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洗涤岗位设备操作规程13_第1页
淀粉洗涤岗位设备操作规程13_第2页
淀粉洗涤岗位设备操作规程13_第3页
淀粉洗涤岗位设备操作规程13_第4页
淀粉洗涤岗位设备操作规程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DX多级旋液分离器(新线淀粉洗涤机组)操作规程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多级旋液分离器的操作、日常维护、保养方法,以确保安全正常运行。2.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本设备操作人员。3.职责:3.1负责正确无误的操作、保养;3.2负责正确处理异常情况。4.操作规程:4.1组成:O形密封圈、间隔压环、定位拉紧螺栓、机壳、孔板、盖、旋流管、堵管、配套泵等组成4.2起动前准备:4.2.1检查各泵的情况,是否满足启动要求;4.2.2明确洗涤系统各控制阀的操作,了解本系统溢流和底流的工艺要求;4.2.3检查洗涤水压力是否达到供水要求;4.2.4澄清系统是否已准备妥当而随时接收第1级旋液分离器的溢流,后续设备能否接收

2、经洗涤了的淀粉浆;4.2.5最末级底流阀是否处于封闭位置;4.2.6 W1的溢流阀是否打开;4.2.7各压力表阀门是否关闭;4.2.8最末级的底流循环控制装置转向管是否在回流系统,或阀门(无转向管时)是否打开。4.3起动:4.3.1启动洗涤水泵,并将洗涤水阀门开到正确水量;4.3.2按以下次序启动各泵:最末级、倒数第2级、第2级、第1级;4.3.3系统都必须通过排气阀排除空气,并打开压力表的关停阀门;4.3.4将淀粉悬浮液(粗淀粉乳)逐步喂入通往本系统的进料罐,淀粉悬浮液的浓度为912波美度;4.3.5将W1进料泵的抽吸管线上的阀门稍微打开(当W2的溢流经进料罐被导到W1进料泵的时候,抽吸阀必

3、须始终开着);4.3.6当浓度开始急剧上升的时候,将最末级底流阀开大一点;4.3.7从最末级底流的浓度达到21波美度之时起,最末级底流阀就应逐渐打开以保持21波美度的浓度;4.3.8最后调节W1和W2溢流调节阀,使溢流达到正确浓度;4.3.9注意保持洗涤水温度规定值。4.4正常停止:4.4.1停止向本系统进淀粉悬浮液,关掉W1进料泵抽吸管线上的阀门;4.4.2最末级底流阀应予节流,使此底流的浓度不致于降低太多。为了将可利用的淀粉大部分排出系统,要尽可能的长时间使浓度保持在最高波美度;4.4.3当最末级底流的浓度下降到10波美度左右时,必须按以下程序将全部泵关停:第一级、第二级、倒数第二级、最末

4、级;4.4.4关掉最末级底流阀,调节洗涤水进水阀,使洗涤水节流到小水量。立即打开各管路上所有排水阀;4.4.5冲洗整个系统装置,直到干净水流过排水阀,关闭各排料阀;4.4.6停洗涤水。4.5紧急停车:如果突然断电或来自外界的其它干扰使电动机停止运转以及发生液流中断,特别重要的是要立即打开全部排水阀门,以防止旋流管和管道内固形物的沉积和堵塞。5.注意事项:5.1切勿在无洗涤水供应的情况下将淀粉乳进入洗涤系统。5.2洗涤水温度始终要保持在40以下。5.3启动之前,系统应泵入洗涤水将旋流管予以清洗。5.4检查各泵是否有堵塞,如有须及时疏通。6.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及消除方法:6.1末级蛋白含量超标:

5、原因:(1)洗涤水量小; (2)首级流量太小; (3)末级底流回流量小; (4)末级底流出料量过大。6.2压力不稳,浆液运行不正常:原因:(1)某级筒内串浆; (2)泵级旋液分离器结垢; (3)旋流管堵塞。6.3洗水量不足:原因:(1)洗涤水管及其贮罐断水; (2)洗涤水泵故障; (3)二级溢流及回流阀门流量过小。6.4淀粉乳温度过高:原因:(1)进料和出料浓度过高,过多淀粉乳被循环; (2)洗涤水温度过高。7.异常情况处理:末级底流浓度低时,可关小出料阀门;反之则可开大出料阀门。首级溢流浓度大时,可适当加大洗水量。首级压力低、二级压力高,可适当排出二级溢流量。淀粉洗涤旋流器(旧线)操作规程1

6、.目的:本规程对淀粉洗涤旋流器的操作步骤、使用方法作了具体的规定,以确保该系统正常、有效的运行。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淀粉洗涤旋流器的操作人员。3.职责:3.1负责正确的操作、维护该设备;3.2能够对异常情况应对处理。4.实施步骤:4.1结构:机壳、旋流器、底流板、溢流板、定距环、密封、间隔螺栓、底流口、进料口、溢流口、外盖;4.2操作规程:详见淀粉洗涤岗位工艺操作规程。5.拆卸和组装旋流管组:5.1拆卸旋流器:5.1.1打开排泄阀,打开中间压力计组件上的通风(脱气)旋塞;5.1.2用扳手卸下M16六角螺母取下盖子,从机体上取下定距环;5.1.3用专用组装工具取出旋流管组件。5.2拆卸旋流

7、管组件:5.2.1从间隔螺栓上拆下六角螺母,然后从旋流管组上提出溢流板;5.2.2根据要求改换旋流管数量或坯件,坯件必须安装在旋流管组上部(除了两个旋流管在顶端以外,它们是为了保证旋流管内部通风)。要保证旋流管的物料口向下,这样便于全部物料排出;5.3安装旋流管组:5.3.1检查垫环,它们是否正确排列,然后把它们安装在溢流板上;5.3.2在间隔螺栓上安装O形环、垫圈及螺母,均衡拧紧螺母;5.3.3把O形环安装在旋流管组的底流板和溢流板之间,用组装工具将其放入机内。确保O形环不要从底流板上滑脱,因为这样会对O形环造成极大的损坏,导致内部泄露,正确排列O形环的方法是:旋转O形环180°,

8、允许其翻滚至正确位置;5.3.4安装定距环,确保环上的开口与机壁开口一致(机壁开口指底部连接孔,而顶部连接孔连接压力计);5.3.5在盖子周围放置O形环,然后装入机体。均衡地拧紧六角螺母,为了避免盖子倾斜,不要拧的太紧,在盖子和机体之间保留约5的间隙。6.故障处理措施:6.1生产效率明显降低:说明旋流管有堵塞情况,应拆卸旋流器检查并疏通被堵旋流管;6.2工艺指标控制困难:说明旋流器内部出现卸漏,拆卸旋流管组件,检查旋流管磨损情况及密封、O形环、垫圈、定距环受损情况并进行更换;6.3压力达不到规定值:检查旋流管是否被堵,必要时检查叶轮工况;6.4旋流器盖子边缘、管口处漏浆:说明密封坏,应及时更换

9、密封。7.注意事项:7.1每次开停机必须用水冲洗系统;7.2定期拆卸旋流器,用高压水冲洗旋流管板之间的空间,检查底流、溢流的堵塞情况,若旋流管被堵,用高压水或压缩空气疏通,不可用硬的、锋利的物体(如钉子)强形疏通;7.3改变旋流管数量或更换损坏垫圈与旋流管时需拆下溢流板,而不要拆下底流板;7.4定距环拆下后要轻拿轻放,特别防止其锋利的边缘受损,以免影响边缘密封性能;7.5在替换旋流管时,所有旧的、变形的垫环都必须同时拆卸;7.6为了表示旋流管组的正确位置,盖板上应标注“TOP”,安装时特别注意;7.7阻塞计是一杆上带两个塞子,一只畅通,另一只阻塞,它们主要用于检查旋流器溢流短管(涡流探测器)和

10、底流开口的磨损情况,畅通的塞子适合于开口,将不畅通的塞子在开口处,就会显示磨损情况;7.8长时间停机,机内必须注满水,以防旋流管干裂、变形;7.9洗涤系统从第一级到最后一级可分别表示为:W1、W2、W11、W12。 IHD型离心泵操作规程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泵的操作、日常维护、保养方法,以确保安全正常运行。2.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本设备操作人员。3.职责:3.1负责正确无误的操作、保养;3.2负责正确处理异常情况。4.操作规程:4.1组成:泵体、叶轮、轴套、机械密封、轴、轴承箱、配用电机。4.2起动前准备:4.2.1泵和现场要清理干净;4.2.2检查泵本身是否承重;4.2.3泵轴与电机是否在同

11、一轴线上;4.2.4用手转动联轴器应均匀、轻松无卡阻,并装好联轴器罩;4.2.5检查润滑油,保证油质的纯洁和足够的油量。4.3起动:4.3.1通好密封室和轴承冷却室的冷却水;4.3.2打开吸入端阀将抽吸的液体罐满泵;4.3.3关闭进出口压力计和出口阀门,起动电机,缓慢打开进出口压力计,当泵达到正常转速且仪表指示相应压力时,再打开出口阀门,调节工况。4.4停止:4.4.1缓慢关闭出口阀门;4.4.2切断电源;4.4.3如密封采用外部引液,关引液阀。4.5操作:4.5.1打开冷却水;4.5.2关闭出口阀,开进口阀;4.5.3通电、点转、确定正确转向,严禁反转;4.5.4合闸;4.5.5调节出口阀在

12、工艺工况下运行;4.5.6检查泵壳是否发热。5.注意事项:5.1绝对不能用吸入阀来调节流量;5.2泵正常运行时应无杂音;5.3运行中应经常检查泵和电机温升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5.4轴防护罩必须紧固达到安全、可靠,运行中不可擦拭泵体。5.5停机后如环境低于“零”摄氏度,必须放空泵内残液。如果长期停机,必须将泵拆卸清洗干净备用。6.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及消除方法:产生振动及噪音 密封处泄漏过多功率消耗过大 轴承发热流量扬程不足 泵过分发热及转不动泵不出液 轴承发热及轴磨损故障可能因素 消除方法泵内吸入或管内留有空气000重新罐装泵、排除空气吸入管径过小或有杂物000加大吸入管径、清除杂物泵转向

13、不符00调整扬程不符000降低吐出系统阻力或高度介质粘度不符000由工艺员进行换算在流量小时产生振动0000加大流量泵与电机轴线不一致00000由检修工校正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摩擦0000通知检修工处理轴承磨损严重0000由检修工更换密封环磨损0000由检修工更换轴套、填料和动静环磨损000由检修工更换转动部分不平衡引起振动00000检查原因油室油量过多000依液位计(更换)管路或泵内有杂物000由检修工检查并排除密封液压力不当00由检修工处理填料压盖过紧或过松000由检修工调整进口泵操作规程1.目的:本规程对进口泵的操作步骤、使用方法作了具体的规定,确保该设备正常、有效的运行。2.适用范围:本

14、规程适用于进口泵的操作人员。3.职责:3.1负责正确的操作、维护该设备;3.2能够对异常情况应对处理。4.实施步骤:4.1结构:4.1.1传动部分电机及轴(一、二破后泵带有皮带传动)4.1.2泵体部分泵壳、叶轮、密封、轴承4.2操作规程:4.2.1准备工作:4.2.1.1检查各紧固螺栓有无松动现象,如有松动应紧固,防护罩齐全、安全可靠;4.2.1.2点动电机,检查有无异响、卡滞现象;4.2.1.3清除泵、电机旁边的异物;4.2.2开机:打开冷却水阀,待冷却水排出后,打开进料(或泵洗入阀)阀,启动电机,(泵出口管道上如有阀门这时则打开出口阀门)缓慢打开管线上的压力计阀。4.3停机:停泵,关闭压力

15、计阀,关闭泵吸入阀,停冷却水。5.故障处理措施:5.1泵漏液或冷却水中带料,说明泵密封坏,由维修人员处理;5.2泵启动后打不走料。泵内可能有空气,应停泵,拧松或拧下通气旋塞,使料压将泵内空气排尽后拧紧或拧上通气旋塞,然后启动泵。否则检查泵旋转方向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转动方向与泵指示箭头不符)由电工处理。如旋转方向正确,则由维修人员拆卸泵体,检查叶轮是否磨损严重;泵及进出口管道是否淤塞;5.3泵的扬程和压力与泵的功效不符。拆卸泵体后检查叶轮是否磨损严重;泵及管道是否被淤塞;检查皮带张力和磨损情况;5.4泵振动,带有异响。检查地脚螺栓等紧固件是否松动,否则由维修人员检查泵轴与电机轴是否同心,甚至检查泵的轴承是否损坏,并调平或更换;5.5电机过热。立即停机,由维修人员检查泵轴与电机轴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