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_第1页
名著阅读教学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_第2页
名著阅读教学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_第3页
名著阅读教学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_第4页
名著阅读教学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著阅读教学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语文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一方面是迫于高考压力,教师更注重考试分数,将精力更多花在提高学生做题能力方面1,而把“文化传承与理解”当成课程的“潜在层面”,始终未予以足够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课时紧张,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大多只是通过短篇文章的阅读,给学生布置相关习题,将阅读停留在表面。这样的现状,不仅使“经典名著阅读教育处于很被动的状态”2,而且也非常不利于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呢?笔者认为,由于

2、经典名著是“一代接着一代的读者不断筛选以后的遗留物”,是“人类价值选择的结果”3。所以,它也是提高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绝佳素材。通过中华传统名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体会中华文化之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通过外国优秀名著的教学,则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民族区域的文化,更好地认识这个多彩世界。本文以中华经典名著红楼梦的教学为例,谈谈通过名著阅读教学来促进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提升。 一.诗卷长留天地间红楼梦与诗词 “文化传承和理解”素养需要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来体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伟大,从而理解、尊重并认同中华文化。而诗词作为语言文字的精华,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红楼梦里的诗词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3、它就如同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明星,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同时也对深化主题、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品读红楼梦的诗词,我们总能感到一种文化气脉的雄厚流动感与时空的纵深感4。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通过对重点诗词的讲解,让学生感受中华语言文字之美,达到提升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教学目的。1.品评诗词意象,提升鉴赏能力红楼梦中诗词对于意象的塑造,是对中国诗歌文化意象创造这一传统艺术手法的良好继承与发扬。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诗词时,教师可以着重让学生品评诗词中的重要意象,体会诗词的意境,从而进一步领悟作者的情感。红楼梦诗词中出现的花、鸟、月、玉等意象,都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这

4、些意象传承了传统的意蕴,又加以创新。例如红楼梦诗词中常见“月”的意象,具有丰富意蕴。宝琴一句“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与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相承,都体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这句诗词由年纪尚小的宝琴口中说出,更表现了她洞穿世事的智慧,仅一句诗就将人物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林黛玉吟诵的“冷月葬花魂”,既是与姜夔扬州慢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脉相承,烘托了凄冷萧瑟的意境,又充分写出林黛玉内心的悲哀,暗示了她悲剧性的结局。这些意象的运用,可谓是在继承中发扬,在传承中创新。可见,通过对红楼梦中诗词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意象的内涵,让学生了解诗词

5、说到底是意与象俱的意象构造过程,更是思与境谐的意境营造过程5。而当他们领悟到这一层,自然能提升品鉴诗词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文化理解传承素养。2.了解诗词体裁,体味文化气脉在红楼梦的诗词中,我们随处可见曹雪芹对于传统诗词的传承。在形式上,他继承了各个朝代的诗词体裁,如楚骚文化、汉乐府民歌等。红楼梦里的葬花词、桃花行等诗篇,都运用了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的抒情手法,充满着对生命的思考。另一方面,在诗词的内容上,也继承了一些名家的风格特点。如林黛玉首推王维的诗,其风格也带有王维清新自然的特点。传统的诗词体裁,有许多是在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评红楼梦的诗词时,可以与课本里的诗词结合起来,这

6、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又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气脉,从而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切实提高文化理解与传承的素养。 二.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与传统文化 红楼梦深深烙上了传统文化的印迹,又或者说,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成就了这部旷世巨著。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红楼梦里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行酒令,体现了中国的酒令文化;小说的人物取名,不仅内涵深刻,更充分体现了中国姓名文化的传统;妙玉在栊翠庵敬茶的场景,集中展示了中华的茶文化;红楼梦出现的各种传统节日,让读者看到了古人的娱乐方式和过节方式可见,从诗词曲等雅文学,到神话、俗语、酒令、

7、对联、谜语等俗文学,再到美术、游艺、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红楼梦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因此,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从短期功利性目的来说,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文学常识,提高古文阅读的分数;而从长远来说,它能让学生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让学生真正爱上中华文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目的。此外,由于经典名著中所蕴涵的文化思想并非都值得全部继承,如红楼梦里的“色空”思想,就应该扬弃,所以教师还应该在辨析和批判名著的糟粕方面帮助学生6,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持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 三.片言谁解诉秋心红楼梦古人思维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不仅要求学生能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还要能体会古人思维习

8、惯,以更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多样文化。如果读者无法做到这一点,就会觉得红楼梦里的某些情节难以理解。例如,林黛玉以牡丹亭的戏文为酒令,后被薛宝钗劝阻,这在现代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但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想,红楼女儿身处的是封建时代,牡丹亭、西厢记都属于禁书一流,而薛宝钗“审问”林黛玉读牡丹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7。又如,“林黛玉进贾府”时,贾母问林黛玉读过什么书,黛玉只说“念了四书”,而贾母提及姐妹们读过什么书时,也只是说“不过是认得两个字罢了”。要理解黛玉和贾母为何如此自谦,就必须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讲究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正统思想认为女子有才容易不贞,故而黛玉等人才出此言。可见,教师在引导

9、学生阅读红楼梦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让学生学会“异时而处”8。而当学生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后,他们才能在面对多样文化时跨越隔阂,真正实现包容尊重,从而提升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 四.结语 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现实里,很多教师都觉得名著的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没有实际的帮助,其实不然9。更何况,像红楼梦这样的名著,还被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既是“感性美与理性美”高度统一的文学典范10,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博大精深,远不是目前语文教材中若干篇选文可以相比11。总之,名著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只有多读经典名著,以此来改变自身文学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