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理-第六章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_第1页
云南地理-第六章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_第2页
云南地理-第六章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_第3页
云南地理-第六章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_第4页
云南地理-第六章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第一节 云南土壤一、云南省土壤形成的地理环境云南省的以高原季风气候为主的多样气候类型和垂直气候显著以及降水相对充沛和干湿季分明、地势特征与地形复杂多样和地貌分区、植被类型多和植物种类多、成土母质、栽培制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了云南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造就云南的土壤类型多样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其主要形成特点是:1、地势变化与纬度变化复合,造成成土过程和土壤类型的多样性。2、山川南北走向改变了土壤分布的基本格局。3、古红色风化壳与现代风化壳交错出现,使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质发生"倒置"现象。4、土壤形成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过程。(地处中低纬度)总之,地貌因子在

2、云南的生物气候带的分异中起着主导作用,导致了云南综合自然体在以垂直变化为主,相性、水平变化为辅的各种自然因子作用下,经过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形成了一个独突的“立体自然景观”,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发育和发展。二、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云南共有7个纲,14个亚纲,19个土类,34个压类组成。其中铁铝土占一半多。(图6-1)1、铁铝土1.1砖红壤在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和宽谷盆地边缘。分布于云南省南部的热带北部边缘,海拔西部低于750 m,东部低于400 m.包括怒江、澜沧江、李仙江、藤条江下游河谷,坝区及元江中下游地区.共分3个部分: 由潞西东南至孟定东

3、南; 自勐海西经景洪北向西至国界;从江城东经元江至河口东北止。砖红壤水热条件好,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片麻岩,砂页岩及老冲积红土层。是发展橡胶、香料、南药、热带水果及经济林木的主要基地。面积为66.95万公顷。剖面一般为砖红色,PH为4.85.6呈酸性、强酸性反应。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和以生物为主导的养分吸收富集过程。其有3个亚类:1.1.1砖红壤砖红壤亚类具有砖红壤土类的典型特征。1.1.1黄色砖红壤分布于云南河口,降雨量一般比砖红壤地区高500毫米左右。土壤黄化特征明显,B层呈黄棕色或黄色,粘粒矿物以高岭石和针铁矿为主。1.1.3褐色砖红壤分布于滇西北高山峡谷区的干暖河谷和元江中

4、下游少雨河谷,成土母质多为富含碳酸钙的物质。图6-1云南省土壤类型图1.2赤红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分布于云南南部准热带,海拔西部为750 1 100 m,东部为400 800 m,包括红河州哀牢山以南地区,思茅地区东部李仙江和澜沧江谷地,文山、德宏两州南部,共分2部分:元江流域以西,始腾冲西,经潞西(芒市)、临沧附近,普洱南至金平东北,然后与热带界线重合; 元江以东,从个旧南向东,经文山南、富宁北直至广西交界止。水热条件好,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成土母质以各种母岩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为主。赤红壤区是双季稻、杂交稻、玉米、柑橘、甘蔗、薯类等的主要生产区。土壤剖面主

5、要呈红色。土壤PH一般低于5.5,呈酸性反应。赤红壤面积为515.30万公顷。成土过程: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其有3个亚类:1.2.1赤红壤赤红壤亚类具有赤红壤土类的典型特征1.2.2黄色赤红壤黄色赤红壤集中分布于滇东南和西南部的低、中山地;雨水充沛,年降水量为18002000毫米;土体中氧化铁等矿物的水合度较高,有较明显的黄化层;土壤有机质和游漓铁的活化度均高于典型的赤红壤。1.2.3赤红壤性土 赤红壤性土为弱发育的赤红壤,主要分布在赤红壤带东部水土流失严重的低山丘陵,表土大多流失殆尽,网纹层等出露地表。由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地表遍布石英砂。1.3红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

6、土壤,广泛分布于北纬24º26 º之间海拔15002500米的高原湖盆边缘及中低山地,是云南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成土母质主要是深厚的古红土和红色风化壳及岩石风化的残及物。红壤分布区是云南优质烟叶、玉米、杂粮、薯类、小麦等作物的主要产地。云南红壤面积为1136.96万公顷。红壤的土体深厚,剖面层次发育完整。PH一般在5.06.2之间。红壤成土是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作用的结果。其有4个亚类:1.3.1红壤此即红壤的典型亚类。土壤养分一般不高,速效磷缺乏,PH4.55.5,质地粘重,保水、保肥力强,但耕性较差。1.3.2山原红壤山原红壤为高原海拔18002500米的高

7、原面上具残存富铝化特征的暗红色土壤。该亚类是深受古风化壳影响的红壤类型,其矿物风化度深,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伴有三水铝石。PH5.56.0,主要呈微酸性反应。1.3.3黄红壤黄红壤属红壤向黄壤过渡的类型,主要分布于红壤区中、低山平缓的坡地,所处水分条件较优;土体上部有黄化现象,以黄橙色或橙色为主,下部仍保持红壤的色调;土壤PH5.05.8,粘土矿物仍以高岭石为主,伴有蛭石和三水铝石。1.3.4红壤性土红壤性土属于剖面发育差的幼年红壤,主要分布在红壤区的山地陡坡地段。其土壤侵蚀严重,往往心土、底土裸露地表,石砾多,质地偏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缺乏,肥力低下。1.4黄壤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苔藓常

8、绿阔叶林植被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全省10个地州的山区,在滇东北地区作成片分布。黄壤地区气候冷凉、潮湿,云雾多,日照少。粘粒矿物以蛭石为主,次为高龄石、伊利石。黄壤有机质积累较红壤多,呈酸性反应,一般PH4.55.5。黄壤区雨水充沛,水分条件好,又处于山区,适宜于发展林业,华山松、杉木、茶叶等均宜生长;农作物一年两熟,一般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黄壤面积为229.49万公顷。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生物富集和黄化过程。其有2个亚类:1.4.1暗黄壤暗黄壤亚类具有黄壤土类的特征,B层呈现明显的暗黄色。1.4.2黄壤性土黄壤性土分布于黄壤山地上部或陡坡地段,植被覆盖稀疏,土壤侵蚀较严重。其A层浅薄,B

9、层发育不明显,常夹有多量的半风华岩石碎块,剖面构型为A -(B)- C型。2、淋溶土2.1黄棕壤 温带常绿阔叶林、苔藓林下发育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北纬27º以南,海拔1800-2700米的中山坡地上部,分布在雾露多、温度大、植被好、土壤自然肥力较高、气温偏低的地方。以发展林木业为主。在平缓地可种植马铃薯、小黑麦、白云豆、兰花籽等粮油作物。黄棕壤面积296.10万公顷。土壤PH为56,呈酸性、微酸性反应。成土过程受淋溶、粘化及弱富铝化作用的影响。其有1个亚类:暗黄棕壤:充沛而热量偏低,生物积累过程和盐基淋溶酸化过程明显增强。质地较轻,粘化作用不明显,土壤多呈酸性。2.2棕壤温带针阔叶混交

10、林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北纬25 º以北,海拔26003400米的山地。成土母质以紫色砂质岩,酸性及基性结晶岩,石灰岩为主。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和高岭石。表土暗棕色,结构较好。土壤PH56。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面积为253.63万公顷。自然肥力较高,适于多种林木生长。成土过程为淋溶过程、粘化过程和生物富盐基过程。2.3暗棕壤温带针叶林下发育的森林土壤,主要分布在迪庆、怒江和大理州海拔30003700米的高山地区。原生植被以高山松、云杉、桦、等乔木为主。暗棕壤面积为65.52万公顷。土壤PH 56。粘土矿物以蛭石、伊利石为主。暗棕壤带是云南的主要林区之一,也是人参、西洋参等中药材的重点产

11、区。成土过程;腐殖质积累、淋溶和粘化过程、白浆化过程、潜育化过程。3、半淋溶土3.1棕色针叶林土寒温带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北纬25°以北海拔34004000米的高山地区,多与暗棕壤交错分布。有较厚的凋落物和腐殖质层。植被有冷杉、云杉、红杉等。成土过程为:表层酸性泥炭化物质积累过程;土壤中三二氧化物回流表土过程。棕色针叶林土面积为63.78万公顷。土壤PH4.05.5,呈酸性、强酸性反应。3.2燥红土发育于热河谷的一种地域性红色土。分布在元江、怒江、金沙江等深切的干热河谷及封闭半封闭的干热坝子。燥红土地区光热条件好,是云南冬早蔬菜、热水果的“天然温室”也是云南甘蔗的主产和高产区。

12、燥红土面积为38.85万公顷,土壤PH6.58.0。分为燥红土和褐红土2个亚类。成土过程为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生物富积作用和脱硅富铝化作用。3.3褐土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早生森林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粘化层和钙积层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褐土区的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以有刺灌丛草坡为主。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和养分缺乏,肥力水平低。土壤地形以山地、丘陵、洪积扇和高阶地为主。褐土面积为11.41万公顷。褐土分为燥褐土和棕褐土2个亚类。成土过程:土壤中碳酸钙的淋溶淀积和明显的粘化作用;淋溶作用较棕壤弱,成土过程处于脱钙阶段。4、初育土4.1紫色土由紫红色砂页岩风化形成的地域性土壤。紫色

13、土多与红壤交错分布,滇中分布在海拔15002500米,滇南为海拔10002000米。植被为云南杉、常绿阔叶林或灌丛草地。成土母质多为中生代的紫红色砂叶岩。土壤酸碱适中,土层薄,蓄水性差,适宜烤烟种植。紫色土面积为495.98万公顷。成土过程:母岩的快速物理崩解和频繁侵蚀堆积作用,以及碳酸钙的不断淋失,而生物积累作用则较弱。其有2个亚类:4.1.1酸性紫色土分布于酸性紫色岩层的平缓岗地和低平槽谷母岩多为紫色砂岩。粘土矿物一般以蛭石、水云母为主。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于其它紫色土亚类,而全磷和全钾量则较低。土壤PH 6.57.5。4.1.2中性紫色土 母岩中碳酸钙较少或在成土过程中已明显淋溶。粘土矿物

14、以蛭石、水云母或蒙脱石、水云母为主。土壤PH6.57.5。主要种植粮仓作物。4.1.3石灰性紫色土由钙质紫色砂页岩风化发育而成。母岩以钙质紫色混岩为主,粘土矿物以水云母或蒙脱石为主。有机质含量低,全磷和全钾则高。土壤PH高于7.5。4.2石灰(岩)土碳酸盐类发育的岩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文山、昭通、曲靖、昆明、丽江、红河等地州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丰富,结构和耕性好,土层浅薄,抗旱能力差,分布零星,耕作不便。石灰土面积为108.69万公顷。土壤PH6.58.5,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成土过程:风化过程,富铝化作用和灰化作用。其有3个亚类:4.2.1红色石灰土主要分布在红壤区,具有

15、一定的脱硅富铝化特征。游离氧化铁的水化度低,呈现红色或红棕色。土壤PH6.07.0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4.2.2黄色石灰土分布在黄壤等形成环境潮湿的地区,土壤中游离氧化铁的水化度较高。呈黄色或黄棕色。4.2.3黑色石灰土富含碳酸钙和腐殖质,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较冷的石灰山地。因而有机质的积累作用明显,肥力高。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4.3火山灰土火山灰土是由火山灰或熔岩风化母质发育的初育土,具有弱的脱硅富铝化特征。主要分布在滇西腾冲县中部火山群熔岩区。土层较薄,石砾较多,干旱缺水。可种植玉米、旱谷、烤烟、小麦、豌豆等。土壤PH6.0左右,呈微酸性反应。土壤面积为0.99万公顷。成土过程:火山灰

16、矿物的风化过程和有机质积累过程。4.4新积土发育在近代河流冲积物,山区坡积物、洪积物上的没有自然发生层次的幼年土壤。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元江、南盘江、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沿岸。冲积土的质地一般为砂壤土至粘壤土。土壤PH7左右,多呈中性反应。面积为34.37万公顷。成土过程:沉积作用、有机质积累、盐渍化和潜育化过程。5、水成土沼泽土:低湿地区沼泽植物下形成的具有潜育层或兼有泥炭层的土壤。它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封闭或半封闭的盆地等地表水汇集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植被为湿生类型。PH接近中性,有机质含量高,只适宜于沼泽植物生长。成土过程:粗腐殖质泥炭积累过程、潜育化过程。泥炭沼泽土:地面长期积水,长期

17、进行泥炭积累过程泥炭层厚2050厘米。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沼泽土含有碳酸盐和可溶盐。高寒潮湿区呈强酸性。6、人为土水稻土:通过人类水耕熟化过程形成的特殊土壤。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下地势平缓的坝区,山间盆地,河流两岸的冲积阶地,山谷谷底及其出口处的洪积扇。在丘陵山地土层较厚的缓坡地零星分布着梯田式的水稻土。云南水稻土的面积为136.51万公顷。成土过程:淋溶作用、水耕熟化。其有3个亚类:6.2淹育型水稻土分布在丘陵山区。灌溉条件较差,养分含量较低,缺速效磷,多为中、低产田。土壤PH56,呈酸性反应。6.2潴育型水稻土分布在坝区,水肥条件好,多属于高肥力稻田。包括鸡粪水田、油沙土田、沙泥土田等。

18、土壤内外排水良好,土壤质地粘砂适中,有较深厚的耕作层。6.3潜育型水稻土 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坝区,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畅。包括青泥田、冷浸田等属中、低产稻田。PH78,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7、高山土7.1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森林线以上的亚高山地带,植被为亚高山灌丛草甸。成土母质主要为残积物、坡积物。土体浅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云南亚高山草甸土面积为55.48万公顷。成土过程:腐殖质积累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淋溶作用。7.2高山寒漠土分布在滇西北玉龙雪山、梅里雪山等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流石滩地带。植被以坐垫壮植物和地衣为主。土层薄,有机质含量低。云南高山寒漠土面积为12.03万公顷。土壤目前难以

19、开发利用。三、云南土壤的特点1、云南土壤种类较多,但以砖红壤、红壤系列为主。2、云南土壤的分布较复杂,垂直分布明显,并有水平地带与垂直带交错分布和相互穿插的现象。2.1水平地带性云南土壤的水平地带性,表现为从南而北的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的依次更替。2.2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谱是砖红壤(800米以下)赤红壤(8001500米)燥红土(14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红壤(2500米以下的高原面区)黄壤()黄棕壤(1800-2700米)棕壤(2500-3000米)暗棕壤(3200-3500米)棕色针叶林土(3100-3900米的滇西山区)亚高山草甸土(2900-3500米)高山寒漠土(4200米以上)。2.3

20、地区性水平分布中的区域性分布:砖红壤和赤红壤带中干热河谷的燥红土;红壤带的紫色土;岩溶地貌中的石灰(岩)土区。3、各类土壤的分布区狭窄,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多。第二节 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结构1、土地资源的地貌类型结构山地占84%,高原10%,盆地及宽谷6%。2、土地资源的气候类型结构北热带为47.08万公顷,占1.23%,主要分布在河口、版纳、德宏等地的河谷和盆地中。南亚热带为739.47万公顷,占19.29%,主要分布在红河、普洱、临沧南部及以南和金沙江河谷地区。中亚热带为639.97万公顷,占16.69%,主要分布在文山中部、玉溪、楚雄、大理南部、红河与临沧北部等地。北亚热带为797.83万

21、公顷,占20.81%,主要分布在曲靖南部、昆明、楚雄北部、大理北部、保山北部和怒江等地。暖温带为627.25万公顷,占16.36%,主要分布在曲靖北部、昭通大部等地。中温带为47.08万公顷,占1.23%,主要分布在河口、版纳、德宏等地的河谷和盆地中。寒温带为326.08万公顷,占8.5%,主要分布在海拔2600-4000米以上的山区。3、土地资源的坡度类型结构坡度是衡量土地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对土地的开发利用。8°的面积339.9万公顷,占8.87%,是农耕较适宜的地区;8°15°的面积525.78万公顷,占13.71%,主要是山地农耕的分布地区,建筑

22、、道路可以有效利用;15°25°的面积1434.45万公顷,占37.14%;25°35°的面积1101.87万公顷,占28.47%;35°的面积403.89万公顷,占10.53%。农耕地的最大利用坡度不应25°。由数据可看出云南不可利用为耕地的面积占到39%,水土流失严重与较大坡度地开发利用有关。二、土地资源特征1、土地面积广阔,山地多平坝少,且平地分布零散,不利于现代种植业的发展和生产布局受限制,难以形成规模化,耕地后备资源紧缺2、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气候分异明显,地域组合复杂,立体特征显著3、山高坡陡,山地开发的成本高,水土流失严重

23、,土地生态环境脆弱4、水土资源匹配不协调,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5、有林面积大而分布不平衡,宜林地丰富且发展利用潜力大6、草地广大、类型多样,但分散零散、退化严重7、水域面积比例较小,但开发利用潜力大三、土地利用1、土地利用类型与现状据云南省土地利用现状2005年变更调查,全省土地总面积3831.94万公顷(57479.10万亩),其中农用地3176.09万公顷(47641.35万亩),占82.88%;建设用地77.53万公顷(1162.95万亩),占2.02%;未利用地578.32万公顷(8674.80万亩),占15.10%。农用地中,耕地面积609.44万公顷(9141.60万亩),园地

24、面积82.79万公顷(1241.85万亩),林地面积2212.87万公顷(33193.05万亩),牧草地面积78.30万公顷(1174.50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192.69万公顷(2890.35万亩)。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60.20万公顷(903.00万亩),交通用地面积9.46万公顷(141.90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7.87万公顷(118.05万亩)。2、云南省土地利用特点2.1土地资源总量较大,但土地利用制约因素较多云南省人均土地资源约0.86公顷(12.9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中有坝,原中有谷,组合各异,空间分散,高海拔土地和陡坡土地占有较大比重。云南省土地利用最大

25、的制约因素是山地地貌,15°以下的坝子和缓坡、丘陵约8万平方公里(不含水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0.9,是人口、城镇、工矿和耕地集中分布的主要区域,人均不足3亩,低于我国一些东部省份。全省25°以上的陡坡土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近40%,可供建设和耕作的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其次,田高水低,水土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农田水利建设成本高,滇中地区严重缺水,滇东南喀斯特地形众多,全省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和易遭受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威胁等因素,也限制了林牧业和城镇、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加剧了人地矛盾。2.2土壤和气候类型多样,但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云南省土壤类型多样,但红壤系列的土地

26、总面积占55.32,有机质分解较快,土壤肥力和产出能力较低,部分地区土地质量退化趋势加剧。云南省纬度位置低,海拔差异大,垂直地带性明显,从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大致可分为低热、中暖、高寒三层,具有我国从海南岛到东北的各种气候类型,各气候类型具有不同的土地利用特性。云南省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20多万处。云南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广,平均每年冲毁农田0.53万公顷(7.95万亩),年均冲毁农田占耕地减少总量的10%以上,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土地生态建设任务十分艰巨。2.3土地利用类型丰富,但分布零散且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云南省土地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拥有所有全国

2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一划分的3个一级土地利用类型和10个二级土地利用类型。但受复杂地形结构的影响,各类用地分布十分零散,土地利用具有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点。云南省耕地和林地面积较大,但优质耕地主要分布于坝区,林地分布不均衡。园地和草地比例较少,由于地形原因,多数零星分布于山地、丘陵、河谷和坝区,与林地和耕地相嵌。云南省有六大水系分别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境内河流纵横,高原湖泊众多,但水域面积比例较低。2.4土地垦殖率较高,但质量较差且后备资源不足云南省农业用地垦殖率达82.88%,但农用地质量普遍不高,陡坡耕地和劣质耕地比例较大,耕地总体质量较差,林地产出率较低,草地有退化趋势,水域污染日趋严重。云

28、南耕地开垦潜力已接近临界状态,水土条件的时空不匹配加大了耕地占补平衡的难度,目前可开垦的宜农荒地人均仅为0.09亩,且后继开发难度较大。云南省山区和半山区占土地总面积的94%,平坝区耕地集中,土壤和水热条件较为优越,集约化经营程度高,但人地矛盾尖锐,易开发整理的土地后备资源逐渐减少,补充耕地成本不断增加,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高产优质耕地的问题突出。山区半山区土地后备资源集中但自然条件普遍较差,开发利用难度大。2.5城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总体较好,但土地开发强度低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地区间不平衡云南省人均城镇用地为109平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土地利用较为集约,但全省各州市的集约用地水平相

29、关很大,且单位建设用地的投入和产出均较低,建设用地低效使用和闲置、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利用率低,粗放利用现象严重。同时,由于山地特点,云南省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较多,占建设用地比例较大。云南省农用地集约化水平较低,由于布局分散,普遍缺乏规模经营,粮食、林果等农作物的单产水平不高。3、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3.1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用地需求的刚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用地需求增长,使土地资源安全的腾挪空间显著削弱,土地管理的难度显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用地的新高峰,对保障用地形成了更大压力。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云南省的耕地和可用于整

30、理开发的宜农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日趋减少,土地供给弹性系数明显降低,土地资源瓶颈尤其是耕地资源瓶颈约束日益增强。3.2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致使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云南正处在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镇用地将有较大增加,农村建设用地的腾退减少相对滞后,短期内将造成耕地的净减少。云南省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主要集中于坝区,耕地保护与城镇化、工业化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形成尖锐矛盾。兼顾地区粮食安全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要求,耕地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云南省陡坡耕地占13.14%,优质耕地严重不足,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确保规划末期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困难重重

31、。为此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提出曾提出“城镇上山”的口号。【思考与评价:如何看待“城镇上山”?】【2011年9月5日,云南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在大理市召开。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会上强调,立足云南省情,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城镇化科学发展,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规划,云南省土地将被划分为几个类别:坡度在8度以下的优质坝区土地重点保护,其中有八成耕地将划做永久农田,像大熊猫一样“圈养”;而坡度在815度的土地将成为重点开发区。通过调整规划,政策激励,引导工业项目上山,城镇建设上山,滇中城市化进程将停止“摊大饼”,以组团

32、模式在山峦河谷间与自然共“生长”。其中,芒市、宾川被选定为第一拨试水城镇上山的地区。推广10种山地开发类型1以大理为代表的具备向山地布局条件的中心城市,通过借鉴“保护洱海、保护海西、开发海东、开发凤仪”的成功做法,大力推进山地城市建设。2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丽江火车站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科学论证、精心选址,向适建山地布局。3以宜良、普洱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用地,通过“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山地布局”,实现“保护耕地,工业上山、上坡”。4以腾冲、版纳为代表的影视、康体、休闲度假等文化旅游产业,根据其提供精神性、娱乐性文化产品的特征,通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推进项目向山地发展。5以磨憨、瑞丽为代表的口岸建设用地,结合地理、地貌特征,向适建山地布局。6以楚雄职教园、弥勒中学为代表的教育事业用地,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合理选址、严格论证,大力建设“山地校园”、“坡地校舍”。7 以绿春县为代表的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通过科学论证,在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泥石流、滑坡等的地质灾害的前提下,实施削峰填谷、推石造地,实现“减负降压、拓展新区”。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