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国际金融学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04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国际金融学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04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国际金融学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04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国际金融学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04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国际金融学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4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国际金融学考研真题及答案1.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可分为哪两类,各具有什么特点?(20分)答: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可分为支出增减型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两大类。区分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这两种类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正确使用和搭配,以便当国际收支失衡时,能以较小的代价来达到国际收支平和和均衡。(1)支出增减型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这类政策旨在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这类政策主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

2、利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对经济进行调节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以及法定准备金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可以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由此调节内部均衡;同时,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又可以通过边际进口倾向影响进口和通过利率影响资金流动,由此调节外部均衡。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压低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下降时,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下降,从而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反之,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具有增加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增加时,对外国商品、劳务和

3、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逆差增加(或顺差减少)。(2)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总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所谓改变支出方向,是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移到国内的商品和劳务上来。汇率的下浮或贬值、对进口商品和劳务课以较高的关税,都会使进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上升,从而使居民将一部分支出转移到购买进口替代品上来。直接管制通过改变进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管制等等形式。2.根据琼·罗宾逊的弹性理论,简述本币对外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并对J

4、曲效应进行解释。(20分)答:(1)国际收支弹性论是指通过对商品进出口供求弹性的分析,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差额影响的国际收支理论。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以马歇尔弹性论为基础,首次正式提出了国际收支弹性论。弹性论基本假定是:以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即设定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商品进出口数量和总额产生的影响;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不考虑资本流动即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在上述前提下,贬值能否成功地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商品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2)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并不意味着贬值可以立即改善贸易收支。贬值后,短期内由于把握市场信息、扩大出口或削减进口都需要一段时间,有可能使贸易

5、差额经历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这个过程酷似英文字母J,因此,贬值后由于时滞作用贸易差额的变动现象称为“J曲线效应”。J曲线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贬值前已签订但在贬值后执行的贸易协议下,出口数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价格的上升,于是贸易余额趋向恶化。第二,即使在贬值后签定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周期等的影响,至于进口方面,进口赏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加速订货。3.简述购买力平价说和利率平价说的关系及差异,并利用无套利分析法推导套补的利率平价的一般

6、形式。(20分)答:(1)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看来,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所以汇率完

7、全是一种货币现象。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水平差价决定,不久英国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在期汇市场上必为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两种。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即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

8、下进行投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2)同为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分析角度不同。购买力平价理论从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的价格的性质着手研究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它主要由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分析汇率与价格水平间的联系。利率平价理论则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使汇率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利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理论关系上,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互相补充。购买力平价侧重从中长期的角度分析,一国发行的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进而决定两国的汇率水平;与之相比,利率平价说是一种短期内的分析,在

9、短期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数量决定利率(资金价格)的波动,进而国际资金的流动又使利率间的差异影响汇率。(3)抛补利率平价理论是关于实际的远期汇率的决定以及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的理论。假定甲国金融市场上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乙国金融市场上同种利率为,即期汇率为(直接标价法),为一年的远期汇率。如果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则每一单位本国货币到期可增值为:;如果投资乙国金融市场,则兑为乙国货币并在乙国投资一年后再兑回本国货币的最终值为:。对于这两种投资方式,只有当这两种投资方式的收益率完全相同时,市场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当投资者采取持有远期合约的抛补方式交易时,市场会最终使利率和汇率间形成

10、下列关系:,若记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为,即,可得。此式即为抛补的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其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升值。4.画出在同一协定汇率下,买进看涨期权的同时卖出看跌期权的复合投资策略的盈亏图,并与即期外汇交易的盈亏图进行比较,分析该复合投资策略存在的必要性。(20分)买进看涨期权同时卖出看跌期权实际上相当于即期交易的盈亏,当该符合投资策略也有存在的理由,主要是和即期交易相比,期权组合具有放大作用。运用该投资组合时,投资者只需要买卖期权,费用在于买卖期权的费用,和即期

11、交易购买外汇相比,所需资金大大减少,从而投资者可以采取杠杆买卖。5.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并对其进行评述。(20分)答:(1)国际货币体系指规范国与国之间金融关系的有关法则、规定及协议的全部框架。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选择与确定国际本位货币或国际储备货币,即国际交往中使用什么样的货币。安排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制度。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在这三个内容中,国际本位货币的选择是最根本的,它决定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性质和运作特点。(2)确定一种货币体系的类型,主要依据三条标准:第一条是货币体系的基础即本位货币是什么;第二条是参与国际流通、支付和交换媒介的主要货币是什么;第三条是该货币与本位币的关系

12、是什么。根据这些标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牙买加体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其特点是: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金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可以自由铸造,各国金铸币可以自由兑换。这保证了金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国际收支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其缺点是过于“刚性”,即国际间的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黄金产量的增长,从而使该货币体系难以与世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国际金本位制即宣告瓦解。一战后,各国成立了国际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有:第一,金币名义上仍为本位币,并规定有含金量,但

13、政府并不铸造金币,也不允许居民自由铸造,因此国内并不流通金币。第二,本国货币与某一实行金币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主要是美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货币保持一定的固定比价,并将本国的黄金外汇储备移存至挂钩国家的中央银行,通过市场买卖以维持固定比价。第三,国内流通的货币是银行券,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金币或金块,只能兑换成能换成黄金的外国货币(外汇)。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既以黄金为基础,又节约黄金的货币制度,纸币代替了黄金流通,以充当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手段。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一般先动用外汇储备;如果仍然不能平衡收支,就要使用黄金作为最后的支付手段。从节约黄金的角度讲,这个货币制度在一段时间内是成功

14、的。但其依然存在黄金数量满足不了世界经济增长和维持汇率稳定需要的缺陷。当黄金的不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该货币体系就会变得十分虚弱。随着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到来,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瓦解了。192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基本特征是无政府无秩序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是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其内容可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是该体系的两大支柱。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国际贸易和多边支付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

15、作用。但战后频频爆发的美国经济危机及由此引起的美元危机,导致该体系的两大支柱分别于1971年和1973年倒塌,这是该体系崩溃的具体原因。其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将庞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某一国家的经济之上,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处于改革和变动阶段,被称之为“牙买加体系”。它在以下三个方面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着重大区别:第一,黄金非货币化;第二,储备货币多样化;第三,汇率制度多样化。其发展方向有待探讨和观察。(3)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国际货币体系都是和当时的经济环境相关联的,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当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国际货币体系不能适应时,就

16、客观上存在导致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推动力量,并最终建立一种与新的世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际货币体系。6.论述最适度通货理论单一指标分析法各派观点的异同。(20分)答:(1)最适度通货区理论是与货币一体化直接相关的一种理论,最早见于对固定汇率安排和浮动汇率安排的争论中,其内容主要是结合某种经济特征来判断汇率安排的优劣,并说明何种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安排和货币同盟或货币一体化是最佳的。(2)最适度通货理论单一指标分析法各派观点的异同最适度通货理论单一指标分析法各派观点的相同点在于:都强调用单一指标分析最适度通货区,都是从一个角度反映国际经济形式的客观变化,但都具有局限性,无法对区域性货币合作给出完满的理

17、论解释和说明。而单一指标分析法各派观点的不同主要是对指标选择的不同,分别介绍如下:首先明确提出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是罗伯特.蒙代尔。他提出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需求转移,浮动汇率只能解决两个不同通货区之间的需求转移问题,而不能解决同一通货区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转移问题。这只能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解决。因此,若要在几个国家之间保持固定汇率并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必须要有一个调节需求转移和国际收支的机制,这个机制只能是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蒙代尔的理论试图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适应需求的转移来保持同一通货区内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但他

18、也忽视了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有可能使穷国在经济增长上的损失超过在贸易上的收益,造成穷国愈穷,富国愈富。其次,蒙代尔也没有认识到区分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性。劳动力迁移只能影响一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而不能成为解决国际收支短期波动的一个机制。总之,当国际收支平衡时,资本高速流动可能是非均衡性的。至于劳动力的高度流动,有迁移费、语言等原因,也不可能成为调节国际收支的一个机制。罗纳德.麦金农提出用经济高度开放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一个标准。他强调:假定一国经济完全开放,汇率波动就会引起国内成本与物价的同比例变动,汇率的调节功能就会完全丧失,因此,这些国家应组成通货区。麦金农理论的

19、缺陷首先在于他以世界其他各国物价稳定为前提来考察汇率变动的后果。其次,其考察的主要是经济高度开放的小国,其开放性指标对于大国而言意义不大。最后,麦金农的重点放在贸易收支上,忽略了资本移动对汇率制度和国内经济的影响。彼得.凯南提出以低程度的产品多样化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其理论也是建立在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的需求波动这一假设上的。产品多样化国家可以容忍固定汇率的后果。它们应是一个采用灵活汇率的独立货币区。凯南的基本出发点是按国际货币的被动性权力来划分最适度货币区,其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国际货币的主动性权力,即迫使别人采取符合自己愿望的行为能力,在汇率制度选择的作用。另外,该理论还忽

20、略了资本移动对国际货币被动性权力的影响。以上三个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都是一种真实的经济特征,都注意从经常账户下来考察货币汇率的选择,但它们分析角度不同:蒙代尔是从固定汇率制度来考虑的,麦金农是从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影响来评判的,而凯南则是从抵制汇率变动影响能力角度出发的。因而,它们都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詹姆斯·英格拉姆提出用金融一体化作为一个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伊格拉姆认为,一个区域内各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同资金的移动状况有关。如果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是不充分的,那么各国长期利率结构发生明显的差异,导致汇率波动。如果国际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国际收支失衡导致的利率差异,会引起均衡性资本流动

21、,从而使汇率避免波动。英格拉姆提出的金融一体化标准只强调了资本要素的流动,忽视了对经常项目的考虑,而且,资本流动不一定成为一种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爱德华.托马斯提出用政策一体化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政策一体化对最适度通货区的成功非常关键,但以政策合作作为国际收支平衡机制要求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的中央银行和财政制度,这在现实中显然是困难的。此外,政策一体化标准的明确含义是什么,还是一个没有明晰的问题。哈伯勒和弗莱明则提出用通货膨胀相似性作为标准。其实际含义是: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区域中各国的通货膨胀率趋于一致,便可避免汇率波动。把通货膨胀率差异作为国际

22、收支失衡和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与现实不完全相符,因此,以它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唯一标准是缺乏根据的。7.归纳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劣,并结合我国的现实,谈谈我国应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制度。(30分)答:(1)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是汇率制度的两大基本类型。固定汇率制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其参照物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某一种外国货币或一组货币。浮动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按照政府是否干预,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从总体上看,浮

23、动汇率制相对固定汇率制有以下特点:a.汇率形式多样化;b.汇率不是纯粹自由浮动而是有管理地浮动;c.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大;d.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元化的;e.特别提款权等“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2)与固定汇率制度相比,浮动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只要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失衡,货币就会自动贬值或升值,从而对国际收支与整个经济进行自发调节,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政策乃至于强制措施。第二,可以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不承诺维持某一汇率水平,因此投机性资金不易找到汇率明显高估或低估的机会,政府也不需要为了保持固定汇率而保存大量的国际储备。第三,浮动汇率制度使得一国内外均衡易于协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均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专注于内部均衡,从而可以独立制定本国经济稳定和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