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变化及承载网应对探讨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c00b3cef-52f3-4137-87f1-9220d4c87544/c00b3cef-52f3-4137-87f1-9220d4c875441.gif)
![5G网络变化及承载网应对探讨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c00b3cef-52f3-4137-87f1-9220d4c87544/c00b3cef-52f3-4137-87f1-9220d4c875442.gif)
![5G网络变化及承载网应对探讨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c00b3cef-52f3-4137-87f1-9220d4c87544/c00b3cef-52f3-4137-87f1-9220d4c87544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G网络变化及承载网应对探讨摘要】分析了5G网络架构的演进趋势和承载网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承载网接入层由环形向星型/树形结构转变来应对5GRAN的变化。结合目前各运营商主流技术,采用PON、有源WDM和无源WDM等技术对5G接入网承载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相关结果可给今后国内5G的试验网推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关键词】5G;C-RAN;WDM;承载网DiscussionontheChangeof5GNetworksandtheResponsetoBearingNetworksLIZunAbstractTheevolutiontrendof5Gnetworkarchitectureandthec
2、hallengeandcountermeasurefacedbybearingnetworksareanalyzed.Thetransitionoftheaccesslayerofbearingnetworksfromringtostar/treestructureisusedtotacklethechangeof5GRAN.Combinewiththemainstreamtechnologiesofoperators,thefeasibilityofbearingbasedonPON,activeWDMandpassiveWDMin5Gaccessnetworksisdiscussed.Re
3、latedresultscanprovidesomereferencestothepromotionofdomestic5Gtrialnetworksinthefuture.Keywords5G;C-RAN;WDM;bearingnetwork1引言隨着信息化的快速开展以及新一代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增长,现有信息网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进一步满足将来数据流量的高速增长、万物互联以及不断涌现的新业务和新需求,5G移动通信系统应运而生【1】。5G技术面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主要面向三个技术场景:高可靠低时延uRLLC,增强型移动带宽eMBB,大吞吐量和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其分别具备低时延、大吞吐
4、量、大连接的特征。三个技术场景都需要5G网络更加靠近用户,在5G核心层局部下移的同时,回传方式由环形向树形/星型转变。而为了满足5G网络架构的变化,承载网也需要在结构上、技术上进行优化,才能应对5G网络的新挑战。25G网络架构演进趋势5G是面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各大运营商从业务需求及体验感出发,在异构网络中向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感知,融合多层次覆盖、多接入技术、多业务系统等5G重要特征【2】。对于三个业务场景,5G要提供更大带宽、更低时延,需对RANRadioAccessNetwork进行优化,如图1所示:图15G网络结构演变趋势1AAU:将原4G网络BBU的局部物理层处理功能与原RRU
5、合并为AAUActiveAntennaUnit,有源天线处理单元。2CU:原BBU的非实时局部将分割出来,重新定义为CUCentralizedUnit,集中单元,负责处理非实时的协议和效劳。3DU:BBU的剩余功能重新定义为DUDistributeUnit,分布单元,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效劳【3】。与此同时,为了满足5G低时延业务处理的时效性,需要将原有部署在机楼的核心网局部功能下移。以减少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到核心网的时延。因此,核心网侧需要推动MECMobileEdgeComputing,移动边缘计算的标准化,同时考虑MEC下移以及云化。如图1所示,首先将核心网从核
6、心层下沉到会聚层,原先的4G核心网拆分成NewCore和MEC两局部。其中NewCore将云化部署在会聚层的区域会聚中心,MEC将部署在区域会聚或更低的位置会聚层,对于承载网提出更加灵活的Mesh组网需求。35G网络对承载网的挑战工信部已经明确采用3.5GHz和4.9GHz频段来解决5G阶段的广覆盖问题,28GHz和73GHz邻近高频段主要用来进行密集覆盖和流量提升【4】。跟4G基站相比,5G基站的密度更大,接入点与终端设备的距离减少。根据站点覆盖模拟推算,未来5G网络宏基站、室内和微站加起来的接入点部署密度将到达现有部署密度的10倍以上,接入点距离那么从2G阶段的700m1000m缩小到20
7、m30m甚至更小【5】,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图22G到5G的带宽增加示意图图32G到5G的站点间距减少示意图通过分析5G主要应用场景的三个需求大速率、大带宽、大连接,每种场景需求都比现有业务有10倍以上的提升,那么5G单位面积的接入速率是4G的1000倍,5G网络需要基站密度、频谱带宽、频谱利用率都同时提升10倍。5G的需求与挑战对传输网来说近乎苛刻。45G承载网应对探讨4.1承载网时延应对3GPP等相关标准组织对不同业务的时延要求指标如表1所示【3】。以上几种业务对时延指标的要求将会对5G网络架构以及相应的承载网架构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5G网络结构演变趋势来看,5GRAN主要有3种部署方式
8、:单站、CU+DU集中部署、CU集中部署,具体如图4所示。图45GRAN主要部署方式1对于单站方式,CU+DU可以合设在基站内。2对于CU+DU集中部署方式,CU+DU可以合设在会聚机房内。3对于CU集中部署方式,需要安装的CU数量不需要太多,因此CU可部署在较高级别的骨干会聚机房/区域会聚机房内。而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业务,需要很接近底层,可采用集中部署和分布部署的方式,集中方式DU可部署在基站或接入网机房,分布方式DU可部署在基站。对于CU-DU的中传,为了满足时延要求最高的uRLLC业务,可考虑采用CU和DU合并部署的方式防止CU-DU間存在中传时延。而对于CU和DU分开部署的情
9、况,需要考虑中传传输距离、设备数量对时延的影响。比方:1减少会聚层和接入层的站点数量;2在小区域内搭建接入层、会聚层网状网,提供直达路由,减少设备跳数;3用超低时延技术的设备来组网。4.2承载网结构优化在2G、3G、4G阶段,站点数量较少,承载网采用双归环形方式可提高可靠性,这也是各运营商主要选择的组网方式,具体如图5所示:图52G到4G站点组网以环形为主5G阶段,主要采用DU+AAU的方式进行组网,AAU的站点比之前的宏站、室分密度更大。既有进行广覆盖的宏基站,也有进行室内覆盖以及为了改善小区边缘用户质量进行热点覆盖而密集部署的小蜂窝,如皮站、飞站等微小站【6】。大量灵活的C-RAN组网需要
10、承载网接入层考虑以树形或星形为主,以更加适应5GRAN网络架构的变化,如图6所示:图65G站点组网以环形/星型为主4.3承载新技术应用1PON网络承载无线网络向C-RAN的方向开展,与此同时基站密度越来越大,这就需要结构更加适应,本钱更加低廉的传送承载网络。5G中的站点覆盖范围小,AAU站点分布具备离散性和不确定性,要求回传光缆网更加灵活。在目前各运营商的承载网建设过程中,原有的基站承载网都无法满足5G网络的承载需求,现有运营商采用的IPRAN、PTN等回传技术对接入光缆网的消耗非常大,无法满足所有5G站点建设需求。而前期运营商已经部署多年的家庭宽带网络,网络结构恰好与5GRAN的结构一致,所
11、以采用家宽承载网PON对5G网络进行回传是一个重要的思路【7】。家庭宽带网络建设是各大运营商争夺的一个重要市场。原有的PON网络覆盖大局部小区,海量光纤已经部署到商业、家庭小区楼下工作间甚至是用户内部。已经部署的PON网络ODN与DU-AAU的树形/星型覆盖十分吻合。近几年经过技术升级,PON网络已经具备承载多种综合业务的能力,带宽从原来的1G可升级为10G,G.984.3Amd2标准和IEEE802.1AS标准也分别定义GPON和EPON系统时间传递的协议。PON可利用OLT设备内置时钟模块,实现对外部时间的同步跟踪,并生成内部系统时间,作为基准时间同步,如图7所示。目前采用1588V2时间
12、同步根本可达±50ns8,可以满足s级别的前传AAU-DU时延。图7PON网络时间同步示意图与此同时,由于DU-AAU前传网络与PON网络结构类似,采用PON网络承载前传站点可以节省大量的光纤根底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根底设施建设区域统一规划,建设难度会越来越大。采用PON网络接入,可以快速地推进5GRAN建设,也可以节省大量光缆投资。对于主干光纤可省80%的光纤,配纤可省50%的光纤,微基站的密度越高,节省的主干光纤量越大。PON网络纤芯使用如图8所示,非PON网络纤芯使用如图9所示。图8PON网络纤芯使用图9非PON网络纤芯使用2无源DWDM无源DWDM主要是将原有波分系统
13、中的波长转换模块安装在DU-AAU的对端,而波分系统中仅保存的D/W合分波板完成WDM功能9。这样ODN网络为1:N的组网结构,DU-AAU之间只需要一对光纤即可满足需求,如图10所示。无源DWDM的优点是在AAU侧安装的光模块可以不区分波长,以提高可靠性及维护性。在CODU节点使用集中光源,在CO节点调制上行。3有源DWDM有源DWDM方案在DU和AAU之间建设小型化OTN系统,AAU侧和DU侧均安装有源的OTN设备,两端OTN设备采用两芯纤组网10。DU和AAU之间的OTN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点对点、环网的方式设置。优点是可以利用OTN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可管理性。缺点是对于大量的站点均设
14、置小型化OTN系统,接入本钱非常高。所以有源DWDM方案可能会在DU-CU层面布置,在DU-AAU的承载只是作为一种可能性的方案。有源WDM方案点到点架构如图11所示,有源WDM方案环网架构图如图12所示。5结束语为了满足三大业务场景,5G要提供更大带宽、更低时延,需对RAN进行优化。为了满足5G低时延业务处理的时效性,需要将原有部署在机楼的核心网局部功能下移。基于这些挑战,提出承载网需要推动PON、WDM技术进一步成熟,可采用PON技术共同承载无线微基站业务和家庭宽带业务。除此之外,采用无源DWDM、有源DWDM承载DU-AAU也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可以预期,随着5G网络的开展,各上下游产业链
15、进一步成熟,这将进一步激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产业的开展,提升我国信息化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开展以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参考文献:【1】李章明.5G移动通信技术及开展趋势的分析与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214:44-46.【2】李信,蒋雷敏.5G挑战及技术趋势J.通信观察,20211:12-13.【3】中国电信集团.5G时代光传送网技术白皮书R.2021.【4】王志勤,余泉,潘振岗,等.5G架构、技术与开展方式探析J.电子技术展望,20211:14-17.【5】CHENSZ,QINF,HUB.User-centricultra-densenetworksUUDNfor5G:challenges,methodologiesanddirectionsJ.IEEEWirelessCommunicationsMagazine,2021,232:78-85.【6】雷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微商联盟合同
- 2025年工业园区合作创新协议范本
- 2025年企业绩效考核与奖励协议
- 2025年兼职人员合作协议样本
- 2025年全彩砖铺装施工合同样本
- 2025年度股权投资合作策划协议书范文
- 2025年朔州货运从业资格模拟考试
- 2025年物业服务质量策划修订协议书
- 2025年协商解除合作协议
- 2025年公立医院慢性疾病转诊转院协议
- 数学-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考试试题和答案
- 2025年春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 《心脏血管的解剖》课件
- 心肺复苏课件2024
- 2024-2030年中国并购基金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河道清淤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 7.3.1印度(第1课时)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 教师培训校园安全
-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湖南师范大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