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课件)诊断第一篇第一节发热_第1页
.诊断学课件)诊断第一篇第一节发热_第2页
.诊断学课件)诊断第一篇第一节发热_第3页
.诊断学课件)诊断第一篇第一节发热_第4页
.诊断学课件)诊断第一篇第一节发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病症学(symptomatology)l 研究病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研究病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断中的作用。l 病症是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病症是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和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索和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4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当机体在致热源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称为发热(fever)。一、发热

2、一、发热fever的定义的定义产热产热散热散热5正常成人体温如下:正常成人体温如下:腋温:腋温:36363737口温:口温:37.237.2比腋温高比腋温高0.30.3肛温:肛温:37.737.7比腋温高比腋温高0.70.7生理情况下体温波动不超过生理情况下体温波动不超过11。在运动、劳动、。在运动、劳动、餐后、下午、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均稍高于餐后、下午、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均稍高于正常。正常。6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Pathognesis)(Pathognesis)1 1、外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exogenouspyrogen)(exogenouspyrogen): (1)

3、(1)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2)(2)无菌性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无菌性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3)(3)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4)(4)某些类固醇物质某些类固醇物质 (5)(5)多糖体成分、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多糖体成分、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外源性致热原多为大分子,尤其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外源性致热原多为大分子,尤其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是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吞噬

4、细胞系统,产生释放内源性致热源。统,产生释放内源性致热源。72 2、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ndogenous pyrogen) 又称白细胞致热原:如白细胞介素又称白细胞致热原:如白细胞介素IL-1IL-1、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TNF TNF 和和干扰素,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干扰素,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温中枢。8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体温中枢调定点体温中枢调定点(温阈温阈)温阈上升温阈上升重新调节人体温度重新调节人体温度 垂体内分泌使代谢增加或运动神经垂体内分泌使代谢增加或运动神经 使骨骼肌阵缩使骨骼肌阵缩(寒战寒战)

5、产热增多产热增多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 排汗停止排汗停止散热减少散热减少. 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发热发热 。9Blood vessels constrictionMonoluclear phagocyteLeucocyteEndogenous pyrogen IL-1 TNF IFNShiveringReceptors in skinThermoregulation center in hypothalamusBloodBloodSympathetic Sympathetic nervenervemotor nervemotor nerveFeverHeat

6、Heat losslossHeat productionHeat productionExogenous pyrogenAntigen antibody complexFungibacterial productsEndotoxinLymphokinesBacteriaVirusesPolynucieotideCrystal(urate) etc.10一感染性发热一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侵入机体均可引起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侵入机体均可引起发热称为感染性发热。占发热病因的发热称为感染性发热。占发热病因

7、的5060%,其中细菌占其中细菌占43%,病毒占,病毒占6%。三、病因与分类三、病因与分类11二非感染性发热二非感染性发热除病原体以外的物质引起的发热均属于非感染性除病原体以外的物质引起的发热均属于非感染性发热。发热。1、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 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性发热,亦称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性发热,亦称吸收热。见于:吸收热。见于: 理化因素或机械性损伤:烧伤、血肿、术理化因素或机械性损伤:烧伤、血肿、术后后 组织坏死或细胞破坏:癌、白血病、溶血组织坏死或细胞破坏:癌、白血病、溶

8、血 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12 2、变态反响、变态反响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 组织病等。组织病等。 3、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产热增多、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产热增多、 重度脱水散热减少。重度脱水散热减少。 4、 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心衰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心衰水水 肿的隔热、周围循环差皮肤散热少;肿的隔热、周围循环差皮肤散热少; 广泛性皮炎、鱼鳞病广泛性皮炎、鱼鳞病13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一些致热因素直接损害体温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放调节,造成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增高,称为中枢性发热。见于: 物

9、理因素(如中暑); 化学因素(如重度安眠中毒); 机械因素(如脑震荡、颅骨骨折、脑出血、颅内压升高等14 6.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影响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为功能性低热,伴影响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为功能性低热,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 原发生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原发生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热型较规那么,体温波动小热型较规那么,体温波动小0.5; 感染后低热:细菌等致发热,经治疗原感感染后低热:细菌等致发热,经治疗原感 染已愈,但仍低热,为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染已愈,但仍低热,为体温中枢功能紊乱; 夏季低热:发于夏

10、季,秋凉自退,见于幼夏季低热:发于夏季,秋凉自退,见于幼 儿因体温中枢功能不完善儿因体温中枢功能不完善 ; 生理性低热:精神紧张、剧烈运动、经前生理性低热:精神紧张、剧烈运动、经前 及妊娠初期可有低热。及妊娠初期可有低热。15一发热的分度一发热的分度 低低 热:热:37.338 中中 热:热:38.139 高高 热:热:39.141 超超 高高 热:热:41以上以上.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16二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二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 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高温(39 40)以上,常伴寒战,小儿易伴惊厥。 见于:疟疾、大叶肺炎、败血症、流感、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药物反响等

11、 缓升型:体温在数日内达顶峰,多不伴 寒战。如:伤寒、结核、布氏杆菌病等。17 2、持续期、持续期 体温达顶峰后的一段时间。此期体温达顶峰后的一段时间。此期体温已到达体温调定点,中枢不再发体温已到达体温调定点,中枢不再发放寒战冲动,皮肤血管转为舒张放寒战冲动,皮肤血管转为舒张皮皮肤发红发热、呼吸急促、出汗增多肤发红发热、呼吸急促、出汗增多散热增加散热增加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3、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 病因消除病因消除致热源减弱致热源减弱体温中体温中枢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产热减少枢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产热减少体温降至正常临床表现:出汗多,皮体温降至正常临床表现:出汗

12、多,皮肤潮湿。肤潮湿。18稽留热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弛张热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间歇热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回归热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波状热波状热 undulant fever不规那么热不规那么热irregular fever 五、热型及临床意义五、热型及临床意义19体温持续在体温持续在3940或更高,达数天或或更高,达数天或1周以上,周以上, 24小时体温波动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不超过 1,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恙虫,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病等。20体温体温24小时内波动

13、达小时内波动达2以上,且始终在正常水平以上。可见以上,且始终在正常水平以上。可见于败血症、结核病、风湿病、化脓性疾患。于败血症、结核病、风湿病、化脓性疾患。21高热潮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高高热潮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高热时体温可达热时体温可达39以上,无热期持续一天或数天又复发以上,无热期持续一天或数天又复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22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低热或正常水平,如此反复屡次,见于布鲁斯菌病。至低热或正常水平,如此反复屡次,见于布鲁斯菌病。23回归热:体温急骤升高至回归热:体温急骤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假设干天,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假设干天,如此反复周期地相互交替如此反复周期地相互交替.见于回归热,何杰金病等见于回归热,何杰金病等24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胸膜炎等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胸膜炎等25六 发热的伴随病症l 寒战寒战l 结膜充血结膜充血l 单纯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