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变迁影响.docx_第1页
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变迁影响.docx_第2页
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变迁影响.docx_第3页
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变迁影响.docx_第4页
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变迁影响.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技术变迁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结构体系中独立存在的知识系统,对于现代社会的变迁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变化和研究规模、组织形式的变化,一方面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政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促使现代社会变迁日益加速。类型按社会变迁的规模,可划分为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整体的社会变迁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是各个社会要素变化合力的结果。局部变迁是各个社会体系要素自身及它们之间部分关系的变化,不一定与社会整体变迁的方向和速度一致。按社会变迁的方向,可划分为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进步的社会变迁是指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带来社会物质和各种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 有利于每一个

2、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变迁。反之,则是倒退的社会变迁。在社会变迁的实际过程中,二者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尽管人们对“进步”有着种种不同的理解和评判 标准,但促进社会进步一直是人们研究社会变迁的主要目的。按社会变迁的性质,可划分为进化的社会变迁和革命 的社会变迁。进化的社会变迁主要表现在量的方面。它是一种渐进的部分质变的社会变化过程,是社会有秩序的、缓慢的和持续的变迁。革命的社会变迁即社会革命,是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在社会革命时期,全部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 解体 、改造和重组,社会由一种形态迅速过渡到另一种形态。按人们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的程度,可划分为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3、自发的社会变迁指人类在很多方面对于社会变化的方向、目标和后果没有理性 的认识,只是盲目地参与和顺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指人们对社会变迁的过程、方向、速度 、目标和后果实行有计划的指导和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社会变迁都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从网上转过来的,看对你有帮助么?科技对人类的功过是非, 已经成为人类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 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科技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服务。 本文主要讨论了重建科技价值观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一种 "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价值观 ",并就这一科技价值观作了粗浅的哲学分析,以希望引起人们对科技价值观问题的重视。关键词:科技价值

4、观;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 " 常缩写为 "科技 ",它无疑是现代社会人们使用最为频繁的概念之一,并是如此广泛的深入到社会的每个领域和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没有科学技术, 人类就无法生存; 离开科学技术, 社会就不能进步。 因此,科学技术享有着崇高的声誉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凡事被冠以 "科学 ",仿佛就是真理的化身,不容置疑。那么,科学技术究竟是什么,它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科学 "是一个变化、发展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 科学 "获得了愈来愈

5、丰富的内涵,也不断地扩展着其外延。人们对科学的认识,从片面到较全面,从认识论观点扩展到社会学观点,这表明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同时,也在研究科学本身。"科学就是知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判断。""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手段和武器。""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1"要想给科学下一个全面而严格的定义是很困难的,我们只能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认识科学的含义。与科学的概念一样,

6、技术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有关技术的概念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这里只能给出一个暂时的和粗略的定义:"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运用科学知识,改造、 保护和利用天然自然,创造宜人生存的人工自然环境的方法、技能和工具、手段的总和,是人工自然物及其创造过程的统一。"1在" 科学技术 " 一词中,通常指的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任务是要不断有所发现,增加人类的知识财富; 技术的任务是要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总之,科技活动既要合规律性又要合目的性,既要"真"又要 "善"。二.

7、对科技的片面认识与近现代科学不同, 古代的科学史与自然哲学观融为一体的,它包容种种知识。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亚里士多德、 阿基米德等先哲,在他们的自然哲学中包含了相当多的天文学、力学、数学、 逻辑学等知识, 这是近现代科学的主要起源。欧洲中世纪是宗教势力居统治地位而极力扼杀科学发展的时代。15 世纪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自然科学也就在此期间诞生和发展起来。在 16 17世纪,科学拒斥了宗教,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科学知识是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强大武器。到了17 18 世纪,人们进一步揭露宗教的虚伪和荒谬,进一步提高人与自然的地位, 逐渐接受了控制自然的观念,并产生了通过科学技术征服自然的思

8、想。 2"人定胜天 " 成了大多数受过科学训练的人最基本的观念,人们认为将科学应用于掠夺性技术以增加个人财富是天经地义的。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人把科学技术视为万能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等都可经科学技术而获得完满解决。在科学技术内部,当工具理性的实用性、 功效性被强调到极端之后,科学的求知和求真精神就被纯功利的技术至上所淹没。正是这种科技万能论的极端片面性导致了唯科学主义。而与唯科学主义直接对立的另一个极端,则是反科学主义。反科学主义敌视科学,认为科学技术所带给人类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 机械化生产虽然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却造成了大量的失业; 医疗技术的提高虽

9、然使人的寿命得以延长,但克隆技术却引来了人们对伦理问题的恐慌 . 马克思曾经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任何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技术的胜利, 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这种极端片面的认识导致了对科学技术和人类未来的悲观态度。三. 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价值观无论是对科技的乐观认识还是悲观认识,科技这把双刃剑, 产生的正负双重效应都越来越震撼世人。 科技对人类的功过是非,已经成为人类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如中国传统哲学中强调的"天人合一 " 思想,要使科技为人与自然

10、的和谐发展服务。同时也应牢记一点,把握和应用科技的主体是人,人是有价值取向和能动性的,因此,真正决定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和负有责任的是人,而科技本身是没有责任感可言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首先应从人类自身开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不能因为有了科技就任意的宰割、征服、改造自然, 不能仅仅为了自己的目的,就忽视其他物种和自然生态的价值和利益。 事实证明, 大自然从未停止过对"野蛮 "人类的报复。 人类应该学会尊重自然、关心自然、爱护自然,试图依靠科技主宰自然的狂妄既是徒劳的,更是非常有害的。科学能够使自然规律为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服务,但科学和技术不会对世界上的任何问题提供灵

11、丹妙药。 所以,我们要重建一种新的科技价值观,它将科技置于人和自然统一的生态系统内, 从而扩大视野, 而不只局限于考察科技自身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增长。它应是一种辩证的、全方位的、全球性的科技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科技要基于"天人合一 "的和谐而不是单纯的依据人的需求来发展;要能够更好的发挥科技的正效应,更有效的防止和避免其负效应; 人与自然的发展都应该是可持续的,且应该是人类总体而非个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受益。这里暂且将之称为" 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价值观 " 。可持续发展目前已被赋予多重含义,它既是一种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又是一种发展理论、发展观念。

12、 科技在这种观念下应成为维护生态系统的最强大力量,促进人与自然走向更加美好未来。 科技的运用及其功能都应在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审视和指导下发挥作用,而不再像工业文明时代,为了人们短期经济利益而乱用科技,掠夺自然,破坏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四 . 科技价值观的哲学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只要地球、人类尚在,那么人类就无法回避与自然的关系。 哲学的本质是批判的,它要不断向人们展示新的理想、新的境界、 新的价值、新的意义,从而激发出人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去追求和实现新的目标。简言之,哲学就是人类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价值观的哲学分析,正是遵循这一认识进行的。人首先通

13、过现实物质性的活动和力量来拥有世界、理解世界、 产生关系和建立自己。实实在在的物质生产活动,才能使人自由地生活在自然界中,这才是一切"意义 "的本根和家园。 3我们探索这个世界为了什么,归根到底肯定不是为了"花草树木、飞禽走兽 "的利益,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愿意生活在一个"恐龙 "统治的时代,但如果没有了"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人类自身也必将无法生存。可以说,没有人,自然依然存在;没有自然,人类必然消亡。"通过漫长历史的社会实践,自然人化了,人的目的对象化了。. 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4 但自

14、由不是任性,按照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观点: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恰恰是奴隶,是不自由的表现,是做了自己动物性的情绪、欲望以及社会性的偏见、习俗的奴隶。理性是人类独有的特征,从历史上看,理性曾被启蒙运动所高扬,产生了启蒙精神,这种精神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迷信,"认为整个宇宙可以得到充分认识,它是由自然而非超自然力量支配的,严格运用科学方法 '就可以解决所有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2但在启蒙运动以后,真正得以张扬并影响至今的好像只是科技理性,而与道德自律、意志自由、生活意义等联系在一起的人文理性却受到冷落。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价值观提倡重视人文理性, 同时,更注重科技理性

15、与人文理性的协调与统一。物质生产力要想进一步提高, 科学技术必须有更大的发展, 科技理性必须更加发扬光大,但人文理性应当对科技理性进行有益的渗透和补充。其实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 正凸现着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关心和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追求,这也表明了人文理性的历史需要。但是,这也不意味着要放慢科技发展的步伐,抛弃科技理性。完整的理性,应该是科技理性与人文理性的协调统一。人类对自身的思考永远不会停止,所以, 也许再好的科学技术有一天终会过时,但哲学思想却可以永恒。当今科技的威力是巨大的,而人类控制、使用科技的观念却很幼稚。怎样从机械化的理性桎梏中逃脱,建立什么样的新科技价值观?

16、人类往何处去,科技发展往何处去?这些问题将日益成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第 1195 期 胡新和 : 当代科技革命与若干哲学问题来源:作者:发布时间: 2006-10-21 18:03:42编辑:点击次数:754科技哲学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诞生和发展的。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实质上是建立在以实验和数学为特征的精密科技基础上的科技文明。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旧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曾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导致几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科技革命又反过来引发几次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显示出巨大的社会功能。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物质基础的发展, 必然要求科学技术的

17、快速发展。因而,迫切需要一种能适应这种社会需求,并能保障和引导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哲学。逻辑实证主义和技术自主论的科技哲学,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科技哲学流派。它们认为, 科学技术是纯粹客观的知识和技能,不受社会影响和具有独立自主发展逻辑,是可以为任何目的服务和任意使用的中性工具。狭隘的、 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确需要这样一种拿来就能用,用了就得利的工具。20 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开始迈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学技术从传统的以个体或小规模方式从

18、事的小科技,发展为包括大量人员、巨额资金、 昂贵设备和复杂组织在内的大科技;包括复杂系统科学在内的一系列交叉学科的兴起,显示了科技的不确定性、非线性、 混沌和自组织性的特点,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的强大趋势。随着以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空间科技为核心的高科技的出现,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 对自然、人、社会的负面作用空前突出,充分表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创新并非单纯由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决定,科技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社会因素具有建构和塑造的作用,必须考虑复杂的人文社会条件和机制。社会对科技发展的需求, 并不仅仅表现在利用科技促进经济发展上,还必须使科技与自然、人

19、、社会相互和谐,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变化深刻显示了科学技术社会化,社会科学技术化,科学、技术与社论当代科技革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日期 : 2004-9-22 18:57:00来源 :作者 :编辑 dongfangshuo摘要:当代科技革命浪潮方兴未艾,这主要体现在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宇航等领域的新突破。本文试图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科技革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作出预测。本文认为,科技革命会推动未来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人的现代化。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趋势不会因此改变,相反,科技革命恰恰会推动这一进程。关键词:科技革命现代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科技革命,对于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20、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处处都有科技革命的痕迹。从蒸汽机到发电机再到电子计算机,从轮船火车到汽车飞机再到宇宙探测器,科技革命的浪潮一波波的兴起,它已经而且依然在改变我们的社会,我们日益感受到这些变化,尤其是我们今天正处于其中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1,带给社会的变化更为显著。那么,究竟当代科技革命有什么成果?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有何影响?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而非纯技术的角度,对此作出预测。一、科技革命的含义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指关于客观世界的理论和原理,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正确认识。技术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和手段,是科学的物化。科技的发展包括量变进化和质变

21、飞跃两种形式,我们分别称之为科技进化和科技革命。二者分别具有改良性和革命性。本文所指的是后者,即由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包括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观念)的飞跃进步所引起的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简单的说,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流。二、当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当代科技革命,又称新技术革命,起源于 20 世纪 70、80 年代,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标志。至目前,这次科技革命仍处于兴起阶段,但已经在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宇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电子计算机向着普及化、家庭化、微型化发展,它不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更日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22、从研究所办公室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随着因特网的延伸,人们可获取的信息在膨胀,处在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据统计,目前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已达2500 多种,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 大约 2/3 是同微电子技术有关 2。 全世界拥有个人电脑和网民人数呈爆炸式增长;生命科学领域,已经从单个的基因的克隆,逐步转向有计划、系统的组织研究,某些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的 DNA全部基因测序正在进行,美国投资30 亿美元,集中两千多名科学家,尝试对人类10 万多个 DNA当中的近 30 亿个核甘酸碱基对的序列进行测序,中、日、英、法、意、俄等国相应的拨款,担负一定的测序任务 3。转基因食品正在被人们认

23、识和利用,各种克隆动物不断产生,克隆人也有呼之欲出之势;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的多种新材料陆续产生,工程陶瓷、生物材料、机敏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等等,其中纳米材料最受人瞩目,它的界面有许多物理、化学和电性能方面非常优异的性能;各种用途的人造卫星不断升空,载人航天、太空探测器、空间站技术日渐成熟,人类迈向太空的步伐从未象今天这么迅速。各项技术之间的交叉使科技革命的前景更为广阔。例如航天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提高了通讯的广度和精度,和生物技术的结合,则利用太空进行物种变异对物种进行有利于人类的选择。当代科技革命硕果累累。三、科技革命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4、,4它已经而且正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毋庸质疑, 它仍将是决定未来社会面貌的重要因素。当然,这种影响力是有前提的,即这些科技成果被普遍应用于民用事业上。因此,对于科技成果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我们只能作出预测,即“可能”的影响。笔者认为,一旦这些革命性的技术成果普及开来并为民所用,那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向更为现代化5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为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三方面。1、当代科技革命必将更能推动未来社会经济的现代化经济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现代化。当代科技革命对未来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形态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把它应用于物质资料生

25、产过程就能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当代科技的进步,正式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各组成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变化。劳动资料是人们对劳动对象施加影响并加以改造的工具和条件, 其中以生产工具最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工具向着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在机械动力代替人力畜力的基础上,电子计算机以及人造机器人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人类将逐步从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新材料技术突飞猛进,高分子液晶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尤其是纳米材料等一系列新型材料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的劳动对象更为广

26、阔;科技革命也使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提高,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劳动者具备高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越来越受到重用,据统计,发达国家就业人员中科技人员的与非科技人员的增长比是 6:16,因此各国都增强对劳动者的教育,劳动者将逐步从体力经验型向科技智力型转变。生产力各要素的这种变化,进而引起产业结构向多元化、知识密集化,贸易结构向跨国性、全球性,消费结构向精神支出增加的方向变化。最终的结果是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增加,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2、当代科技革命必将更能推动未来社会政治的现代化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财富的增加,必然引起与经济相对的政治上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科技革命推动

27、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具有的知识以及劳动技能不同,对新增财富的占有就会出现差别,原有的利益格局会随之变化,进而引起各层次利益的阶级阶层的调整,出现新的需求,这就需要政府作出调整。当然这种调整并不容易,需要对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作出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过程就是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规范的说,笔者认为,政治的现代化就是在生产(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权力的主要执行者即政府的高效化、精简化、民主化。具体的说可以用两个变量来表示:政府能力(或权力),包括政府机构从社会吸取资源的能力和规定人民生活的能力等;人民参政情况(或民主化),指社会普通成员参与政府决策的程度 7。 当代科技革命条件下,

28、高科技产业一体化面对的是复杂的系统问题, 社会管理将面临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网络及金融安全、伦理价值等深刻的社会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问题成为每一个政府面临的难题。这对各国政府的能力是一个挑战和激励。同时,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迫切需要实行决策民主化,让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政府决策,并监督政府,而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则为决策民主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从这些意义上说,科技革命会推动未来政治的现代化。3、当代科技革命必将更能推动未来社会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归宿,人的现代化追求人的自由和充分发展。科技革命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在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当代科

29、技革命条件下,生产和家庭自动化的实现,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下解放出来。同时,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衣食满足后, 开始追求劳动本身的意义和对自由时间的支配。 机器人保姆、网上购物、基因疗法、试管婴儿、月球旅行,当代科技带给我们的生活许多新奇的东西。这种条件下,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个人的角色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而细化,“个人角色的征求不是按固定不变的血统、地缘、种姓或等级的归属来确定,而是以个人的成就为基础的自由流动8”,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向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也带动价值观念的变化。从一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了较多的自由后,人们更多的关注精神生活的质量,考虑人的存在价值的问题,

30、追求民主法制,这样人就向着“自由人”步步接近。从上述可见,科技革命会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它也有另一面,会给社会带来潜在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科技异化的问题。科技革命一方面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同时,如果应用不当,科学技术会异化为一种破坏人类生活,违背人的本意,制约人压迫人的“异己”力量。例如,原子能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核武器,目前人类掌握的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几十次。再如,克隆技术如果应用于人,那么“克隆人”会不会成为一支可怕的异己力量呢?很难断言。( 2)、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科技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突显, 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尊重知识和人才蔚然成风,掌握科学技术者会不

31、会逐步集中,形成其自身特定的利益范畴,上升为一个阶级?若果如其然,那么社会又一次趋向于阶级的简单化技术阶级与非技术阶级,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3)、科技的进步带动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因特网的建立,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网络安全、高技术犯罪成为不可不防的问题。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然严峻。宇航技术的发展,移民月球并非遥不可及,一旦成功月球上人们的“社会”环境(阶级、制度)将作如何设置是个悬念。另外,人们对月球甚至太空的开发是否会造成许多太空生态灾难, 亦未可知。 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 它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既有其自身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也会受到社会力量

32、、社会条件的制约。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关键看它为谁所用和怎么用。四、当代科技革命不会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当代科技革命已经而且也将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带来诸多变化。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会遇到更多的新情况,人类社会总的发展趋势是否依然如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那样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对此问题,人们产生了分歧。很多西方学者认为科技革命会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典型的有: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论。他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类。 后工业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社会中, 知识地位崇高, “技术阶级”壮

33、大,强调技术治国。托夫勒提出浪潮文明进化论。他把人类社会分为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是前两次浪潮,目前人类社会正在处在向第三次浪潮的过渡中。他认为,所有制问题是第一次和第二次浪潮社会的本质问题,而在第三次浪潮中,土地、机器等有形物已被信息所代替,成为主要财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要趋同于第三次浪潮社会,即信息社会。奈斯比特从现实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出发,提出信息社会论。他认为在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人类社会将从工业社会进入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信息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战略资源,社会生活趋向分散化, 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步增强, 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34、来实现,即“知识价值论”。这些观点着实的反应出当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冲击。观点虽各不相同,但都承认科技在未来社会中的关键作用,也承认科技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都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间的和谐相处,用“新”的文化观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在这些方面是积极正确的。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缺陷:过分夸大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他们认为,科技的发展解决一切问题,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危机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解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会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步入所谓的“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社会”或“信息社会”,会趋于无差别。这是典型的技术决定论,企图把一切的问题的解决归于

35、科技的进步,忽视生产力其他要素的作用,忽视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忽视不同阶级或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的推动作用。这实际上是在资本主义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的改良和修补,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的存在。因此这些观点又该批判的对待。科学技术对未来社会的积极作用是无庸质疑的, 但其作用能否大到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科技的进步是否会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趋势,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人能改变。科技进步不但不会改变这一趋势,恰恰相反,会加速这一进程。首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或第三次浪潮社会、信息社会是对人类社会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的划分,

36、二者不能相提并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角度划分的,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生产关系形态。而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等则是根据各产业在社会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划分的。因此,这是对人类社会按分别的标准进行的平行不相关的划分,把双方放在一起讨论是欠妥的。其次,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文明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这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构想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的,而现实社会主义却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人们往往拿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的标准来套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当然现实社会主义处于劣势,甚至某些方面还不如当代发达资本主

37、义。如前所述,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经济、政治以及人的现代化,从资本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角度考虑,科技革命影响下的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的因素,不是离社会主义远了而是近了。其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按马恩的设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是进入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发展到甚至对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阶段,才有可能把生产力提高到这样的水平,以致使得阶级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使得这种消除持久巩固,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甚至衰落。但是生产力只有在资产阶级手中才能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 9社会主义要实行公有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提高人民

38、生活水平,没有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根本无法很好实现的。 其二、当代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步,引起产业结构,并进一步导致阶级结构的调整。从事纯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在逐步减少,从事脑力劳动并负责一定管理事务的“白领”工人增多,更是出现了生产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不拥有或少拥有生产所有权、却拥有对工人劳动的支配权和生产的日常控制权的所谓的“金领”工人,这样,中产阶级逐步崛起,在整个社会构成中占据多数,这就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原来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简单对立的阶级状况趋向复杂。同时,资本主义国家注意提高工人待遇,推行职工股份制,完善社会福利,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变得相对缓和。在这种情况下,社会

39、民主主义兴起,社会民主党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上台执政,推行所谓的“第三条道路”,致力于建立福利国家,试图以超越左右之争为突破口,寻求不同群体间的共同价值,来解决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这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但是,这种政策的实施能够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扩大工人群众参政议政的机会,有利于工人阶级通过议会以和平的方式与资产阶级斗争争取权利。从这层意义上说,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只会增加社会主义的因素,客观上利于社会主义的实现。其三、科技革命推动人的现代化,使人得到不断解放。 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归宿共产主义社会, 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10”,

40、人的彻底解放和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终极价值所在。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把人从各种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自由时间相对增加,人从而慢慢脱离对物、对人的种种依附和依赖,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同时,科学技术也会使人的价值观念高尚化,行为方式自主化,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了人的彻底解放和充分发展,共产主义也就实现了。最后,按马恩的设想,“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11”,这就指出,未来共产主义的最基本的特征,便是整个社会共同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也就是说,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唯一的经济主体。因此,共产主义从本性上应该是整个人类的统一社会形态。现代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信和因特网技术的应用,方便了世界各地区的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