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章末综合测评(二)(第34章)(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某种“影响”b拜尔的实验是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c温特的实验证明是胚芽鞘下部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a达尔文并没有发现生长素,只说明某种刺激,a正确;拜尔的实验是在无光的环境中进行,b错误;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c错误;詹森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
2、片传递给下部,d错误。2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62672188】a生长素由向移动b生长素由向移动c生长素由向移动d处生长比处快a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向背光侧,即由向移动,此时比处生长素多,b正确。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即由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即由向移动,由向,c、d正确。在尖端以下不能进行横向运输,a错误。3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
3、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置于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后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对照实验设计要求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与实验组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都应与实验组一致,所以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生长素的有无不同外,其他设置都应相同,包括琼脂块、放置的位置等。4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导学号:62672189】a细胞分裂素b乙烯生成物c赤霉素类物质 d生长素类物质d除去顶芽后,腋芽生长过快又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打
4、顶后的伤口处,施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顶芽生长占优势时,只是侧芽受到抑制,而不是侧芽生长素合成受到抑制,a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b项正确;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有关,成熟与乙烯有关,c项错误;琼脂块不属于细胞结构,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d项
5、错误。6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x、y、z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判断合理的是() 【导学号:62672190】a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应为:y<z<xby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细胞分裂cz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d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dx、y、z三个浓度中,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说明x浓度最大,但是y和z浓度大小不能确定,a项错误;y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杨树侧芽生长量大,说明y浓度生长可促进杨树侧芽的生长,但生长素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不能促进细胞分裂,b项错误;该实验设置的浓度太少,只能确定杨树侧芽
6、生长的最适浓度在z左右,c项错误;据图可知,x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清水组)相比,杨树侧芽生长量小,说明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d项正确。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d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b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在果实将要脱落的阶段含量最高;根据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原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8有关下列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导学
7、号:62672191】茎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用除草剂去除杂草a不能反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的是b实例没有体现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c实例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d实例反映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a生长素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实例和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实例和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实例能说明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9下列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的是()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
8、使其继续生长b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生产上可用于促进果实的发育而培育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等方面;b项是乙烯的生理作用。10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土壤的机械压力,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产生曲折,形成如图甲所示的“顶端弯钩”。科学家为研究该现象产生的机理,在无土、黑暗条件下,给予黄化幼苗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处理,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导学号:62672192】甲乙a“顶端弯钩”的形成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b“顶端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无关c茉莉素拮抗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中的作用d土壤压力、光照等环境因子会引起植物体内激素含量的变化b“顶端弯钩”的形成减小了子叶在
9、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a正确;“顶端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有关,否则其不会发生生长弯曲,b错误;图中乙烯能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茉莉素抑制顶端弯钩的形成,二者具有拮抗作用,c正确;图示表明,土壤压力、光照等环境因子会引起植物体内激素含量的变化,d正确。1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种群密度能反映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的数量,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由此判断d项错误。1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
10、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导学号:62672193】a增长型 b稳定型c衰退型 d无法判断a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保护鱼苗,把老年个体捕捞后,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变成增长型,a正确。13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c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和所有的生物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d种群是指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由此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14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
11、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导学号:62672194】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b将种群的数量控制在k/2左右,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可持续提供的资源数量最多,同时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b正确。15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植物无分层现象b群落的结构主要指群落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c土壤小动物类群也有分层现象d从弃耕农田开始的群落演替属次生演替,最终优势种肯定是乔木c海洋植物由于光照及含氧量而呈现分层现象,a错误。群落的结构主要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b错误。土壤小动物类群会由于食物及栖息地
12、分层,c正确。从弃耕农田开始的群落演替属次生演替,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最终优势种不一定是乔木,d错误。16研究人员调查了1928年1977年某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灰鹭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b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j”型增长c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d连续暖冬持续提升灰鹭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c灰鹭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a错误;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s”型增长,b错误;据图分析,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c正确;连续暖冬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连续暖冬时灰鹭的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说
13、明出生率下降,d错误。17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62672195】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d同属于冷箭竹的竹笋、幼竹、成年竹属于同一个物种,不能用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来描述,竹林中含有其他动物、植物
14、及微生物。不同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分布于不同层次,不同地段上生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或不同种类的其他生物,因此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18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第一句中“草盛豆苗稀”隐含的生物间的关系及第三句中“道狭草木长”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分别是()a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b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c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d捕食、撒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未发生变化b草和豆苗之间竞争光照和营养,属于竞争关系。“道狭草木长”是由于人迹罕至,草木才长的茂盛,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19对群落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导学号:62672196】a群落是一个
15、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裸岩上演替的草本植物阶段,也有乔木的种子迁入,但不适合生长c群落演替的本质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演变的过程d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不再变化d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a正确;裸岩上演替的草本植物阶段,也有乔木的种子迁入,但不适合生长,被淘汰了,b正确;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正确;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是不断变化的,d错误。20生态系统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
16、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ab段,种群的数量增长的倍数大于1bb点后该种群的生存环境趋于稳定cbd段的数量变化可能是由于捕食关系导致的d性别比例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b在ab段种群的数量增长,说明增长的倍数大于1,a正确;d点后该种群的数量下降后趋于稳定,说明生存环境趋于稳定,b错误;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食物、天敌相关,c正确;性别比例的变动影响种群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d正确。21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
17、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变化,b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d错误。22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
18、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62672197】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b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c豚草入侵不会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b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豚草种群密度增大,狗尾草种群密度降低,龙葵被淘汰,因而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降低。由于豚草入侵,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发生了改变。豚草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种内斗争激烈,最终呈“s”型增长。2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
19、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目少,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和自然均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b纯茶园物种种类最少,所以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弱,最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项正确;10月份杉茶间作园中的物种数最多,但并不能据此推测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b项错误;6月份梨茶间作园中的物种数最多,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c项正确;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自然也能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d项正确。24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
20、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导学号:62672198】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植物用地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项错误;从表中
21、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项正确;人类活动导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c项错误;从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d项错误。25如图所示,单侧光从左侧照射甲(倒立的胚芽鞘尖端),x、y表示琼脂块,在甲上放置一段时间后,放在乙(正立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顶部两侧;丙为去尖端胚芽鞘,切面上放有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并从左侧进行单侧光照射。则乙、丙的生长情况是()向左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不生长也不弯曲abc da在单侧光照射下,甲顶端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横向运输,向y侧增加,又因为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因此y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浓
22、度大于x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浓度,从而乙向左弯曲生长;丙已去掉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直立生长。二、非选择题(50分)26(12分)为了探究不同环境下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a花盆侧放在一个不透光的木箱内;装置b花盆摆放在一个有小孔的木箱中(g、e表示近地侧,l、f表示远地侧)。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长素的合成部位,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2)上述装置a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根向_弯曲生长,其原因是:_。(3)在装置b中,若固定光源位置,让花盆和木箱一起绕d轴匀速转动,则一段时间后,箱内幼苗的生长状况是_(填“向右弯曲生长”“向小孔弯曲生长”或“直立生长”);若固定光源
23、位置,只让花盆绕d轴匀速转动,则一段时间后,箱内幼苗的生长状况是_(填“向右弯曲生长”“向小孔弯曲生长”或“直立生长”)。解析(1)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2)上述装置a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根向下(或重力方向)弯曲生长。花盆侧放,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近地侧(g侧)生长素分布多,远地侧(l侧)分布较少,而根对生长素敏感,因此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导致根向地生长。(3)花盆和木箱一起绕d轴匀速转动时,只有木箱转至光源位置时,幼苗才受到单侧光的影响。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较多,生长快,箱内幼苗会向小孔弯曲生长。若只有花盆绕d轴匀速转动,则花盆内的幼苗受光均匀,则幼苗表现为直立生长。答
24、案(1)色氨酸(2)下(重力)在重力作用下,g侧(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3)向小孔弯曲生长直立生长27(15分)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c,作出曲线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 【导学号:62672199】图1图2(1)对两树种进行存量统计时使用_法,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2)在a年的优势种_,在如图2的虚线框中画出d至f时期内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数量关系曲线图。(3)两树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群落演替是_的取代,在演替过程中,某种群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_。(4)由于对
25、木材的需求,人类大量砍伐山毛榉,使马尾松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解析(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所以对两树种进行存量统计时应使用样方法,在cd段,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c基本不变,此时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2)在a年时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c大于1,则优势种是马尾松。在d至f时期内,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c逐渐变小,说明了马尾松的数量减少,山毛榉的数量增加,在f时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c等于1,说明两树种数量相等,所以在d至f时期内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数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数量。(3)两树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群落演替是优势
26、种群的取代,在演替过程中,某种群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该种群是否更适应改变的环境。(4)由于对木材的需求,人类大量砍伐山毛榉,使马尾松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1)样方c至d(2)马尾松(3)优势种群该种群是否更适应改变的环境(4)速度和方向28(11分)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地区中的植物、植食动物甲和肉食动物乙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其中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如表所示(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年龄012345678910个体数9318
27、76056516152344139166请回答下列问题:(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2)研究表明,动物种群甲中的个体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由此推测动物种群甲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3)表中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填“偏高”“不变”或“偏低”)。(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地区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
28、。解析(1)火灾后仍然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有植被的繁殖体,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环境。(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生殖前期个体数为93187280,生殖后期个体数为344139166280,两者比例为11,所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稳定型,未来甲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3)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种群数量(第一次标记个体数×第二次捕捉个体数)/第二次捕捉到的标记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再次捕捉时捉到的标记个体数减少,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3)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由于动物甲以植物为食,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导致动物甲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加。(4)不能,原因是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答案(1)次生演替环境(2)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课件
- 《服务器机箱设计》课件
- 铁路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的解读课件
-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维修路基路面养护江西交通胡凤辉
- 水平角测量方向法课件
- 中医课件教学课件
- 中亚饮食文化课件
- 版个人反担保保证函合同样本
- 2025版二手设备销售合同模板
- 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图形创意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课件
- 美容师考试与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及试题答案
-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胜利第一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路径优化中的实践案例
- 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
- 汉服实体店创业计划书
- 2025-2030中国滑雪板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1年中国竹鼠养殖及深加工行业投资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高考数学模拟卷2(新高考Ⅱ卷专用)(解析版)
- CNAS-CC160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第五单元检测题附答案(各一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