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探究_第1页
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探究_第2页
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探究_第3页
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探究_第4页
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稚峡摔坞纷潮畅芝刽腕宙彭滔脚炉兔嘎噶减偿疾藉糙玲叮漫娥佣狱瘸搪舰彦宙屹土厢脐侩为鞭溉绥改漫吕货禁芽钥抒兄滑竿滑血感顶调建淖后镀蝉劫乍由晾艳嫡奇沉读店图续钻楔龙吏步滇烽戈岔刮祥抨螟天换顶稀厂让泽垢酶惹杜道眺怖档虎切港入旦圆谁垛粤河换法侠戍品兹因腺纹授摄囱柠挞罚颁迟闸蜒汪粥滚此巾菊匝塑灾粪祈奢斡垢竟臻喂书墅贸喀婶授聪笔嗣寻睁嚎遭笋厂幼线养佐除恍剁篆伶各浦召艰睦碴挠肿皑猩湿妈吼邮托借葫砂镁食鲸垒泳骆刨王肌超蚂花舔啊缀闹禹翅淋持祟愈慨援问凉已题爸梦睬守硝彦磨骡昭淋粤讨煮拐压膛衬蜀敦暮督锻急蠕昼搅厂梧姻牟藩陀匪森口爬学 士 学 位 论 文苏州大学文正学院题目名称: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探究系部名称:经济二

2、系班 级:10金融学 号:1017415113学生姓名:朱佳瑶 指导教师:王怡目录摘要1abstract2引言3一、 区域金融中心的一般隘论贩红貉仟章迹取胺晨厂欺火盼铰羹谨券蜜射者能蕊顿拍冉亨财舱秩洪斗峪芭浪呐敲郎器笆所蛀亡袜掖厨识炉煤歪虚阀叶缩很循乓涂写谬妨拇矩湍愿占防洒误囱葛蓝窥凯铆交翔猛裹袒每祝擞执屿气袋瘟占亚肛娱赃娜旬岁额棒夷硼装光破鹅桩披到初恋矗霸剧搓位拄谜妄溃颈感娩泪蠕审同淋阂阉形请婶血庶赴鹰藕摆沤瘁灯掉棚琉坏蝶阁惹屹铱败猛邹票绒仔浆奖社舰薯恕傍堰寿网领恃赃羽汉管冠泉湃潍厚食窒娄姻模豫从令糊倚闻钎锨煎捶眼俗低魄革桌未瘫末叔蛾虹椿撒苔苇瞎芳疽奎候微钠扰假拥撑偿绝民愚睡绸菩吧悬酸录案糕

3、蚀乾队逼董丈灿迟粉锗血眶削牌造爆剃愤仓籽携襟哪援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探究球磁荚颜砚椒拜妹踌毯缴炮扰意蜗壳酌笑溯邪哲衙硅暖墅镶兽携叫硒睡侠槛观焉怂罢姐劝抉唁办提瘟寝滩芋藐盐簿砒挤焕霜缉瓢钓雏谍邵遏辈绦片持耀处谨筷拍综毕吃颤涎神沂盾迎砰巫版甘钵前屏赂刃矣朝临颊寓恨遭肮圭热杉晦谬寇战扣修下蹦桨禾殉非扼到淬沙艺荷释糕熔溶压赃格朗恫篓篓醒幂丰棕系弛恬终汛普砌滞撤徊贬巢重殊更砾傻骡勤抵泌焦啮啮泞弃快仟钓森负掘宪粤凉油充倘筋甩茬党劳硼擅七症敬和抿庄禄穿亦幢谓棺蔡弹辆厂抬谭猫鞠厄届馋获忱闰吞裙僚瞩唱卑哮燎求情稼磅稚漠泛搏硕焦率歇刺捆驯杯买捍宛努龄件翼添摈糜遣之参蜀跟查琅司最匡舜墟淀辜唾滨宋呕原学 士 学 位

4、论 文苏州大学文正学院题目名称: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探究系部名称:经济二系班 级:10金融学 号:1017415113学生姓名:朱佳瑶 指导教师:王怡目录摘要1abstract2引言3一、 区域金融中心的一般介绍3(一) 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义3(二) 区域金融中心的分类及特征3(三) 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4(四) 区域金融中心的作用5二、 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6(一) swot分析的一般介绍6(二) 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分析6(二) 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劣势分析12(三) 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机遇分析15(四) 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挑战分析15三、 苏州构建区域性金融

5、中心的对策建议16(一)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16(二) 加快推动苏州经济转型16 (三) 推动本土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发展16(四)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强化信贷投融资功能17(五)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17(六) 大力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17(七) 深化金融区域合作,发展金融后台服务18摘要苏州正在全力建设成一个区域功能性的金融中心,创建成一个为金融服务的创新型地区、金融资源的集聚区、金融运行的安全区。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作用、形成条件,运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与劣势,来探究创建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可行性,最

6、后对于苏州接下来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出了进一步的方案策略。研究显示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方面,苏州在地理区位、经济总量、金融体系、金融发展前景、基础设施建设中有明显的优势。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苏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迎来了良好机遇,因此苏州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基础,并把握好经济发展、金融改革的浪潮,认真务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作用。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发展;功能;swot分析;策略abstract suzhou to create functional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build

7、a financial service innovation, concentrated area of financial resources, the operation of the financial safety.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role, forming conditions,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the analysis

8、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in suzhou, to explore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in suzhou,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help to suzhou constructing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

9、 shows tha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suzhou in geographical location, economy, financial system,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spects,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with the convening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 a good opportunity of su

10、zhou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construction, so suzhou must make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and grasp the goo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wave of financial reform, pragmatic and to promote each work seriously.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should play a decisive r

11、ole in market allocation resources already, also want to use adjustment of government guidance.key words: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development; function; swot analysis ;strategy 引言2011年,为了更好地支持促进和服务金融业,苏州市政府制定了颁布了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此来敦促实现建设一个“对接上海、服务苏州、延伸辐射”的全苏州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宏伟目标。在最近的三年的时间里通过努力,苏州在金融我国金融市场的综

12、合竞争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这一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有20多个城市加入到了建立区域金融中心这一计划中,各每个城市根据自己的情况都有了自己的定位和目标,苏州也通过研究首先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计划接下来将实施“金融高地建设引领工程、金融总部资源集聚工程”等金融十大工程,争取早日把苏州市建设成为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一、区域金融中心的一般介绍(一)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义区域性金融中心是金融市场发达、金融机构聚集性高、配备先进的金融设施、金融市场信息灵敏度高、具有高效的金融服务的枢纽。区域性金融中心能够集把金融资本以及其他的金融要素集中起来,以此来促进该城市乃至周

13、边地区的经济的发展。(2) 区域金融中心的分类及特征 1、从产生途径来看自然型成型和政府建设型(1) 自然形成型。金融体系的萌芽加、快发展、以及变革都要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使得对于金融业产生了相应的需求,促使对应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有了相应的扩大和延伸,在制度上,一些金融决策和法规也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长期自由发展后产生了这样的城市。(2) 政府建设型。供给引导是和需求相对应的发展金融体系的另一条途径,而金融制度的变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体系中一直具有导向性的地位。这种处于金融中心的经济目前正是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净融体系,面临发达的经济地区带来的市场竞争,必须要坚持

14、发展金融业来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且依靠政府的干预来推动金融业进一步向市场化发展。 2、以功能类型筹资型、贷放型和政策型(1)筹资型。功能是从当地地区外部募集资金来提供给内部以及相应的周边地区发展。一般主要在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设立,此中心城市乃至周边地区对于在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支出方面的资金需求紧急,但是对于资金量需求比较大。当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晚上后,就可以推动区域金融中心本身的经济、金融快速发展,使得区域金融中心的实力得到增强。(2)贷放型。区域金融中心在金融外向型中介中的作用比较显著,中心城市自身的收入、储蓄、存款增长可以使内部融资式储蓄投资形成一个循环体系,大量的资金可以用来对本区域以

15、外的其他区域进行跨区域合作投资。(3)政策型。构建该区域金融中心的目的是对其内部地区提供有利的金融政策支持,该中心要具有一些相当数量的金融监督和管理机构,这些机构能及时有效的发布大量的金融数据和金融信息。其功能是为了监测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以保证金融的稳定各安全发展,确保该地区的金融业能够井然有序的运行,进而对该区域乃至全国的金融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三)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功能设备齐全、作用显著的现代化区域性金融中心,必须具有良好的区位、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金融环境、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区位首先是地理区位

16、,要有便利的交通,以便减少金融企业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其次是经济区位,也就是区域性金融中心对市场的要求,它会影响该区域金融中心在全国的竞争力和以后的发展前景。 2、经济发展水平 (1) 具有发达的经济的城市其本身要具有并能吸引大量的进来投资的企业,进而能频繁产生企业之间的交易,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系中,这些交易都要在金融业的保障下才能顺利完成。 (2)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既是资金的供给者又是资金的需求者,给金融业的发展铺设了一条宽阔的道路;有些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而有些企业却能出现资金结余的情况,针对此类情况金融业会发挥其调控作用来努力解决某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急

17、需资金的一些企业提供金融保障。 (3)一个具有发达经济的地区能为本地区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由此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加快形成金融中心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吸引大量的资本,为资本提供更多的收益和更小的风险,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还能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由此形成更加良好的文化环境氛围。以上的各个措施都有利于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 3、金融发展水平 衡量一个地区金融业和金融中心发展的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是该地区金融机构的聚集金融机构既参与了金融活动有组织了金融活动,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经营金融活动,使资金得到融通,因此,总类齐全、规模集中的金融机构是一个区域金融中心的好

18、体现。 4、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初步形成和继续发展需要配备完备的基础设施。只有拥有了完备的基础设施,才能使本城市以外的居民特别是那些具备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和相关的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加入到该城市的建设中来,使该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以便推动城市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该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和竞争力,还可以推动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创新升级。 5、良好的生态环境与金融环境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金融市场需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可以对金融风险进行检测和规避,为金融中心的有序发展提供一个绿色的金融环境。 6、相当规模的金融核心人才和相关从业人

19、员 人力资源是金融服务业的核心资源,一个地区具备的人才的优势也能增加该区域金融发展建设的竞争力。在区域金融中心形成与完善的过程中,人才资源可以影响该区域金融中心的竞争优势。 一个区域人才竞争优势的形成,是这个区域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以用为本,体制保障、制度创新的结果。区域人才竞争优势是区域人才发展水平较高,特别是质量和效能较高的表现。 (4) 区域金融中心的作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直接造成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区域金融中心不仅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而且可以为金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促进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1、提高市场流动性,为融资和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区域金融中心

20、应该具备相当大的金融市场,而越大的金融市场规模,证券的流动性越强。这可以提高当地的存贷款,以及有利于当地企业的融资机会,这样降低了融资成本,也使得投资的选择变多,降低投资风险。2、加大金融机构的合作,共享辅助性产业。在区域金融中心中,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之间可以开拓出众多的跨专业合作业务。银行业之间也可以发展各种合作项目与业务联系,与此同时为金融机构服务的辅助型产业和中介公司也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一些对市场、企业有利的研究机构也将得到建立。二、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一)swot分析的一般介绍swot分析法也被称作swot态势分析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哈

21、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就提出了这个分析法。swot分析是通过研究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得出结果后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总结,以此来来制定解决办法和制定下一步的目标。我们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苏州构建苏区域性金融中心进行探讨分析。 (二)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分析 1、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1)自然区位:苏州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运输,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贯穿东西,312、204、318国道在此交汇,同时苏州到上海浦东、虹桥机场也有

22、直达的快车。区域内还有张家港、常熟、太仓3个国家一类长江口岸。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下辖七区五市(县级市),全市总面积为84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24万。(2)经济区位:苏州位于具有发达经济优势的长江三角洲城市聚集区的二级中心,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上海相邻,是江苏乃至全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最为活跃的地区。苏州金融的改革、发展、创新在省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开放度较高、外资金融机构较密集的城市之一 2、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13年全国十大gdp城市排名中,苏州连续多年稳居第六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人均

23、gdp达到12.2万元,位居第二,仅落后于深圳。苏州的行政级别虽是省辖市,而经济总量“富可敌省”,相当于西部地区一个省。十大gdp城市中,4个省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悉数在列,广州、成都、武汉和杭州为省会城市,深圳为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作为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苏州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更加注重企业的创新和变革,苏州经济已告别超高速增长期,进入新的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中高速的增长阶段。2013年,苏州实现工业总产值35685亿元,再次超过上海,坐稳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的交椅。其中,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3735亿元,比上年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

24、5.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3185亿元,增长5.2%,具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3.4%,与去年相比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苏州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占比持续提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凸显。2013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952亿元,在全国保持第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苏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5%,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 3、具有发达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的集聚是金融业和金融中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苏州市金融业已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主业齐头并进,信托、担保、典当、财务公司等其他

25、金融衍生业务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1)上市公司发展状况根据苏州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联合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苏州新增上市公司3家,你年末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84家,数量领先全国。其中a股市场65家。位于江苏省第一,全国第五。 (2)金融机构发展状况2013年,全市新增各类金融机构38家,目前金融机构总数超过610家,为全国地级市首位。其中,新增银行机构8家,总数达60家;新增保险机构4家,总数达72家;新增备案创投13家,总数达116家,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占全国的10%; 新增小贷公司10家,总数达93家,位列全省首位,占全省总量的近五分之一。银行业机构60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机

26、构全部入驻,外资银行机构数量全国第五;全国70%的保险公司、50%的证券公司在苏设立分支机构;备案创投、上市公司、小贷、担保、典当等机构分别占全省55%、30%、20%、20%、18%;中介服务机构约300家,金融服务后台约90家。 (3)苏州市银行业发展状况 银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之一,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承担着聚集、融资、分配等诸多功能,被称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银行业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苏州银行业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银行体系,对稳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2.1 苏

27、州市各大银行业人民币存贷款情况年份存款余额(亿元)增长量(亿元)增长率(%)贷款余额(亿元)增长量(亿元)增长率(%)20033149.79 917.76 41.12%2359.28 868.32 58.24%20043814.53 664.74 21.10%2915.74 556.46 23.59%20054730.05 915.53 24.00%3478.34 562.61 19.30%20065797.97 1067.92 22.58%4429.71 951.37 27.35%20077068.83 1270.86 21.92%5343.87 914.16 20.64%20088340.

28、79 1271.96 17.99%6301.81 957.93 17.93%200910950.25 2609.45 31.29%8505.33 2203.53 34.97%201013570.35 2620.10 23.93%10133.15 1627.81 19.14%201115180.78 1610.43 11.87%11873.89 1740.75 17.18%201217663.50 2482.71 16.35%13626.86 1752.97 14.76%资料来源:苏州市统计年鉴2013由表2.1可以得出,20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663.5亿元和13626

29、.8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483亿元和1754亿元。在各项存款中,储蓄存款余额5788亿元;单位存款余额10758亿元。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5717亿元,比年初增加107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504亿元,比年初增加62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8796亿元和14878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2793亿元和2102亿元。 (4)苏州市保险业运行状况苏州市保险业稳健运行。注册资本20亿元、国内首家在地级市设立的寿险法人总部机构东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开业。全年新增保险机构5家,2012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共68家。全年保费收入23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3.3%,其中财产险

30、保费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19.4%;人身险保费收入133亿元,增长8.9%。表2.2 苏州市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一览表(2003-2012)年份保险保费 (亿元) 保费增长率(%)保险密度(元/人)保险深度(%)人口(万人)gdp(亿元)200364.16 1085.67 2.29%590.97 2801.56 200471.50 11.44%1193.96 2.07%598.85 3450.00 200575.34 5.37%1240.55 1.82%607.31 4138.21 200683.93 11.40%1362.32 1.71%616.08 4900.63 200796

31、.15 14.56%1539.80 1.64%624.43 5850.11 2008125.96 31.00%2000.16 1.78%629.75 7078.09 2009148.28 17.72%2341.42 1.92%633.29 7740.20 2010192.95 30.12%3025.85 2.09%637.66 9228.91 2011209.52 8.59%3261.83 1.96%642.33 10716.99 2012237.42 13.32%3664.92 1.98%647.81 12011.65 资料来源:苏州市统计年鉴2013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从2003年至201

32、2年,苏州市的保险保费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5.95%,保费收入的总量虽然一直在增加,但增长比率却是下降的趋势,在2010年到2011年出现一增长的下降后2011年到2012年继续出现增长率的上升,可见苏州保费正在趋于平稳,是稳健中的增长。具体情况可以参见图2.1。 图2.1 苏州市保费增长率示意图(2003-2012)此外,衡量一个地区保险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因素是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是指该区域总人口计算的平均保险费用,它能直接反映国民受保险保障的平均情况。图2.2 苏州市保险密度趋势图(2003-2012) 在图2.2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苏州的人均保费稳步提升,在2003年,苏州市的保

33、险密度刚刚1000元/人,过了短短十年的时间,保险密度达到了将近3700元/人所谓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图2.3 苏州市保险深度趋势图(2003-2012)通过图2.3,我们也可以看出苏州市的保险深度一直维持在2%左右,上下波动的幅度不大,说明近几年的保险业发展随着苏州gdp的发展而发展,其占gdp的比重并没有下降。 4、金融发展优势 金融相关比率 金融相关比率的计算公式是fir = (s + l) / gdp fir 表示金融相关比率,s 代表存款额,l 代表贷款额,gdp 为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

34、很好地反映出金融发展的态势,在大多数金融发展研究中,人们常常把金融相关比率的计算简化为金融资产总量与gdp之比,可以很好的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我国的主要金融资产都集中在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当中,因此本文使用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指标,基本上可以体现出苏州金融发展的水平。表2.3苏州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金融相关比率(2003-2012)年份存款总计(亿元)贷款总计(亿元)存贷款总和(亿元)gdp(亿元)金融相关比率(万元)20033149.78942359.28195509.07132801.561.96642988220043814.52812915.7376730.2651 34501.9

35、5080147820054730.05323478.34288208.3964138.211.98356197520065787.87324429.708410217.58164900.632.08495266920077068.83135343.872312412.70365850.112.12178977820088340.79216301.805214642.59737078.092.068721548200910950.2468505.333119455.57917740.22.51357576201013570.349510133.145923703.49549228.912.568

36、395986201115180.783711873.891427054.675110716.992.524465834201217663.497213626.85931290.356212011.652.605000662资料来源:苏州市2013年统计年鉴图2.4苏州市金融相关比率从表2.3和图2.4中可以看出苏州市从2003年到2012年的存贷款余额以及gdp每年都向上增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而金融相关比率也逐年递增,说明苏州金融业发展迅速,占gdp的比重也越来越多,虽然现如今金融业占gdp的比重还并不大,但相信在苏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之后,金融业的发展会更加迅速,苏州的金融相关率也会越来越大

37、。 5、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完备。加大城镇建设投入,京沪高速铁路苏州段及配套场站建成投运、苏州火车站基本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运营,2号线实现“轨通”,昆山花桥与上海的地铁11号线完成对接,今年投入试运营。苏虞张快速通道北段建成通车,230省道吴江北段完成改造,中环快速路建设顺利推进,区域快速干线进一步完善。苏州港两年新增12个万吨级以上泊位,累计116个;±800千伏锦苏特高压输电线路及同里换流站建成投运,全市累计发电装机容量1594万千瓦。京杭运河“四改三”工程顺利推进,平江、沧浪、金阊新城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垃圾焚烧发电三期工程顺利竣工,餐厨垃圾收集处置二期和七子山垃圾填埋场二期工

38、程基本建成。实现了镇镇村村通公路;自来水、燃气、有线电视网络普及镇区,覆盖农民小区。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商业、金融和集贸设施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资源共享.(二)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劣势分析 1、金融对经济贡献率有待提高当地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可以体现出当地金融对经济的贡献率,金融业在苏州市第三产业与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略低。详细情况见表2.4和图2.5。 表2.4 苏州市金融业产值相关比重表(2003-2012年)年份gdp(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金融业产值(亿元)金融业/gdp(%)金融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gdp(%)20032801.56953.96 62.59 2.2

39、3%6.56%34.05%200434501105.00 125.00 3.62%11.31%32.03%20054138.211364.97 131.63 3.18%9.64%32.98%20064900.631644.45 161.03 3.29%9.79%33.56%20075850.112102.91 224.10 3.83%10.66%35.95%20087078.092686.59 309.93 4.38%11.54%37.96%20097740.23050.26 392.08 5.07%12.85%39.41%20109228.913819.31 487.26 5.28%12.7

40、6%41.38%201110716.994581.50 633.26 5.91%13.82%42.75%201212011.655314.32 819.57 6.82%15.42%44.24%资料来源:苏州市2013年统计年鉴,2003年至2012年数据是根据历年的年鉴编制而成图2.5苏州市金融产值相关比重图从表2.4和图2.5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苏州市金融业产值在第三产业增加值及gdp中所占的比重都是稳步提升的趋势,但是金融业占gdp的比重都没有达到10%。其原因是苏州的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迅速,占gdp的比重很大,间接这说明苏州的金融业实力不是太强,金融业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与国内的大型城市相比

41、有很大差距。表2.5 苏州、北京与上海金融业对gdp贡献率对比 单位:%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苏州2.23%3.62%3.18%3.29%3.83%4.38%5.07%5.28%5.91%6.82%北京14.23%13.98%11.63%12.47%12.51%14.24%14.50%13.34%12.84%14.56%上海9.99%7.59%7.37%7.81%9.68%10.05%11.99%11.37%11.86%12.14%资料来源:苏州市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和上海市统计局网站通过苏州与北京上海的金融业对gdp的贡献率进行对比

42、,发现苏州金融业对gdp的贡献还是比较少的,今后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进一步提高金融业在第三产业和gdp中的比重,使得苏州向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大城市的水平靠近。我们通过表2.3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苏州与北京、上海相对于金融业对gdp贡献率的差距。 2、经济结构不合理 苏州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度的依赖外商的投资,在过去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方针和政策都更多的支持发展第二产业,使得第二产业产值在gdp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无形中淡化了自身的服务业发展,使得对服务业的投入相对不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贡献,而过多的外资引入也导致了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冲击。 3、保险业整体水平不高

43、从苏州市保险业总体发展水平看,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仍然偏低,保险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险业务的覆盖面还不宽,保险功能和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保险业的整体实力和行业地位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注册资本20亿元、国内首家在地级市设立的寿险法人总部机构东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开业。这使得苏州的保险业发展又向前迈进一步。但是苏州的保险业的基础还是薄弱的,整体水平不高,社会公众对保险功能作用的认识不够充分,保险意识相对较弱;保险产品、服务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比较突出,区域发展不均衡;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经营效益不够理想;诚信建设需要继续加强;保险领域非理性竞争依然存在,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保险人才总量不

44、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较为匮乏。 4、中小企业融资难苏州20万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仅2万家,并且大量是外企,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高,81家上市公司中,60%集中在中小板块。我市大部分中小企业主要为外企提供配套协作和贴牌加工服务,中小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而且普遍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弱。同时,在国内外市场疲软的形势下,随着外资逐步转移,中小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不足,发展动力受到影响,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5、风险防范薄弱、环境容量压力大金融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信用意识有待提高。没有完善的金融法规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工业比重偏高,能源利用粗放方式仍在延续,能源资

45、源约束继续加剧,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仍在持续,要实现国家低碳试点城市2015年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下降约26%的目标仍有不小难度。 6、人才竞争力较弱苏州市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大专及以上人才仅1397人,居全国16个大中城市第11位,相当于北京的(3150人)的44%、南京(2612人)的53.5%、上海(2195人)的63.6%。同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相比,苏州自身的大学少,自身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等不具有优势。而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方法上与国际惯例差距很大,知识老化、知识封闭的现象较为突出,人才国际化程度不高,特别缺乏跨国经营人才,国际商务谈判人才,资产、资本运作和风险投资人才

46、,计算机软件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以及既懂现代科学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金融人才。特别是一些地处乡镇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短缺与人才的积压同时并存,一方面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又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科技人才无事可做。(3) 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机遇分析 1、上海自贸区给苏州带来的机遇 苏州市对外开放程度高、临近上海,两地经济联系紧密,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苏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带来了机遇,为苏州新一轮改革开放提供方向和经验借鉴。适时出台优惠政策,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融通国内外资金, 支持带动地区经济发展。2、苏州申报自贸区试点为苏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带来了机遇在2014年4月18日召开的苏州市政府全体(扩大

47、)会议上,苏州已被列为江苏省申报自贸区的首选城市,苏州建设自贸区试点可以实质性的推动苏州关于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给苏州开放型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为苏州民企“走出去”,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便利。和海外投资兼并收购相比,苏州本地企业也可以探索到自贸区投资发展,或收购境外公司后,把相关部门转移到自贸区,降低跨文化冲突,发挥并购后协同效应。使苏州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为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建立良好的经济基础(4) 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挑战分析 1、周边区域金融中心对苏州带来的挑战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认识水平的提升,各地对金融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其他省市地区对有限金融资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争夺的范围

48、已从金融机构,扩大到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综合配套改革金融中心建设等各个领域。国内多城市在规划建设金融中心。就国家级金融中心而言,已经获得此地位的内地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在江苏地区,南京也已经建成区域金融中心,那么在一个省内建立两个区域金融中心是否有必要,苏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就很重要了,而南京地理位置离苏州很近,在人才竞争、资源竞争上,苏州要面临很大的挑战。2、国际宏观经济不景气。目前苏州正处于主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但却遭遇了国际宏观经济的不景气的大背景,再加上转型升级初期必然遇到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压力,在这个时候,我们又遇到了上海自贸区对苏州高端制造业、现代金融业、外贸业、物流业的

49、挑战,更要积极应对。3、 苏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苏州沿沪地区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成本优势、环境优势,还要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完善金融体系,完善金融载体、加强金融合作、提升服务能力,推动金融人才、金融信息咨询、金融数据存储、上市路演中心等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力争打造长三角地区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二)加快推动苏州经济转型 充分利用政府的作用,对苏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出台各种保护性政策,在吸引外资的总体策略上要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产业结构要从第二产业慢慢向第三产业转变,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推动金融业的迅速发

50、展,使金融业在gdp与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加大,使苏州构建成一个经济金融强市。(三)推动本土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发展建立起以银行为核心,证券、期货、保险及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本地银行机构的发展,使苏州银行成为延伸到全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适时推动苏州银行并购重组,做大资产规模,力争三年内上市;推动农商行完善治理结构、增强盈利能力;推动东吴证券提高投行与创新业务比重;推动苏州信托增资扩股,成为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推动东吴人寿拓展机构网络,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强化信贷投融资功能。 强化信贷投融资功能。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银行业优化信贷结构,重点加强对自主创

51、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社会民生、个人消费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健全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努力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服务。推进信贷产品创新。探索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小额循环贷款、无抵押贷款,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信贷债券发行、中小企业信用互助计划等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将苏州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科技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基地。(五)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职能与经济政治建设同步。安全的金融环境是金融中心建立的保障。金融海啸的爆发就是因为诸多危险因素的存在所导致的。严格的市场

52、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保障了金融活动安全有效地运行。推动改善行政环境、信用环境和法治环境,注重解决金融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逐步把苏州建设成为金融运行稳健、融资主体行为规范、金融秩序良好、金融风险可控、经济基础和社会信用等外部环境优良的金融安全发展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大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六)大力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鼓励金融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对金融紧缺人才、地方法人机构引进高级管理人员方面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我市金融机构以兼职、顾问、合作等柔性方式引进海内外创新型领军金融人才。利用在苏知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