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粮油储藏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所有开展粮油储存业务的企业。本标准确立了粮油储藏的一般技术原理、基本储藏技术要求和有害生物控制的一般性原则。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8946 塑料编织袋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50320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50322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GB/T 4789.15 食品卫
2、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 5520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GB/T 18835谷物冷却机GB/T 205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LS/T 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LS/T 1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LS/TXXXX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粮油 grain and
3、oils 各种谷物、豆类、油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如大米、面粉、油脂等)的总称。3.2 储粮有害生物 stored grain pest 危害储藏粮油的脊椎动物(鼠类和鸟类)、无脊椎动物(储粮害虫、螨类)和微生物。3.3安全水分 safe moisture content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度为65时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3.4半安全水分 semi-safe moisture 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度在6575时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3.5危险水分 dangerous moisture 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
4、度始终高于75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3.6露天储藏 outdoor storage将粮食储藏于土堤仓,简易棚仓或其它经特殊处理的露天货位上的储粮方式。3.7房式仓 warehouse形状如普通房屋和楼房的地上粮仓,如平房仓、拱板仓、楼房仓及高大平房仓等。3.8浅圆仓 squat sino又称矮圆仓,是一种仓壁高度与仓内直径之比小于1.5的圆筒式地上粮仓。仓壁主体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为250 mm270 mm。3.9筒仓 sino又称立筒仓,是一种仓壁高度与仓内直径之比大于1.5的圆筒式地上粮仓,包括钢筋混凝土筒仓、砖砌筒仓、钢板仓等。3.10地下仓 underground bin建于
5、地下或半地下的粮仓,如平洞仓、立洞仓、土窑仓、喇叭仓等。3.11低温储藏 low temperature storage将储粮温度常年控制在15以下,达到储粮品质保鲜、抑制有害生物生长与危害目的的储粮技术;3.12准低温储藏 quasi low temperature storage将储粮温度常年控制在20以下,达到延缓储粮陈化、抑制虫霉生长与危害目的的储粮技术。4 粮油储藏的一般技术原理4.1 影响粮油储藏的相关因素4.1.1 技术因素 粮油储藏是粮油收获以后到消费以前必须经过的流通环节,其目的是保证粮油产后到提供利用期间的数量和质量安全。粮油储藏技术是保证粮油安全储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先进
6、的技术和合理的技术组合不仅能保证粮油储藏安全,而且可以降低粮油储藏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可根据储藏物的种类、最终用途和质量情况,仓库及配套设施的性能以及当地的储粮生态条件等因素来决定储藏技术组合。4.1.2 生态条件和社会因素4.1.2.1 储粮生态条件储粮生态条件是影响储粮安全和储粮技术综合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根据我国的情况,可将我国划分为7个储粮生态区域,即:“青藏高寒干燥储粮区”、“蒙新干冷储粮区”、“东北冷湿储粮区”、“华北干热储粮区”、“华中、华东热湿储粮区”、“云贵中温低湿储粮区”和“华南高温高湿储粮区”,同一生态区域内由于海拔、地形等原因,不同粮库的实际储粮生态条件也存在差异。粮
7、食从入仓到最后人或动物消费之前的全过程中,自然生态条件中的气候条件都是影响其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高温高湿储粮区和湿热储粮区,储藏粮食的品质劣变迅速,容易遭受各种有害生物的危害;在干热储粮区和中温低湿储粮区,粮油收获后可自然干燥,粮食水分容易降到安全标准以内,但是,干、热的气候条件使昆虫感染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冷湿储粮区粮油收获后很难自然干燥就进入冬季,干燥降水和微生物的控制是安全储藏的关键;干冷储粮区和高寒干燥储粮区非常适合低温储藏,但应防止过度失水造成重量损失、影响加工工艺品质。气候条件越差的储粮区域,保证粮油储藏安全对储藏技术的要求就越高。4.1.2.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由流通、设备
8、设施和管理等条件决定。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差异,不同渠道购入的粮食质量差异较大,杂质和水分含量高的粮食,安全储藏难度大,须进行整理,符合要求后方可入仓储藏。粮油仓储企业要配备必要的仓储设备和设施,加强技术管理,具备保证储藏粮油安全的能力。4.2 储藏粮油的特性与品质变化4.2.1 储藏粮油的新陈代谢,储粮微生物,杂质,储粮的重要物理特性(如粮堆孔隙度、粮油的导热性与热容量、粮油的吸湿特性与水分转移,储粮安全水分等)与安全储粮也有密切关系。4.2.2 粮油储藏期间有很多因素可以引起储粮品质变化甚至使储粮失去食用和使用价值。5 粮油储藏基本技术要求5.1 粮油储藏设施的基本要求5.1.1 粮仓把粮
9、油放入仓房储藏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避免气候的不利影响,防止有害生物危害,保证储藏安全。建造粮仓要选择地下水位低,地势高,土质坚硬、均匀、干燥,通风良好,排水畅通,交通方便的地方。岩体地下粮仓要建在山体宽厚、石质坚固、整体性好的部位;要避开滑坡、破碎带,溶裂断层、含水线、风化带及堆积物带;且仓体轴线走向应与岩石走向正交,不能与岩石节理裂隙相平行。土体地下仓要建在稳定的冲沟、阶地和其他土层厚、地层稳定、地下水位低、便于排水并有动力电源的地方。各种粮仓的地基均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承载仓房和装满粮食的载荷。在有白蚁危害的地区要进行防白蚁处理。应清除粮仓周围的垃圾,防止水淹或水浸等。5.1.1.1 地面粮仓地
10、面应完好、光滑、坚固、防潮。地面无裂纹或裂缝,以免聚集垃圾、昆虫和螨类。光滑坚固的地面指用硬化剂处理、有良好防潮性能的高质量的混凝土。地面与墙壁结合处应处理成光滑的圆弧状结构以便于清扫。5.1.1.2 墙体墙面应完好、光滑,墙体外表面应为浅色(或用高反射率的表面)以减少热量的吸收。最好采取隔热措施。建筑应避免有“死角”,内部无裂缝。仓房的墙体可以采用石棉水泥,抗锈蚀的钢铁、铝材、石料、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墙体内侧应有有效的防潮层。5.1.1.3 屋盖屋盖必须完好无损,其外表面应为浅色(或用高反射率的表面),仓内空间尽量避免使用支撑柱。即使采用“平”屋盖,也应有不小于3%的坡度,以便雨水顺利
11、流走。屋盖应有良好的隔热性,减少热量传递入仓或避免遇寒冷气流时产生内结露。屋盖不应给昆虫和螨类提供隐蔽场所,不受鸟类、啮齿类动物、昆虫、螨类和霉菌的危害。内部的吊顶能改善隔热性能,但吊顶和屋盖之间的空间可能为害虫提供隐蔽场所,因此,这一空间必须与储粮空间严格隔离。低温仓和准低温仓必须吊隔热顶棚,顶棚与仓顶之间必须留30 cm以上的空隙。屋盖檐槽所有的下水管应在仓墙外面,不能将水管设在仓墙内侧或墙体内。5.1.1.4 门窗在满足进粮、补仓和通风散气的前提下,门窗数量应尽可能少设,门窗、平房仓的粮情检测小门、浅圆仓和筒仓的进人孔结构要严紧,门窗关闭能隔热密封,开
12、启可通风。在仓房的门窗孔洞处应布设防虫线和防鼠设施(如挡鼠板、防鼠网等),以防止昆虫、啮齿类动物、鸟类和蝙蝠进入粮仓。窗户可安装遮荫天篷以减少外界热量传入仓内。低温仓和准低温仓的门窗必须采取隔热措施。5.1.1.5 仓内照明仓内应安装照明灯具,但数量要少,体积要小,释放热量少,且具备防爆、防粉尘功能,平房仓符合GB 50320,钢板筒仓符合GB 50322的规定。5.1.1.6 其它粮仓整体结构应符合国家建筑、防火和使用等有关规范的要求,堆粮线6 m以上的仓房(如高大平房仓、筒仓和浅圆仓等)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粮仓机械化的要求,便于粮仓机械的使用;应考虑机械通风和环流熏蒸的要求,预设地槽、环流熏蒸
13、管道、密封管槽等配套设施;粮仓应符合防震要求;仓房走向要因地区不同而异,在华南高温高湿储粮区,华中、华东热湿储粮区和云贵中温低湿储粮区,以获得太阳辐射的热最少为原则,使仓房长轴呈东西走向。其他夏季高温持续时间较短的储粮生态区域,以尽量避免与北方寒流正面接触、减少结露为原则,使仓房长轴呈南北走向;在有白蚁活动的地区,应进行白蚁检查;各类仓房的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必须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的粮油储藏技术人员参加。粮库地质结构稳定的边坡要保持自然地形,必要时可以种植草皮或修筑护坡;要根据地形、当地最高年降雨量等情况修筑挡水坝和导流泄洪道;土体地下仓周围10 m以内无高大乔木;100 m以内无水渠和水塘等
14、。5.1.2 粮仓设备5.1.2.1 各类粮仓均应根据仓型和储粮任务的需要,配备必要的机械设备。固定机械设备和通风、熏蒸管道等,要与土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5.1.2.2 仓房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清理、计量、粮情检测的仪器设备和消防设施器材。5.1.2.3 立筒仓、浅圆仓要配备除尘、防爆设备。5.1.2.4 立筒仓及其它高大粮仓要安装避雷装置。5.1.2.5 立筒仓、浅圆仓要有进出仓设备,高大房式仓要配备进出仓输送设备。浅圆仓、高大平房仓等堆粮线在6 m以上的大中型仓房应配备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设备和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5.2 粮油入仓与堆存5.2.1 接收入库前的准备5.2.1.1
15、粮油入库前必须对仓房、器材和用具进行检修,做到仓房无裂缝、不渗漏,门窗及设备完好,所有设备能保证正常运转。5.2.1.2 粮仓、货场及周围环境要彻底打扫,仓内要清除残留粮粒、灰尘和杂物,填堵孔、洞、缝隙。入仓前须进行空仓杀虫。不能隔潮的地坪,在装粮前要进行防潮处理或铺垫隔潮物料,确保储粮不受潮。5.2.1.3 在装粮前要严格检查包装器材和装粮用具,发现有活虫或虫卵要经杀虫处理后方可使用,处理前后要做好隔离工作,防止传播和再次感染。装粮用的麻袋、面粉袋和编织袋必须符合GB 8115、GB 8665和GB 8946的规定。5.2.1.4 储藏油脂的装具必须清洁、干燥、无油脚、无污垢、无铁锈、无异味
16、。装油前要仔细检查,如有砂眼、漏洞和裂缝必须修焊好,保证不渗不漏。非食用油脂装具要有明显标识,严禁与食用油脂装具混用。5.2.2 对入仓粮油的质量要求5.2.2.1 对入仓粮油要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严格进行检验,不符合标准的粮油要整理达标后方可接收入仓;暂无国家标准的小宗粮油,要符合当地地方粮油质量标准方可接收入仓。在入仓前要对粮油进行降水干燥和除杂处理,使水分含量符合5.2.2.2的规定,杂质含量不超过1,以保证储粮品质,提高储粮稳定性和节省仓容。5.2.2.2 对不同种类、不同品种(指优质品种与普通品种)、不同等级、不同水分(安全水分粮、半安全水分粮和危险水分粮)、新粮和陈粮要分别储藏,凡
17、要常规储藏度夏的储粮,其水分含量在当地历史极限高温条件下的安全储藏水分标准。储藏过程中可进行温度控制的粮油,水分含量不得超过可控温度条件下的安全储藏水分标准以内。稻谷、大米、小麦和玉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安全储藏水分标准可从附录B查得近似值。5.2.2.3 入仓粮油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5.2.2.4 已感染病虫害的粮油应单独存放,防止互相感染,并根据病虫害的感染程度妥善处理;如果发现带有属于禁止入境的病虫和杂草种子,要按照国家的植物检疫法规,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就地处理并及时向当地粮食主管部门和检疫部门报告。5.2.3 对粮油堆存的要求5.2.3.1 粮油出入库须采用配套的搬运与输送设备,尽量减少粮
18、食的损伤(破碎)、尽可能减少扬尘。5.2.3.2 入库的粮油应根据质量、仓库条件和计划储藏期限,合理堆放,减少重复搬倒。对仓容和货场要适当留有余地,以便在必要时倒仓、整晒或进行其它库内作业。5.2.3.3 粮食堆存形式与堆存高度因不同仓型而异,以保证储粮和粮仓设施安全为前提,尽量提高仓容利用率,但严禁超仓容量装粮,以保证仓储设施和人员安全。5.2.3.4 囤垛要以“安全、整齐、美观”为原则,重点是“安全”;堆码要整齐、牢靠,不歪斜,不围柱或靠墙码垛,面粉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揉包倒垛。5.2.3.5 为提高仓容利用率,节省包装和储藏费用,便于机械化作业,大宗粮油应尽量采取散装。5.2.3.6
19、露天囤垛和土堤仓不设在高压电线下面;囤垛间应按消防安全条例要求留足消防通道;起脊要有40°50°的坡度,表面平整无凹陷;周围和顶部要苫盖严实;风大的地区应加防风网;雪后要及时清扫四周及囤垛上的积雪。5.2.3.7 新榨毛油必须沉淀、过滤后或精炼达标后方可灌装容器储藏。200 L标准桶灌油180 kg为宜;油池、油罐应有与其容量相应的挡油墙并严格按设计容量装油,不得超载。油桶要拧紧桶盖,摆放时要使桶身略有倾斜,以防积存雨水由桶盖处渗入桶内。5.2.3.8 油脂储藏要防止日光曝晒,不能将新、陈油混装。5.3 粮油储藏技术5.3.1常规储藏指对进仓储存的粮食采取清洁卫生、自然通风
20、、定期检测粮情等一般技术处理和常规管理措施的储粮方法。其基本要求如下:5.3.1.1 入仓粮食的水分符合5.2.2.2的规定。5.3.1.2 具有有效的防潮措施和方便可行的测温测湿手段(系统),以便随时检测粮情。5.3.1.3 根据季节和气温、仓温、粮温以及仓内外相对湿度的变化,合理开启门窗通风散热排湿。5.3.1.4 度夏储藏的包装粮,要防止粮堆下部及外层粮食吸湿霉变。5.3.1.5 除入粮前按5.2.1.2和5.2.1.3要求做好清洁卫生和杀虫处理外,还应做好严格的防虫处理(如布设防虫线等),严防外界害虫感染储粮。5.3.2 密闭与气调储藏5.3.2.1 密闭储藏指将粮堆密闭,防止粮食吸湿
21、返潮并利用粮食及其它生物体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达到抑制有害生物(害虫、螨类和霉菌)生长,延缓粮食陈化的储粮技术。5.3.2.2 气调储藏指利用人工方法对密闭粮堆充入二氧化碳、氮气来控制粮堆气体成分,达到杀灭虫、螨,抑制霉菌生长,防止粮食吸湿返潮并延缓粮食陈化的储粮技术。5.3.2.3 用于密闭储藏的仓房须符合气密性要求:粮仓密封后,以正压测定粮仓气密性。仓内压力由500 Pa下降到250 Pa的时间不低于40 s。5.3.2.4 用于气调储藏的仓房须符合气密性要求: 粮仓密封后,以正压测定粮仓气密性。空仓压力由500 Pa下降到250 Pa的时间不低于300 s。5.3.2.5
22、用于密闭储藏的塑料薄膜帐幕必须无毒、无污染、无异味、无裂缝、每天经砂眼漏气量不超过密闭粮堆中空气总体积的0.5%。所用粘合剂要有足够的粘接强度,且无毒、无异味、无腐蚀性。为便于通风降温和可能发生的熏蒸杀虫,应在薄膜下面设置回风道或管路。密闭或气调使用防虫粮膜,其防虫效果更好。5.3.2.6 以控制害虫和螨类为目的的密闭与气调储藏,采用低氧方式杀虫时,粮堆内的氧气浓度必须降至2%以下,保持时间不低于30 d;采用二氧化碳气调杀虫时,CO2浓度要控制在35%以上,保持时间不低于15 d。5.3.2.7 采用密闭或气调技术长期储藏的原粮和成品粮,水分应符合当地安全水分标准;种子粮不能采用密闭或气调技
23、术储藏,以免降低发芽率或丧失发芽能力。5.3.2.8 气调储藏的仓房设施与设备、储粮技术与管理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5.3.3 低温与准低温储藏5.3.3.1 降低粮温的措施有机械制冷和通风降温等,地下粮仓可利用地下自然低温储粮。5.3.3.2 用于低温或准低温储藏的粮仓应具有良好的隔热能力和气密性能,能有效地阻隔与外界的热交换。5.3.3.3 粮食进仓后,应分段将粮温逐步降到预定温度。分段降温的温差应根据粮食水分和粮堆温度,以不产生结露为原则。不同水分和粮温的粮食露点温度见附录C。两批以上的粮食堆存在一起时,粮温相差超过5时须采取有效措施均衡粮温。容量较大的低温或准低温仓,在高
24、温季节粮食出仓时,要用塑料薄膜或糠包等将粮堆隔离或将未出仓的粮堆进行封闭,以免结露。5.3.3.4 以控制霉菌生长为目的,以低温技术储藏高水分粮时,应根据粮食水分含量进一步降低粮温。粮食水分18%,储粮温度应低于10,储藏期限应在5个月以内;粮食水分为18%20%时,储粮温度应低于5。5.3.3.5 粮食水分高于17%,经低温储藏后,粮食生活力将受影响,使用低温或准低温储藏的种子粮水分应低于17%。5.3.3.6 未采用低温或准低温储藏的粮食,也应利用自然低温条件,采取通风、降温和隔热压盖措施,使粮温尽可能保持在25以下的相对低温状态。5.3.3.7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5.3.3.7.1 谷物
25、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是采用向粮堆通入冷却后的控湿空气使粮堆温度降到低温状态的一种储藏技术。它具有平衡粮堆温度和水分,防止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处理发热粮或高温粮,预防高水分粮发热等作用,是确保储粮安全、品质良好的重要科学保粮手段之一。5.3.3.7.2 应用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前,应对粮仓进行必要的隔热和气密改造,以利于提高低温效果,节药能源。该技术适用于各种原粮、糙米、豆类、油料和成品粮。应用的谷物冷却机必须符合GB/T 18835的技术要求。具体应用条件、操作技术和管理要求按照LS/T 1204执行。5.3.4 机械通风储藏5.3.4.1 利用通风机械将外界的干、冷空气送入粮堆并穿过粮层,
26、降低粮堆温度和湿度,使粮食安全储藏的技术。也可用于粮食出仓或加工前的调质处理。5.3.4.2 适用范围及作用 机械通风储粮可用于散装和包装的原粮及非粉状成品粮,也适用于豆类和油料。具有降低储粮温度,改变粮食水分含量,消除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排除粮堆内异味或有毒有害气体等作用。5.3.4.3 对风网的基本要求a) 风网工艺要简单,风道布置合理,风网阻力要小;空气分配系统向粮堆内送风均匀,送入的风量能满足通风的目的,通风设备要安全可靠、操作简便。b) 空气分配器上的通气孔径以不漏粮为限;分配器应能承受粮食的压力载荷。c) 地槽式风道上有仓内作业机械通过的,还应能承受机械产生的动、静载荷。d) 风
27、网的技术参数、风机的选择按LS/T12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执行。5.3.4.4 适合机械通风的条件 应根据通风目的,结合粮堆温度、湿度,大气温度、湿度和粮食水分综合考虑,以能达到预期目的且储粮不吸湿、不结露为原则,具体规定按LS/T1202执行。有条件的仓房,可采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通风系统。5.3.4.5 机械通风的具体实施与管理按LS/T1202执行。5.3.5 主要仓房的粮油储藏技术要点5.3.5.1 房式仓各类房式仓(包括高大平房仓)储粮按国粮仓储1999288号的要求,结合当地储粮生态条件,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储粮技术,确保储粮安全。高大平房仓粮堆高、仓容量大,应
28、特别注意因季节变化,仓内外温度、气流影响而造成的仓顶和仓壁等部位结露、水分转移等局部水分聚集给储粮带来的隐患,加强管理,确保储粮安全。5.3.5.2 浅圆仓浅圆仓占地面积小,结构受力合理,抗震能力强,密闭性能好,便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实施散装、散运、散卸、散存技术,加速粮食仓储现代化建设。但由于该仓直径大,粮堆高、仓容量大,应特别注意因季节变化,仓内外温度、气流影响而造成的仓顶和仓壁等部位结露、水分转移等局部水分聚集给储粮带来的隐患,加强管理,确保储粮安全。5.3.5.3 立筒仓立筒仓主要用于大的港口、铁路集散站或加工企业
29、的装卸设备,也可用于短期储藏,一般不作长期储藏设施。5.3.5.4 地下仓地下仓的优点是粮油储藏温度相对稳定,通常能降低储粮水分转移的危险。各类地下仓储粮应充分利用地下仓易于密闭和低温的特点,综合利用密闭和低温技术,重点做好防水、防潮工作。5.3.5.5 配套设备高大房式仓、浅圆仓和立筒仓等大型粮仓长期储粮必须配备粮情测控系统、环流熏蒸系统、机械通风系统、粮仓局部处理设备和扦样设备。5.3.6 露天储藏露天储藏没有良好的维护结构,容易受到环境生态因素影响,容易遭受火灾,易受有害生物的为害,应加强管理。5.3.6.1 对地基
30、和货位的基本要求 露天储粮的场地地势要高,地下水位低,地面干燥、坚固,通风良好,四周排水通畅。露天储粮必须先按防水要求建好货位。货位要有严密的防水、防潮措施并用混凝土构筑70 cm以上高度的货台,土堤仓外墙高度不低于1.5 m。货台下要按地下槽设计要求做好通风槽。架空货位的架空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粮食、储粮附属设施和操作人员产生的动、静载荷,架空高度要大于40 cm,货位下部要有严密的防鼠设施,货台台面四周应有向外延伸12 cm以上的防鼠檐,架空货位的承载墙和支柱要设挡鼠板。土堤仓等对气温变化敏感、遇冷空气影响易结露的储粮设施的走向应参照5.1.1.6执行,以尽量避免结露。5.3.6.2
31、 粮堆的堆码 露天粮堆(囤、垛)和简易棚仓可采用包装堆码和围包散装两种形式,土堤仓也可采用散装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的露天储藏均必须用稻壳等材料铺垫30 cm厚,稻壳可拌入防护剂防虫,铺垫物与粮食之间应有塑料薄膜等隔离物,采用包装打围散装储粮的粮堆,高度不超过4.5 m(不含货台高度),每层围包要堆码整齐,逐层内收,稻谷堆边与货台平面呈80°以内夹角。小麦堆边与货台平面呈65°以内夹角,每层围包要相互错开咬缝并同步装入粮食。包装储粮高度应控制在5 m以内。露天堆顶可用有关材料架空起脊或用粮包、粗稻壳包等做成屋脊形状,其坡度应大于40°,堆垛下部应围有1 m高的玻璃钢
32、,上部及顶部用PVC双面涂塑或防水蓬布苫盖严密,顶部要平直,无凹陷,下部固定要牢,符合防风要求。储粮堆垛能密闭,可以进行有效的熏蒸杀虫。5.3.6.3 露天储粮受外界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影响大,稳定性差,必须配备完善的粮情检测设施,严格按正常情况7 d检查一次粮情,风、雨、雪天随时检查,及时清除积雪和雨水。5.3.6.4 露天储藏过夏的粮油,水分含量不超过当地历史极限高温条件下的安全储藏水分标准。短期露天储藏的粮油水分含量不超过储藏期间可能经历的最高温度条件下的安全水分标准。5.3.6.5 在季节交替和气温骤变,粮堆结露和水分转移时,要及时通风降温降湿。5.3.7 高水分粮油储藏与干燥5.3.7.
33、1 利用自然低温储藏的高水分粮,在春季气温回升时,要及时烘晒降水,确保储粮安全。5.3.7.2 对于超过安全水分标准3%以上的高水分原粮,可用烘干机械设备进行降水处理。烘干时要选择合理的干燥温度,以保持原粮品质。烘干粮食要注意提高烘干效果,节约能源。稻谷一次烘干降水幅度不超过3%,以防爆腰。成品粮不宜采用烘干和日晒降水,可采用仓内摊晾、拆包、站包或码通风垛等方法降水。5.3.7.3 晾晒降水要根据日照、气温、风力、粮食水分、粮粒大小和晒场地坪条件决定粮食平摊厚度。晾晒时顺着阳光或风向扒沟并适时翻动。达到降水目的后,除需热入仓的粮食外,必须经过冷却和清杂处理后再入仓。5.3.7.4 用机械通风就
34、仓干燥技术降水时,粮堆高度应在6 m以下,其粮食水分不超过以下值:a.早稻谷16%;b.晚稻谷18%;c.玉米20%;d.小麦16%;e.大豆18%;5.3.7.5 利用机械通风降水时,大气露点温度应低于粮堆平均温度,其它要求符合5.3.4和LS/T1202规定。5.3.7.6 在特殊情况下,一时无法进行降水处理的高水分粮,可用丙酸或其它无毒无害的抑菌物质处理后短期储藏,处理后的粮食若达不到食用标准时不宜作口粮。5.3.8 储藏技术优化组合根据不同储粮生态区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储藏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在不同季节综合或交叉进行通风、降温、压盖、隔热处理,可收到比单独采用这些技术更好的效果。使
35、用时,可按单独采用有关技术的要求,综合考虑具体技术组合,制定实施方案,在确保储藏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储藏成本,减少储藏损耗,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延缓品质陈化,保持储藏物应有的营养品质。5.4 粮油在储藏期间的检测5.4.1 温度、湿度和水分检测5.4.1.1 温度包括粮堆温度(粮温)、仓内空间气体温度(仓温)和仓外大气温度(气温)的检测。5.4.1.1.1 检测期限 当粮温最高部位不高于15时,安全粮(安全水分的基本无虫粮)15天内至少检测一次,半安全粮(半安全水分粮或一般虫粮)10 d内至少检测一次,危险水分粮食5 d内至少检测一次;当粮温最高部高于15时,安全粮7 d内至少检测1次,半安
36、全粮5 d内至少检测一次,危险水分粮食每天检测一次。新粮入库后的3个月内要适当增加检测次数。5.4.1.1.2 检测设备 适用于温度检测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手提式电子测温表、干湿球温度计和米温计等应计量准确。5.4.1.1.3 检测点的确定 a) 在普通房式仓中,可将粮堆平面划分为若干区段,每100 m2为一区段,取四角与中央5点并根据需要增设一些点,粮堆高2 m可设2层,3 m以上可设3层,各层相同位置的测温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粮层上下和粮堆四周测温点应设在粮面下,离地坪或墙壁30 cm50 cm处。b) 在高大平房仓中布置测温电缆的间距不大于5 m,垂直方向点距不大于2 m,在粮
37、面下,靠墙壁和地坪各30 cm50 cm处必须设置测温点。c) 在立筒仓中,测温电缆应沿垂直方向安装,电缆数目应根据筒仓直径及设备条件确定。筒仓直径小于6 m的设置3根,6 m8 m的设置5根,8 m以上的应适当增加电缆根数。每根电缆中的传感器数量应根据筒仓的高度确定,点距应在1.5 m3 m之间,各点为等间距,多条电缆在仓内吊装时应尽可能对称放置,在向阳方向,中心部位和入粮口处要设置检测点,在考虑吊装检测电缆方法时,应注意吊装点可能承受的拉力及电缆本身的强度。d) 在浅圆仓中,检测电缆间距不大于5 m,垂直方向点距应在1.5 m3 m之间,距离粮面,底部及仓壁30 cm处必须设检测点。电缆安
38、装应牢固,粮食进仓冲击不漂移,能承受粮食出仓产生的拉力,在粮食自出粮口出仓后,不妨碍清仓作业且不被损坏。e) 地下仓、露天囤垛、土堤仓和简易棚仓等可参照以上原则设置检测。对温度发生异常变化的部位,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5.4.1.2 湿度 湿度包括粮堆平衡相对湿度、仓内空间气体相对湿度(仓湿)和仓外大气相对湿度(气湿)。湿度可用湿度传感器、湿度计或干湿球温度计检测。5.4.1.3 用于温度和湿度检测的计算机系统必须符合LS/T1203 粮情测控系统的规定。5.4.1.4 水分 检测水分可根据温度检测情况,对温度异常点及时取样检测。安全水分粮食结合品质检测进行水分检测;半安全水分粮食每月至少检测
39、1次;危险水分粮食须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取样检测。四周及粮堆上下层的水分检测取样点可参照测温点设定,中间部位可适当减少。5.4.2 储藏粮油品质检测与判定 5.4.2.1 品质检测的目的在粮油储藏期间,应随时注意观察粮油的色泽、气味等感观品质变化情况,进行必要的品质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结合储藏条件、粮油的最终用途和交付时所要求的质量,判断粮油是否宜存、还能继续储藏多久,使粮油在提供利用时能保持相应的工艺品质和营养价值。对于已经确定用途的粮油,应在粮油潜在价值未受损失前出库利用;如果检测结果表明有潜在劣变的危险,就必须及时利用。同时,必须根据粮油当前的品质状况、引起变化的原因和环境因素,留够相应的
40、销售时间,确保粮油质量安全5.4.2.2 检测内容和方法 5.4.2.2.1 判定食用粮油是否宜存,预测后续储藏时间:稻谷、小麦和玉米分别按照GB/T 20569,GB/T 20570 和GB/T 20571进行检测并评价其新陈度,以便及时出库轮换。油脂按照国粮1999148号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要求检测酸值、过氧化值、沉淀物、透明度、色泽和气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其它粮油,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检测项目。检测时间:粮油进出库前、每年3月和9月各1次。5.4.2.2.2 评价种用或芽用粮食和油料生活力:测定粮食与油料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按照GB/T 5520执行;检测时间:粮
41、油进出库前、每年3月和9月各1次。5.4.2.2.3 粮油带菌量和真菌毒素污染情况的测定:测定菌落总数按照GB/T 4789.2执行;测定霉菌或酵母活菌总数按照GB/T 4789.15执行。真菌毒素的检测按最新国家标准执行,没有国家标准的项目,可参照AACC或AOAC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时间:粮油入库前和储藏过程中有微生物活动迹象时检测带菌量,购入前检测真菌毒素含量,销售时按购入方要求检测相关项目。5.4.3 害虫密度检测5.4.3.1 检测期限 粮温低于15时,每月检测1次;粮温在1525时,15 d内至少检测1次;粮温高于25时,7天内至少检测1次;危险虫粮处理后的3个月内至少每7天检测1次
42、。5.4.3.2 虫粮取样点的确定5.4.3.2.1 散装粮 采取定点与易发生害虫部位相结合的办法。粮面面积在100 m2以内的,设5个取样点;100 m2500 m2设10个取样点,500 m2以上的设15个取样点,粮堆高2 m以下的,一般取粮面至30 cm之间的粮样,粮堆高2 m以上的,至少设两层取样;门、窗、粮膜裂缝处及粮温偏高部位必须取样检测。每点取样量不少于1 kg。5.4.3.2.2 包装粮 分层设点取样,外层可适当多设点。500包以下的粮堆取10包;5001000包的粮堆,按2%的比例取样;1000包以上的粮堆,可适当减少取样比例,以达到检测要
43、求为准。应先检查露在外面部分的包外害虫数,再扦取包内粮样检测,必要时可拆包或倒包取样,花生、蚕豆等大粒粮应拆包取样,每包不少于1 kg。如包外害虫头数多于包内每千克害虫头数时,则以包外害虫头数作为该点害虫密度,不能将两者相加或平均计算。5.4.3.3 检测方法5.4.3.3.1 筛检 所取粮样用专用虫筛筛出粮粒外部害虫并计数。必要时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检测粮粒内部害虫。5.4.3.3.2 诱捕检测 将普通陷阱检测器或内置害虫性信息素的陷阱检测器埋入粮堆可及时诱捕检测到粮堆内害虫;将黑光灯或涂有粘胶并有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挂在粮仓内可诱捕检测到仓内某些鳞翅目害虫成虫。5.4.3.3.3 器材和场所
44、害虫检查方法 装具和其它器材以件计算害虫头数,按2%5%比例抽样检查,空仓、货场或铺垫苫盖物等按散装粮面选点办法,每点选1 m2检查,以每平方米害虫头数表示害虫密度。5.4.3.4 害虫密度计算方法 按各取样点分别计算害虫密度(粮粒内部和外部害虫数之和,以每千克粮样中害虫头数表示),以害虫密度最大的点代表全仓(围、垛)的害虫密度。5.4.4 粮情检测结果要认真登记,每月按规定填写储粮安全情况月报表,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5.5 特殊情况的处理5.5.1 高温粮的处理粮食因受外界高温影响,入仓后仍保持高温或温度下降缓慢,可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仓内翻倒或机械倒仓等办法降低粮温,也可用谷
45、物冷却机强制降温。5.5.2 发热粮的处理5.5.2.1 因粮油水分过高诱发微生物活动而引起的粮堆发热,应采取仓内翻倒或机械倒仓等办法降低粮温,也可用谷物冷却机强制降温,并采取通风、晾晒或烘干降低粮食水分等。5.5.2.2 因粮食后熟作用放热使粮温升高的粮堆发热,应进行通风降温降湿,促进后熟作用的完成。5.5.2.3 因害虫和螨类活动引起的粮堆发热,应先控制害虫和螨类(如熏蒸)后再进行降温处理。5.5.2.4 因自动分级造成粮堆局部杂质过多引起的粮堆发热,应进行清杂处理。5.5.2.5 粮堆局部发热应查明原因后进行局部处理如局部熏蒸、局部通风等。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粮油,凡残留的污染物超过国家
46、粮油食品卫生标准的,要单独封存,报请有关部门研究处理。5.5.3 其它粮油储藏的技术操作应符合LS 1206的要求;立筒仓和浅圆仓的技术操作应符合GB 17440的要求。6 有害生物控制的一般性原则6.1 脊椎动物的控制6.1.1 鼠类 鼠类可造成造成粮油污染、散落、重量损失和质量降低。主要的预防措施是设置防鼠设施(见5.1.1),做好库区卫生,检查鼠类进入的通道。可采用诱捕、毒杀或熏蒸等方法杀鼠。灭鼠熏蒸的方法和使用的药剂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法规,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进行熏蒸。进入仓内的鼠类可用捕杀或器械除治,不能采用毒饵毒杀,以免污染储粮。6.1.2 鸟类 粮仓可采用防鸟设施(如设置防鸟网等
47、)预防鸟类。不宜用捕捉、枪击或毒杀方法防治鸟害。6.2 无脊椎动物的控制6.2.1 感染途径、影响昆虫和螨类生长的因素和昆虫和螨类引起的粮食发热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和螨类)可在田间、收获、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感染粮食和油料,储粮生态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和粮油水分对是影响昆虫和螨类生长的重要因素。昆虫和螨类大量繁殖危害可引起储藏的粮食和油料发热,进而引起霉变。6.2.2 昆虫和螨类的控制6.2.2.1 昆虫和螨类的控制原则6.2.2.1.1 昆虫和螨类的控制应符合“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要求,控制措施要符合“安全、卫生、经济、有效”的原则。6.2.2.1.2
48、160; 昆虫和螨类的控制要做到全仓生虫,全仓处理,局部虫害,局部处理。6.2.2.1.3 成品粮、长期储藏的粮食、严重虫粮、危险虫粮和在高温季节储藏的粮油,在昆虫与螨类的控制上应严格要求,确保储粮安全。6.2.2.1.4 根据原粮及油料中活的储粮害虫密度及虫种,可将储粮分为基本无虫粮、一般虫粮、严重虫粮和危险虫粮,具体标准见表1;成品粮应无虫;粉类成品粮含螨类不超过30头/kg,若超过此标准即为严重虫粮;凡带有检疫对象害虫的粮油均为危险虫粮。表1中的“主要害虫”指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绿豆象、咖啡豆象、麦蛾和印度谷蛾;害虫密度和主要害虫头数两项中有一项突破即算作更严重一级虫粮。各等级虫
49、粮处理原则如下:a) 基本无虫粮和一般虫粮,若粮温低于15,可不作杀虫处理,但要加强检测,做好防护工作。这一等级的种子粮、外调或出口粮油,则应按要求进行处理。粮温在15以上的一般虫粮,必须在半月内进行除治。b) 严重虫粮必须在7 d之内进行除治。c) 危险虫粮必须立即封存隔离,限3 d以内进行灭虫处理,带检疫害虫的危险虫粮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检查确认达到灭虫效果后方可出仓。表1 虫粮等级标准虫粮等级害虫密度主要害虫基本无虫粮不超过5头/kg不超过2头/kg一般虫粮不超过30头/kg不超过10头/kg严重虫粮超过30头/kg超过10头/kg危险虫粮带有禁止入境的害虫6.2.2.2 预防通过保持不适
50、于虫螨繁殖的环境、应用防护剂处理粮食或杜绝昆虫和螨类进入粮油仓库等措施,就可以达到“防”的目的。预防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6.2.2.2.1 将粮温和粮堆平衡相对湿度控制在害虫种群增殖所必需的限度以下(例如采取干燥、通风储藏或低温储藏等);6.2.2.2.2 采用密闭或气调储藏技术;6.2.2.2.3 把无虫粮密封在防虫容器或防虫性能良好的仓房中;6.2.2.2.4 添加谷物保护剂(例如除虫菊酯,有机磷杀虫剂等)以防止害虫进入或杀死入侵的昆虫。6.2.2.3 控制6.2.2.3.1昆虫和螨类的治理方法a) 物理与机械方法1) 改变粮温 粮温低于4害虫可在短期内死亡;粮温在48之间时,害虫处于冷麻
51、痹状态;粮温在815之间时,害虫停止活动;粮温在4045之间可抑制害虫发育繁殖;粮温在4648之间时,绝大多数害虫呈热昏迷状态,生命活动衰弱;粮温在4952之间,害虫可在短期内死亡,常见害虫和螨类种群增长的最适和最低温湿度条件见附录A。 高温杀虫日晒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杀虫:粮种仅限于小麦,赤豆、绿豆、豌豆和薯干等。粮食水分应符合当地安全标准,日晒粮温应达到48以上并保持2小时后趁热一次入仓,粮面及时压盖密闭。高温暴晒囤套囤密闭储藏:粮种限于豌豆等,粮食水分应在当地安全标准以内;2层囤之间充稻壳或麦糠,厚度应达30 cm以上。入囤后囤内粮温应在50左右,密闭2530天,密闭期间要经常检查囤内温湿度
52、及害虫死亡情况,发现温、湿度过高应及时撤去囤面覆盖物散湿防霉;机械加热杀虫 除大米和花生仁以外的粮食,可将粮食加热至5055,达到杀虫目的后,必须冷却降低粮温方可入仓储藏。 低温控制将储粮温度控制在15以下,可控制害虫发展,保证储粮安全。冷冻杀虫的方法:在低温季节就仓翻倒、输送机倒仓、仓外摊冻或机械通风等。冷冻杀虫粮堆温度、粮食水分和害虫致死时间的关系见表2。当粮堆温度降低到-15以下时,则差别不明显。表2指一般规律,具体虫种和虫态不同,致死时间也不同,采取急剧冷冻比缓慢冷冻方法可缩短害虫致死时间1/31/2。冷冻时要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粮堆内害虫潜出越冬。花生仁不能用冷冻方法杀虫。粮食水分(%
53、)温 度0-5-101132201014603315181107532表2 冷冻杀虫时害虫致死时间(d)2) 过筛除虫 用过筛的方法可除去粮食中的非蛀食性害虫。要根据粮粒和虫体大小来选择适当筛目的清理筛。筛除害虫宜在低温季节进行,对无飞行能力的害虫采用先风后筛的方法效果更好;筛除害虫要与储粮场所隔离,筛下出杂口要套布袋,对筛下物进行熏蒸、烘炒或粉碎等杀虫处理后再作饲料或作它用;筛下物无利用价值时可焚烧或深埋。3) 压盖防治 利用压盖储藏法可防治蛾类储粮害虫。采用压盖储藏的粮食,水分必须在当地最低安全储藏标准以内,基本无虫,仓房有较好的防潮密闭性能。压盖粮面的材料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干燥无虫
54、的糠壳、干沙、草木灰及异种粮包等,以上压盖物质不能直接与粮食接触。压盖时要由远离仓门的地方开始向仓门口倒退。压盖必须做到平紧密实,即粮面要平,压盖物要紧贴粮面,压盖物与粮食、墙壁之间要严密压实不留空隙,使蛾类成虫不能进入产卵、原有幼虫不能羽化飞出交尾繁殖后代害虫。为控制粮温上升,压盖时间应选在冬末春初粮温较低时进行;为防止蛾类害虫繁殖危害,压盖必须在每年第一代幼虫羽化前进行。4) 密闭和气调控制(参见5.3.2)。5) 惰性粉控制 用硅藻土等无毒或毒性极低的惰性粉拌入原粮或种子粮可以擦伤害虫角质层并吸附其体表的蜡层和护蜡层的脂类物质,导致虫体水分大量蒸发而死亡,并可起到防止外界害虫感染的作用,
55、施用硅藻土可按粮面面积以2 g/m2的剂量均匀覆盖所有粮食表面,施用人员必须戴防尘面罩。在港口或相时湿度高于70%时不宜使用硅藻土控制害虫。成品粮不能使用惰性粉。其它不利于清理的惰性粉如草木灰和活性粘土等只能用于种子粮。6) 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加速电子、射线或其它高频电磁波处理杀虫。b) 生物方法 尽管具有良好的预期,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应用生物学方法如用捕食性昆虫,寄生虫(菌)或病原体对储藏物害虫进行有效控制,主要原因是控制害虫种群所需天敌种群数量要求很高,天敌种群过高的稳定种群也可能造成粮油污染(比如其排泄物、死的虫体和气味等)。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治储存小麦、玉米、高粱、糙米的原粮和大豆中的
56、蛾类。c) 植物源农药 通常为植物有机体的全部或部分或它们的提取物,能有效杀灭储粮害虫。其有效成分主要分为生物碱、糖苷类、有毒蛋白质、挥发性精油、鞣质、树脂、有机酸类、酯类、酮类等。使用方法与储粮防护剂相同。d)化学除治1)化学药剂的种类与使用的一般要求 用于储粮害虫控制的化学药剂的种类、剂量、应用技术等按LS/TXXXX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执行。 除防护剂外,其它固态或液态药剂均严禁与粮食直接接触。用药剂进行空仓杀虫或实仓熏蒸前,均要先将仓内外打扫干净。空仓、器材和装具等用药剂杀虫以后必须通风散气,彻底清扫后方可使用。 用石灰粉刷的墙壁和仓顶未干以前不能使用遇碱发生反应的敌敌畏、马拉硫
57、磷、辛硫磷和防虫磷等药剂。 一次熏蒸应杀死各种虫期的害虫,粮食熏蒸杀虫后,必须做好防护工作,防止再次感染,保持常年基本无虫。 应用了熏蒸剂或防护剂的粮油,出仓时药剂残留量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2) 空仓与器材杀虫剂可以用粉剂,油-水乳浊液或水分散喷雾剂、气雾剂或烟剂处理空仓、运输工具(车船等)、装具(麻袋等)和输送装置并保持一定的有效残留,保证昆虫和螨类在通过这些物体表面进入农产品前被有效杀死。杀虫剂的残效期取决于上述物体表面的自然属性、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对光的暴露程度。飞行的昆虫可以用气雾剂或烟剂在它们飞行时或停在处理过的表面时被杀死;飞行的和那些在物品表面的昆虫也可用性质介于空仓杀虫剂和熏蒸剂之间的易挥发的杀虫剂来防治。敌敌畏等具有触杀作用的杀虫剂以及50%的农用马拉硫磷、50%辛硫磷乳油和50%的杀螟硫磷乳油等仅限于空仓或器材杀虫,不能作防护剂使用,不能与粮油接触。3) 防护剂防护剂可用糠壳或无毒惰性粉等作载体,也可采用喷雾机械在入仓的输送皮带上定点定量施药。在华南高温高湿储粮区,华中、华东热湿储粮区和云贵中温低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