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地质报告_第1页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地质报告_第2页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地质报告_第3页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地质报告_第4页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地质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地质报告(送审稿)遵义县永利煤矿vii正 文 目 录第一章 绪 论7第一节 概 况7第二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12第三节 生产矿井及老窑13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简介14第二章 勘探工作及质量评述16第一节 本次工作情况16第二节 勘探方法及工程布置21第三节 探矿工程质量评述23第三章 区域地质39第一节 地 层39第二节 构 造40第三节 岩 浆 岩40第四节 矿 产40第四章 矿区地质41第一节 地 层41第二节 构 造47第三节 岩 浆 岩48第四节 矿 产48笫五章 煤 层49第一节 含煤性49第二节 可采煤层49第三节 煤层对比56第六章

2、 煤 质61第一节 物理性质、煤岩特征61第二节 煤的化学性质63第三节 煤的工艺性能74第四节 简易可选性试验76第三节 煤的风化和氧化78第七节 煤类及煤的工业用途79第七章 水文地质79第一节 工作概况79第二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80第二节 矿区水文地质82第四节 矿井涌水量预算88笫五节 供水水源90第八章 工程地质与其他开采技术条件90第一节 岩石工程地质条件90第二节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95第九章环境地质111第一节 矿区环境地质特征及类型111第二节 地震及矿区稳定性111第三节 地质灾害及危害112第四节 矿区水环境113第五节 矿区有害物质113第六节 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引

3、起的水工环地质问题114第七节 小结114第十章 资源量估算115第一节资源量估算的范围及工业指标115第二节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116第三节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117第四节 可采边界的确定118第五节 资源量块段划分原则118第六节 资源量类别划分条件118第七节资源量估算结果119第八节 资源量估算的可靠性121第九节 资源储量对比121第十一章 煤层气及其它有益矿产124笫一节 煤层气124笫二节 微量元素125第十二章 煤矿开发经济意义概略性研究126第一节 市场条件126第二节 资源条件126第三节 煤矿开发外部条件127第四节 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128第五节 经济效

4、益初步测算及分析128第十三章 结 论129第一节 取得的主要成果129第二节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131附 图 目 录图 号 顺序号 图 名 比例尺1 1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区域地质图 1:500002 2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地形地质及工程布置图 1:50003 3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水文地质图 1:50004 4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综合图 1:50005 5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采样分布图 1:50006 6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含煤地层综合柱状图 1:2007 7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钻孔煤系地层及煤层

5、柱状对比图 垂直比例1:500,水平比例1:50008 8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w1-w1勘探线剖面图 1:50008 9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w2-w2勘探线剖面图 1:50008 10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w3-w3勘探线剖面图 1:50008 11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w4-w4勘探线剖面图 1:50008 12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w6-w6勘探线剖面图 1:50009 13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m5煤层底板等高线 及资源量估算图 1:50009 14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m8煤层底板等高线 及资源量估算图 1:50009 15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m

6、12煤层底板等高线 及资源量估算图 1:500010 16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101钻孔柱状图 1:20010 17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201钻孔柱状图 1:20010 18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203钻孔柱状图 1:20010 19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301钻孔柱状图 1:20010 20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302钻孔柱状图 1:20010 21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401钻孔柱状图 1:20010 22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403钻孔柱状图 1:20010 23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601钻孔柱状图 1:20010 24 遵义县永利煤

7、矿(整合)zk602钻孔柱状图 1:20011 25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skd1、skd2井下探煤坑道素描图 1:20012 26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水文综合柱状图 1:50013 27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对比图 1:100014 28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水文地质剖面图 1:500015 29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工程地质剖面图 1:500016 30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201钻孔p3c+t1y2层抽水试验曲线图16 31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201钻孔p3l+p2m层抽水试验曲线图16 32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302钻孔p3c+t1y2

8、层抽水试验曲线图17 33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101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1:50017 34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201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1:50017 35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203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1:50017 36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301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1:50017 37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302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1:50017 38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401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1:50017 39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403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1:50017 40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601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1

9、:50017 41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603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1:50018 42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101钻孔煤系测井综合成果图 1:20018 43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201钻孔煤系测井综合成果图 1:20018 44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203钻孔煤系测井综合成果图 1:20018 45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301钻孔煤系测井综合成果图 1:20018 46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302钻孔煤系测井综合成果图 1:20018 47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401钻孔煤系测井综合成果图 1:20018 48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403钻孔煤

10、系测井综合成果图 1:20018 49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601钻孔煤系测井综合成果图 1:20018 50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zk603钻孔煤系测井综合成果图 1:20019 51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煤层测井曲线对比图 1:500附 表 目 录第一册: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测量成果汇总表 第二册: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第三册: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钻孔弯曲度计算一览表第四册: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钻孔煤层综合成果表第五册: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各类样品测试结果表第六册: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煤层资源量估算表第七册:贵州省遵

11、义县永利煤矿(整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汇总表第八册: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测井成果簿附 件 目 录附件一 委托书(合订成册)附件二 承诺书(合订成册)附件三 采矿权证复印件(合订成册)附件四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专题会议纪要(黔国土资专议20111号)(合订成册)附件五 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合订成册)附件六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合订成册)附件七 资源储量估算叠合图(合订成册)附件八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复印件、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8441号),(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463号)(合订成册)附件九 贵州省遵义县希望煤

12、矿勘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复印件、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资储函2003148号)文复印件(合订成册)附件十 地质工作项目野外验收意见书(合订成册)附件十一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批复文件复印件(合订成册)附件十二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批复文件复印件(合订成册)附件十三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设计审查意见书(合订成册)附件十四 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勘查瓦斯实验报告复印件、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坚固系数、吸附常数实验报告复印件、煤尘爆炸性鉴定结论、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结论复印件(合订成册)附件十五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简选实验报告(合订成册)附件十

13、六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先期开采地段方案设计(单独成册)74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概 况一、项目原由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和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专题会议纪要(黔国土资专议20111号)专题会议精神。遵义县永利煤矿委托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我院”)对整合后的遵义县永利煤矿进行资源储量核实及补充勘查工作,编制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地质报告。以满足矿山整合后技改扩能的要求。整合后的遵义县永利煤矿是由原遵义县永利煤矿(9万t/年)和遵义县希望煤矿(9万t/年)两个煤矿资源整合而成的新矿井,整合后的

14、矿山名称为“遵义县永利煤矿”,矿井整合后生产能力为30万t/年。据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09 年11月为矿山编制的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技改扩能先期开采地段设计方案:根据矿区煤层赋存情况和现有开采技术水平、设备能力,同时考虑将来技改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生产系统,先期开采地段选择在矿区范围内流经矿区的地表河流(鸭溪河)及f1断层以北50m原永利煤矿矿区范围600m标高以上范围作为先期开采地段进行控制。二、目的任务遵义县永利煤矿是由原遵义县永利煤矿(9万t/年)和遵义县希望煤矿(9万t/年)两个煤矿资源整合而成的新矿井,采矿权整合前原永利煤矿矿区面积3.104km2,开采标高+83

15、0m-+500m,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希望煤矿矿区面积2.8063km2,开采标高+800m-+400m,设计生能产力9万吨/年。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扩能后矿区面积6.0672km2,开采标高+830m-+400m,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就矿区本身此前仅作过一般性勘查工作,提交有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遵义县希望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工作程度相当于普查阶段。本次资源储量核实一是详细查明矿区的资源储量情况对整合合并后的矿山的资源储量进行结算合并,二是为矿山整合后技改扩能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明确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如下:(一)充分收集两矿已有矿山地质资料,对原矿

16、山开展地质调查工作进行资源储量核实。按国土资发200726号文的精神要求。重新估算查明矿区的资源储量,结算矿山的保有资源储量,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二)因矿山原工作程度低,不能满足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要求,根据国土资发200726号文的精神“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的要求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满足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要求。同时满足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发【2007】61号文及黔府发【2009】69号文件精神对30万吨/年及以上生产规模煤矿勘查程度要求达到勘探程度的要求,勘探工作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及国土资发20074

17、0号文件“关于印发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实施,勘查工作重点布置在矿山未来的先期开采地段,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及生产勘探的主要任务是:1、查明矿区的构造形态及控制井田边界的地质构造。评价矿区的构造复杂程度;2、详细查明第一水平(先期开采地段)内落差大于30米的断层,并对井田内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及其对开采的影响进行评述;3、控制先期开采地段内主要可采煤层的底板等高线;4、详细查明矿区内含煤地层的特征及可采煤层的层位、层数、厚度和可采范围,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主要可采煤层露头位置,评价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和可采性;5、详细查明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确定可采煤层煤类,评

18、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控制主要可采煤层风氧化带界线,评价可采煤层煤质变化程度;6、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矿井充水因素,预算先期开采地段涌水量,预测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及地段,评述开采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评价矿井水的利用可能性及途径;7、详细研究先期开采地段内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煤的自燃趋势、煤尘爆炸危险性及地温变化等开采技术条件,并做出相应评价;8、详细调查矿区内的生产矿井、小煤矿、老窑的分布范围及开采情况,并划出其采空范围。对老窑的采空区应尽可能控制,并评述其积水情况,详细调查生产矿井和小煤矿的涌水量、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分析其充水因

19、素;9、基本查明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做出有无工业价值的初步评价;10、估算矿山整合后矿区范围内各可采煤层查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及(121b)+(122b)+(333)总量及各类资源量比例;先期开采地段(121b)+(122b)占先期开采地段总资源量的40%以上。11、核实矿权范围内的保有资源量及采空消耗量;12、估算矿山整合后扩大部分增加资源量。进行资源储量对比。三、矿业权设置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专题会议纪要(黔国土资专议20111号)专题会议精神。遵义县永利煤矿由原遵义县永利煤矿(9万t/年)和遵义县希望煤矿

20、(9万t/年)两个煤矿资源整合而成井,整合后矿山名称为遵义县永利煤矿,生产能力为30万t/年。原遵义县永利煤矿,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5200000830994)划定的矿界,采矿权范围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3.104km2,开采标高830450m(见表1.1.1)。采矿权人:遵义县永利煤矿(王永利),矿山名称:遵义县鸭溪镇永利煤矿,经济类型:私营合伙企业,生产规模9.00万吨/年,有效期:2008年10月至2016年1月。 原遵义县永利煤矿矿区拐点坐标 表1.1.1点号直角坐标地理坐标x坐标y坐标东 经北 纬1304980536365773106º38

21、2827º33142304968336367673106º393727º33113304820036367631106º393627º32234304829036366100106º384027º32255304874036365280106º381027º3240矿区面积:3.104km2建议开采标高: 830450m遵义县希望煤矿,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5200000510129)划定的矿界,采矿权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2.8063km2,建议开采标高800400m

22、(见表1.1.2)。采矿权人:遵义县希望煤矿,矿山名称:遵义县希望煤矿,经济类型:私营独资企业,生产规模9.00万吨/年,有效期: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 遵义县希望煤矿矿区拐点坐标 表1.1.2点号直角坐标地理坐标x坐标y坐标东 经北 纬1304987036365770106°382727°33162304976036367910106°394527°33133305028036368490106°400627°33304305184036368020106°394827°3421矿区面积:2.8063k

23、m2建议开采标高: +400-+800m,整合后的遵义县永利煤矿采矿权人为遵义县永利煤矿法人王永利。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专题会议纪要(黔国土资专议20111号)专题会议精神备案划定的矿界,采矿权范围由10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6.5795km2,建议开采标高830400m,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见表1.1.3)。永利煤矿整合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表1.1.3永利煤矿整合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点号x坐标y坐标点号x坐标y坐标130498703636577013049914.38736365696.323051055.236367123.623050999.5

24、8736367049.93305097836367180.833050922.38736367107.143051196.13636751143051140.48736367477.353051346.736367456.653051291.08736367382.9630518403636802063051784.38736367946.3730502803636849073050224.38736368416.3830482003636763183048144.53536367557.3930482903636610093048234.53536366026.310304874036365

25、280103048684.53536365206.3矿区面积:6.0672km2建议开采标高: 830400m四、位置及交通永利煤矿隶属遵义县鸭溪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6°0745106°0830;北纬26°550026°5600。矿井位于遵义县城西约37km,距鸭溪电厂约5 km,矿区有简易公路与326国道公路及在建的杭瑞高速公路相连,距离6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插图1.1.1)。 插图1.1.1永利煤矿交通位置图 第二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一、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矿区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属剥蚀山地地貌。区内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点

26、为矿井东南部的山顶,海拔标高1104.5m;最低点在矿井西北面的河流附近,标高780.0m,最大相对高差324.5m,一般相对高差50150m。矿区内山脉走向整体呈北东南西向。矿区总体上属构造侵蚀、溶蚀中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含煤地层等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的沟谷或缓坡地形。2.矿区地表水矿区地处长江流域,为乌江水系。在矿区北西发育有一由北至南流向的地表河流,地表水大多为雨季“v”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水量较小,旱季时干涸。3.气候煤矿所在区域属北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温和湿润,降雨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甚分明。据遵义气象站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8左右,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

27、-6;无霜期为25728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lolomm,58月为雨季,降水量为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多年平均湿度80;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东风为主,春、秋季以东北风为主,平均风速lms。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冰雹、夏旱、夏季暴雨等。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5.自然灾害井田内海拔高低变化,受地势、地貌影响,小气候差异明显。春旱、倒春旱、冰雹、夏、秋绵雨、暴雨、冷冻等灾害性天气常有出现。二、经济概况区内地方工业生产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矿产资源丰富,除煤矿外,主要还有水泥用石灰

28、岩、砂石矿等。区内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其次为麦类、豆类、薯类、蔬菜。经济作物有烟叶、漆等。畜牧产品主要有牛、马、猪、羊等。第三节 生产矿井及老窑一、老窑当地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小煤矿大多是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各煤层均有老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九十年代,小煤矿滥采乱挖现象较普遍。经近几年的清理、整顿,关停了部分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情况有所好转。至今,本区生产矿井有遵义县永利煤矿和遵义县希望煤矿。二、生产矿井原永利煤矿由原大硐煤矿和原向阳煤矿于2007年3月整合而成。原大硐煤矿始建于1996年,生产规模为3万t/年,主采m5、m8煤层,采用主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2005年,矿

29、井技改并获得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扩建为6万t/年。设计采用炮采工艺,分两个采区,一采区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另一采区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已于2007年关闭。原向阳煤矿始建于1996年,2001年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核定生产规模为3万t/年。采掘煤层为龙潭组中部m5煤层和m8煤层,年生产规模3万吨,原矿井沿煤层底板平巷掘进,并在浅部形成一定范围采空区。永利煤矿经整合扩能后于2008年10月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核定生产规模为9万t/年(证号: 5200000830994605)。整合后新的技改扩能方案于2009年3月获批复,2009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基本建设

30、正等待验收试生产。遵义县希望煤矿始建于2005年,设计生产规模9万吨/年.目前矿井处于主体工程掘进阶段。矿山在掘进过程中由于资源未查清,m5煤层在区内不可采,同时建设进度慢,该矿井一直未正常生产。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简介该区先后有多个地勘单位在此开展过地质工作,但地质工作程度不高,对工作区煤矿资源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评价,以往主要地质工作简述如下:1、1978年贵州省地矿局108地质队在该区作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遵义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初步了解区内地质情况。 2、1999年12月遵义县地质矿产局对该矿山作地质简测工作,提交贵州省遵义县鸭溪镇向阳煤矿地质简测报告,大致查明了矿区地层、构造

31、、煤层特征,煤的利用情况,圈算该矿区煤矿地质储量4931万吨(d级)。贵州工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2001年10月对该矿山作开采方案说明书,作实测井上下对照图。3、2003年贵州省地矿局102地质大队对该区煤矿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对矿区进行了15千地形地质填图,并对附近的采煤老硐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了矿区煤层产出层位,主要可采煤层层数、厚度、赋存特征及风氧化深度,提交了贵州省遵义县鸭溪镇向阳煤矿勘查地质报告。4、2003年4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省地质勘查院对希望煤矿进行了地质勘查工作,并提交了贵州省遵义县希望煤矿勘查地质报告。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黔国土资储函2003148号),并

32、下文核准报告提交的煤炭资源量为:m5、m8煤层两层可采煤层总资源储量为127万t。其中:推断的(333)资源量42万吨,预测的(334?)资源量85万吨5、2005年10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省地质勘查院对大硐煤矿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并提交了贵州省遵义县鸭溪镇大硐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6、2006年7月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总队对向阳煤矿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并提交了贵州省遵义县鸭溪镇向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7、200年月,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对矿区相邻的金钟矿区作了勘探地质工作,提交有贵州省黔北煤田鸭溪矿区金钟煤矿勘探地质报告。2008年4月2日,经国土资源厅评审备案,共提交(

33、33)(33)(33)资源量1816万吨。8、2007年7月贵州大学资环学院对永利煤矿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并提交了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经省国土规划院组织专家评审通过(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8441号),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备案(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463号),并下文核准报告提交的煤炭资源量为:m5、m8煤层两层可采煤层保有的资源储量873万t。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23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45万t;(3)预测的潜在煤炭资源量(334)?705万t。9、2009年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总队对永利煤矿开展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并按要求提供了相关资料

34、。10、2009年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总队对希望煤矿开展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并按要求提供了相关资料。11、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贵州省地矿局102地质大队对邻区的茅坝煤矿进行了地质普查工作,提交有贵州省遵义县茅坝煤矿普查地质报告通过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历次地质工作成果,对该矿范围内煤层赋存情况、构造变化规律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了一定了解;对矿区内两层可采煤层(m5、m8)的结构、构造、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其变化规律已基本查明。为本次工作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依据。第二章 勘探工作及质量评述第一节 本次工作情况一、工作概况根据采矿权人的要求及矿山规划设计部门的意见,我

35、院于2009年11月编制了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地质设计书,我院和矿方共同聘请了两名矿产储量评估师,一名地质高级工程师,一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高级工程师组成报告评审组,对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地质设计书进行了评审审查,各位专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我院按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设计通过审查后经采矿权人及其聘请的专业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我院于2009年12月组建了“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项目经理部”,采矿权人组织了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2人组成项目监理小组代表业主对项目实施监理工作。于2009年12月10日进驻永利煤矿,开展资源储量核实及补充勘查工作。于2

36、010年05月15日完成野外勘查施工任务。根据设计原则,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及补充勘查工作按勘探阶段的基本要求根据业主及原矿山设计部门的意见将矿区范围内流经矿区的地表河流以北500m标高以上范围作为先期开采地段进行控制。充分收集利用矿山已有地质及矿山开采方面的资料,矿区范围内在充分利用已获资料的基础上共设计施工钻孔9个,结合地表地质填图、勘探线剖面测量、工程测量,配合物探测井、老窑调查,通过各类采样分析测试以及相应的地质、水文地质工作,园满完成了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任务,矿区勘查程度基本达到了勘探程度。所提供的地质资料能满足矿井整合后扩能到30万吨/年对地质勘查工作的耍求,共投入资金328万元。二、

37、资料收集系统收集了已有的地质资料及矿山资料,主要有:1、贵州省遵义县希望煤矿勘查地质报告。(2003年4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省地质勘查院编制,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黔国土资储函2003148号),并下文核准报告提交的煤炭资源量为:m5、m8煤层两层可采煤层总资源储量为127万t。其中:推断的(333)资源量42万吨,预测的(334?)资源量85万吨。2、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07年7月贵州大学资环学院编制),经省国土规划院组织专家评审通过(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8441号),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备案(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463号),并下文核准报告提交的煤炭

38、资源量为:m5、m8煤层两层可采煤层保有的资源储量873万t。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23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45万t;(3)预测的潜在煤炭资源量(334)?705万t。3,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开发利用方案(9万吨/年)(2008年11月由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4,贵州省遵义县希望煤矿开发利用方案(9万吨/年)(2005年2月由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5,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开采设计方案(9万吨/年)(2009年2月由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6,贵州省遵义县希望煤矿开采设计方案(9万吨/年)(2009年2月由江苏省第一工

39、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7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安全专篇(9万吨/年)(2009年3月由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8,贵州省遵义县希望煤矿安全专篇(9万吨/年)”(2009年3月由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9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08年10月由贵阳地成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编制)10,贵州省遵义县希望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08年10月由贵阳地成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编制)11,遵义县永利煤矿、遵义县希望煤矿矿业权实地核查相关资料(2009年10月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总队测量编制)。12, 遵义县永利煤地质灾害治理设计书()13 贵州

40、省遵义县永利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批复14 贵州省遵义县希望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批复15 贵州省遵义县永利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报告16 贵州省遵义县希望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报告17 煤尘爆炸、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18 矿方提供的矿山开采方面的相关资料三、本次工作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地质工作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见下表:遵义县永利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地质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表 表2.1.1序号工 作 项 目单 位设计工作量完成工作量完成率备注1钻探m/孔3556/93585.49/9101%21:1万地质图修测km288100%31:1万水文地质图修测km21212100

41、%4测井m/孔3556/93585.49/9101%5控制测量km286剖面测量km1512.684%7工程点测量点201890%8生产井巷调查m1806.209井下探煤巷道施工m/个177/3煤层样件59煤芯样件1830167%10煤岩样件23150%11瓦斯样件1212100%12容重样件916178%13煤层爆炸样件26300%14煤层自燃样件26300%15活性样件26300%16坚固系数样件317瓦斯放散初速度样件318等温吸附常数样件319煤的孔隙率测试样件320简选样件22100%21老窑水文地质调查编录个322钻孔简易水文观测编录m/孔3556/93585.49/9101%23

42、钻孔稳定水位观测层/孔18/918/9100%24泉水、老窑涌水长期观测次/点624/425地表水流量长期观测次/点18/326单孔抽水试验层/孔4/24/2100%27钻孔工程地质编录m/孔3556/93585.49/9101%28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样件1236300%29水样件6583%四 本次核实工作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1.根据资源储量核实的有关要求,通过收集矿山已有的地质资料,同时进行了补充勘查工作对整合后矿区的资源储量进行了核实,通过补充勘查及核实工作矿区勘查程度达到了勘探阶段。2.查明了矿区的基本构造形态和煤层的产出特征。3.查明了开采区内落差大于或等于30米的断层,并对矿区内小构造的

43、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其对开采的影响进行了评述。4.查明了矿区内可采煤层的层位、层数、厚度、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查明了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5.基本控制了先期开采地段的主要可采煤层(m5、m8、m12)的露头位置及风氧化带界线。6.查明了可采煤层的煤类、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7.查明了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未来矿井的充水因素进行了研究评价,同时预算了未来矿井的涌水量。对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及其地段及开采过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可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和预测。8.查明了矿区开采范围内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煤的自燃趋势,煤尘爆炸,地温变化等开采技术条件,并作出了相应的评价。9.调

44、查了矿区内的生产矿井,小煤矿及老硐的分布范围和开采情况。10.根据矿区资源赋存条件,建议开采标高为+830+400米。11. 评价了该煤矿综合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12. 重新估算了矿区内可采煤层的总资源量及各类资源量比例。经过储量核实及补充勘查地质工作,已查明了与煤矿开采设计有关的各种地质条件,所提交的报告资料、图表、附件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规范规定及设计部门的要求编制的,可以作为煤矿开采设计的地质依据。五、核实后的各类资源储量经估算,整合后的永利煤矿截至2010年6月底,核实m5、m8、m12煤层三层可采煤层总资源储量为2119万吨。其中采空消耗量20万吨,保有的资源储量2099万吨,

45、其中: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121b)394万吨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122b)659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046万吨;(331)+(332)占总资源量的48%,(333)占50%。第二节 勘探方法及工程布置一、勘探类型的划分核实矿区位于安底背斜北东倾伏端。矿区主体(占矿区面积的97%)位于倾伏端南东翼,地层呈缓倾斜的单斜产出,地层倾向由北向南;由50度逐渐转向150度,倾角732度,一般913度。近背斜轴部由于受f1断层影响地层产状变化较大。矿区内极小部份(占矿区面积的3%)位于倾伏端北西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地层倾向由北向南;由340度逐渐转向290度,倾角1253度,一般

46、2540度。矿区仅北西边缘发育一断裂构造,区内主体范围内无较大断层发育。主要可采煤层有m8、m12煤层通过9个钻孔工程控制:m8煤层有9个工程控制,见煤点9个,点状见煤率为100%, 可采点8个,点状可采率为88.89%,面状可采率为93.40%,煤层厚度变化系数为28.10%,属较稳定煤层;m12煤层有8个工程控制,见煤点8个,点状见煤率为100%, 可采点7个,点状可采率为87.50%,面状可采率为88.54%,煤层厚度变化系数为28.80%,属较稳定煤层。因此,根据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煤层稳定性,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要求类比,将其勘查类型确定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煤层较稳定的类

47、型。二、勘探手段、方法的选择本矿区勘查的矿种为煤炭,属沉积矿产,产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呈层状分布,层位较稳定,出露较广,属半裸露煤田。根据矿区地质条件,地表以地质填图为基础,浅部视浮土掩盖情况,利用坑道、生产矿井、浅孔与老窑调查相配合,揭露和控制整个含煤地层、煤层露头、氧化带及浅部煤层形态及煤质的变化情况;深部采用钻探和物探测井相配合,控制地质构造,煤层形态、厚度、煤质及变化情况,以达到对该区煤矿全面评价的目的。三、钻探基本工程线距的确定及依据根据矿区勘探类型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煤层较稳定的勘查类型,结合矿区施工实际情况工程布置采用500米基本线距对矿区进行勘探工作。对主要可采煤层(m5、

48、m8、m12)用(线距×孔距)500×500米网度估算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1000×1000米网度估算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深部及边缘地带原则上按不大于控制的工程间距的1/4控制推断的资源量(333)。四、工程布置原则1.山地工程由于矿区内煤系地层第四系浮土覆盖较深,无法施工槽探,故本次未进行槽探及坑探施工。2.生产井巷工程矿区范围内有希望煤矿、永利煤矿(原大硐煤矿、向阳煤矿)生产开采,矿区北西侧生产井巷控制程度较高。本次核实工作充分收集了原各矿山的生产地质资料,同时对能进入的井巷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实际测量了煤层厚度及煤岩层产状,

49、并进行了适当的采样。矿井生产范围内原只开采控制了m5、m8煤层,在生产过程中矿方在井下施工了m12煤层探煤巷道。3.钻探工程本次生产勘探工作是在前期两矿资源储量核实及矿井生产井巷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储量核实生产勘探设计的,为充分利用前人资料和结合本矿区的构造形态,以133°0801方向按500m的线距平行布设w1、w2、w3、w4、w6五条勘探线。大致按500×500的网度求(121b)资源量和1000×1000的网度求(122b)资源量,首先在避开煤层风氧化带及采空区情况,同时充分利用生产井巷和原矿井生产井巷已获资料的情况下布设第一排孔,之后再此基础上沿煤层倾向

50、斜长500m确定第二排孔。故分别在w1、w2、w3、w4、w6线上布设了zk101、zk201、zk203、zk301、zk302、zk401、zk403、zk601、zk603共9个钻孔,其中zk201、zk302兼作抽水试验钻孔。钻探工程布置于勘探线上,勘探线上的工程间距以不大于相对应的基本线距为原则。为查明整个含煤岩系的含煤情况,本次施工的9个钻孔原则上全部揭穿整个含煤地层。五、工程间距的合理性所使用的探矿工程达到查明了矿区构造形态,查明了可采煤层层位、层数、厚度和可采范围,确定了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查明了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确定了可采煤层煤类,基本查明了主要可采煤层风氧化带界线;

51、查明了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查明了主要可采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等主要地质目的,故工程间距是合理的。第三节 探矿工程质量评述一、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一)、资料来源本次测量工作由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总队测绘队承担,矿区内测量以矿业权核查所作gps点为起始点。采用成果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二)、测量依据及技术设备参照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采用拓布康gts-332n全站仪,逐级布设各级线网点,并对邻近控制点进行相互检核,内业平差计算,采用微机计算与卡西欧fx4500pa编程计算器、程序计算。(三)、控制测量测绘队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仪器,即中海达公司生产的(gps)卫

52、星定位仪(型号为hd-8200e)四台套,同步观测60分钟为一时段,进行控制测量引入矿区勘探范围内,连接成测量控制网,作为矿区首级控制,测定精度如下:水平位置相对中误差最大为1/37347,高程相对中误差最大为1/59264。矿区内采用拓布康gts-332n全站仪(三棱镜测程3.5km,单棱镜测程2.5km)以极座标法、支导线等形式加密控制以满足工程勘查的要求。并对邻近点进行检测。(四)、剖面、钻孔、水文工程点测量1.勘探线剖面剖控点(剖面端点)采用拓布康gts-332n全站仪以坐标放样测量。放样点,经联测检测其它相邻控制点,最大角度差±15,最小角度差±02,一般测站点都联测其它方向点,以作为检核。经检查,其精度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