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突破(一)坐标曲线、柱状图类1(2009 ·苏高考江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多选 )()A 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C 实验 2 4 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D 实验 2 4 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 2浓度下降引起的解析: 由题中图示曲线信息可知,实验条件下, 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对比甲、乙图示
2、可知,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由于24 天光合速率下降早于叶绿素含量下降,因此,光合速率的下降不是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实验条件下,随时间推移,植物缺水严重、叶片失水、气孔关闭,导致CO 2吸收减少,使光合速率下降。答案: ABD2. (2009 江·苏高考 )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两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 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解析: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产物中都有二氧化碳,但分解同样多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的产气量比无氧呼吸要多,所以甲脱气后
3、应进行无氧呼吸,乙不脱气应先进行有氧呼吸,其产气要快,产气量比甲要多。答案: A3 (2009 北·京模拟)把土豆依次放在空气、氮气和空气中各贮藏一周。在实验室中测定其CO 2的释放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土豆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 2B在第一周只进行了有氧呼吸C 在第二周暂时没有呼吸作用D 第三周的无氧呼吸先强后弱解析: 土豆 (马铃薯块茎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 2,故A 正确。第一周在空气中既有无氧呼吸(内部细胞),又有有氧呼吸(外部细胞);第二周在氮气中,只进行无氧呼吸, 无CO 2产生; 第三周有氧呼吸消耗无氧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CO 2 的释放
4、量剧增, 无氧呼吸强度减小,故B、 C、 D 错误。答案: A4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呼吸曲线a、b、c 分别代表了 ()A 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C 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D 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解析: 题干文字说明中要求分别指出三种生物的呼吸曲线,图像中提供了三条曲线的走向。分析后可知:b 为需氧型生物的呼吸曲线,c 为厌氧型生物的呼吸曲线,a 先下降后上升为兼性厌氧型生物的呼吸曲线。经过对错误选项的排除,可得到正确答案。答案: D5 (2009 成·都模拟 )如图是植物氧气释放和吸收速度有关的资料,植物受12 小时黑暗,随后进行 1
5、2 小时光照,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下面是在24 小时的实验时间内通过植物呼吸消耗的氧的总体积,哪个是最正确的估计()A 600 cm3B 1 000 cm 3C 1 200 cm3D 1 800 cm3解析: 在 24 h 中,不论光照还是黑暗,呼吸作用一直进行着,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呼吸速率一般认为不变,则24 h 植物呼吸消耗O2 的体积为50× 24 1 200(cm3)。答案: C6 (2010 济·宁模拟 )图甲表示A 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A 植物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CO 2 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 点与 c
6、点相比较, c 点时叶肉细胞中C3 的含量; b 点与 c 点相比较, b 点时叶肉细胞中C5 的含量依次是 ()A 低、基本一致B高、高C 高、基本一致D 低、高解析: a、 c 两点光照强度相同,c 点 CO 2 浓度高于a 点 CO 2 浓度,且两点CO2 浓度都未达到饱和,故c 点 CO 2 的固定要强于a 点, C 3 生成比 a 点多; b、 c 两点, CO 2 浓度相同, b点光照强度大于c 点的, b 点光反应强于c 点,生成更多的H 和 ATP ,使暗反应中C 3 的还原加快,单位时间内生成更多的C 5,另一方面由于 b、 c 两点 CO 2浓度相同,故CO 2的固定速度相
7、同, C5 消耗相同,因此, b 点比 c 点 C5 含量高。答案: B7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总过程中,完全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酶 6H 2O能量A C6H 12O6 6O 2 CO 2B丙酮酸和水形成 CO 2 H酶C C6H 12O6 2C 2H 5OH 2CO 2能量D 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答案: B8如图所示农田一昼夜温度变化、光照强度变化和植物吸收CO2变化数据绘制成的曲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 和 e 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 与细胞呼吸释放的CO 2 量相等B a 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C 从时间轴上的c 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 点有机物的合
8、成停止D 增大曲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的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 2 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解析: 此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c、 e 两点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 2和细胞呼吸放出CO 2 的量相等,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相等, c 点之前、 e 点之后也进行光合作用。答案: C9 (2010 南·京模拟 )下列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在下列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 图中的 X 因素可表示CO2 浓度,植物在较强光照时的a 点值一般要比在较弱光照时的低B图中,阴生植物的b 点值一般比阳生植物的低C 图中 Z 因素 (Z
9、3 Z 2 Z 1) 可以表示 CO 2 浓度,当光照强度小于 c 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 图中Y 因素最有可能代表光照强度解析: 图中 Y 因素最有可能代表温度,而不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但是不会下降。答案:D10如图中曲线a 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 2 总量的变化,曲线b 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CO 2 量的变化,则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 2 量的变化是下列图中的()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细胞呼吸的理解应用能力。水稻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物
10、质的量是相等的,所以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等于两条曲线之差。答案: B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CO 2浓度变化正确的是()解析: 白天绿藻进行光合作用强于细胞呼吸,CO 2浓度逐渐减少,至傍晚二者相等,以后细胞呼吸强于光合作用,CO 2浓度逐渐升高,至清晨二者相等。答案: D(二)分类11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 2 和酶 3 依次分别存在于()A 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解析: 有氧呼吸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丙酮酸,进行的场所
11、是细胞质基质,是在酶1 的作用下完成的;第二、 三阶段是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彻底分解,生成 CO 2 和 H2O,是在酶2 的作用下进行的。在缺氧的条件下,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乳酸,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所以酶3 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答案: C12. 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B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 图示依次为H 、 ATP 、 CO2 、 (CH 2O)D 不仅用于还原C3 化合物,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解析: 光反应中生成的ATP 专用于暗反应还原C3 化合物之需,不能用于其它生命活动。答案: D13 (2010 ·海模拟威
12、)如图是 H 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A H 经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 与 C 3 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B H 经转移到水中,此过程称需要氧气参与C H 经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D 产生的H 和产生的H 和产生的H 全部来自于水解析: 考查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生理过程及联系。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也可以产生少量的H ,其来源是葡萄糖。答案: D14.下图表示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2 过程消耗的ATP 来自 1、 3、 4、5 过程产生的ATPB 1、 2 过程在叶绿体中,3、4、 5 过程在
13、线粒体中进行C 1 过程产生的 H 参与 2 过程, 3 和 4 过程产生的 H 与氧结合产生水D 高等植物所有的细胞都可以进行1、 2、3、 4、 5 过程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2 过程消耗的ATP 来自 1 过程, A 选项错误;3 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 选项错误;并非高等植物所有的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高等植物的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 选项错误。答案: C15下图是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请回答:(1) 通过 _把 A_ 转变成储存在 _中的稳定的化学能。(2) 影响 _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_,能量 B 中约有 _% 转移到 ATP 中。(3)
14、以上四种作用中能产生水的有 _。在碳循环中,通过细胞呼吸不能将碳归还无机环境的是 (填序号 )。 _。(4) _在 _条件下进行,能量C 中约有 _% 转移到 ATP 中。(5) 在啤酒生产中,酵母菌大量繁殖时,通过上图中 _(填序号 )获得能量;发酵时,通过 _(填序号 )(获得能量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代谢关系,涉及多个知识点, 是一道两者联系较为典型的综合题。明确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两种无氧呼吸的概念、能量变化的相互关系, 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较多,主要是空气 (氧气 )和温度。有氧呼吸虽然消耗水,但第三阶段却能
15、产生较多的水。两种无氧呼吸均不能生成水。 能否生成水以及能否将碳归还无机环境都要根据产物来分析。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转移到ATP 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以各种生物最常利用的葡萄糖为例可以计算出能量转化效率。有氧呼吸中, 1 mol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总能量为2 870 kJ ,其中 1 161 kJ 转移到ATP 中,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释放的总能量为196.65kJ,其中只有 61.08 kJ 转移到ATP 中。酵母菌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后代;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通常称为发酵。答案: (1)光合作用光能糖类 (通常指葡萄糖)(2)有氧呼吸空气 ( 氧气 )和温度4
16、0.45(3) 、 (4)无氧呼吸 无氧 31.06 (5) 16 (2008 宣·武模拟 )图中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b 箭头表示的是O2 进出细胞的过程B e、f 箭头表示的是CO2 进出细胞的过程C 以1818C O2 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照下,测得含O 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 dD 以1818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H 2 O 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呼吸作用下,测得含O去向是图中的 b解析: a 表示叶绿体吸收 CO 2,b 表示释放 O2, e 表示线粒体吸收O2, f 表示释放 CO 2,c 表示叶绿体
17、产生的 O2 被线粒体利用, d 表示线粒体产生的CO 2 被叶绿体利用。以 C 18O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18O 的转移为: C18O2 C 6H1218O6 C 18O2 ,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呼吸产物C 18O2 主要被叶绿体利用。以H 218O 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其181818O全部生成 O 2,在较强呼吸强度下,O2 主要被线粒体利用进行有氧呼吸。答案: C17. 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 1 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 减少 24 mL , CO 2 增加48 mL ,则在 1 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A1/3B1/
18、2C2 倍D3 倍解析: 有氧呼吸过程中每消耗1 mol 葡萄糖生成6 mol CO 2,同时消耗6 mol O 2;无氧呼吸过程中每消耗1 mol 葡萄糖生成2 mol CO 2,不消耗O2。由于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由“1 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 减少 24 mL” 可知,有氧呼吸产生24 mL CO 2,无氧呼吸产生24 mL CO 2,则在 1 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3 倍。答案: D18 (2010 ·台模拟烟)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 2H 5 OH 和 CO 2 的量如表所示。通过对
19、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浓度 (%)abcd产生 CO 2的量9 mol12.5 mol15 mol30 mol产生酒精的量9 mol6.5 mol6 mol0 molA. a 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B b 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C c 浓度时有50% 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D d 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解析: 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反应式的应用,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酵母菌所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可能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a 浓度时没有进行有氧呼吸;b 浓度时有氧呼吸速率小于无氧
20、呼吸速率;c 浓度时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为6 mol,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为9 mol,有氧呼吸分解1 mol 葡萄糖产生6 mol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分解1 mol葡萄糖产生2 mol 二氧化碳,所以设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为x,则2x/6(1 x) 6/9,推出x 2/3; d 浓度时没有产生酒精,说明没有进行无氧呼吸。答案: D19对某植物作如下处理:(甲 )持续光照20 min, (乙 )先光照 5 s 后再黑暗处理40 min 。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5 s,连续交替O2 和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符合下列哪项()A O2:甲乙,有机物,甲乙B O2:甲乙,有
21、机物,甲乙C O2:甲乙,有机物,甲乙D O2:甲乙,有机物,甲乙解析: 给予植物间歇光照,光反应产物能被及时利用,光能利用率高,故在相同的光照时间内生成的O 2 量较多,有机物合成总量较多。答案:C20 (2008 海·淀模拟 )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度条件下, 分别置于黑暗和5 klx、10 klx 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坐标为时间,单位:小时)。10、 20的温结果如下图所示 (横对以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该叶片()A 20时的呼吸速率是10时的4 倍B在10、 5 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 mgC 在5 klx光照下,10
22、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少D 在20、 10 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6 mg解析:20时呼吸速率为2 mg/2小时1 mg/h,10 时为1 mg/2 小时0.5 mg/h,前者是后者的2 倍。 10 、 5 klx 的光照下,每小时产生的O2量为6 mg/2 1 mg/2 3.5 mg。 5 klx光照下, 10 时氧气释放速度为6 mg/2 h 3 mg/h,20 时为 4 mg/2 h 2 mg/h 。20 、10 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10 mg 2 mg)/2 6 mg/h。故只有D 项正确。答案: D21. (2008 上·海 )
23、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 光合速度受到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过程。(2) 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在温度为10、 光照强度大于 _千勒克司时, 光合速度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 3 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的限制因素是_。根据甲图, 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 2 千勒克司, 温度分别为10、20和 30时的光合速度。(3) 丙图表示 A、 B 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当在_千勒克司光照强度条件下,A、 B 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相同
24、。 A 植物在光照强度为 9 千勒克司时, 2 小时单位叶面积可积累葡萄糖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 C 12, H 1, O 16)_mg。 (计算 A 植物在 1 天内 (12 小时白天, 12 小时黑夜 ),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 _千勒克司。解析:(1) 光是光反应的必要条件,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CO 2的固定发生在暗反应,CO 2 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2)据甲图可知,温度为10 ,光强大于L 1 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不再增加;温度为30 ,光强小于L 3 千勒克司时,限制光合速度的因素是光照强度而不是温度。据甲图知光强为
25、L 2 千勒克司, 温度分别为10 、20 和30 的光合速度分别为2、 4、 4,在乙图中标出。(3) 由丙图知当光照强度为6 千勒克司时, A 和 B 植物光合速度都是8 mg/h,两种植物光合速度相同。A 植物在光强为9 千勒克司, 2 小时单位叶面积可积累葡萄糖为(8× 2)/44× 1/6× 180 10.9 mg。由图丙可知A 植物每小时产生4 mg CO2,当光强为6 千勒克司时,每小时吸收4 mg CO 2,净积累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量,当植物白天12 小时, 黑夜12 小时,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6 千勒克司。答案: (1
26、)光反应暗反应(2) L 1光照强度如图所示(3)6 10.9622测定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常采用“半叶法”:将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植物对称叶片的一半(见图中 A 所示 )剪下置于暗处,另一半(见图中 B 所示 )则留在植株上,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在A 、B 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如图中虚线方块所示),分别烘干称重,获得相应数据,然后计算出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单位: mg/dm2·h)。 .请根据以下具体实验步骤回答相关问题:(1) 选择测定样品:在田间选定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有代表性的植物叶片(如叶片在植株上的部位、叶龄、受光条件等)若干片,用小纸牌编号。(2)
27、叶片基部处理:用刀片小心环剥实验叶片叶柄的韧皮部,但不能伤及木质部,其目的是使所选定叶片中的有机物既不能 _,也不能 _,而且又不能影响_ 。(3) 剪取样品:按编号次序分别剪下对称叶片的一半(即图中的A 部分 ),注意不能伤及中间主叶脉,按编号顺序置于湿润的暗处。经过5 小时后,再依次剪下叶片的另一半(即图中的B 部分 ),同样按编号置于湿润的暗处。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使光下和暗处的_保持一致。(4) 称重比较: 将各个同标号叶片的 A、B 两部分按对应部位叠在一起, 在无粗叶脉处放上 1 cm× 1 cm 金属模板,用刀片沿金属板的边缘切下两个方形叶块,分别烘干至恒重,称重并分别记录为 WA 、 WB。 用公式 W W B W A 计算,则 W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具行业法律法规与标准考核试卷
- 玻璃涂层技术考核试卷
- 电气安装工程的监理与验收程序规范标准考核试卷
- 相机购买指南与消费建议考核试卷
- 玻璃太阳能集热器考核试卷
- 景区旅游市场秩序维护考核试卷
- 玩具设计中的故事性与品牌塑造考核试卷
- 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考核试卷
- 粮油企业绿色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考核试卷
-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展与创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店铺装修施工方案
- 2025火灾报警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细则
- 中考数学《数与式》专题训练(含答案)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查房
- 体外诊断试剂培训课件
- 《ICC概述》课件:揭秘国际刑事法院的职能与运作
-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 DB33T 1214-202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
-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 液体配制安全
- 《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