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_第1页
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_第2页
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_第3页
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4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4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抗炎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咽鼓管导管吹张术,治疗组给予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好转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操做简便,疗效显著。 【关键词】内窥镜;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置

2、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表现为中耳乳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其分泌物粘稠,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可以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1。治疗上多以手术显微镜下行鼓膜切开并放置中耳通气管,但仍有创伤大的缺点。随着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在耳内窥镜下行鼓膜切开中耳腔置管可在直视下进行,创伤小,疗效好。对我院4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给予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疗效满意,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耳鼻喉科收治的4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治疗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1564,平均39.34±12.

3、35月;病程625月,平均16.13±3.25月。以同期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366,平均37.89±13.28月;病程727月,平均18.62±5.32月。所有患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阻塞感和耳鸣等;检查有鼓膜内陷、光锥消失、鼓膜活动减弱或消失等;中耳有明显的积液平,电测听示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气骨导差<30dBHL,鼓室导抗图为“B”型曲线,鼓室负压;常规药物及物理治疗后,症状没有好转2。2组在男女比例、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对照组:给予

4、咽鼓管导管吹张术;口服头孢氨苄胶囊。(2)治疗组:给予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具体如下,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外耳道,经外耳道插入零度耳内镜,在显示屏直视下行操作。首先仔细观察鼓膜及中耳积液情况,鼓膜用麻醉剂棉片行表面麻醉,于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鼓膜穿刺,从中耳腔内抽吸出分泌物后,注入地塞米松针5mg和-糜蛋白酶针4000U混合液冲洗,促进残留的分泌物降低黏度,同时减轻局部的水肿,促进积液的排出和吸收,畅通咽鼓管口。其次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作以平行于外耳道壁的弧形切口,长约12mm,且勿损伤鼓室黏膜,以免黏膜渗血,镜下充分吸除鼓室内积液。对胆脂瘤型,清理胆脂瘤基质。最后用中耳置管专用

5、器械将硅胶管准确放入切口内,术毕用消毒棉球封堵住外耳道口。术后静滴抗生素,口服强的松,1%呋麻液滴鼻1周,术后14周内每周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如果鼓室内仍有积液可经管口吸出和注入药物冲洗,如果36月以上无积液,听力恢复良好,给予取管。 1.3统计方法:实验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标准,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组治疗后病情恢复情况见下附表,可见2组好转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2组治疗后病情

6、恢复情况的比较 3讨论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咽鼓管的功能是平衡鼓室内外气压,维持鼓膜的正常传音功能,表面纤毛上皮上的纤毛向鼻咽部运动,其粘膜表面有一层粘液毯,有利于鼓室内的分泌物向鼻咽部引流。引起病变的因素多考虑为咽鼓管功能障碍,病原菌感染,免疫变态反应等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的机械性阻塞。如果咽鼓管因各种病因出现功能失调将会引起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气体会逐渐被黏膜吸收,鼓室负压,鼓室乳突粘膜充血水肿,浆液渗出,形成中耳积液。中耳长期的积液,可刺激中耳腔粘膜,导致中耳功能障碍,导致许多后遗症3。 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7、,除了常规抗炎治疗外,可用咽鼓管导管吹张法,利于分泌物排出,但多次插管吹张过程繁锁,多次插管对咽鼓管咽口粘膜也有损伤,出现炎症水肿,加重阻塞4,因此一般多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主要有鼓膜穿刺、鼓膜切开术和鼓膜切开置管术3种。鼓膜穿刺和鼓膜切开不能使鼓室内液体完全引流,不能保持鼓室内外气压一致,鼓膜切开置管术则即能使鼓室内液体持续的引流,还能保持鼓室内外气压的一致、咽鼓管通畅、恢复黏膜表面纤毛的运动功能,同时还可以通过耳道反复冲洗给药,使鼓室内液体稀释,促进液体的流出,促进鼓室黏膜炎症的消散。因此鼓膜切开置管术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手术方式。鼓膜的切开置管通常是在额镜或头灯的照视下进行,视野较狭小,光线

8、弱,暴露差,易造成切口大小深浅不适,损伤中耳结构;显微镜虽然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高质量的放大图像,但只能观察到物镜轴线上正前方的解剖结构,鼓膜的切开置管,需借助耳镜及牵拉耳廓,变动头位,暴露效果不理想。内窥镜技术的应用,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简单、创伤小、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快的特点5。 本次研究中,对治疗组患者给予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总结,耳内窥镜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具有以下优点:能在直视下准确选择鼓膜切口位置,有效控制切口大小及深度,避免了切口过大、术后脱管、置管过深使管滑落埋入

9、鼓室内。能清晰地了解鼓室积液性质,可反复用药冲洗鼓室并引流,防止术后堵管或引流不畅。可全面直视中耳结构,防止损伤6。 综上,耳内窥镜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具有术野清晰、易于精确操作、创伤小等优点,有效避免了置管对外耳道、鼓膜及鼓岬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7 2樊忠,王天铎实用耳鼻喉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6-97 3姜泗长,顾瑞,王正敏耳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66 4李霞,刘志莹,莫玲燕,等咽鼓管扩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2例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11(4):170 5BassimMK,DrakeAF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