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大学建筑及各专业设计说明_第1页
中学大学建筑及各专业设计说明_第2页
中学大学建筑及各专业设计说明_第3页
中学大学建筑及各专业设计说明_第4页
中学大学建筑及各专业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1.1项目背景新郑市第一中学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闻名海内外的轩辕故里河南省新郑市,人文底蕴和历史积淀深厚,从1953年建校以来,新郑一中由县级普通中学发展成为郑州市重点高中,由默默无闻而至名扬全省。目前,学校已有在校生4500多名,教职工221人,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骨干教师共9人,特级教师2人。新郑一中以优良的校风、浓厚的学风、优异的教学成绩、美好的校园环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吸引着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前来求学。自建校以来,新郑一中向高等院校输送了近万名合格新生,其中有1300多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等全国重点大学,是闻名中州的人才摇篮

2、。 为了使学校的发展能更上一层楼,新郑市市委市政府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2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新郑一中新校区校园总体平面规划设计(2)建设地点:位于新郑市城北新区,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北,学院路中段北侧。(3)建设规模:占地约260亩,108个班,可供5400名学生、400名教职工学习生活。新校区规划主要有办公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四部分组成。(4)设计内容:方案总说明(包括建筑色彩的说明)、经济技术指标、总平面图、鸟瞰图、总体道路规划图、总体功能分析图、总体交通分析图、总体绿化分析图、总体综合管网平面图、总体排水管网图、单体建筑平面剖面图、

3、主要单体建筑效果图。1.3 设计依据(1)新郑市城北新区总体规划图(2)校园定界图、地形图等;(3) 新郑一中新校区校园总体平面规划设计任务书; (4)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筑标准、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及国家有关设计和建筑规范、标准。1.4 区域现状条件及交通分析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区位交通优越,位居省会郑州、古都开封、洛阳等中原城市群的腹地,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等国家重要交通干线纵贯全境,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郑州环城高速、郑石高速等国家、省、郑州市的重点工程穿境而过。1997年,中原地区最大的航空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成通航,目前已

4、开辟航线70多条,通达全国54个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要旅游城市,形成了中原一流、全国独特的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是中部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主要汇集地。为适应新形势,目前新郑国际机场又启动了12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和客运、货运停机坪改造扩建工程,预计2007年投入使用,扩建后,旅客吞吐量将突破600万人次。新郑市一中新校区位于新郑市城北新区学院路北侧,新郑市城北新区是未来新郑行政办公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5 自然气候条件新郑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半年受冬季风控制,多刮北风,夏半年受夏季风控制,多刮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2.1米/秒。冷暖适中,四季分明。春

5、暖、夏热、秋爽、冬寒。年平均气温14.4,极端最高气温为42.5,极端最低气温为-17.9。年均日照时数为2114.2小时。19712000年中平均降水量为676.1毫米。年均霜期为152天。1.6 地质生态环境新郑市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区内固体矿产以沉积矿产为主,包括煤、粘土矿、石灰岩、红硅石、硅石等,还储存着丰富的地热、矿泉水资源。煤是新郑的优势矿产,   新郑农业资源丰富,被中国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在未利用地中,有荒草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河流水面、苇地、滩地等。1.7 基地现状条件分析新郑市一中新校区位于新郑市城北新区学院路北侧,本规划用地地势平整,

6、高程约108.6米到118.5米、地形起伏较大,东高西低。地块西侧有一条河流经过(主要用于雨季排洪),目前地块上南侧有村民种植的杨树林和少量不规则的鱼塘排布。地块东侧有一地块不明用途,给规划设计带来一定难度。第二:总图规划原则与规划理念2.1规划设计依据1、新郑一中新校区校园总体平面规划设计任务书;2、新郑市城北新区总体规划图3、校园定界图、地形图等;4、新郑一中新校区校园总体平面规划设计任务书;5、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筑标准、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及国家有关设计和建筑规范、标准。6、教育部建标1992245号“关于批准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建筑划面积指标的通知以及现

7、行的新规定;7、周边环境条件;8、国家颁布的其他有关建设规范。 2.2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1、体现现代校园理念,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有利教学,便于管理,并为学校持续发展留有余地;2、风格独特,环境优美,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文化氛围;3、布局合理,统筹安排,以人为本,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4、体现发展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环境优雅、文化浓厚、个性鲜明、新颖求实的现代化校园;2.3 规划设计说明2.3.1、用地布局原则1、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满足日照要求。、2、解决地形特征的校园分区与交通

8、联系,出口和内部道路符合人流与车流的集散要求,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各运动流线保持舒畅、短捷。校区建筑布置应考虑总体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使建筑与生态环境结合,并利用地形创造校园特色。总平面布局合理选择主入口,使校园与城市联网。主入口设置在南面城市主干道学院路上。校园内适当安排绿地,利用各种植物、铺装、雕塑等,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进行绿化设计,栽植常绿灌木或种植花圃及草坪、道路两旁设置路灯、坐凳等。2.3.2 用地现状分析本规划用地地势平整,高程约108.6米到118.5米、地形起伏较大,东高西低,基于上述用地条件,该用地竖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服从规划总体布局的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土方平衡、

9、排水方向做好总平面设计,有机地融入自然环境。2.4 规划设计理念2.4.1 符合教学活动规律与地形的功能分区以地形为基础,根据教学动静分区的原则进行分区。基地西侧设运动区,远离教学区,又可利用西侧较低的地形。东北区设为生活区,相对较安静。食堂在教学区与宿舍区中间,便于师生上课、休息、联系方便。生活区分设四幢学生宿舍楼、两幢教工宿舍。教学区位于基地东区中间,利于安静的学习,办公区设在基地东南。三个主要区域彼此间联系便捷而又有所隔离。食堂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使其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而又不使其配套设施造成对校园整个环境的污染和景观上的隔阻。教学区的设置紧贴体育区和生活区,使三个功能区呈三角形布置,

10、到达各功能区的步行路线缩到最短又不会相互干扰。主入口设在城市主干道学院路上,是学校的礼仪性入口。次入口设在西侧,使周末大量的学生人流与主要城市干道分开。2.4.2动静结合、人车分流的交通流线设计 以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线”联系起办公区、教学区和生活区,以外环办公区、教学区的一条车行道联系起主入口和次入口,人流中教师及外来访问或联系工作者可以从主入口进入直接方便到达办公区域,不通过教学区,避免与学生人流交叉、相混。人流中学生由于是寄宿制学校,人流大量集中,一般是周末集中于次入口,人流主要是在校内的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活动。经常性的人流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人流一部分通过校园景观主轴线而进

11、入由教学楼围合的广场空间,自由到达所去的教学楼。一部分从次入口可到达体育区和生活区,这样人、车基本实现分流,学生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中。车流主要是从次入口进入,直接进入食堂和总务用房,满足食堂、总务的供应需要,不影响教学区的安宁和卫生环境,既满足学校的供应要求,又能保障安全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心区由校园主轴线上的图书中心和由弧廊联系起的教学楼、行政楼所构成。他有一种不对称的秩序美,而又不失稳重感和均衡感。弧线形连廊增添了空间的流动性和广场的围合感。他们共同围合成教学广场区。广场向南面向校园入口,向北是生活区景观广场,形成庄重而又不失通透感的礼仪性空间。广场中心水面为主景

12、观,结合校图书中心使整个校前区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生活区是以教学区以北的广场为过渡,以规则结构形式,与教学区相呼应。宿舍楼及食堂围合成一个生活广场,使学生及教工有一个使用密度更高,密集度更大的生活广场区。2.4.3 深化人文的园林化学校环境设计校园的环境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我们必须考虑到他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尽可能保留原有地形、环境。主要景观轴线的曲线构图与各功能区的理性秩序一张一弛,一疏一密。一刚一柔的对比,产生了丰富的空间张力效果。在绿化设计中使点、线、面状的绿地相互结合,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校园绿化系统。由一条生态绿带,形成主

13、线,加之教学区与生活区间的绿色广场成为校园绿化的主脉络,产生步移景异的观景效果。教学区的大片绿化及国旗广场,校前区的广场,生活区的景观文化生活广场构成校园的“绿荫精华”。浪漫的构图,无形中产生一种张力,凝聚成校园空间中独有的形式美感与场所精神,也成为城市共享的绿色资源。教学区的国旗广场满足课间休息时学生做广播体操和升国旗时使用,校前区的广场直接面对学院路形成良好的学校形象,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生活区的景观文化广场是学生休息的休闲之处,在生活区的景观文化广场不仅有象征着金榜题名的钟楼,更有中外名人雕塑,使学生在休闲娱乐时能让名人形象处处可见,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不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弧线形连廊

14、不仅增添了空间的流动性和广场的围合感,而且在连廊里让深入人心的警言名句处处可见,深化人文,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丰富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的灵魂。拾阶而上那个走入综合楼里的荣誉展廊,是学校陈列学校荣誉的地方,有学校获得的荣誉、有学校教师的风采、有学校重大活动的纪念等等,这里是不仅是学校对外的宣传,也是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一种莫大鼓舞与激励。与空间相融的点,象触角般渗透到各分区的结点绿化,如花坛、教学楼间的庭院绿化、雕塑、小品、水榭、校门构筑物等,从整体到局部的一系列丰富的景观环境。2.4.4空间设计设计中注重人经过建筑时在活动中感受到的效果,在空间中流动,自由的欣赏建筑的方式。强调多

15、层次的交流空间,为人的活动、停留、交往创造不同尺度的空间。教学区“围而不堵,透而不疏”的空间设计使校园建筑既有空间形态上的围合感,又形成有丰富层次的室外空间。庭院空间:教学楼间的庭院绿化是学生课间活动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连廊使庭院间的绿化相互渗透,视线上有通透感。广场空间:教学区之间的广场结合水景和硬质铺地,行成半围合的广场空间,供集会、课间休息时使用。生活区的广场供休闲、娱乐时使用。连廊灰空间:教学区的连廊是一种维系动感的要素,将整体串联起来,充满了无限的空间可能性。 餐厅的围合景观空间:两个餐厅相互呼应中间形成广场,满足学生在就餐时间人流的大量集中和就餐的分散,避免一个餐厅的拥挤和空间的极

16、度饱和。主色调的选择:以暖色调为主,采用浅褐色与浅黄色为主色调,浅褐色是一种自然色,体现建筑的稳重,浅黄色是一种跳跃色,体现建筑的生机和旺盛生命力,两种颜色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综合楼与图书室及多功能报告厅的呼应设计,使综合楼和图书馆设计成整个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满足使用功能又能画龙点睛成为整个学校建筑的核心。第三章 建筑单体设计说明3.1 办公区3.1.1 综合楼1.平面布局综合楼做为展现学校外在形象的重要建筑,位于校区最南侧,校园主入口的核心区,成为学校的门户建筑。占地2699平米,共五层,总建筑面积为11500平米。综合楼由对称的东侧行政办公楼和西侧的公共教学办公楼组成,两楼之间通过景

17、观连廊相连通。同时,行政楼及公共教学办公楼通过连廊与教学区相连,从而形成它的一个校园方向的次要入口。它的主要入口位于校区正南侧。主入口内部为一个宽敞透亮的三层通高大门厅,同时兼顾做为校史及荣誉展厅,东西两侧墙体及正对面玻璃墙面上可以悬挂并展览校训,校史,获得荣誉等欢迎性、展示性文字、图板。通过主门厅可分别进入东西两侧办公楼的的景观门厅,并通过电梯直达各层。同时在行政楼及公共教学办公楼的另外一侧另设有两处入口。分别可以满足各种人流自不同方向进入楼内。建筑为内走廊双面布置,行政办公楼一层布置值班室、保卫科、教务办、总务处等办公室及一间仓库,二层为教务办、工会、财务室、教导处、政教处和副校长办公室,

18、三层为党支部、校长室及接待室、会议室、档案室。四层、五层为校内其他部门办公室。公共教学办公楼一层至三层为传达室、多功能教室、教室休息室、资料室及网络中心。一层及二层通过连廊与北侧教学区相连。四层及五层为各科教研室及资料室。两楼最东侧及最西侧分别设有一观景平台,为师生及行政办公人员提供一个休憩、交流的空间。2.剖面设计为体现综合楼在校园中的主导地位,一楼中部主入口大厅室内地面被抬高了2.1m,从室外地面通过台阶、穿过两层通高的的柱廊空间进入室内,形成一个序列空间。一层层高为4.5m,二至五层层高3.9m,室内外高差为0.6米。3.2 教学区3.2.1 教学区组合1.建筑概况教学楼位于校园东侧中间

19、部分,为整个校园的核心区域,各个建筑物形成围合的院落,院落之间有连廊相连接,设有休息平台,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和休憩提供一个宽敞宜人的绿色园地。教学楼总面积29772,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为五层,层高3.9m,室内外高差0.45m,阶梯教室为三层,层高4.5m,室内外高差0.45m,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其中普通教室10335,专用教室16213,阶梯教室3772。教学楼教室组合设计教学区分为普通教室区、专用教室区、公共教学用房区。普通教室区考虑到在学校中的重要性,集中设立两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共四栋110间,位于教学区的中心位置也是整个学校的中心位置,满足普通教室所要求安静的环

20、境、避免了专用教室中如音体教室的噪音干扰、如实验室产生的废气的气味影响,满足普通教室入学与放学的人流密集时的交通顺畅、可以直接并最近的到达食堂,满足普通教室与专业教室之间交通的最便捷。 专业教室区专用教室共四栋设置在普通教室与综合楼之间,地理、历史教室、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为一个组合单元,位于综合楼与普通教室中间的东侧;计算机教室和音体美术书法教室为一个组合单元,位于综合楼与普通教室中间的西侧,为避免音体教室的噪声对其他教学用房的干扰,把音乐舞蹈教室设置在综合楼与计算机教室中间教学楼的顶端靠近操场方向。 公用教学用房中阶梯教室位于教学楼的南端,综合楼的西端设置公共教室、教学区的北端设置图书及

21、报告厅,这些公用教室的设置,满足学生最便捷的到达。 阶梯教室共两栋布置在教学区北侧,阶梯教室瞬时人流量大,故单独布置,方便疏散且避免人流干扰。教学楼建筑的平面构成:采用外廊式布局,共分为两组,每组包括五栋教学楼,通过弧形连廊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每层设置教师休息室,为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和课间的休息提供一个温馨的场所。两组教学楼、图书馆和综合楼围合成校园的中心院落,形成校园的核心教学景观绿化中心。教学区向南可以直通公共教学区域和办公区域,向北可以直通餐厅和宿舍区,形成真正的三点一线,大大缩短了学生步行距离,节省了时间。3. 噪音处理 需要相对安静环境的主要为普通教室,通过三点来达到隔阻噪声的效果:首先

22、,布置在教学区的中间位置,南面有专用教室对来自主要道路噪音的隔阻,而专用教室本身发出的噪音来自音乐、舞蹈教室,在平面布局上把这两种教室放在教学区的西南角的那栋教学楼的四层和五层,完全避免了对普通教室的干扰。其次,教学区的建筑和运动区成垂直布置,大大减少了运动区对教学区的干扰。最后,普通教室的西侧布置教室休息室、卫生间、楼梯、连廊等附属用房,隔开了来自运动区的噪音对普通教室的干扰。通过以上三种处理,普通教室完全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中。4. 建筑立面建筑整体形式体现了形式服从功能的原则:建筑立面虚实结合,大实大虚,大开大合,强调新郑一中的大气,通过楼梯处的高起以及连廊与教学楼体形成形体上的高低变化,

23、为内院空间的造景起到良好的衬托作用。立面新颖现代,适度超前,局部采用玻璃幕墙,使整体立面感觉在大气稳重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时代特征,灵活飘逸的个性特征。教学楼立面丰富而风格统一,使整体感强而又变化。3.2.2 图书及报告厅图书馆是学习和科研的基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摇篮、激发创新思维的加速器和师生的精神家园,做为学校地位与实力的象征,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将图书馆置于于新校区中心轴线的核心位置。1.平面布局图书馆主要入口位于正南侧,面向教学区及核心广场。占地1389平米,共三层,总建筑面积为3469平米。首层平面分别布置两部消防楼梯,一部位于主入口正北侧,另在景观中庭末端的最西侧设置

24、景观楼梯一部。卫生间布置于西侧楼梯上方的西北角,满足师生使用。首层平面中主要设置了下沉式的可容纳500人规模的多功能报告厅,期刊阅览,中心服务台,门卫监控室,以及三层通高的圆锥造型的多媒体导览大厅,在这里可查阅并浏览整个图书馆储藏的图文信息资料,并在东北角设置了一间中型规模的书店。首层平面中最大亮点在于中间部位的三层通高的景观中庭,这里可作为展览、聚会等不确定功能使用。 二层及三层主要为图书馆部分,集中布置了6间学生开架阅览室、借书处、图书采编及综合办公室。考虑到阅览室对采光的要求,四个阅览室布置在图书馆的南半部分,这里同时还拥有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书库比较忌讳阳光直射,所以被布置在阅览室的北侧

25、,借阅处位于个阅览室主入口处,便于进行业务办理及书库管理。2.剖面设计为体现图书馆在校园中的核心地位,室内地面被抬高了1.2m,从室外通过台阶、穿过三层屋面上部的轻钢结构大挑檐下的灰空间进入室内,形成一个序列空间。为了达到空间通透流动的目的,底层层高4.5m,、二层三层高3.9m。同时通过顶部造型跳墙等辅助空间的体量使建筑获得了比周边内其他建筑更加高大的建筑形象。中庭是本建筑的一大特色,使阳光可以深入室内,有利于通风,形成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体现知识共享的现代教育精神。3.3 生活区3.3.1宿舍楼宿舍楼位于校园北侧,和餐厅联系紧密,是学生住宿休息场所,。男女宿舍各两栋,各自用连廊串联起来,中

26、间设置公共活动室和洗衣房,方便学生生活。宿舍共六层, 912间六人间,四栋楼形成一个完整的住宿区。总建筑面积29336m2,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建筑设计在材料和色彩上延续了整个校区的风格和色彩搭配。但更加注重多功能建筑的风格。立面和功能的完好结合,整齐而富有韵律的立面设计都使整栋楼给人一种精致的心理感受。3.3.2教师公寓 教师公寓位于校园东北角,共两栋,为教师提供一个住宿休息的场所。共六层,432间,每层设置活动室。总建筑面积16112 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建筑设计在材料和色彩上和整个校区的风格和色彩统一,但造型又符合自身的使用功能,亲切宜人。以及灵活飘逸的个性特征。教

27、学楼立面丰富而风格统一,使整体感强而又变化。设计说明3.3.3 食堂部分,学校总体规划中,共有大、小两个食堂,小食堂旁考虑学生洗浴和综合站房,满足配套设施需要。分别位于主轴线的两侧,呈中轴对称,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方便学生和老师就餐。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为8.4mX7.2m,大食堂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小食堂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占地1500平方米。其中以左侧大食堂为例:平面设计:食堂共三层,主要分为两种功能,包括餐厅部分与厨房部分,厨房部分位于建筑的北侧,南侧由于采光好,靠近教学区,用餐线路方便,布置为餐厅部分。一层、二层为公共餐厅,三层为小炒餐厅,满足师

28、生们的各种要求。一层主入口位于南侧,在西侧设有辅助入口,餐厅的物流入口位于建筑的东北方,保证流线的分离,互不干扰。在竖向交通的组织上,采用三部室内楼梯与一步室外楼梯结合的形式,不但满足建筑本身的疏散要求,同时在造型上考虑室外楼梯的装饰性,使其成为建筑构件的一部分,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丰富建筑里面效果。剖面设计:室内外高差0.6米,建筑层高为4.5米,建筑总高度为14.1米。立面设计:建筑以现代风格为基调,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大方。设计力求体现文教建筑的艺术特点,注重建筑的整体特点,利用组成元素体量上的穿插、映衬,通过建筑体块的虚实对比彰显建筑简洁现代的个性。3.4 运动区:3.4.1风雨操场

29、部分风雨操场在总体规划中,位于场地西南角,处于一个城市节点的位置,是宣传自己的一个窗口,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尤为注重建筑的整体效果。风雨操场采用混凝土框架与网架相结合的形式,满足大空间场地与小空间教学、办公的要求。建筑总建筑面积3570平方米,占地面积2950平方米,建筑南北长57.7米,东西长56.9米。平面设计:建筑的主入口位于建筑的东侧,办公入口位于建筑的北侧,西侧设有一辅助入口,在建筑的北侧和南侧分别设有辅助用房,采用框架结构,北侧一层主要用于音体教学室,二层主要用于音体课教师的办公室。南侧一层作为运动员、裁判员休息室和更衣室以及健身房,二层作为室内看台使用,并形成室外平台,体现建筑空间的

30、多变性。建筑中间部分采用网架结构,大空间的建筑形态满足各种室内体育活动的要求使用。剖面设计:室内外高差0.9米,建筑总高度13.5米,辅助用房层高分别为4.2米。立面设计:建筑采用体块穿插的实行,利用材质的区分,使建筑细节化,作为一栋体育建筑,要有丰富的体块变化,不仅建筑形式上与整体效果保持一致,又要体现本身的建筑特点,外立面采用简洁线条的勾勒,形成极强的建筑轮廓感,采用大面积实墙体与玻璃面得对比,完成虚实的变换,显示建筑的体量感,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力求简洁、稳重、大方。3.4.2设有400米跑道,标准足球场、13个篮球场、12个排球场及1各体育器械场。第四章 综合管网设计说明4.1 校区

31、采暖供热校区采暖热交换站设在综合站房,热源为市政供热,市政热源在热交换站换热后供应校区建筑采暖。校区全部采暖管道均采用直埋敷设,采暖管道敷设在校区道路的两侧,管道横穿道路时设过路钢套管,采暖管道接至每个采暖建筑。设计采用的国家规范: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8-9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管道材料:采暖供回水管道:采用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GB/T81

32、63-1999),材质为20号钢;管道连接:除设备、阀门等处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外,其余部位均可采用焊接。管道阀门:采暖管道采用碳钢材质的截止阀或蝶阀;公称管径小于DN50的管道所需阀门采用螺纹连接;公称管径等于或大于DN50的管道所需阀门采用法兰连接阀门。热力管道的弯头采用热压机制弯头和煨弯弯头。热压机制弯头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管道公称直径的2.5倍,煨弯弯头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管道公称直径的4倍。管道敷设方式:采暖管道全部采取直埋敷设的方式,所有管道的覆土深度不小于0.9m,采暖管道采用聚氨酯预制直埋保温管,以尽可能地减少管网的散热损失。管道热补偿方式:直埋管道的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保温和防腐:采

33、暖管道采用聚氨酯预制直埋保温管。4.2 给排水说明4.2.1设计依据1建筑专业提供的总平面图;2其他专业提供的有关设备工艺资料和要求;3国内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规定标准.4.2.2 生活给水系统:1水源及计量: 生活给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保证,进入院区的给水引入管上均加设水表计量。校区室外消火栓及各楼由市政直供的生活用水,各楼前生活用水引入管于室外给水井内加装计量水表。 为达到节能要求,在市政压力可保证的范围内的供水均采用市政水。2用水量: 用水量标准:教师 每人.每班40L,用水时间10h; 学生 每人 50L,用水时间10h;4.2.3热水给水系统热源及供水范围本工程学生宿舍、教师公寓、淋浴

34、室需提供60生活热水。热源拟采用太阳能及电辅加热。在学生宿舍、教师公寓、淋浴室的屋面设置一定数量的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热水水箱,保证学生及教师的春、夏、秋季生活热水。冬季,当太阳能无法完全满足热水需求时,开启电辅加热以满足全部的热水需求。4.2.4 排水系统4.2.4.1 污水排水系统1、本工程室外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为合流排水系统。污水经化粪池集中引到污水处理站, 厨房污水经隔油处理后排向小区排水管线。2、地下消防泵房内的排水排至集水池,经污水泵提升后排向室外。3、锅炉房的锅炉排污水经降温池降温后,排向室外污水管道。4.2.4.2雨水排水系统1、屋面雨水 设雨水排水口,雨水为外排水系统。2、设

35、计流态为重力流。3、雨水收集与利用采用雨水入渗、调蓄排放等措施对屋面及体育场的雨水进行综合利用。地面雨水经过绿地入渗后多余部分及屋面雨水通过雨水管线汇集,引至雨水收集池,用于校区绿化及浇洒用水。4.2.5 消防系统1消防用水量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整个院区内以办公楼为消防对象,办公楼高度不超过24米,属多层建筑。办公楼室内消火栓设计秒流量为15L/s,室外消火栓设计秒流量为25L/s,消防水池总有效容积为108 m3,消防泵房及消防水池均设置在综合站房内。本建筑物的初期消防水量由设置于办公楼屋面上的有效容积为9m3的消防水箱及增压稳压装置保证。2消火栓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不分区,建筑物内消火栓系统

36、为一个区,室内消火栓管网成环状布置。3室外消火栓消防系统:室外消防管网环状布置,室外消防的水量及水压均由室外消防环网保证。在室外管道的适当位置设置地上式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超过120m。4灭火器设置:根据规范要求,设置磷酸铵盐手提式或推车式干粉灭火器。4.2.6节水节能、环境保护措施1、热水系统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降低热水系统的运行成本。2、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3、校区内设置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及浇洒以节约用水。4、在市政压力保证范围内尽量利用市政水直接供给。5、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37、6、给水支管的水流速度采用措施不超过1.0m/s,并在直线管段设置胀缩装置,防止水流噪音的产生。7、泵组采用隔振基础;在水泵的进、出水管上装设可曲挠橡胶接头;经常性使用的水泵基础上设置减振装置;管道支架、吊架和管道穿墙、楼板处,应采取防止固体传声措施;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静音式止回阀,减少噪音和防止水锤。4.2.7 卫生防疫措施1、公共卫生间小便器及洗手盆选用带红外线自动冲洗装置,防止人手接触产生交叉感染疾病。2、室内所用排水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4.2.8 设备器材室内给水管拟采用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排水管采用柔性抗震排水铸铁管;室外给水管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室外雨水管和污水管采用埋地

38、硬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系统管道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4.3 电气设计说明4.3.1 设计依据4.3.1.1 建筑、水道、暖通等专业提供的资料。4.3.1.2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9、GB 50200-9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4.3.2 设计范围4.3.2.1电业与设计院分界点为10kV电源进线小室的电缆头,电缆头前端(包括电缆头)由电业负责设计施工,电缆头后端楼内供、配电由我院负责设计。4.3.2.2 弱电各系统需在业主方确定系统承包商后,配合系统承包商进行深化设计。4.3.2.3凡属于特殊装修设计要求的,本设计根据功能要求预留电源。4.3.2.4本次建筑工程物内的供电、配电、照明、火灾自动报警、通信、有线电视、综合布线、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等设计。4.3.3 变、配电系统4.3.3.1 负荷等级 根据学校的用电性质,学校教学、生活用电负荷

40、等级为三级,因校区各建筑物室外消防水量均大于30L/S,故学校的消防水泵房及各建筑物的各种消防用电设置应为二级负荷。4.3.3.2供电电源:4.3.3.2.1 供本校区的电源为10kV,从附近区域变电站引来一回路10kV电源(具体供电协议由甲方与供电部门协商)。采用ZRYJV22-10kV-3X240电缆埋地引至综合站房高压配电室。4.3.3.2.2 校区各建筑物设EPS作为消防设备及其他重要设备的应急电源。4.3.3.3 高压侧采用单母线运行。各变压器低压侧设联络柜。消防设备、机房等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4.3.3.4配变电所在综合站房设置配变电所一座,面积150m2包括高压配电室、变压器

41、室及低压配电室等,内装KYN28-12高压开关柜8面、SCB10-/10,10/0.4kV变压器两台(均为1250kVA)、MNS型低压配电屏16面,给生活用房等照明配电;在办公楼设SCB10-/10,10/0.4kV变压器一台(500kVA),供办公楼配电照明。在教学及辅助教学用房区设两台室外箱变(均为500kVA),供教学及辅助教学用房区等照明配电。4.3.3.5 继电保护装置的设置10kV开关柜拟选用微电脑式多功能继电保护器来进行继电保护。电源进线柜设电流速断保护和过流保护。变压器柜设电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及极限超温保护。4.3.3.6 电能计量装置:高压侧设供电部门专用计

42、量柜、配置电流表、电压表、有功电度表、无功电度表。低压侧总进线柜配置电压表、电流表、有功电度表、无功电度表。各出线回路上装电流表,电容器柜装功率因数表。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回路上不装设计量电表。4.3.3.7 功率因数补偿:功率因数补偿采用低压静电电容器在各变电所集中补偿,自动投切。4.3.3.8 操作电源和信号高压设备操作电源为直流,选用直流220V/40Ah镉镍电池直流屏。4.3.3.9 变配电设备选型 高压开关柜拟选用:10KV金属铠装中置式开关柜变压器拟选用:H级敞开式节能环保型低噪声干式变压器低压配电柜拟选用:低压抽出式配电柜4.4 配电系统4.4.1 环境特征和配电设备的选择浴室、厨

43、房属于潮湿环境,其它均属于一般环境。浴室厨房内电气防护等级为IP42。4.4.2 低压系统电源均取自变电所低压母线,电压AC220/380V。4.4.3 从综合站房引至各变配电所的高压线路均采用YJV22-10-3X95埋地敷设,从各变配电所引到相应建筑物的线路放射式配电,采用YJV22-1kV电缆埋地敷设.所有消防设备均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切换。消防配电电缆选用NH-YJV-1kV耐火型,其它配电电缆选用ZR-YJV-1kV型沿电缆桥架内敷设。各建筑物从配电箱和控制箱引到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消防采用NH-BV-750型,其它采用ZRBV-750型铜芯塑料导线穿钢管暗设在墙内及地

44、板内。4.4.4 配电箱、切换箱、控制箱尽量选用成型产品。地下室内挂墙明装。其它楼层走廊及房间内嵌墙暗装。4.4.5 电动机容量在30kW以下直接起动,等于、大于30kW电机采用软起动。4.5照明系统4.5.1 照度标准阅览室 500lx教室、办公室、实验室 300lx宿舍 100lx卫生间、厨房 100lx设备机房 100lx变配电所 200lx控制室 300lx地下汽车库、楼梯间 75 Lx 4.5.2照明光源及灯具 各建筑物的主要照明光源采用T8型高效节能荧光灯管(配电子镇流器,自带补偿) 。水泵房、厨房等潮湿场所装设防水防尘灯。走廊、卫生间、楼梯间节能灯。 地下车库为节能荧光灯具,风雨

45、操场装设金卤灯,校区道路照明采用高压钠灯,景观道路采用庭院节能灯。风雨操场,校区道路照明灯具分回路集中控制, 其它建筑物灯具开关分散就地控制。4.5.3 各建筑物每层设照明配电箱,从照明配电箱引至灯具及插座的线路采用ZRBV-750型铜芯塑料线穿钢管暗敷。4.5.4 变配电所等设置应急照明。各建筑物的疏散走道及疏散楼梯设置应急疏散指示灯。应急疏散指示和应急照明灯均带持续工作时间大于1小时镉镍蓄电池,在正常情况下应急疏散指示不点燃,只有在停电情况下才点燃。应急灯在正常情况下均点燃,4.5.6 照明配电各建筑物的照明干线采用ZR-YJV-1型铜芯电缆穿钢管沿地、墙暗敷。自照明箱至灯具和插座的支线均

46、采用ZRBV-750型导线穿焊接钢管暗敷于现浇层、地板及墙内。50kW以上的电机设电流表显示,75kW以上电机设电度表计量。4.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6.1 在本校区设一套集中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成如下:由感烟、感温探测器、区域报警器等组成的自动报警系统。4.6.2 由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警铃组成的手动报警系统。 消火栓泵控制系统 喷淋泵控制系统 防排烟系统 4.6.3消防控制室设于图书馆一层,内设火灾集中报警及联动控制主机、电源装置、手动控制盘。另在、食堂、教学楼一层内设区域报警器。4.6.4 火灾报警控制器选用JBF-TG-JBF-11S系列控制器(1500点),设于消防控

47、制室内,在教学楼地下一层车库设置感温探测器、配变电所设置感烟探测器、食堂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在学生宿舍内设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一期其他建筑物不设火灾报警系统,只考虑设置带编码的消火栓启泵按钮,能直接启动消火栓泵,并能反映启泵消火栓按钮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制联网,均接至学校消防控制室。4.6.4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的控制功能包括:4.6.4.1 显示火灾报警、故障报警部位;显示保护对象的重点部位、疏散通道及消防设备所在位置的平面图或模拟图等,控制消防设备的启停并应显示其工作状态,除自动控制外,对于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等设备还应能手动直接控制;火灾时切断相应部位的非消防电源等功能。4

48、.6.4.2 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火卷帘系统、防排烟系统、疏散照明的控制4.6.5.2 消防通信 在设一套消防通信系统,主机设在二期图书馆一层消防控制室。在配变电所等处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消防控制室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4.6.6 消防主电源由消防控制室内的双电源切换箱供给,火灾报警控制器上另设有备用蓄电池直流电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专用接地干线,在消防控制室设专用接地板,专用接地干线从专用接地板引至接地体。接地电阻1欧姆。4.7通信系统学校采用市话通讯和内部交换机相结合的方式,在办公楼二层网络机房设程控数字交换机一套(2000门),网络机房由电信部门负责设计,。本设计负责总配线

49、架以下的配线部分,配线纳入综合布线系统。通讯线路从市话线路引入,采用通讯光电缆埋地引至网络机房设电话总配线架.在由总配线架以通讯电缆接至本期各单体建筑的建筑物配线架,均为埋地敷设。4.8 有线电视系统 系统由前端设备、放大器、分支分配器、传输线路及用户终端组成。系统为860MHz双向传输系统,按分配-分支方式进行设计。节目源为当地有线电视台节目信号,用户电平应满足70±5dB,图像清晰度在四级以上。有线电视的前端设备设在行政办公楼的二层弱电机房内。 在教学楼的教室、食堂餐厅内均设置有线电视插座。系统干线电缆选用SYWV-75-9型同轴电缆,用户传输电缆选用SYWV-75-5型同轴电缆

50、,穿钢管或金属线槽明敷。4.9 有线广播系统学校设置一套广播系统,在办公楼一层设广播室,内设一套广播设备。广播采用定压100V输出方式,各建筑物广播按分别分路输出设计,广播按需要进行分区控制。校区设置扬声器,可根据需要分别进行广播。4.10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将语音信号、数据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范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上。 学校整体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办公楼二楼网络机房作为学校的建筑群总配线架位置,由市政引来数据光纤和电话电缆至办公楼二层网络机房。各建筑与网络机房数据连接干线采用光缆连接,电话通信主干线采用大对数电缆,均为埋地敷设 。楼层水平布线采用超五类类四对UTP配

51、线,建筑物各有关层设置综合布线机柜,信息终端采用双孔信息插座。 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和建筑群子系统。工作区布点原则为:办公区内每1015平方米左右1组每个房间一个数信息点,1组信息点包括数据点语音点各1个;教室每个房间一个数据信息点,一个语音点。宿舍每个房间一六信息点, 一个语音点。食堂餐厅内设置若干语音点。综合布线垂直和水平干线支线采用金属线槽沿墙、吊顶内敷设,穿钢管或阻燃PVC管在墙内、楼板内暗敷。4.11建筑物防雷根据规范规定,本工程主要建筑物均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在各建筑物顶部设避雷带做接闪器,引下线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内主筋,接地体利用建筑物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