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沉降位移观测措施.docx_第1页
楼沉降位移观测措施.docx_第2页
楼沉降位移观测措施.docx_第3页
楼沉降位移观测措施.docx_第4页
楼沉降位移观测措施.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雅2长乐居<3#、4#、5#楼)工程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重庆盛源建设 <集团)有限公司优雅 2长乐居<3#、4#、 5#楼)工程工程部2018年 5月1 / 9目录1 概述11.1 工程简况 11.2 水文地质情况22 沉降观测方案 42.1 基准点埋设 42.2 沉降观测点埋设42.3 精密水准测量52.4 资料整理与提交7附图2 / 91 概述1.1 工程简况本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乐天村。包括3#、4#、5#楼,该工程,3#楼总建筑面积 28446.71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 22597.34 m2,商业建筑面积为 4353.26m2,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 14

2、60.58m2,其他建筑面积 35.53m2;4#楼总建筑面积 30321.42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 24240.82 m2 ,商业建筑面积为 4552.25m2,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 1497.83m2,其他建筑面积 30.52m2;5#楼总建筑面积 27217.41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 24240.82m2,商业建筑面积为2208.82m2,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737.25m2,其他建筑面积30.52m2;均为地下4 层,地上为 33 层,建筑物总高度99.00m。1.2 水文地质情况1、工程地形及地质变化根据地勘报告得知,拟建场区属丘陵斜坡地貌。场地总体布置一山脊上,中部高,西侧和东

3、侧较低,场地西侧处在坡脚位置,东部斜坡中部近坡脚。斜坡地段地形坡角一般18° 35° ,东西侧较平坦地段地形坡角一般0° 10° ,场内最高点标高为311.86m,最低点标高为224.05m,相对高差约87.81m。该块地质属于中等风化带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5.1 9.6MPa,平均值7.4MPa,标准值7.1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1 6.1MPa,平均值4.7MPa,标准值 4.5MPa;软化系数 0.63 ,属遇水软化的极软岩。地下水对施工有一定影响,基槽、桩基开挖应配备相应的抽水设备,若在雨季施工,涌水量将明显增大。1 / 92、气象变化情

4、况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7.5 18.5 ,最冷月 <一月)平均气温 6.5 ,极端最高气温 42.9 (2006 年 8 月 16 日>,极端最低气温 -3.1 <1992 年 2 月 16 日)。常年平均湿度81%,绝对湿度17.6毫巴。常年平均降雨量1378.3mm,最大年平均降雨量达1532.3mm<1998年),降雨多集中在5 9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9%,最大日降雨量 266.6mm<2007年 7 月 17 日),年平均风速1.1m/s ,以北风为主。本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2 沉降观测方案本工程沉降观测工作分

5、为四个部分: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精密水准测量和资料整理与提交。如果观测期间发现沉降异常,则要对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和楼体倾斜的监测。2.1 基准点埋设基准点是检验和直接测定观测点的依据,要求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稳定不变。故须埋设在稳定的地方,且离开被测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为了便于校核,以验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基准点每栋楼设两个。基准点的具体埋设位置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根据本项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埋设二个深式永久水准点BM1、BM2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其埋设方法采用钻探成孔法<如附图一所示),用钻机钻至中风化基岩面或原状土层,孔径为110mm,把 40mm的镀锌水管插入孔底,清孔、锤实,用导管

6、浇灌1:1 水泥砂浆。用 25 钢筋插入孔内,露出所浇注水泥面2 / 923cm,顶部磨圆作为观测立尺点,然后设置保护箱盖。2.2 沉降观测点埋设观测点是固定在待测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埋设位置应保证施工期间和建筑物竣工后一段时期内能顺利进行观测,并能正确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观测点布设在± 0.00m 层上 30cm 的承力柱或剪力墙上,应选择在既便于观测又不易受碰撞破坏的位置埋设。根据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拟在建筑四角均设置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如附图所示。观测点采用25mm的圆钢预制,一端加工成圆头打磨平滑作为观测立尺点。采用浇筑混凝土时预埋埋设,观测点设在±0.

7、00m 层指定柱上高出地平面30cm处。边坡观测点的埋设,3#楼、 4#楼、 5#楼各自边坡位置插入25mm圆钢,用C20 细石混凝土包裹固定,圆钢端头与混凝土平齐,混凝土平台尺寸为10cm×10cm,圆钢在中心位置,且端头打磨平滑作为观测立尺点,基准点及观测点埋置好后,应注意保护,严防碰动和破坏。建筑物周边环境沉降位移观测点,在建筑物周边用C20 细石混凝土做20cm× 20cm 的观测点,中心钉入铁钉,钉帽与混凝土面平齐,观测时将塔尺放在铁钉上。每 30m设一个点,沿 3#、4#、5#楼外边布置。2.3 精密水准测量1、仪器:使用DN32 水准仪加和光学测微器配合水准标

8、尺进行观测。仪器标尺精度为 ±0.3mm/km,观测时精读至0.1mm,估读数取至0.01mm。仪器及标尺均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并在作业期间定期进行检查校正。3 / 9观测作业由具有专业职称的工程师施测,为保证观测精度,在观测过程中遵循三固定的原则,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观测路线。2 、采用规范及依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07 )。3、技术要求及精度分析:按照工程测量规范中二等变形观测<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9、,观测时读数取至0.01m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若Hg 24m时,建筑物整体倾斜不大于0.004Hg,若 24mHg60m 时,建筑物整体倾斜不大于0.003Hg,其中 Hg为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0.4.8的有关规定,二等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基准点往返观测校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3mm,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每站高差中误差0.15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0.4mm,前后视距累计差 3m。4、观测时的注意事项:(1>每次观测,均要对基准点进行

10、高差检测校核,验证其点位稳定可用后,才对沉降点进行观测。(2> 应尽量避免在卷扬机、搅拌机等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设站。5、观测周期:待基准点、观测点埋好稳固后,即可进行首次观测,以后的建设期每增加两层观测一次,直至封顶;封顶后每个月观测一次,连续观测一年。若沉降达到稳定指标,即最后半年内所测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4mm/天,说明基础4 / 9沉降已趋于稳定,即可停止观测。若沉降仍不稳定,以后每年观测1 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观测中如突然发生大量沉降、各测点沉降量严重不均匀或建筑物出现较大裂缝等异常情况,应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并在观测记录中注明这些情况,及时向甲方和设计方汇报。具体的观测时间,以双方的约定为准,封顶后的观测可根据施工及装修进度作适当调整。6、施测方法:(1>基准点联测:每次观测前均首先联测基准点,按照环形闭合网施测,计算闭合差,并按测站数计算各点改正数,以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2>沉降观测:布设环形闭合网,尽量选用固定测站,逐点观测,计算环线闭合差并根据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出各点的高程。同一观测点相邻两次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