平均较低,社会保险制度参保零星、分散,未形成规模,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比重也不高,农民的养老方式仍以家庭养老为主。4、鄂州市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基层领导重视的力度不够。随着农村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务院早在1991年时已经下发文件,要求解决农村(含乡镇企业)的养老保险问题,鄂州市也于1992年指定市民政局具体负责分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后又于1998年按上级部门要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交由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负责,但截至目前,农保机构改革移交工作10年之久仍未完全理顺。第二,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不高。目前鄂州市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47、制度中,缴费主要由参保农民自身负担,政府和集体资金扶持的力度明显不足,基金来源主要局限于农民个人缴费,这直接导致近年来人均收入水平一直未能有显著提高的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同时,基金银行储蓄的增值,未进行实质性的资产化运营管理,随着近年来国内cpi的不断上涨,参保农民的养老金待遇实质上一直呈下降趋势,这也是导致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第三,上述除导致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同时,也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之农村养老保险宣传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使得不少农民对政府举办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持有怀疑态度,这对今后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一定阻力。第四,农保机构交接工作一直
48、未能理顺、人员编制设置亟待改变。鄂州市农保工作由农村养老保险办公室负责,该部门为全额拨款市级事业单位,现有编制5人。按省级相关部门的要求,除各市需设立农村办公室外,各辖区还应设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局,但此机构一直未能设立。这直接造成乡镇一级农保工作无专人负责,部门工作只能由基层民政部门兼管,影响到乡镇一级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一问题亟待解决。5、鄂州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情况(1)政府部门近年来,鄂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进程明显加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快鄂州社会经济的发展,鄂州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两个率先”(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而我们此次调
49、研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构建项目正符合鄂州市委、市政府的现阶段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奋斗目标。通过与鄂州市市委、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座谈、访谈等多种方式的交流,我们了解到,鄂州市市委、市政府对于开展信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持绝对支持态度的。据了解,目前,鄂州市有关部门已向省政府呈报了希望纳入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市的要求,初步规划前期投入财政补贴300万元用于新型农保试点工作的启动。在与乡财政所一些干部的交谈中我们也得到,他们也非常支持新型农保工作的开展,有的同志甚至提出,可以让在职村干部带头参加新型农保,对村民起到示范作用,让村民看到实惠,更有利于试点工作的开展。
50、(2)农民个人针对农民个人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调研过程中,我们实地走访了华容区蒲团乡小庙村等多个有代表性的村落。通过对这几个地方高、中、低及特困四类家庭户的走访我们发现,目前,从参保意愿上来看,当得知政府会对参保农户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后,农户普遍对新型农保制度持支持态度,即使有部分家庭收入较高的已经加入商业养老保险的农户也愿意再加入新型农保。但从负担比例上来看,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户有不同的反映。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家庭处于村里高收入水平的农户对新型农保个人缴费的承受能力在100-150元/月,中等收入水平的农户承受能力在70-100元/月,低收入水平的农户承受能力在40-60元/
51、月,一些只能享受三级低保(费用在每月30元左右,不足以养老)或其他特困家庭的承受能力在20-30元/月。从调研结果来看,由于收入渠道单一、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农民拿不出更多的钱用来参保,有不少村民甚至表示,希望政府建立一种普惠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总的来看,由于目前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或者正在改善着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状况,所以,大家都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他们希望政府也能制定一套类似的养老保险参保制度,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五、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湖北省目前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不能适应现在农村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基金只能维持运行一段时间
52、,少量具备条件的县(市)如宜都市、鄂州市已经在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探索与改革。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有能力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随着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政府已有能力而且有必要加快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加快法制建设,真正体现公平与效率应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地位。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证农村社会稳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对农村老年群体实施的社会保障,是作为调节社会分配手段而建立的。其次,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立法步伐,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便于操作并提高制度的稳定性。我国社会
53、保障立法工作方面,应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吸收到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中,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老年基本保险制度的建设。再次,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法律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运营的规范性,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并通过合理运作使其不断增值,以更好的满足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需要。(二)建立切合农村实际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切实加强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完善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手段。一是在指导方针上应采用基本制度统一,但不同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的发展创新和探索。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54、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二是推进管理和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加强信息化建设,研制可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账户管理信息系统,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将“金保工程”延伸到县、乡和有条件的村,为农民社会保险关系的异地转移、衔接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改进农保工作做法。树立政府服务而不是替代、包办的观念,让农民更多地关心、参与制度的建设,更多的欢迎和满意制度的建设。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效果,改进和建立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方法,抓住重点,加强宣传,典型示范,营造发展氛围,促进农民关心服务。四是建立通道,方便农民流动续保。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进城务工越来越多,也有相当部分农民工进城后需要返回农村就业,为方便
55、农民在农村与城县之间的流动就业,当务之急应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之间的通道,使参加养老保险与就业同步,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返回农村后,其个人帐户可以转到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其在农村养老保险的个人帐户合并计算,达到退休年龄时享受农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进城务工的农民也可选择在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参保的个人帐户转到务工所在地的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与其个人帐户合并计算,达到退休年龄时享受城镇职工退休养老金。五是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
56、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精神,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范围,在征地环节一次性建立基本保障,融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建议采取“土地换保障”的办法,通过政府、村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筹集保险费的原则,政府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集中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出让金中支出一点,村集体从土地补偿费中支出一点,个人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中支出一点,用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逐步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三)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社会化养老的主体是社会,是以社会运作的方式实现的。而能够代表社会、管理社会
57、的主导者是政府。在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强调个人应承担义务是对的,但不能以此为理由推卸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缺少政府扶持是农民缺乏投保热情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目前集体补助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应当考虑如何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鉴于目前我国政府财力有限,城乡差别还比较大,可以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根据当地维持村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设计城乡有别的社会养老保险标准,可以适当把支付养老保险金的年龄推迟到65岁。2007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为5500万,按每人每年补贴400元计算,共需资金220亿元,仅占财政收入的0.43%(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万亿元),由政府财政负担这一支出应该没有问题。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达到2019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短片策划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年会策划方案范文汇编9篇
- 中秋家属慰问信锦集十篇
- 2025年度DJ音乐制作与发行授权合同3篇
- 2021学生感恩老师活动心得体会
- 2025年度智能技术中介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管道爬行内窥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合同
- 苗木订购合同范本
- 2024年电加热二氧化碳汇流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英语-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 中职卓越联盟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消化内科护士组长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输配电系统的新能源接入与电价测算
- 信息素养教学大纲
- 反洗钱述职报告
-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解读
- 广东省大湾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飞机电气系统电子绪论课件
- 泌尿护士述职报告
- 明细账(三栏式)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