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_第1页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_第2页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_第3页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_第4页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姓名:代旭旭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指导教师:陶红2011-05中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强劲。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成为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2010 年,广东省通过制定高职对口自主招生和中高职连读的政策来实现中高职的衔接。这一政策增强了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吸引力,对于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性以及应用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然而,通过笔者的调查发

2、现,目前广东省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在学制衔接方面:“3+证书”模式,有偏离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倾向;“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中高职连读”这两种中高职一体化的创新培养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发展尚未成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招生考试影响中职学校的正常教学,造成学时损耗;“中高职连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浪费了高职教育资源,缩小了高职教育的规模,挤占了中职教育的生源等。其二,在专业衔接方面,还存在着设置重复和衔接错位的现象。其三,在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还存在专业理论课设置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技能训练课倒挂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

3、通过成因分析,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一、在学制衔接方面:以“高职对口自主招生”为主流衔接模式,以“五年一贯制”为辅助衔接模式,采用多样化的学制结构衔接模式,来实现中高职的顺畅衔接。二、在专业设置的衔接方面:针对中职与高职相近专业的口径宽窄不一容易造成衔接脱节的问题,中高职以专业群的形式宽口径衔接,宽窄结合。三、在课程衔接方面:针对不同生源,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分别教学;建立学分制和弹性选课制,实现课程的全面对接;构建“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做好中高职课程的有机整合;通过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来保证衔接之路的通畅无阻。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衔接IABSTRACTI

4、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dvancement speeding up strong momentum. Meanwhile, the cohes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come the important problems to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

5、nt of Chinas education. Guangdong province has formulated the same specialty entrance system and even read in vocational to realize the cohesion. This policy increases the appeal and attractiv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a comple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yste

6、m. But in operational and applications still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 However, through the author's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at present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cohesive still exist in the following problems: firstly, schooling cohesion aspects: "3 + certifica

7、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model, a deviation of education concept tendency; "One-for-one autonomous enrol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ad" the higher vocational even in two of the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training mode is the integration theory development in expl

8、oration stage, is not yet,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one-for-one autonomous enrol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main problems of mode is duty school admissions exams influence the normal teaching, causing hours loss; "Even read" mode in vocational main problems of higher

9、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is wasted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arrowed the scale of the education, diverted to the school student, etc. Secondly, in professional cohesion, still exist set repetition and cohesion dislocation phenomenon. Thir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s are professional

10、 basic course setting repeat, culture disjointed, skills training hangs, etc.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above questions, through the cause analysis, foreign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e, 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vocational cohesive one-for-one auton

11、omous enrolment for mainstream cohesion," mode, in order to "five years Yi Guan Zhi" as the auxiliary cohesion, adopting diversified educational system mode, to realize structure cohesionIImode in vocational smoothly join. Second, the cohesion in professional setting for secondary voc

12、ational schools and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near the diameter size is differ easy professional disconnect problems caused by cohesion, with professional group in the 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broad-minded cohesion, size combination. Third, in courses aspec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udents of dif

13、ferent curriculum plan formulated respectively, teaching; Establish the credit system, realize the course system and elasticity of course thoroughly docking; Constructing "modular" curriculum structure, complete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in vocational course; By establishing a perfect polic

14、y guarantee system, to ensure the cohesive way unimpeded.Keyword: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ectIII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15、说明并表示谢意。本人完全了解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全文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公开保密(_年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 导师签名:_ 签字日期: _ 签字日期:_引言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第一部分总体战略有关职业教育第六章第十四条指出:到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

16、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广东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但是,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其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单纯依靠中级技术型人才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培养出大量的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对于广东省来说,意义重大。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目的在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17、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广东作为全国发展的效仿榜样,其职业教育对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广东为个案进行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探讨将具有示范和标志性的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一理论意义目前有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还不全面,不深入。例如,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方面由于理论的匮乏还没有实现真正的衔接,对衔接内容的体系也尚未做深入的阐述,对其内涵缺乏准确的界定等等。立足省、市等地区的研究不是很多,而有关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尽管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但是尚缺乏完善的体系

18、,衔接过程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构建广东省中职与高职互相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 ,迫切需要一整套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理论来指导,因此,本研究对于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实践意义首先,本研究旨在探求广东省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为广东省中高职的合理衔接提供借鉴。能够尽早结束中职教育的终结性局面,使中职毕业生能够拥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也为高1等职业教育提供了理想的生源渠道,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其次,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以广东为个案,研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满足广东目前对各类技能型人

19、才的需求,对其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其他省市地区也可以有选择地借鉴广东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成功经验,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笔者检索了19792011 年的“CNKI 电子数据库”和“维普电子书库” ,总共检索到有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文章共103 篇,对国内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文章共92 篇,对国外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的文章11 篇,其中核心期刊38 篇。专著方面只检索到一本有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的专著(耿金玲著,资料有限。(一国内研究现状 1.整体性的概括与研究。国内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中职和高职教育

20、有效衔接作整体性认识,包括对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的目的和意义、衔接的原则、衔接的特点、衔接的可能性、必要性、衔接的发展阶段以及目前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战略对策等的探讨。诸如:大众化背景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王育培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与沟通的研究(邵春芳中国成人教育2009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必要性和措施(王读红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2008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与沟通的研究、(徐思成,李德明职教论坛2005等40 余篇。 2.针对衔接某一方面的具体研究。有关对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做具体的思考、探索和创新等方面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

21、多,包括中职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衔接、生源和招生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制度以及教材的衔接、入学考试的衔接、课程的衔接等。如:中_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分析及对策研究(豆运军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李庆原职业时空2006对中_高职教育专业衔、接的对策研究(王武林,单松龄职业教育研究2006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张家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课程观指导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张晓拔,谢革新职业技术教育2005中_高职数学、2课程衔接的研究(斯彩英,潘仲川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探讨(魏敏职教

22、通讯2003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高原,曹晔,马四顺教育与职业2003、“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探索(许英辽宁高职学报2000等20 余篇。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我国目前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来看,中高职衔接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是对口升学模式。中职学校毕业生对口报考高职、高专学校。第二种是“五年一贯制”模式。2.从课程衔接方式来看,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主要采用单元衔接法、分类衔接法和专业归类衔接法。3.从中高职教学衔接的内容方面,大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培养目标的衔接:(2课程结构与体系的衔接;(3技能训练的衔接;(4职业素质的衔接。4.课

23、程设置方面,关于课程设置目标,中职的课程设置目标具体体现两大目标:(1就业,立业和创业目标;(2升学、自学提高的目标。高职在课程设置目标上,一方面是为了学生在毕业后能有一个适合其发展的岗位,并能胜任且能不断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高职培养对象,注重与中职课程设置目标的衔接,体现课程设置目标的准确定位和针对性。(二国外研究现状当前检索到的有关国外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主要体现在世界各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比较研究上。研究多数是就学制衔接、培养目标和业务能力衔接、教学和课程衔接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尽管各国在衔接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也有不少共同之处。各国都非常重视从学制、培养目标和课程上

24、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以便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其宝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如:国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给我们的启示(赵志群职教论坛2009.12国外中高职课程衔接(Lina 现代职教网,海外职教, 2009.12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中_高职衔接模式比较(董绿英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9中澳两国中高职衔接比较研究(刘育锋职业技术教育2002国外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启示(秦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之比较研究(白宗新,汤厚宽江苏高教2001等10 余篇。(三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分散到综3合、由外在形式到内涵的过程,

25、初步的理论基础已经奠定,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但是上述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现有的有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比较零散,不具体。多数研究或是单就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进行阐述,或是学制衔接方面的论述。他们都没有对中高职的整个衔接过程提出全面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2.研究不够具体,深入。大多都是从国家的层面进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而涉及到省市等地区的研究十分稀少,目前尚未检索到有关广东地区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 3.目前对中高职衔接的研究还比较肤浅,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它们多是从表面上泛泛而谈,指导性不强,缺乏具体的实际

26、操作性。本研究旨在解决广东省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还要立足现实,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三、研究思路和方法(一研究思路本文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广东省的中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考察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现状。 1.实践调查设计调查问卷,深入广东省中、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实地考查,就目前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衔接、学制衔接、课程衔接、专业设置以及入学衔接方式展开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汇编整理分析调查问卷得出结论,为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有效衔接研究提供依据。2.理论探讨利用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文献检索等知识,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预测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

27、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重视质化方法的采用,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1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基本理论研究。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概念界定,希望通过此研究,为后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关于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现状调查研究。本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对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现状调查,进一步明确目前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4(3关于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存在问题的分析。本部分内容针对当前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学制结构衔接、专业设置衔接、课程衔接及入学考试衔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4关于改进广东中、

28、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本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改进广东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策略,为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操作思路,以利于指导广东的职业教育实践。(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对国内外有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成果、文字报道、政策法规等进行检索、收集、分析、比较和归纳整理。2.访谈调查法:对广东省部分中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及衔接模式等进行实地调查访谈,找出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经验总结法:对广东省中高职衔接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其成败得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5第一章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第一节中、高等职业教育相关

29、概念的界定一、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关于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世界上很多国家是不一致的。有的称为“职业教育” ,有的称为“职业技术教育” ,有的则称为“技术和职业教育” 1 国际教育词典。指出:“职业教育是指在学校内或学校外提高职业熟练程度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包括学徒培训、校内指导、课程培训、现场培训和全员再培训。当今包括职业定向、特殊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等内容” 。我国教育大辞典对职业教育的解释是: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基本的教育。是对职前、职后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以及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的总称。我国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表述:解放前和解放后很长时间沿用的

30、是“职业教育”这一名称,1982 年 2 月 4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职业教育” 21985 年 5 月27 。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改称“职业技术教育” 。但是在1994 年 6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李鹏总理的报告中又提为“职业教育” 。1996 年 5 月15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统一定名为“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还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说,它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的职业态度,使人们能顺利从事某种职业的教育活动;从狭义上说,它就是指学校职业教育,即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

31、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便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职业教育的实践不断促进职业教育领域的扩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3二、中等职业教育(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 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中等职业教育属于第二级教育中的高级层次(第二级教育包括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即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实施这一教育的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技6工学校。其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主要培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

32、、技术工人和其他从业人员。“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中的“中等”一词的含义一般理解为中等文化基础教育,具体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 4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一词的含义一般理解为注重训。练职业技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5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

33、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6的教育,具体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教育。三、高等职业教育(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它包括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从业后的有关继续教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大体上包括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及专科学校、部分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学历大专

34、,是在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的基础上,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专门教育。世纪90 20 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汹涌澎湃,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地大量兴办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较中等职业教育而言,主要“高”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具有复合性特征,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二是学生对前沿性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较强。尽管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同一类型的教育,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均强调技术性、职业性特点。但是两者层次不同,在培养目标上存在

35、差异。它们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在于职业岗位的学历层次与知识内涵,在职业岗位要求上,高等职7业教育要比中等职业教育更为丰富,高等职业教育的许多职业岗位与高新技术联系较密切,它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理论基础与动手实践能力。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衔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是“连接”“承接”的意思。、“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指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招生制度、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连接、承接关系。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在内容上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学制等教育教学环节的衔接和联系;在形式上大体有“以学校为中心”的衔接和“以课程为中心”的衔接;在路径上不仅有校校对接

36、的“直通车” ,还可以通过社会这个“中转站” ,分段走向继续学习的立交通道。第二节国内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一、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本国的职业教育看成是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它们通过自身的职业教育改革,逐渐建立和完善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各国在探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既体现出各自的特色,也表现出相同或相似之处。(一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原则 1. 核心能力本位原则英国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主要以能力本位为主线,强调职业综合能力的衔接,其重心为专

37、业技术能力的衔接,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国家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知识、技能和核心能力上,对各层次、各专业(包含且不限于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教学拟定了相关的标准,并且在证书等级与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和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化。在这一标准要求下,英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都十分注重以职业能力为基点,以核心技能课为内容进行衔接。瑞士职业完全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交际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这些关键能力是他们升入高级职业院校必须具备的。根据珀金斯法案,美国学生在技术准备方案中应具有在各种不同技术岗位上把所掌握的8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德国“双

38、元制”的职教课程是建立在岗位能力分析上的,非常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在日本,培养学生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化能力成为各类职业高中的重要任务。 2. 专业对口原则高等职业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开展高等教育,这是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德国的专科高中将职业培训的若干专业归为一类,使其人口拓宽与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相对应,这种举措使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是在完成“双元制”职业教育之后走进大学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理论课都是以综合课程方式组合,采取职业基础、核心和专业教育相互渗透贯通的课程结构。英国采用统一系列模块课程分解,使各教学单元层层衔接。法国采用按专业分

39、类分别组织高中会考,使之与不同高校对口衔接,同时通过采取宽口径、拓展性的职业方案来实现专业对接。澳大利亚中学开设高级证书职业课程,其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是4-8 级,而准学历、学历和学位职业课程则要求达到职业能力等级6-8 级。其学历证书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相通,是建立在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对口基础上的。3.“入口”学历达标原则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是两个层次的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或规格上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差异性。但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同教育形式,要实现两者有机结合与衔接,体现出中职是高职的基础、高职是中职升华的目标,则必须以高职“入口”的学历达标作为基本原则开展衔接。国外一些国

40、家在探索使中职毕业生的升学道路上,采取不改变、不冲击中职学生就业为主的教育功能,以中职毕业生的学历达标补习作为实现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主要举措。法国在政策措施上规定高等职业院校不设入学考试,凡持有普通高中、技术高中等毕业会考文凭的学生均享有高等职业院校的入学资格。为了使中职毕业生取得上高职的资格,则采用专门补习的方式,设置了高中毕业会考补习班,让中职毕业生再学习 2 年获得职业高中毕业会考证书,以此获得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格。学历达标补习以文化课为主,兼学职业知识。德国则通过举办“双重学历达标” 补习方式进行。德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必须经过过渡课程的学习。 4. 学业承

41、认原则9学业承认原则是个人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以及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取得的相关水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成果,如学习、培训的课程、取得的学业成绩、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都能够得到国家及社会的承认,并且将这些学业成果视为公民在后续学习过程中的新起点。学业承认原则是落实终身学习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中就有所规定:对持有国家职业资格(1-2 级证书的中职生和在职人员,如注册学习三级及其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时,其以前学过的相关课程、获得的学分及学业证书等为职业教育机构认可,并可不断累计。德国的职业完全中学和专科高中本身就相当于高等专科学校和大学的预备学校。欧盟成员国

42、中的大部分国家,如意大利、葡萄牙、卢森堡、西班牙等国家都承认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格,并以立法等形式进行了相关的保障,同时中职毕业生取得的相关成绩与证书也能够获得高校和社会的认可。俄罗斯于1992 年颁发的联邦教育法中就有提出,要寻求建立符合俄罗斯国家教育发展的相关标准。1994 年,俄罗斯教育部首次针对国内30 种主要职业提出相关认可标准。澳大利亚举办的TAFE 考试中,TAFE 学院对学生在中学阶段所选修的职业教育课程,所取得的学分进行累计,并且学生在中学阶段获得的国家职业资格1-2 级证书与TAFE 证书具有同等效力。美国政府于1994 年通过了2000 年教育目标法

43、案,该法案对职业教育全国性标准进行了规定,随后成立了联邦一级的全国职业技能标准委员会,对相关的技能标准进一步的细化,使之成为国家认可的资格标准。学业承认原则,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学习和职教资源的浪费,也促进了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二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内容1. 对口升学考试的衔接对口升学考试是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的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完成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前期外在手段。国外高校“宽进严出”,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毕业生只要取得高中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就有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资格,都可在高校注册入学。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升学考试形式,不同的国家的态度和采取的做法各不相同。

44、德国专科高中的毕业生,以及完全高中的毕业生,都可以直接升入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为4 年,其中专科高中生源是按专业方向划分的 2 年制高中,具有12 年普通教育基础,而不少人在入学前已接受过“双元制”职业培训。完全高中生源则无相应的专业基础,因此其学生必须用半年左右时间在企业“预实习”。德国还有部分联邦州的职业学院(学制规10定为3 年生源是单一完全高中毕业生,但这些毕业生在入学高职院校前就与合作企业签订培训合同,采用职业培训的“双元制”形式在学院和企业交替完成学业;法国的技术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持有高中会考证书都可以升入职业学院就读,学制 4 年;而短期技术学院只招收技术高中毕业生(持有

45、技术业士文凭,学制 2 年。美国的社区学院一般不需要入学考试,具有普通高中或者职业高中毕业资格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入学,学制一般为 2 年到 4 年。2. 学制的衔接学制的衔接是体现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基础,大多数国家都将高等职业教育规定于第三级教育,是建立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各国根据本国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学制衔接方式。二战后德国的迅速崛起归功于其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德国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分为职业专科学校、职业学校、专科高中、专科学校数种,高等职业教育则分为职业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两种。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必须先经职业补习学校补习一年再进入专科高中学习 2 年,只有取得两者

46、的毕业资格才能升入高等专科学校。日本用的是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英国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的衔接采取资格衔接模式,国家于1992 年通过实施普通职业资格,在推行普通教育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基础上,将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起来。日本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有:综合中学职业科、职业高中(或称专门高中。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有高等专修学校、专科学校、短期大学。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招生主要通过推荐与选拔优秀职业高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入取。高等专修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类似于国内的五年制专科,培养各行各业的中级技术人员。日本专科学校和短期大学也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学制有不足一年的,也有二年至三年

47、的,长短不一。美国主要是由职业中学、综合中学职业科、私立职业中学来承担中等职教,高等职业教育由社区学院、技术学院承担,在学制衔接上采取了学制迭加模式,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共可接受完12 年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办学上,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学制衔接也被称为“技术准备”,即将高中职业课程(2 年教育改为高中后技术教育的准备课程加上2 年社区学院教育,其基本学制是“2+2”学制。中、高等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可以在同一学校或学院内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社区学院学习一般不需要入学考试。社区学院内既有高等职业教育,也有中等职业教育。3. 课程的衔接11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与关键。知识和技

48、能的掌握是一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虽然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不同的课程标准,但是二者之间也存有着相关的联系。“双元制”课程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它将模块式课程的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特点融合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德国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都分为基础、专业、专长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呈阶梯式上升。专业课程由专业理论、专业制图、专业计算构成。课程的特点是以宽厚的基础、宽广的知识技能面向一个职业群,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采取教学单元分层的办法,实现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法国对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统一的标准,高职教育就基于中等职业课程标准上,按专业对口设

49、计课程。日本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按五年统一设置,或者在中职教育基础上采取五年一贯制,培养中级技术人才。课程内容分一般公共课和专业课,一般公共课与普通高中课程相似,但与专业相关的公共课比普通高中内容更深、更多;专业课则注重实验与实习,重应用,课时量大。美国,将高中段传统职教课程改造成技术准备课程,将高中和高中后职业教育衔接起来,把课程结构分为基础课程群,通过改革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引入综合课程,实施技术准备教育,高中段主要是职业基础教育,具体岗位的实用技术培训移至中等后教育阶段。4. 培养目标的衔接国际上较为公认的“职业带”理论把社会人才结构简化为:“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三个层次。在本质上,中等

50、与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对人在职业(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培养,他们都是依据行业中各职业岗位的不同规定和要求来确定的培养目标。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规格和目标上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如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层次性等;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如对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不同。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目标是为不同行业培养一线技术工人和部分技术员,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和部分工程师。因此,国外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衔接首先是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的衔接。如德国,中高等职业教育都特别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尤其重视职业关键能力的训练,其培养目标是基于社

51、会企业要求来培养技术人才,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德国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双元制”培养方式属于职业准备教育;专科高中与高等专科学校直接衔接,为了便于学生将来升入高等专科学校,在培养要求12上是普通理论教育与专业理论教育并重,课程学习中在一定程度上为将来的升学做准备,使学生在毕业时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职业技能,达到高等专科学校入学要求。英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衔接主要体现在职业资格能力方面。其高等职业院校衡量毕业生或招收学生的标准是教育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中等职业学校或者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只有获得相关教育证书或资格证书才可以申请入学。日本的职业高中及综合高中职

52、业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基础能力的中级人才。专修学校和短期大学以培养第三产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在五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下,按照统一目标培养高一层次的社会技术人才。总之,世界各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衔接上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表现,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上均具有双重性,即不仅作为职业技术人才的出口,提供职业准备教育,而且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提供职业基础教育,向高校输送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与中等职业教育紧密相连,重视中职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要求,进一步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三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相

53、衔接的形式 1. 单元衔接法单元衔接法主要体现在英国,英国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教学和课程衔接,是以职业能力为基点,以核心技能课程为内容进行衔接。其具体操作是:把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统一制订成数以千计的教学单元,并按程度分成 5 个层次,中等职业的教学单元占第1-3 层次,高等职业教学单元占第3-5 层次。其中第一层次的单元与初中课程衔接,相邻层次的单元之间也可以衔接。可以依据所学单元总数的最低值颁发毕业证。由于教育单元之间逻辑顺序清晰、相互衔接紧凑、不断档、不重复,因而教学的适应性强。当然英国职业教育中的这种衔接也存在编制教学单元的工作量巨大的问题。 2. 分类衔接法分类衔接主

54、要体现在法国,主要由职教机构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行专门补习,使之达到升高职的学历标准,并用课程分类法来实现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真正有机地相互衔接。法国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分类衔接的具体操作是:将中等职业按行业、职业分为17 类,每一类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高职各专业分别对应其中某一类,以该类的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高职课程,从而实现中等13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上的衔接。这种形式使高职有较高的专业起点,有利于提高高职的质量,但也存在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重复现象。实现单元衔接法和分类衔接法的欧洲国家在中等职业阶段实行统一标准的国家考试,不再设有进入高职的入学考试。 3. 一体化直接衔接法一体化直接

55、衔接法是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程与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点。其中以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美国采用以应用为导向的综合课程的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方式,实行的是将中等教育与高中后技术准备教育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教育体制,并统一制定出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教学大纲。具体的操作是: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高中综合体系,将学科知识与职业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该课程体系是实现与高中后技术教育衔接的基础,变高中职业课程为高中后技术教育的准备课程,采用“2+2”职教衔接方式。为使技术准备课程与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的实用技术课程建立内在联系,高中职业科教师与社区学院教师共同研究

56、开发课程,并不断修改衔接方案,社区学院也开设一定数量的技术准备课程供高中学生选学。大纲与课程衔接的形式,既可减少重复学习,节省学时,有利于强化实践训练,又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搭上了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直通车”。 4. 学校衔接法学校衔接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办学机构的衔接,既指同一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连接,也指一所学校套办两个阶段的教育。如英国和美国的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除了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中进行外,两个层次的教育也可以在同一所学校或学院内完成。法国的职业高中,既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也设立短期高等职业教育,招收职业高中会考毕业生,开展高级技术员证书课程,进行高级技术员培训,毕业证书等同于其他

57、两年制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文凭。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主要是以全国84 所TAFE 学院为主构成的,主要实施职前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高中阶段部分职业课程和高中后的职业教育培训主要由该体系承担。其职业学校之间衔接更规范、更灵活。日本的高等专科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采用五年一贯制的教育培训形式。总之,世界各国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衔接正是由于采取相同或相近专业学生对口招生,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联合办学或由高等职业院校举办高等职业预科班等多种学校衔14接形式,从而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世界各国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比例越来越高。如比利时、丹麦、希腊、爱尔兰和英国的比例高达60%。中

58、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极大地促进了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二、国内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得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成为了重点研究问题之一。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一国内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模式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其衔接问题也不容忽视。全国各省经过积极努力探索,推出了各种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五年一贯制” “或3+2”模式。“五年一贯制” “或3+2”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直接与高等职业教育对接的一种模式。“五年一贯制” “或3+2”模式是指前 3 年基本按普通高中的育人模式来培养

59、人才, 2 年按 2 年制普通专科后(或高职育人培养模式来培养人才。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直接贯通,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及品质的培养进行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使得教育资源的效益得到显著的提高。 2.“2+1”模式。“2+1”模式为灵活式分段教学模式。前2 年开设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后一年遵照学生意愿实行分流:一部分集中进行升学前预备教育,即继续留在学校参加为期一年的专业课和文化课集中学习,然后参加当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或参加对口招生的高职考试或成人高校招生考试;而另一部分则集中进行就业预备教育,如参加技术等级考试培训以及与就业相关的一系列培训,取得技术等级证书及其它相关证书后方可直接面向社会自主择业、就业。 3. 综合高中模式。综合高中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升学为主、就业为辅的教学模式,培养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达到一定的专业技能标准的综合性人才。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