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注意自养_第1页
二十九、注意自养_第2页
二十九、注意自养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十九、注意自养人生有限,知识无边, 学习是每一个人的事。 学习既能获取知识, 增长才干,更能摄取智慧、体悟生活的乐趣。知识多了,就算得上有学问了。说起学问,人们觉得这似乎只是教授、 学者们的事儿, 与普通人、 普通生活没有多大关系。而实际上呢,学问是无所不在的。种田就有 种田的学问,做工就有做工的学问,经商有经商的学问就算是专家教授们的高深学问,一般人只能望洋兴叹,但究其根底,也无非天 人道理,寻常所见。1、注意自养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学问。无论你干哪一行,都想干出点名堂。东坡先生说,你要想成功,就要注意自养,要会等待时机。 人们都说勤奋或者奋斗才能成功,东坡却偏偏讲自养以等待成 功,这是什

2、么意思呢:东坡用种田作例子来讲了他的道理。他说: 你可曾见过富人种田吗?富人田地多, 而且肥美, 因此粮食绰绰 有余。由于田又多又好,主人便可以轮流让一些农田不种庄稼,暂时 闲置,以恢复地力,这样地力就可得到保全。正是由于粮食丰足,种 地时才不误农时, 而收割又总是等到庄稼完全成熟的时候, 所以富人 的粮食质量往往很好,秕壳少,颗粒饱满,长久存放也不腐坏。现在,我一家十口人,总共才百把亩薄田,可说是每一寸地都指 望收获,哪还顾得上更休呢!日日夜夜盼望庄稼成熟,犁、耙、锄、 刀,一个跟着一个在土地上施用,这像鱼鳞一样稠密,地力都枯竭了, 耕种常常误了季节。收割又往往等不到成熟,这样怎么能收到好粮

3、食 呢?治学之道与农桑之道其实很像。古代的人,就其才能来说并未大大地超过现代的人, 但他们注意 自我修养,而不敢随意滥用知识,通过自养来等待成熟。古人非常谨 慎,就像盼望婴儿成长一样,弱者经过自科研课题达到刚强,虚者经 过自养达到充盈。三十岁后才外出做官,五十才敢享受爵禄,他们是 经过了长工时间的 “屈”之后才“伸”的,等到知识完全充足之后 才开始使用,等到水满满当当以后,余水才流淌,等到拉满弓后,才 发射箭,这些正是古人大大超过今人的地方, 也正是当今的君子远不 及古人的原因。(稼说)东坡先生的见解确有道理。水满了,流起来才能持久不断;弓满 了,箭射出去才有力量;人呢,知识充足了再使用,才会

4、得心应手, 也更有后劲。地有地力,人有人力;养地得地力,自养蓄人力。磨刀不误砍柴 功。这是治学的成功之道,也是各种事业的成功之道。2、博观约取东坡先生劝勉友人从事学业,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这意思是说,学习知识要广泛地浏览,选择精要的东西深入钻研、吸 收消化;深厚地积累,然后慎微地使用。 (稼说)这里我们先谈谈 博观约取。就说读书吧。只要初通文墨的人,总免不了读书看报。 上了中专、 大学什么的,有时还想做点子学问。但成功的总是很少。人们总是相 信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勤奋就会有收获。这有道理,但又不全是这 么回事儿。一生忙忙碌碌, 最终无所作为的人并不少见; 因读书眼睛高度近 视的,

5、并无什么真功夫的人也有的是。有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内懂心理,外懂兵法,武侠言情 小说如数家珍,吉尼斯世界之最背得滚瓜烂熟。 这样的聊聊天还可以, 至于说学问那就谈不上了。人吧,若要想在某个方面有点成就,那就还得在“博”的基础上 “约”,在“泛”的基础上“专”。古今中外的文章典籍浩如烟海,有 趣的、有用的、有益的东西多的是。作为消闲、娱乐、休息,或者了 解一些生活的常识, 五花八门的书都得看一点。 但要想在某一个领域 钻深一点,有点创造,那就还要在实践中多思考、多探索。学海无涯,人生有限,要想在学业上有所作为,就得博而能约, 有取也有舍。懂得什么该取、什么该舍,怎样取、怎样舍,这也是获得成

6、功的一个法门博而不精的“万金油” ,最终可能一无所成;取而不舍的“聚宝 盆”,结果也可能是没有一点真金。3、厚积薄发博观约取讲的是学习、吸取的事儿, 厚积薄发则说的是创造、发 明的事儿。一般说来,前者是积累,后者是使用。东坡先生主张,有了深厚的积累,然后再加以灵活运用、创造发 挥。我觉得,这个“厚积” ,可以是积累书本知识,也可以是人生的 经验、智慧,前者是死的,后者是活的,这两方面都不可缺少。 “薄 发”呢,这个“发”,可以是学问家的著书立说,也可以是文艺家的 艺术创造,还可以是其他人的发明创新,等等。厚积而后薄发,才能有点真货,也才能后劲十足。就说鲁迅先生地去世已有五、 六十年了。 他活着

7、的时候就有人研 究他,现在专门吃“鲁迅饭” (也就是专业研究人员)据说也有三、 四百人。如果今天再想在鲁迅研究上有所突破、有所贡献,还真得有 点厚实的积累。除了钻研他那十六大本的全集, 还要做到孟子说的 “知 人论世”,也就是说要完整、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这个人,包括他 的思想、精神、个性、家庭、婚恋、交往等等,还要了解他所处的时 代环境。除了这些,还要摸清这几十年人们对鲁迅研究的情况,不然 的话就可能重复别人的劳动。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探讨问题,才可 能有点收获。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容易急功近利,想着早点儿成名成家。这样 一来,还没读几本书,这开始写书。因为基础不牢实,做的房子也就 容易倒塌,

8、写出的书也这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孔子讲“欲速则不达”, 其中也包含了这个道理。文学创作也与做学问情况相似。人在青少年时代,大都很喜欢文 学,她神秘、浪漫,又有点神圣。想做诗人、作家的青年朋友也很不 少。不知人们注意到这个现象没有,有些人的处女作就是成名作,同 时又是创作的顶峰,以后再也没有大的发展了。形成这种“江郎才尽” 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认为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积累还太薄了点, 而且以后又不补充。稍有名气,应酬不断,交往增多,约稿纷纷而来, 这样只好不停地写呀、写呀。生活的积累就那么一点,智慧的仓库库 存本来不多,只写不读(这个读,有读书本,也有读人生这本大书), 只出不进,坐吃山空,后

9、来终于每况愈下。我们注意到一个相反的情况,有些身世坎坷、中年成名的作家, 往往如大河决口,一发而不可收,。这中间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 们人生的路走得长一些,生活的酸甜苦辣尝得多一些。底子肥厚,苗 儿才会茁壮成长。实际上,写作不是一种小机巧,而是人生的大智慧。 这大智慧,是在生活的磨难中获取的。东坡先生讲厚积薄了, 我觉得还有一个不以烜论英雄的问题。 著 作本身不等于满腹经纶, 有人一辈子著书而不立说, 书中没有自己的 独到发现、没有自己的智慧闪光。有的人说的少,写的更少,但每一 句话都能说出点道理,每一行字都能发表点见识。老子这个人,一辈 子只留下一本子,这是老子 ,就篇幅看,其实只有五千字

10、,还不 及一篇长文。 但这的确是厚积薄发的精品, 其中的经验、 思想、智慧, 可说是博大而精深。时隔几千年,不仅中国人今天还在从中受益,这 连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佬,对它也佩服得不得了。4、读书的方法凡事都讲个方法。方法对不对头,结果可能大不一样。 读书自然也有个方法问题。读书的方法各种各样、 五花八门, 哪 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不好,恐怕很难作这种分辨。一般来说吧,方 法总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也因书而异的。东坡先生知识很渊博,也很有学问。他读书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这个方法对我们还有些启发作用。在海南岛时,东坡弟弟苏澈的女婿写信向东坡讨教读书的方法, 东坡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说:人读书就像跳

11、进大海一样,里面什么东西都有。而人的精力呢, 又总是有限的,这样就不可能兼收尽取,只好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即 便是一本书,有的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 读一本书,我们可以尝试这样进行: 每读一遍,只从一个中心意 思去探讨掌握它。如想了解古今兴亡治乱的情况,圣贤的历史作用, 那么太一门心思从这个角度去读一本书, 别的东西一概不管。 再读一 遍,着眼点在历史事实、 典章文物之类的东西, 其它内容便视而不见。 就这样,每读一遍,关注一个方面。这个方法可能有点笨拙,但往往 能有较大收获,日后对这本书各方面的问题和需要,才能应付。 (又 答王庠书)这种读书方法,东坡称为“八面受敌” 。 东坡先生的“八面受敌”

12、读书法,若实际一试可能会大有收获, 比如读红楼梦,读它个三、五遍,一遍只看故事情节,一遍专门 欣赏中间的诗词盈联,一遍仔细注意其中的风俗、习惯、礼仪,一遍 特别致力于饮食文化。如此反复,多读几遍,那你对红楼梦的了 解就不是一般泛泛看过的人所能相比的了。这种读书法, 有点像兵家讲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它是读书 的方法和道理,但对我们的启迪恐怕又不只限于读书了。5、空想不如学习 人一生不管干什么事儿, 都得实实在在。 而在生活中常常有这种 情况:有些人胸怀大志,但又有点儿好高骛远,总爱想入非非,不愿 老老实实学习、 踏踏实实行动。这样长此以往,便会成为一个空想家,最后什么事儿也干一了东坡先生对

13、只知空想、而不愿实做的人很不以为然。他针对当时 读书人的毛病讲过这样一段话:天文、地理、音乐、律历、宫庙、服器、冠昏、丧祭等方面的知 识,礼法的原则,刑律的内容,还有历代王朝兴废的原因,这些都是 读书人应该尽力学习的。但现在有的人却说:这些东西值不得学习, 我们要学的是那些不能记载在书本上的东西。孔子的高足弟子夏说过:“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所已能 的,可以说是好学了。”(论语子张)古代的读书人,他们不懂什 么,又已经掌握了些什么,都心里有数,不断地学习新知、复习旧知, 日日月月都有长进,如今有些人,自己有哪些东西还不懂,已经有些 什么知识,恐怕连自己也说不上来。孔老夫子这样给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 不睡觉,在那儿想啊想啊,结果呢,没有什么收益,这样还不如学习 呢!”这就是那句“思无益不如学”的出处。(盐官大悲阁记)人吧,不是不能遐想、展望,但想了还要付诸行动。如果只遐想, 而不学习、不实践,那就真成了“瞎想”了。孔子讲过“思无益不如 学”,他还讲过另一句很有启发的话:“坐着想不如起来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