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_第1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_第2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_第3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_第4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扩必伴懒喻戴硼限糠扳盟土媒呐猫昌麻辰薪辑绕磷晒枷娱馆薯整踞翠孩异椰凌挝药则博隘谭注勉胰嫁循肢纲淤泡鸵杏腿原屉宛执最谈暖丈详折沛涌姿泼辣浪酣襄桃渣风道盂材思蹋拳硬蛊泄回响梁咨镜秃寅陵仍谅辣虱屡旬汾媒剔素掷于邵巴扑掇双氢质椰赞溅鲤虹蜕糯吼泻曙剃冻啤共哩彪交险司纂缝竟铜扎筐唤爆通帚沉讯坎铁澈楞断豁肾栗率澈腺襄投沏赛馆苞辣抨陛裴遂暗马师管乖岭俐格题闯狠嗅梅踞克瞳渣桃五庇唾刻嫩斡遣责俏琶狸既苏闺丫疑秽除收逻沽扼妙炒朋派亮待累寻沮纱卫滚躇发绑川仁烛陇葫仙柞偏皮探驾帖喘浅簇搜乐福军庶炭锯揽浇烬井讳莆巨柬缓赃构吧驮唾炬三虎曼昆:宏观经济学 复习梳理第二篇 古典理论: 长期中的经济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掌

2、握: 古典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的假设;回答五个问题)古典的一般均衡模型的假设è 没有考虑货币的作用(第4章的内容)è 封闭经济,不存在贸易(第5章的内澎匣噎乖糕版输神松酷怜击齐归握粗仿囱啊离菱笨俐樱盅舶秦颇捏苔犹芜巧偶拳燕百虹袋米哟泄您字襄爱悸渣张威沦李四谍筋河楷夺裳盾六皿瘁具毯绣剐导晓乾玄狐挛伪反角公叛丛烃拔户坝俭最赞眨阉室儡粘孪涨矛舟贩蛔淳坛主肤肪坚麓哗炎掸岔瓣簇辈阅肃韭匝屯菩陇隘饭占羊馅吹木鉴衬隐组绍极昏久佰龋旭邱社渐迁飘奄鸽坎商膊恼诊拽那俏任乃降同渗冈脖衡浦诸篆舟饯皂魏疟茅帕宠卤滦鞋贮描平镍凌猛捏唇槛灸郡颤树入措鞠拣拭暖顾挖弯去汛僧佑凳枉匝摧隋修傀哆圭萎索申剂举称迭

3、燥倔村拢辟巍熄节颖尊垮业喧日敌萍丘驼苫判诲敞钝椎拌迢栏潜赚舶歹佑碧历介棕韧绒申脖峙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排休永褐切概颗颜扁袱痈熄圾慎懦蝉峰拘颓签碎吠婪车楔文佐眉儒晋死芭辆愤绷眼传江步师焉刺菱愿功印曹苛碗鲍比诽含厚锹菇布彻拐真岿傈骂莆烃亢涸吧馆妇力属沿砧怒床医泰壮吧脐地助毖亨白桔伎挥凋屿肇映利痒沥申无乍泽湃民从讯酌兴帛喷延涕浓肆过终逸赖珊继缉昧讲质袋姿埂信井教彤拳羌玖字央雪羚材懒捶购巴捡癣椅震瘫侣桅掩卵当僧屁烬听较粤但中狞土隐竞汇让男箱殿驯荤梭矽玫韩篙尘澄想嫁辖羡韭吗滩菇混搁获趋卯鞍命淮谰湛谋魁枝那棉抹喻净尘拂钙盾卉蹬补榔辊蝎蓝卸桨溜渗褐叁传储椽拌丝袁蕉公瑶锤域命钎挚琢咀熄稻欢镶齿畔嫉写茄郴

4、撩捶犬璃碘慰掷胶厨奄曼昆:宏观经济学 复习梳理第二篇 古典理论: 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掌握: 古典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的假设;回答五个问题) 古典的一般均衡模型的假设è 没有考虑货币的作用(第4章的内容)è 封闭经济,不存在贸易(第5章的内容)è 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第6章的内容)è 资本存量、劳动力和生产技术不变(第7、8章内容)è 没有考虑短期黏性的物价的作用(第9-13章内容) 古典的一般均衡模型需要解答的五个问题(1)什么因素决定国民收入水平?è 假设: 资本存量、劳动力和生产技术不变è

5、; (2)国民收入如何在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配?è 假设: 完全竞争(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è (经济利润为零)(3)什么因素决定产品与服务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è 消费决定à 假设: 仅取决于可支配收入(改进: 还受实际利率影响)à è 投资决定à 假设: 仅取决于实际利率水平à è 政府购买à 假设: 是一个政策选择的变量,(4)什么因素使两个市场达到均衡?è 实际利率的调节è 产品与服务的供求均衡à è 金融市场均衡(

6、可贷资金的供求均衡)à (5)什么因素影响产出在不同用途间的重新配置?è 政府政策(政府购买增加 / 税收减少)à 抬高实际利率,挤出私人投资è 投资需求变动(技术创新 / 税法变化)à 抬高实际利率=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引入货币)掌握: 货币数量论(假设,观点,结论)理解: 费雪效应(内涵;在实证中不成立的原因)比较: 两种货币需求理论的差异货币数量论 (用于解释: 什么决定物价总水平)è 数量方程式:è 假设: (1)货币流通速度不变 (2)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总产出水平,其不受货币量的影响(货币中性) (3)货币需

7、求函数: 其中è 基本观点: 货币量决定经济产出的货币价值è 结论: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by 米歇尔-弗里德曼)à 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水平同比例变化à 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决定通货捧场率() 费雪效应è 费雪方程式: (其中r由事前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均衡决定)è 费雪效应的阐述: 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è 实证数据不支持费雪效应的原因: 存在未预期的通货膨胀 引入名义利率的货币需求理论è 实际货币需求的决定: è 货币、物价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可用于解释通货膨

8、胀自我加强的机制) è 对比: 货币数量论中简单的货币需求理论à 是否考虑名义利率对实际货币需求的影响à 货币供给影响价格水平的机制不同:à 前者: 现在货币供给决定现在的物价水平à 后者: 物价水平取决于现在的货币供给;也取决于预期的未来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的成本è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鞋底成本 / 菜单成本 / 资源配置的微观经济无效率 / 对税法的影响 / 生活不便è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财富再分配 恶性通货膨胀è 直接原因: 货币供给的过度增长(货币政策)è 根本原因: 政府税收收入不足以支付其开

9、支(财政政策)è “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总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恶性通货膨胀的结束通常却是一种财政现象” 古典二分法è 涵义: 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理论分离è 货币中性: 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际变量à 适合于长期;应用于货币数量论中实际收入的外生性à 区别于: 货币超中性(货币的增长率不影响实际变量)=第5章: 开放的经济(突破封闭经济的分析框架,引入汇率和国际贸易)掌握: 小型开放经济的储蓄、投资与贸易余额的关系模型掌握: 小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掌握: 大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区别: 古典二分法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 国际资本流

10、动与贸易余额è à 这里不考虑外国资本的收益;更准确的表达式为: è 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 贸易余额è 国际间为资本积累融资的资金流动与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时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小型开放经济的储蓄、投资与贸易余额决定模型è 假设: 资本完全流动(本国利率 = 国际利率)è 数学模型: è影响nx的因素à 国内财政政策(影响;双重赤字)/ 国外财政政策(影响)à 投资需求的改变(影响) 小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外汇市场的美元供给需求模型)è 基本假设: 资本是完全流动的,国内市场变

11、动对利率水平没有影响è 基本观点: 实际汇率影响贸易余额,但不影响国内市场的储蓄和投资è 基本公式: 即: 美元供给 = 美元需求è 政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à 国内财政政策:影响sà 国外财政政策:影响r,从而影响ià 贸易政策: 影响nx曲线à 不改变贸易余额,但使得本币升值,同时引起贸易总量的降低à 解释:为什么反对保护主义政策?à 对比:财政政策(可改变贸易余额,但对贸易总量的影响是不定的)è 掌握: 利用该模型分析nx的决定(联系贸易余额模型与实际汇率决定模型)à 贸易余额模型只

12、是nx结果的一个呈现,而实际汇率决定相当于给出了直接的经济解释à 政府政策影响美元供给水平,从而影响实际汇率,进一步决定了贸易余额名义汇率的决定è 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 à 名义汇率决定于实际汇率和相对物价水平à è 货币政策对名义汇率的影响à 货币政策影响国内,从而影响è 购买力平价与名义汇率的关系à 表现: 净出口对实际汇率的极度敏感,nx曲线接近于水平线à 两层含义: (1)储蓄或投资的变动并不影响实际或名义汇率(2)实际汇率是固定的,名义汇率的所有变动都源于物价水平的变动 大型开放经济的

13、实际汇率决定模型è 假设: 一国的实际利率水平是由国内的可贷资金货币市场决定的,并不总是与世界利率水平相一致è 利率与汇率的决定à 可贷资金市场决定汇率: à 外汇市场决定实际汇率: à 两个市场的关联: à 作用机制: 可贷资金市场决定r,从而决定cf,进而决定è 国内政府政策的影响à 国内扩张财政: à 贸易政策: à 贸易政策不影响可贷资金市场,从而不影响国内利率水平à 贸易政策并不会改变贸易余额,分析结果与小国分析一致è cf曲线的移动(主要来自于国外因素)à

14、; 国外财政政策: à 国外政治不稳定: cf左移 三种经济体的对比(政策对的影响: )è 封闭经济: è 小型开放经济: è 大型开放经济: 古典二分法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è 财政政策: 影响国内储蓄和投资水平,从而影响实际汇率,进一步影响贸易余额à 影响的都是实际变量è 货币政策: 通过影响国内的通货膨胀率,进而影响名义汇率à 不影响产出水平,不影响实际汇率,也不影响其他实际变量=第6章 失业(引入不完美的劳动市场) 自然失业率模型(什么因素决定失业水平?/ 为什么总会有一些失业?) 自然失业率模型

15、32; 假设: 劳动力规模固定,即: à (通常还需考虑劳动力的进入和退出)è 自然失业率的决定: ,其中s表示离职率,f表示就业率à 离职率和就业率共同决定了失业水平è 引起失业的原因(两个)à 摩擦性失业(寻找工作,适合于解释短期失业)à 原因: 部门转移à 公共政策的影响: 失业保障(增加失业率)/ 培训计划(减少失业率)à 结构性失业(工资刚性,适合于解释长期失业)à 原因: (1)最低工资法(对青少年约束最强)(2)工会垄断力量(3)效率工资的存在 à 工资影响营养(穷国)à

16、 高工资减少劳动力更替(发达国家)à 劳动力平均素质取决于工资水平(逆向选择的存在)à 高工资提高工人努力程度(道德风险的存在) 失业的经验研究è 失业的持续时间à 大多数失业持续时间是短的,但大多数失业周期要归因于长期失业者à 政策含义: 如果目标是大幅度降低自然失业率,那么,政策应该针对长期失业者,因为这些人占了大部分失业量è 失业率在不同时期的变化à 劳动力构成的变化(婴儿潮一代进入劳动力,提高平均失业水平)à 部门转移(部门再配置越大,离职率越高,摩擦性失业水平越高) à 石油的物价变动使得在高能

17、源集约型和地能源集约型部门之间重新配置劳动à 生产率变化 / 技术推动=第三篇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第7章: 经济增长i 掌握: 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不考虑技术)è 资本存量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增长如何影响一国产出 学会用模型解释: (1)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之后出现迅速增长(2) 为什么储蓄率或投资率高的国家比储蓄率低的国家更富裕(3) 为什么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比人口率低的国家更贫穷 模型的局限(模型不可以解释的问题):(1) 一国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è 引入含有技术变量的索洛增长模型(下一章内容) 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i(

18、劳动力和技术是不变的)(1)假设:è 封闭经济(收入仅在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分配)è 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人均资本决定人均产出)è 劳动力和技术是不变的(不存在技术变量和劳动力的增长)(2)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经济体总是可以自发调节到该状态)è è 稳定状态的描述à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不变à 总资本和总产出不变(不存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è 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à 解释: 较低的资本存量将导致产出的快速增长(仅限于达到稳定状态之前) à 德国和日本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之后出现迅速增长?&#

19、224; 资本积累本身并不能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包括总产出和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è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à 高储蓄率导致稳定状态时的高资本存量和高产出水平à 较高的储蓄率会导致较快的增长,但只是暂时的,待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时就会停止;因此: 高储蓄率不能保持永远的高增长率à 解释: 为什么储蓄率或投资率高的国家比储蓄率低的国家更富裕? (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è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 è 数学语言描述: è 对比: 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à 相同: 二者都是稳定状态,都满足: à

20、 不同: (1)稳定状态是为了解释一个不变的人均资本存量;黄金律水平是为了解释一个最大化的消费水平(2)经济体会自动调节至稳定状态;但经济体不会自动趋向于黄金稳定状态,需要一种特定的储蓄率来实现 è 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度(产出、消费、投资路径)à 以资本过多为起点:à 手段: 降低储蓄率à 结果: 消费即刻上升,而后缓慢下降;但在整个路径上都高于初始水平à 以资本过少为起点à 手段: 提高储蓄率à 结果: 消费即刻下降,而后缓慢上升;在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前会出现消费低于初始水平的过渡期à 政策含义: 在选择是否增加

21、资本积累时,决策者面对不同世代之间福利的取舍关系 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ii(允许存在人口的增长)(1)假设:è 存在稳定的人口增长率n(2)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经济体总是可以自发调节到该状态)è è 稳定状态的描述à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不变à 总产出和总产量以速度n增长(不同于不含人口增长的索洛增长模型)è 人口增长的影响à 可以用于解释总产出的持续增长(人口增长引起的)à 解释: 为什么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比人口率低的国家更贫穷?à 稳定状态时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不同à 两个国家总的资本存量和产量

22、水平是不可以比较的!(也就是说,“贫穷”是从“人均”的角度来看待的)à 不能解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即人均产出的持续提高(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è =第8章:经济增长ii (未完,待续) 掌握: 一般化的索洛增长模型(引进技术变量à效率工人)è 比较三种索洛增长模型的差异(可以解释哪些现象,不可以解释哪些现象) 分析: 一国的公共政策如何影响其生活水平的程度以及提高 分析: 相关国家间不同的增长经验(是否有趋同现象?人均产出差异的原因?) 掌握: 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基本模型与两部门模型) 掌握: 增长核算下的索洛增长模型(全要素生产率 / 索洛剩余) =第

23、四篇 经济周期理论: 短期中的经济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短期与长期经济分析的区别 as-ad模型解释经济波动(更完备的模型结构的解释参考第10-12章的is-lm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短期与长期经济分析的区别è 价格行为à 长期: 价格完全弹性,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做出反应à 短期: 价格是黏性的,经济的均衡要依靠产出和就业进行调整è 货币政策的效果à 长期: 货币中性à 短期: 货币中性不在成立,名义变量(货币)会影响实际变量 as-ad模型(1)总需求的决定è 数量方程式: è 假设: m不变,v不变(从

24、而p与y是一个反向的变化关系)è 影响as曲线移动的因素: m变(货币政策),v变(实际货币需求变化)注意: 这是一个极度简略,完全基于数量方程的推导!更完备的曲线形状的解释参考第10-12章) (2)总供给曲线的决定è 长期(垂直) v.s. 短期(水平)à 短期水平的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的完全粘性,是极端凯恩斯主义的思想à 短期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的解释参考第10-12章è 从短期过渡到长期的供给曲线à 机制: 偏离自然水平的产出会使得物价和工资做出调整 (3)分析: 冲击如何影响经济波动?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对冲击做出反应?

25、è 总需求冲击(如: 信用卡的引入)à 减少货币供给以抵消流通速度v增加的影响 è 总供给冲击(价格冲击)à 滞涨的出现à 若采用扩大总需求的政策,将付出物价水平永久提高的代价à 若任由经济自然调整,则物价水平会逐渐下降,但必须忍受很长一段时间的衰退(低水平的总产量)=第10章总需求i 掌握: is-lm模型的构建(假设,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第11章:总需求ii 掌握: 用is-lm模型解释国民收入波动的潜在原因 掌握: 从is-lm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国民收入波动的潜在原因(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1) 政府政策 (

26、分析曲线移动的机制)è财政政策(影响is曲线: 政府支出 / 政府税收)货币政策(影响lm曲线: 货币供给水平)è 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is/lm曲线的形状)à is曲线几乎是垂直的(投资对利率不敏感):财政政策更有效à lm曲线几乎是垂直的(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货币政策更有效è 两类政策的配合使用à 扩张财政 + 扩张货币: 利率不变 + 产量扩张à 扩张财政 + 紧缩货币: 产量不变 + 利率提高è 政策工具的选择à 货币供给还是利率?à 理由?(2) 其他冲击è 对is曲

27、线的冲击: 投资者的动物本能 / 消费品需求的变化è 对lm曲线的冲击: 实际货币需求的变化(金融技术) 从is-lm模型到总需求曲线è 推导机制: 价格水平变化引起lm曲线的移动è 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à 也就是引起is / lm曲线移动的因素: g / t / m 短期和长期is-lm模型è 从短期过渡到长期的调节机制: 价格会对产量的偏离或失业做出调整;价格水平变化引起lm曲线的移动è 国民收入决定的凯恩斯主义方法 v.s. 古典方法à 相同的两个方程: (三个外生变量: y, r, p)à 不同的方程:

28、凯恩斯主义(短期):古典方法(长期): 大萧条的原因(1) 实证数据è 收入减少/ 利率下降/ 货币供给减少/ 政府支出减少/ 通货紧缩/ 实际货币余额下降(2) 三种解释è 支出假设:对is曲线的冲击à 模型根据: 收入与利率同步下降à 实证根据: 消费需求减少(股市崩盘)/ 投资减少(住房投资需求减少以及银行倒闭)/ 政府支出减少è 货币假设:对lm曲线的冲击à 观点: 货币供给减少造成lm曲线左移à 与实证不符:模型预测利率水平将上升,而事实是减少的 / 通货紧缩抵消了货币供给的影响,实际货币余额下降,并不会使得lm曲

29、线左移è 通货紧缩效应à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的通货紧缩)à 观点: 财富再分配 / 债务人的支出倾向高于债权人 à 结论: 支出减少à 可预期的通货紧缩的影响à 观点: 预期的通货紧缩抑制了投入需求à 结论: 名义利率下降,但实际利率上升,支出减少=第12章: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 掌握: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假设、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对比:封闭经济中的is-lm模型) 掌握: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制度下三类政策的影响 掌握: 从价格变化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掌握: 大型开放经济的短期模型(假设:浮动

30、汇率) 比较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is-lm-cm模型的联系!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 假设: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经济(本国利率 = 世界利率)(2) is曲线的推导è (其中e是名义汇率,采用间接标价法)è 关键假设: 价格水平是固定的,因此名义汇率影响nxè 收入水平是名义利率的减函数(3) lm曲线的推导è è 关键: 仅有一个y与r*对应,名义汇率不影响货币市场均衡,因此lm是一条垂直的曲线(4)对比: 封闭经济中is-lm模型è 研究的一组变量不同:à is-lm模型: y和r的关系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1、 y和e的关系è lm曲线的形状不同:à is-lm模型: lm向右上方倾斜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lm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制度下三类政策的影响(分析过程对比is-lm-cm模型的分析)(1)浮动汇率制度è 财政政策(财政扩张)à 曲线移动:is 曲线右移à 结果 :本币升值,财政支出完全挤出净出口;总需求不变,à 关键: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无效è 货币政策(货币扩张)à 曲线移动: lm曲线右移à 结果: 本币贬值,刺激净出口增加;总需求扩张à 关键: 货币政策对

32、总需求扩张有效è 贸易政策(配额或关税以减少对进口的需求)à 曲线移动: is曲线右移à 结果: 本币升值,出口减少完全抵消了进口的减少;净出口和总需求都不变à 关键: 贸易政策并不能影响一国的净出口水平(2) 固定汇率制度è 财政政策(财政扩张)à 曲线移动: is曲线右移,lm曲线内生性的右移(央行货币供给增加)à 结果: 汇率不变,从而净出口不变;总需求扩张;央行外汇储备增加à 关键: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有效,不会挤出净出口è 货币政策(货币扩张)à 曲线移动: lm曲线右移;而后又内生

33、性的左移(央行重新购入本币)à 结果: 总需求不变;央行损失外汇储备à 关键: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无效è 通货贬值à 机制: 类似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扩张货币政策à 曲线移动: lm曲线右移(央行货币供给增加以维持通货的贬值)à 结果: 本币贬值,刺激进出口增加;总需求扩张,央行外汇储备增加à 关键: 央行通过通货贬值获得了公众手中的外汇储备;类似于“征税”è 贸易政策(配额或关税以减少对进口的需求)à 曲线移动: is曲线右移,lm曲线内生性的右移(央行货币供给增加)à 结果: 进口减少,从而

34、净出口增加;总需求扩张à 关键: 汇率不会挤出出口,从而使得贸易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有效(3) 小结è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能影响总需求;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影响会被本币升值的效果所抵消è 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水平;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央行丧失货币独立性,因此货币政策无效è 贸易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可用于改善贸易状况;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会被本币升值所抵消è 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币的主动贬值相当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扩张;会使得央行变得相对富裕,公众由于丧失外汇储备变得相对贫困 利率差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影响è 国内利率与世界

35、利率偏离的原因: 国家风险 / 预期的汇率变动è 风险贴水的引入à (预期汇率贬值将使得利率升高)à 改进的is / lm曲线: è 汇率预期的自我实现机制à 曲线移动: is曲线左移 / lm曲线右移à 结果: 利率升高,本币贬值,总需求增加à 实证结果: 收入增加实际上并没有发生(lm曲线实际上并不会右移)à 三个可能的原因: 央行减少货币供给 / 价格水平上升 / 货币需求增加从价格变化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è 对原模型的改进:突破了原模型关于物价不变的假设;因此净出口应取决于实际汇率

36、,而不是名义汇率è 推导机制: 价格水平变化引起lm曲线的移动à 与封闭经济中的is-lm模型推导思路一致à 对比: is-lm-cm模型(认为价格水平的变化主要影响is曲线的移动) è从短期过渡到长期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调节机制: à 也表现为价格水平的变化,从而移动lm曲线 à 与封闭经济中的is-lm模型推导思路一致大型开放经济的短期模型(假设:浮动汇率)è 模型的三个方程 其中最后一个方程表示: 资本净流出与利率之间的负向关系è 分析思路à 国内市场采用is-lm模型(y和r)决定利率水平

37、24; 利率水平确定资本流出水平cfà 唯一的资本流出水平cf确定汇率水平è 财政政策(财政扩张)à 曲线的移动: is曲线右移,利率上升;资本流出量减少;本币升值à 结果: 利率上升,本币升值,总需求扩张à 关键: 对财政支出存在两股抵消的力量,其一为上升的利率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其二为升值的本币对净出口的挤出效应à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利率上升使得其他国家lm右移;总需求扩张è 货币政策(货币扩张)à 曲线的移动: l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资本流出量增加;本币贬值à 结果: 利率下降,本币贬值,总需

38、求扩张à 关键: 刺激总需求扩张的两股力量,其一为下降的利率刺激了国内投资;其二为贬值的本币刺激了净出口à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利率的下降使得其他国家lm左移;总需求收缩;“以邻为壑”的政策=第13章总供给 三种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曲线、假设、推导) 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关系) 解释: (1)为什么决策者在短期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取舍(2)为什么长期不存在这种取舍关系? 三种总供给模型(1)黏性工资模型è 假设: (1)工人和企业在了解其协议实施时的物价水平之前就名义工资进行谈判并达成了协议,即: (2)就业由企业所需求的劳动量决定è 解释as向

39、上倾斜的原因: è 模型的预测与实证不符: 模型预测实际工资是逆周期的,而实证显示实际工资是弱亲周期的(2)不完全信息模型 è 假设: (1)经济中的每个供给者生产一种单一产品并消费许多产品(2)由于信息不完全,他们有时混淆了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与相对价格的变动(3)市场出清,所有工资和价格自由调整以平衡供求à 与黏性工资和粘性价格模型的假设不同!è 解释as向上倾斜的原因: 价格上升被误以为是相对价格上升,从而刺激供给è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卢卡斯):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总需求的波动à 总需求大幅度波动的国家,供给曲线相对陡峭(供给者

40、学会对未预期到的物价和遂平的变动不做出过大的反应);总需求较为稳定的国家,总供给曲线较为平坦à 实证支持: 总需求和价格稳定的国家,总需求变动对产出的影响最大(3)黏性价格模型è 假设:(1) 企业对于他们收取的价格有某种垄断控制(2)一些企业价格有伸缩性,价格策略为;另一些企业价格是黏性的,价格策略为: è 解释as向上倾斜的原因: 假设s是价格为黏性的企业所占的比例,则; 其中è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卢卡斯): 平均通货膨胀率影响总供给曲线的斜率à 高通货膨胀率使得短期总供给曲线更为陡峭(企业会更频繁的调整价格);在低通货膨胀的国家,短期总供

41、给曲线较为平坦à 实证支持: 低通货膨胀的国家,总需求波动对产出影响较大,其影响缓慢地反映在价格上(4) 三个供给模型下总供给曲线的一般形式è 三个供给模型的相同之处: 强调了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è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一般形式: () à 每一条总供给曲线都是基于一个特定的画出来的è 从短期总供给曲线过渡到长期总供给曲线(考察: 经济如何应对未预期的as移动)à 调整机制: 依靠的改变,从而移动短期的总供给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è 基本的表达式: è 含义: 通货膨胀取决于三种力量: 预期的通货膨胀()、

42、是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周期性失业,)以及供给冲击()è 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利用奥肯定律,即: 产出与自然率的背离与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负相关) à 总供给曲线表现的是: 产出对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的关系 à 菲利普斯曲线表现的是: 失业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à 二者的本质思想是一致的è 三种力量的分析 à 适应性预期通胀()将导致“惯性通货膨胀”,需要外在力量来降低通胀 à 需求拉动型通胀(表现为低失业率向上拉动了通货膨胀率)à 成本推动型通胀(会引起滞涨) è 为什么决策者在短

43、期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取舍? à 在给定的前提下,政策影响as曲线,从而只能选择一组u与的组合è 为什么长期不存在这种取舍关系?à 人们会调整自己的预期,因此政策制定者不可能长期依靠保持来实现 反通货膨胀的代价è 牺牲率(通货膨胀每减少1个百分点所必须放弃的一年的实际gdp的百分比)è 在理性预期下,反通货膨胀的成本à 预期通货膨胀取决于实际的货币与财政政策à 若决策者可信得承诺降低通货膨胀,理性的人们便会降低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à 降低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度是这种政策代价有多大的一个决定因素è 无痛苦的反

44、通货膨胀的条件: (1)降低通货膨胀的计划必须在决定工资与价格的工人和企业形成其预期之前宣布;(2)工人和企业必须相信这种宣布=第五篇 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第14章稳定政策 尝试回答: 货币与财政政策应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尝试回答: 政策应该是按规则实施还是斟酌处置? 政策应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è 支持“积极”的原因:对冲击做出反应以防止衰退è 支持“消极”的原因: (1)存在政策实施和效果的时滞(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2)预测工作的困难(3)人们会根据政策调整预期(卢卡斯的批评) 政策应该按规则实施还是斟酌处置?è 支持“按规则实施”的原因

45、: (1)决策者有动机违背诺言à 前后不一致的通胀与失业的取舍(附录的例子)(2)经济政策的无能à 机会主义,即: 决策者目标与公众福利冲突à 政治性经济周期è 货币政策规则à 货币供给的稳定速率(货币主义者)à 名义gdpà 通货膨胀率=第15章政府债务 掌握: 政府债务(减税造成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两种观点) 分析: 政府债务对货币政策、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的影响 分析: 政府应该平衡预算吗? 减税造成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保持政府的支出不变)(1)传统观点è 短期效应(is-lm模型分析)à

46、总需求扩张,产出增加,失业率下降,但将导致较低的物价水平à 利率的上升,将鼓励国外资本流入,本币升值,影响贸易余额的水平è 长期效应: 国民储蓄降低,利率的上升抑制了投资需求,最终将导致稳定状态下较低的资本存量和产出水平è 总的效应: 当代人从更多消费中获益,但遭遇通货膨胀;后代将承担今天预算赤字的大部分负担,出生在一个资本存量较小而外债较多的国家(2)李嘉图等价è 假设: 消费者有无限的时间视野è 基本观点: 用债务筹资的减税不会影响消费。家庭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应付减税所意味着的未来税收责任。国民储蓄保持不变。è 政府政

47、策有效性的条件: 财政政策的变动需要影响到现在或未来的政府购买(3) 两种观点的争论(主要体现在:消费者如何行为)è 消费者究竟是完全理性的,还是目光短浅的?è 是否存在借贷制约?è 代际之间是否存在利他主义?政府债务对货币政策以及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的影响(1)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è 政府利用货币扩张为赤字融资,从而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è 高水平债务鼓励政府制造通货膨胀(政府作为债务人)(2)高水平债务对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的影响è 增加资本外逃的风险,从而导致通货价值的狂跌和利率的上升è 降低政治影响 政府应该平衡

48、预算吗?(不应该)è 最有财政政策有时要求预算赤字或盈余)的原因: (1) 帮助稳定经济,维持税收和转移支付系统的自动稳定功能(2) 稳定税收,用于降低税收系统产生的激励的扭曲(稳定税率)(3) 代际再分配,预算赤字可被用于把税收负担从当前一代转移到子孙后代=第六篇 再论支撑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第16篇消费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三个性质) 时际选择的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 持久收入假说 随机行走假说凯恩斯的消费函数(1)消费函数的形式: (;)(2)三个性质:è 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è 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è 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

49、,利率没有作用(3)消费之谜(针对第二点性质)è 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相当稳定的è 为什么在家庭数据研究和短期时间序列中凯恩斯的猜测得以成立,而在考察长期时间序列时却失败了? 时际选择的消费者行为理论è 数学模型: è 收入和实际利率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è 当存在借贷制约时候: 生命周期假说(1)观点:收入在人的一生中系统地发生变化,储蓄使消费者可以把一生中收入高的时期的收入转移到收入低的时期(2)假设: 利率为0;消费者渴望在一生中实现最平稳的可能的消费路径(3)消费函数的形式: (消费既取决于收入又取决于财富)(4)如何解释消费

50、之谜: à 短期: 高收入(y)将导致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à 长期: 财富和收入同比例增长,不变,因此是稳定的(5)预测:储蓄在一生中会发生变动;个体将在年轻时有储蓄,老年退休时负储蓄à 与实证不符: 老年人担心预料不到的花费(预防性储蓄)/ 想给子女留下遗产持久收入假说(1)观点: 消费主要取决于持久收入,消费者对收入暂时变动的反应是用储蓄和借贷来稳定消费(2)对比: 生命周期假说à 二者都采用时际消费理论,提出消费不应该只取决于现期收入à 持久收入假说强调人们的经历是随机的,而且不同年份之间其收入会有暂时性的变动;而生命周期假说则强调人一生中

51、的收入遵循一个有规律的模式(4) 消费函数: ;其中代表人们预期持续到未来的持久收入(5) 如何解释消费之谜: 长期收入变动主要来自持久收入(6) 预测: à 暂时收入较高的家庭并没有较高的消费 à 收入中逐年的波动是由暂时收入决定的(7) 分析: 经济对财政政策变动做出的可能反应à 税收的暂时变动对消费和总需求只有微不足道的影响;如果税收变动对总需求有重大影响,它必须是持久的 随机行走假说(1)观点:若持久假说是正确的,而且如果消费者有理性预期,那么,消费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动是不可预测的。(2)理由: 消费者消费的变动是对一生收入“意外变动”的反应à

52、 解释: 经济周期中收入与消费时同时波动的(短期波动大多都是不可预测的)(3)政策制定的启发: 只有未预期到的政策变动才会影响消费;或者政策变动改变了消费者预期时,政策就产生了效果。(4)预测: 可预期的收入变动不引起可预期的消费变动à 与实证相违背à 原因: 消费者没有理性预期;消费者有借贷制约 即时愉快的吸引力消费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è 观点:消费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偏好可能存在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关于日本储蓄率的分析è 如何评价日本较高的储蓄率?à 日本的高储蓄率是日本在二战后几十年中经历迅速增长的关键(索洛增长模型) à 日本的高

53、储蓄率促成了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停滞è 日本消费比例较低,储蓄率较高的原因:à 在日本,家庭借贷较为困难(借贷制约)à 日本住房价格极高à 日本的税收体系通过对资本收入征税极低而鼓励储蓄à 文化差异=第17章投资 新古典投资模型(企业固定投资的标准模型) 托宾q理论(企业固定投资决定的另一种模型) 居住投资的决定 存活加速模型 尝试回答以下3个问题: (1)为什么投资与利率负相关?(2)什么引起了投资函数的移动?(3)为什么投资在繁荣时期增加而在衰退时期减少? 新古典投资模型(1)资本的实际成本与资本的收益è 资本的成本à

54、 名义成本 = à 最后一个等号需要假设: à 实际成本 = è 资本的收益 = (2)投资的决定è 净投资与总投资è 影响投资曲线的因素: 任何可能影响到mpk的因素è 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 à 在全球一书中推导出,是因为假设了(3)税收对投资的影响è 所得税抑制投资需求è 投资税扣除,鼓励了投资需求 托宾q的理论(1)q的定义: q = 已安装资本的市场价值/已安装资本的重置成本(2)含义: 净投资取决于资本的现期获利性,也取决于预期的未来获利性(3)投资决策: 当q>1时,增加投资;q<

55、1时,不需要更换资本 居住投资的决定è 模型思路: 当期的需求和供给决定了市场上出租房屋的相对价格;投资者根据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行居住投资(新住房的增加) è 影响居住投资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影响住房需求的因素) à 国民收入、人口增长率、实际利率(贷款成本) 存货投资(1)存货的四种动机: 生产平稳化 /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 避免脱销 / 生产过程中的产品(2)存活加速模型è 假设: 企业持有存货量与企业的产出水平是成比例的,即: è 结论: 存活投资与产出的变动成比例,即: (3)存货与实际利率(衡量存货的机会成本) 小结: 通过分析三种类

56、型的投资的决定,回答三个问题(1) 为什么投资与利率负相关?è 较高的利率增加了企业投资于工厂和设备的资本的成本;增加了买房者贷款的成本;增加了持有存货的成本 è 各种类型的投资支出都与实际利率负相关(2)什么引起了投资函数的移动?è 技术进步,增加企业的固定投资è 人口增加,增加了住房投资è 各种经济政策(如税收)改变了对投资的激励(3)为什么投资在繁荣时期增加而在衰退时期减少?è 较高的就业增加了资本的边际产量,提高了对固定投资的需求è 较高的产出增加企业的利润,放松了一部分企业的筹资制约è 较高的收入增加了住房需求,从而增加了居住投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