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doc_第1页
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doc_第2页
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doc_第3页
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doc_第4页
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力培育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潘云鹤中国社会素有轻工商的传统,缺乏对产业和商业的讨论,以及对高水平企 业家和商人的培育; 最近党和国家开头重视这个问题, 提出要培育高水平的企业家;从本质上讲, 现代企业家和商人需要具备工程的学问与思维,现代产业和商业的可连续进展需要基于严密的设计与实施才能;因此,我们要造就大批有经营头脑的工程师和有工程素养的经营者,使得将来中国的产品以信誉度高、 科技水平高、附加值高而享誉世界; 在当今社会, 其实只有市场化了的学问才能成为财宝;其中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育特殊成为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所在;关于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育,现就四个方面做如下探讨;一、中国工业化面临

2、的形势建国后我国工业化进展基本经受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共和国成立之初, 我国在苏联的帮忙下开头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其次阶段:上世纪50 岁月末,我国主要依靠自力更生模式进行进展;第三阶段:到了70 岁月末,我国实行改革 开放下的社会主义方案经济模式; 第四阶段: 90 岁月中期至今, 特殊是加入 wto 后,我国形成了经济全球化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如今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国工业化进展的现状:规模远胜于水平; 我国制造业规模目前居世界第三, 位于美国和日本之后;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居世界其次, 仅次于美国;大量工业产品的产量不仅世界第一,且占世界份额的50%以上,如电风扇、vcd、收录机

3、、水泥、拖拉机、摩托车等,共计60 多种;目前世界上约 30%的日用工业品为中国制造;除产品制造之外,在过去的 20 年中,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方兴未艾,被国际建筑界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去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高达 10 亿,房屋建筑施工面积高达 45.76 亿平方米; 2005 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 3.45 万亿元人民币,比 2004 年增长 20.2%;我国铁路营业里程 7.7 万公里,居世界第三;大路里程达到 364 万公里,其中高速大路 4.53 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其次; 民航客运量为 1.6 万亿人次, 居世界其次;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 34.2

4、2 亿吨,居世界第一;此外,我国的人力资源规模也特别庞大;2005 年,我们拥有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3500 万人,其中 1/3 是工程人员;全国工学本科以上毕业生 65 万人,专科以上 65.5 万人, 共计 130.5 万人, 已居世界首位;从当前的情形看, 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高潮在将来15-20 年的进展中不会有明显减缓的趋势;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规模庞大、 科技水平偏低; 究其主要缘由有以下 5 点:一是我国仍在走发达国家工业化已经走过的高投入、 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路;我国能源消耗增长过快,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40%,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严峻, 2006

5、年燃煤 23.8 亿吨,生产水泥 12.35 亿吨,共排放二氧化碳 60 亿吨以上,排放二氧化硫2589 万吨,位居世界前列;二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愿望和才能双重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2006 年中国有 80%的企业对设备进行更新, 其中 77%的设备达到国际国内的先进水平, 但 43% 的企业没有新产品推出; 51%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自有品牌产品的收入所占比重不足 50%,其中 34%的企业产品无品牌;企业面临的技术环境特别堪忧;我国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近年支付给国外的学问产权使用费不断提高;世界经济论坛的 2006 年全球竞争力排名显示,在 125 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中国

6、的国际竞争力从 2005 年的 49 位降到 54 位,落后于印度的第 43 位,最主要的缘由是中国对新技术的奉献较低;近来在欧美所发生的中国出口食品与玩具质量安全大事也说明,贴牌生产企业其实是国际产业界的三等公民;三是科研经费支出仍不足, 面对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研发投入尤为缺乏; 我国研发经费总支出在过去五年快速增长,从2000 年的 896 亿元,占 gdp的 0.9%, 大幅增加到 2006 年的 3003 亿元,占 gdp的比重上升为 1.42%,但仍大大低于美国的 3125 亿美元(占 gdp的 2.16%)和日本的 1459 亿美元(占 gdp的 3.13%);我国研发经费占 gdp

7、的比例位于冰岛、韩国、法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之后;此外,我国讨论与试验进展经费的支出出现“跛脚”现象;2005 年,政府645.4 亿元的讨论开发经费主要集中在前沿技术和高技术,而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和迫切需要的应用技术讨论上却特别短缺,致使经济进展支撑产业的科技创新不足;例如, 到 2005 年全国建成的各类桥梁约为 43.5 万座, 大部分桥梁为近十几年建成,每年我国建桥数量世界第一,但使用的桥梁建造的设备、模型、算法却 都来自发达国家;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投入也表现出明显不足;国际上有关的讨论显示: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小于 1%,企业将难以生存; 达到 2%企业可以将就维护;

8、 只有达到 5%以上企业才有较强的竞争力; 2005 年全国 28,567 个大中型企业的r&d经费支出达到 1,250 亿元,大大高于 2000 年的 354 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从 0.7%增加到 3.3%,但总体上仍处于将就维护的水平; 从 1998 年到 2005 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总数从 23577 个增长到了 28567 个,但是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总数却从 7220 个下降到了 6775 个,比重由 30.6%下降到 23.7%,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总数从 11529 个下降到 11060 个,比重由 50%下降到 38.7%,这种情形特别值得担忧;四是工程科技人员未受

9、到足够重视; 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 轻“工”轻“商” 现象依旧普遍存在; 工程科技人员待遇以及社会位置较低,影响了他们创新才能的提高,也影响了优秀人才的选拔和脱颖而出,最终影响了工程科技人员积极性 的发挥, 特殊是在条件艰苦地区的工程科技人员;2002 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的“国内市场上是否有合格的工程师”一栏显示,在参与排名的49 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在末尾;除合格工程师外,仍缺乏技师;2004 年劳动与社会保证部对我国 40 个主要工业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企业中技师与高级技师占全部工人比重是 4%,而实际需求高达 14%;五是工程科技人员和同学的创新才能不足; 当前我国高等工程训练存在着诸

10、多的弊端: 工程设计和实践训练环节缺失, 工科老师队伍的非工化趋向严峻; 评判体系错位,学位设计错位,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专业目录与课程体系设计落后,学科交叉欠缺, 导致创新与实践双向不足, 得不到产业界的认同和重视;基础训练缺乏对工程科技与创新的爱好培育, 青少年想当科学家的多, 想当工程师的少;目前的“科学训练”只重学问的传授,严峻缺乏动手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的培育,导致与高等工程训练无法连接;以上情形说明,我国工程与训练的规模之宏大与水平之不足的对比特别明显,改革的要求特别迫切,创新和进展的空间特别大,只要措施得当,将来必将会大有作为;二、我国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育面临的机遇虽然我国在

11、创新型工程人才培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同时正面临着诸多机遇;一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目标已经确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进展规划纲要提出了目标: 到 2021 年全社会讨论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奉献率达到 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 30%以下,本国人创造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 位;核心竞争力要有“质”的提高;二是中国宏大的工程建设为中国工程科技人员的成长供应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古今中外进展的体会说明, 没有需求和工程实践供应的工作岗位, 不行能产生有作为的工程科技人才, 这是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一条基本规律; 美国正是通过上世纪 40

12、 岁月的曼哈顿原子弹工程、 60 岁月阿波罗登月方案、 90 岁月信息高速大路方案等重大工程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工程科技人才,同时成为世界最强的大国;三是全球短缺工程师; 全球近 40%的雇主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人才填补空缺,最缺的前三名人才是业务代表、 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德国急缺 1.5 万名工程师,其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连年下降,2005 年削减 8.7%,很多“理论型”人才无法适应新市场 , 而很多本国的高校生又不情愿学工科,工程训练领域被外国学生“占据” ,外国公司就争相高薪挖人; 不仅在德国, 在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巴西、波兰等很多国家都存在工程师短缺的问题;在工程师短缺的同时, 工

13、程师素养正处于换代升级之际; 美国工程院提出了面对 2021 年的工程师必需具备的关键特点是:分析才能、实践体会、制造力、沟通才能、商务与治理才能、伦理道德、终身学习才能等;四是我国工程科技人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工程专业同学的生源好,规模大,就业市场广 阔;如能激发出其创新的潜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工程科技人才在量和质上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值得讨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把握好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育问题, 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一是工程与科学的关系; 当代工程常常基于科学的应用, 但工程的范畴远远大于科学的应用,且往

14、往早于科学而显现;当代工程与科学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但工程除了理论外,仍要基于体会,这就是老工程师的珍贵之处;而且,工程的 胜利仍需要科学技术以外的大量社会人文学问和实践技能,其胜利必需依靠团队,必需与市场和社会亲密协作;因此,工程师不等于应用科学家;他既基于自 然科学, 又基于社会科学, 仍要基于所积存的实践体会; 我国基础教学的传统观念认为,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而实际情形是, 仅学好数理化是不够的;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科学家有相当大的差异;科学家进行科学研 究,在面对熟悉世界的种种问题时要回答yes 或 no,工程师在面对各种工程问题时就要千方百计解决问题,而远非回答ye

15、s 或 no;如今我国中学校考卷中有很多 yes 或 no 的问题,这对创新型思维的培育是不利的;培根说:“学问就是力气”;但在当今,只有工程化的学问才能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气;二是工程与市场的关系; 工程具有为社会服务和制造财宝的明确目的; 因此工程和市场关系亲密; 工程的进展既受科学、 技术与体会的引导, 又受经济与社会进展要求的引导; 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企业家和商人的素养可能会影响中国的将来的进展; 一小部分劣质造假、 不守信用、 缺乏责任感的投机型和关系型的企业家和商人已经严峻地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形象;中国迫切需要造就大批高素养的企业家和商人;中国社会素有轻工商的传统,所谓“

16、士农工商,四民有业”;我国传统上缺 乏对产业和商业的讨论, 以及对高水平企业家和商人的培育; 最近党和国家开头重视这个问题, 提出要培育高水平的企业家; 过去我们常常把商人和企业家简洁看成是制造利润的群体, 而闻名的治理学家熊彼得就认为, 企业家是创新精神的人格化;从本质上讲, 现代企业家和商人需要具备工程的学问与思维,现代产业和商业的可连续进展需要基于严密的设计与实施才能;因此,我们要造就大批有经营头脑的工程师和有工程素养的经营者, 使得将来中国的产品以信誉度高、 科技水平高、 附加值高而享誉世界; 在当今社会, 其实只有市场化了的学问才能成为财宝;三是创新的普遍性;通过对“创新”、“工程”

17、、“科学”、“市场”等关系的再熟悉,可以发觉“创新”具有普遍性;创新实际上就是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它既指宝塔尖的高层次人才, 也包括在工程科技领域的各个层次和类型中做出成果的工程科技人员; 他们既可以是作出重大的创新, 也可以是小改小革, 如对某一项工程,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形下如何节能、降耗、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等方面 进行创新等等;四是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多样性; 我国工程科技训练的传统模式是专业技术型(仿苏),即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实践,主要培育的是能解决工程 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 这种培育模式在 “文革” 前曾有力地支

18、持了我国当时经济的进展;其次类模式是讨论导向型(仿美),即在理论学习之后,进展新技术, 主要培育的是能发表科研成果的工程科学人才; 中国当前对上述两类人才都特别需要,只是在量上有所不同;近期以来,我们对第一类人才的培育比较薄弱,因 此如今对第一类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我国在21 世纪的进展中仍迫切需要另外三类工程人才: 一是理论 +技术实践 +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 也就是技术交叉型人才; 二是理论 +技术实践 +创新设计, 也就是新产品开发人才, 这类人才对产品制造业特殊重要; 三是理论 +技术实践 +创业与市场才能, 也就是工程治理与经营人才;这五类人才,我们都很缺;从五类人才中可以看到

19、,创新型工程科技 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包含有多样性;五是工程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市场经济中重要而广泛的活动, 它具有五个重要的作用: 一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引擎作用;工业时代产品竞争规律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产品短缺时, 企业以数量占据市场; 上世纪 80 岁月后期, 企业以质量占据市场; 现在很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问题, 企业就必需用创新来占据市场;二是产品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多种途径,如学问、技术、工艺、产品等,但是,只有产品才是科技成果进入市场变为财宝的最终物质环节;三是产品创新是引领企业精神的标志;产品创新与品牌相联,它是一个

20、企业的精神、形象之所在,是中国 企业跻身于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 四是产品创新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温床; 创新科技人才归根究竟要在创新活动中培育; 五是产品创新是扩大学问产权疆域的桥头堡;讨论学问产权的法学家(如吴志攀教授)提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除地理疆域外,仍将在 21 世纪形成一个学问产权疆域,它由专利爱护的范畴所构成;由此可见,产品创新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全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四、建议和计策培育造就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部门、 训练科研部门、工业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互协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大力推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育,提出如干建议与计策:1 、提倡敬重工程的文化;让孩子从小懂得工程的制造性和综合性;全社会都应当崇尚求精、求实、求新、精于设计、善于连续的工程精神;勉励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 标新立异; 在全社会树立工程科技和工程师应有的位置;强化工程与科学、产业、市场的联系与合作;2 、改革高等工程训练;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和工程全过程的案例教学,培育同学发觉与解决工程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