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4第一句名言启发我们读书要_,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故事,例如:孔子“韦编三绝”、_、_。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一两点来。_2. 古文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

2、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士人:_   下流:_2写出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_3本文告诉我们读书一要有志气(志向):二要有_,三要有_,这三方面是缺一不可的。4读懂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a.借助注释 b.联系上下文 c.使用工具书 d.以上都是5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短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_3.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

3、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这段文字选自_。2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_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 (4)其人弗能应也。 _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吾

4、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5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a.言过其实的人。b.说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c.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人。d.说或做不考虑后果的人。6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4. 文言文阅读。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注解)

5、鄙,边境。发政举事:施政办事。侍御:侍从妃子。谄谀:奉承拍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宋昭公出亡(_) (2)吾知所以亡矣(_)(3)被服以立(_) (4)卒得反国(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_(2)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_3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是什么?_5. 阅读理解。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

6、彘也。注释:曾子:孔子的弟子;女:通“汝”;顾:回来;彘:猪;特:只不过。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曾子之妻之市   听父母之教b.其子随之而泣   今子欺之c.汝还   顾反为汝杀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3解释加点的词。(1)妻止之   止(_)(2)遂烹彘也   遂 (_)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

7、现代汉语。(1)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_(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_5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_6.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并填空。孔君平诣(_)其父,为(_)设果。是_为_设果。2“惠”同“_ ”,“甚聪惠”是说杨氏之子_ ,从文中“_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3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_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8、诣:_ 乃:_(2)孔指以示儿曰。示:_ 曰: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   闻:_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7. 阅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_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1按课文内容填空。2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_8. 文言文阅读。鲁相嗜鱼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

9、,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注释)相鲁:做鲁国的宰相。即:假如。下人:迁就他人。色:脸色。枉:歪曲。免:罢免。恃:依靠。1“嗜鱼”的意思是()。a.喜欢养鱼 b.喜欢吃鱼 c.喜欢钓鱼 d.喜欢玩鱼2“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的原因是()。a.公孙仪嗜鱼 b.公孙仪有威信c.公孙仪是鲁国的宰相 d.公孙仪能帮人做事3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_4用“   ”画出能体现文

10、言文所蕴含道理的句子。5文言文中的公孙仪具有_的品质。(填序号)机智聪明   精打细算  秉公执法   清正廉洁9. 古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杨氏之子选自_。2.请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1)孔君平诣其父   (   )   a.拜见 b.到(2)甚聪惠   

11、;(   )   a.好处 b.同“慧”,智慧(3)儿应声答曰   (   )   a.叫做 b.说3.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对话的意思。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10. 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12、,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加点字注音。不耻下问(_)   诲人不倦(_)   岂(_)  默而识之(_)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士人:_ 下流:_  厌:_  耻:_

13、0;知:_   识:_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4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_11. 阅读与表达。(没有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余尝谓读书有三到,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古人谈读书二1在横线上补充原文内容。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请写出你积累作者的一首古诗。_3作者的读书观点对吗,为什么?_12. 课内阅读。自相矛盾楚(ch  chu)人有鬻盾与矛者,誉(y  yù

14、)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wú  w)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  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于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4假如你是楚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13. 课内阅读

15、。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清平乐(  )    翁媪(  )亡赖(  )      剥莲蓬(  )(2)这首词的作者是_(朝代)_。(3)这首词描写了一个_口之家的农村生活。他们的家境比较_,从_就可以看出。(4)词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_,描绘出一家人各具情态的_,借此表现_之美和_之趣。14.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则寓言名叫_。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矛很锐利,能戳穿他的盾b.盾很坚固,他的矛戳不穿c.他自己也无法回答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4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_15. 文言文阅读。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注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