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题解题策略kxsx_第1页
压轴题解题策略kxsx_第2页
压轴题解题策略kxsx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策略中考数学压轴题一般是指选择题、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和解答题的最后两题 . 上海市中考数学命题近几 年一直坚持易中难试题分值所占比例按8:1:1 设计,中档题和较难题各占 10%,这两类试题分散在不同题型中,不把所有难点放在同一题中的做法,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区分,也有利于合理诊断学生解决问 题过程的认知情况 .对上海卷而言,压轴题就是第 6题、第 18题、第 24 题、第 25题,它们相对于整卷更 多的承担着选拔的功能,要想获得高分,会解这四道题是关键 .一、压轴题的基本特点1. 综合性强将不同范围的知识融于一体,涉及的考点多 .如 11 年第 6 题:矩形 ABCD 中,

2、AB 8, BC 3 5 ,点 P 在边 AB 上,且 BP 3AP,如果圆 P 是 以点 P 为圆心, PD 为半径的圆,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点 B、C均在圆 P外; (B) 点 B在圆 P外、点 C在圆 P 内;(C) 点 B在圆 P内、点 C在圆 P外; (D) 点B、C均在圆 P内这道题将直角三角形、矩形、圆融于一体,涉及的考点有勾股定理(考点73)、矩形性质 ( 考点 80)、圆周(考点 53)、比例(考点 4)、一次方程(考点 23)、根式计算(考点 22)等. 还涉及到计算、推理、 作图,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译等 .2. 思维量大如 09 年第

3、18 题:在 RtABC 中, BAC 90°,AB 3,M 为边 BC 上的点,联结 AM (如图 1 所示)如果将 ABM 沿直线 AM 翻折后,点 B恰好落在边 AC的中点处,那么点 M 到 AC的距离 是图1图2此题所给条件与所求结论存在较大距离,必须经过作图、画辅助线、推理、计算等一系列活动,才能 得出结论 . 如图 2,设点 B翻折后落在点 B,MDAC,D 为垂足.1思路一:设 MD=x ,由 DB'M= B,得 Rt DB 'M Rt ABC. AB=AB=BC= AC , DB2111= MD x ,又 AD=x ,所以有 x x 3 ,得 x=2.

4、22211 思路二:考虑到 S AMB ' S ABM S MCB' S ABC 3. 即 3 x 3,所以 x=2.32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较多的推理、计算步骤,能力要求高,思维容量大 .3. 结构层次高根据彼格斯提出的 SOLO 分类的五个层次水平:前结构水平( PS 水平)、单点结构水平( US水平)、多点结构水平( MS 水平)、关联结构水平( RS 水平)和抽象拓展结构水平( EA 水平) . 上海 09、 10、 11 年压轴题共 23 道小题, US 水平有 1 道, MS 水平有 5 道, RS 水平有 6 道, EA 水平有 11 道.总体水平层次是高的 .

5、18 题, 24 题、 25 题最后一小题基本都是按抽象拓展结构水平 设计,需要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需要把知识用于新情况,解题过程需要对所给素材进行分析、 归纳、重组,进行合乎逻辑的演绎,体现较高的思维水平 .09、10 、11 年上海市压轴题 SOLO 水平层次09 年10 年11年第6题USEARS第 18 题ESEAES第 24 题(1)MSMSMS(2)ESEARS(3)ESEA第 25 题(1)MSRSMS(2)RSRSRS(3)ESEAES4. 解答题各小题层次分明解答题压轴题近几年基本以题组形式设计,除10 年 24题仅 2 小题,其余都是以 3 个小题的形式设计的.且层次分明

6、 . 基本按多重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逐级设计.、压轴题解题策略解压轴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无论怎么复杂,解题过程都是在题设与结论之间找到一个“通道”图3这个“通道”,是由一个个基本问题构成 . 这一串基本问题解决,原题也就解决 . 因此,解压轴题的过程,实际就是在合逻辑的前提下,对原题进行“连续化简” 的过程 .例 1 (11年杨浦区模拟卷第 6题)如图 3,在 RtABC 中, C=90°, AC=8,BC=6,DE BC,且 AD =2CD ,则以 D 为圆心 DC 为半径的 D 和以 E 为圆心 EB 为半径的 E 的位置关系是 ( )( A )外离;( B)外切;C)

7、相交;( D)不能确定这道题将直角三角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两圆的位置关系等内容融于一体,是一道抽象拓展结 构试题( EA 水平) . 我们看下面一组问题:问题 1 如图 4,,在RtABC中, C=90°, AC=8,BC=6,则 AB= (答案: 10)问题 2 如图 5,点 E、D 分别为 RtABC 的边 AB、AC 上的点, DE BC,且 AD=2CD, AB=10,则BE= (答案:) .38 问题 3 如图 6,已知点 D 是线段 AC 上一点, AC=8,AD=2CD,则 CD= (答案: ).3问题 4 如图 5,点 E、D 分别为 RtABC 的边 AB、AC

8、 上的点, DE BC,且 AD=2CD,BC=6,则DE=(答案: 4).8 10问题 5 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 和 ,圆心距为 4,则两圆位置关系是(答案:相交) .33问题 1-5都属于基本问题, 在教材的练习题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原型, 相信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做 . 但这 五个问题与例 1 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可用图 7 说明:例1: 题设部分条件)结论 EA结构问题(部分条件)题设 问题 4 结论(部分条件) 题设 问题 3 结论 题设 问题5 结论US结构问题(部分条件)题设 问题 2 结论题设 问题 1 结论题设 结论解直角三角形平行线分线段圆与圆的问 题成比例问题位置关系图7例

9、 1 的题设与结论之间没有直接的“通道” ,它必须经过一些中间“环节” (问题 1-5 ),五个问题的题 设都是由例 1 的部分题设或上一问题的结论构成 .解决例 1 的过程就是找到这五个基本问题、解决这五个 问题.怎样找到这五个问题?首先要作的工作当然是审题 .审题没有特殊方法,关键是认真、细致 . 搞清楚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与题目中已知量与未知量 相关联的知识有哪些?以往解答过的类似题目的经验有哪些?对于压轴题,要直接找到题设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困难的 .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 “当我 们的问题比较困难时,我们可能感到很有必要把问题再分解成几个问题 . ”“困难的问题需要有一种神

10、 奇的、不寻常的、崭新的组合 .而解题者的才能就在于组合的独创性. ”在例 1的条件中,已知 RtABC,C=90°,AC=8,BC=6,则 AB 可求出,这就是问题 1.在例 1 的结论中,需要判断“以 D 为圆心 DC 为半径的 D 和以 E 为圆心 EB 为半径的 E 的位置关系”,这就是问题 5.而问题 5 需求出两圆的半径 EB、DC 及两圆的圆心距 DE 的长(图 5),这就引出了问题 2、问题 3、 问题 4.于是联结例 1的题设与结论之间的“通道”形成 .依次求出问题 1-5 的解,即可得出例 1的结论 .上面通过“由因导果” 、“执果索因” 、“因果对接” ,将例

11、1 转化为有逻辑关联的 5 个基本问题,进而 解决它 . 这个过程就是对原题(例 1)进行一个“连续化简”的过程 . 使之构成一个“通道” ,然后一个个解 决它.下面再以 11 年上海市中考数学 例 2 ( 11 年上海卷 25 题)在 一点,直线 PE AB,与边 AC 或25 题为例,谈谈这一策略在解压轴题中的应用.Rt ABC 中, ACB90°,BC30,AB50点 P是 AB 边上任意 BC相交于 E点 M 在线段 AP上,点 N 在线段 BP 上, EMEN,sin EMP 12E 与点 C 重合时,E 在边 AC 上时,点 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1)如图2)如图8

12、,9,当点当点CM 的长;E 不与点 A、 C 重合,设APx,BNy,求 y关于 x 的函数的顶点 E、N、B 对应),求 AP 的长3)若 AME ENB( AME 的顶点 A、M、E分别与 ENB这道题由 3 道小题构成 . 第( 1)题求 CM 的长, CM 是 RtCMP 的斜边,在 RtCMP 中,由12sin CMP ,可知 RtCMP 三边 MP:CP:CM=5:12:13,若 MP 或 CP可求,则 CM 可求.由此根据例 132 的题设可得下面的基本问题 1、问题 2.问题 1 如图 10,在 Rt ABC 中, ACB90°,CPAB,P 为垂足,若 BC30,

13、AB50求 AC和 CP. (教材类题:九(上)练习部分P18页第 2题.答案: 40,24 )M12问题 2 如图 11,在 Rt CPM 中, P 90°,教材类CP=24,sin CMP 1123 ,则 CM=题:九(上) P65页例题 5. 答案: 26)第( 2)小题是求变量 y(NB)关于 x(AP)的函数关系式,而 y=50- x- PN.只要把其中的 PN 用x表 示就可以了 . 由此又可得基本问题 3- 问题 5.EP 3问题 3 如图 12,在 RtAPE 中,P90°,, AP x ,则 EP=(. 教材类题: 九(上)AP 43 练习部分 P34页第

14、 3题. 答案: x)412 3问题 4 如图 13,在 RtEPN 中, P90°, sin ENP ,EPx,则 PN=. (教材类13 45 题:九(上)练习部分 P34页第 3 题.答案: 5 x )165问题 5 如图 14 ,已知 M、N 为线段 AB 上两点,AB=50,AM=x ,MN = x ,NB=y ,则 y=(教1621 材类题:六(下) P90页第 1(3)题.答案: 50 21x)16EPN图13A M N B图14类似地,第( 3)小题可以转化为下面的基本问题6- 问题 13问题 6 如图 15 ,M、N 为线段 AB上两点, EM EN, AME EN

15、B, AME的顶点 A、M、E 分别与 ENB的顶点 E、N、B 对应,求证: EM 2 AM NB (教材类题:九(上) P39 页练习 24.52)第 2题. )问题 7 已知 EM 2 AMNB ,其中 EM131121x,AM x,NB 50 x.求证:x2 22x 0161616教材类题:七(上)练习部分问题 8 解方程:x2 22x 0 (教材类题:八(上) P30页例题 4.答案: 0,22 )P4页第 3题. )问题 9 如图 16,已知 2=3,求证: 4=5(教材类题:七(下) P84页例题 5. )问题 10 如图 17,已知 C=EPM=90°, 4=5,求证

16、: ACE EPM (教材类题:九(上)P22 页问题 1)图18问题 11如图 17, ACE EPM ,顶点 A、C、E分别与顶点 E、P、M 对应,EPMP12,AC40则 CE=教材类题:九(上)P34页练习 24.5 (1)第 1题. 答案:50)3问题 12 如图 18,在Rt EPB 中, P90°PB 3,PB 50 x,则 EB=EB 5教材类题:5 九(上) P66页练习 25.1 (2)第 3(1)题. 答案: 50 x )350 5 问题 13 如图 19,点 E 为线段 BC 上一点, CE= , EB 50 x , CB=30, 33则 x= (教材类题:

17、六(下)练习部分 P57页第 3题.答案: 42)由于点 E有可能在 AC上,也有可能在 BC 上,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上述的问题 1-问题 13 构成例 2 的题设与结论之间的一个“通道” ,它们与例 2 的关系可用图图1920 来表例 2: 题设第(1)题问题1 问题 2第( 2)题问题3 问题4 问题5结论 1结论 2结论 3示:第( 3)题问题6问题7问题 13图20由此看来,连续化简、搭建“通道” 、会解基础题,是解压轴题的关键 .具体地要抓好如下环节: 1. 认 真审题 . 审题是基础,只有正确地审题,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题目所给的信息,并且有效挖掘题目所蕴 含的信息 . 进而建立起已知、未知与已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对已有信息进行合理地分解组合,找到有逻辑 关联的基本“问题链” ,为“连续化简” 、搭建“通道”提供保证 .2. 连续化简 . 连续化简是将一个复杂的 问题按照某种关联不断地对题设、结论进行分离、重组,将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