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依功治疗心病七法_第1页
沈依功治疗心病七法_第2页
沈依功治疗心病七法_第3页
沈依功治疗心病七法_第4页
沈依功治疗心病七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沈依功治疗心病七法【关键词】 中医学;心病;沈依功中医心病学1是专门研究心系病症的一门临床学科。这里的心是指中医概念的心。从中医角度来讲,心病有三个内涵:一是与“心主血脉”功能相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二是与“心主神明”功能有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某些高级神经系统病变;三是心与其它脏腑相关的疾病,“心者,君主之官”,它的功能失调会诱发其它脏腑疾病。“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泌清别浊”,故又包括某些口腔病,泌尿系统病变。沈依功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河北北方学院兼职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病临床工作38载,积累了丰

2、富的治疗经验,辨证用药灵活,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心病经验介绍如下:1 温阳法1.1 名义 温即有温通、温补、温散之意。温法是用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药物治疗心病的方法。具体有温通心阳、温补肾阳、温散寒邪等法。1.2 机制 素问·调经论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心主血脉,寒易凝血脉,致使胸阳痹阻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心病症候。灵枢·厥病篇中亦提到真心痛“心痛剧烈,手足青冷”的危候。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中,把胸痹病因病机归为“阳微阴弦”,由此可见寒邪在心病发病机制中是较重要

3、因素。另外,思虑伤神、劳心过度、终日少动亦可使胸阳不展,阴寒之邪乘虚而入。1.3 温阳法方药举例1.3.1 温通心阳法2 适用于素体阳虚,或久病体虚,损伤心阳,寒从中生,阴寒凝滞,胸阳阻遏,复感寒邪,出现绞痛,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四肢不温,面色晄白,自汗喜温,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紧。方用炙甘草汤与瓜蒌薤白白酒汤化裁,瓜蒌、薤白、云苓、炙甘草、党参、白术、生黄芪、白酒、桂枝、川芎、丹参、王不留行、麦冬、枳壳、肉桂。1.3.2 温补肾阳法 适用于年老体虚,肾阳不足者,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元气发源于肾,借三焦之道通达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肾阳不足,必损伤心阳,证见腰脊酸软,

4、心悸胸闷,面色淡白,头晕耳鸣,形寒尿频,下肢水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景岳全书云:“迟而无力为阳虚”。方用温肾通痹汤,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牛膝、狗脊、木瓜、川楝子、元胡、苏梗、川芎、丹参、黄精、党参。此法所用补肾之品杜仲、续断甘温,牛膝苦酸平,狗脊苦温,并未使用温热之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等,因辨证中结合气候、饮食习惯及现代人的体质发现,大寒之患较少,故不选用极致之药。2 行气法2.1 名义 寓有理气、行气、降气之意。是用行气解郁、理气宽胸、降气散结、理气和血等方药治疗心病的方法。2.2 机制 明代薛氏医案云:“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由于忧思恼怒,可致心肝之气郁滞,脉络郁

5、阻,气血瘀滞,胸阳不展,或闷或痛。灵枢·口问篇谓:“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情志内伤已成为当今社会冠心病首当其冲的致病因素,因情志长期抑郁或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而致气机失调,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恶抑郁,所以情志内伤首先犯肝,引起肝气郁结,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则阻血畅行,日久累及血与津液的输布障碍,形成瘀血及痰浊病理产物,凝滞血脉。且肝心为母子相生关系,心病往往有肝病引起3。从肝论治冠心病心绞痛亦取得较好疗效4。此法在心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于胸痹、不寐、心悸,眩晕、血尿、抑郁、焦虑等疾病。2.3 行气法方药举例2.3.1 疏肝理气法5 适用于平素性格内向,情绪抑

6、郁者,症见胸中闷痛,心悸失眠,胸胁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欢,气息短促,症状多由情绪诱发,舌质红或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赤芍、郁金、枳壳、香附、苏梗、丹参、川芎、桂枝、蒲黄、五灵脂、夏枯草。达到疏肝理气,宁心止痛之效。2.3.2 疏肝活血法5 适用于因气滞血瘀而出现的胸痹、心悸、眩晕、不寐、抑郁、焦虑等病。症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兼见胸闷心悸,时作时止,气短叹息;眩晕时作,头痛如刺,心悸失眠,口唇紫暗,肌肤甲错;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心烦易怒;尿中见血,渴不欲饮,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或细涩。症状多由情绪诱发,另一特点,症状入夜加重。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7、桃仁、红花、赤芍、枳壳、丹参、王不留行、柴胡、郁金、川芎、怀牛膝、土鳖虫、川楝子、元胡、竹茹、天麻、白蒺藜。 3 化痰法3.1 名义 是以温化寒痰、健脾化痰、清化痰热等方药治疗心病的方法。3.2 机制 痰是病理变化的产物,因寒湿浸渍,饮食不节,劳欲所伤,或素体阳虚,肥胖湿盛,或年老多病等,以致肺脾肾气化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利,而生痰饮。痰为阴邪,重浊粘滞,阻于心脉,胸阳失展,气机不畅,故胸闷痛如窒,心悸不寐,痰浊蒙心,影响心主神志,出现不寐,痴癫6,痰浊中阻,又见头晕,眩晕,痰浊郁久化热,痰热互结,亦可见于胸痹、心悸、不寐、抑郁、焦虑等心病。3.3 化痰法方药举例3.3.1 温化寒痰法 适用于

8、痰浊内阻而出现的胸痹心痛、不寐、心悸等病。证见胸闷痛如窒,痛引肩背,疲乏气短,肢体沉重,或胸部痞闷,咳嗽痰多,心悸眩晕,癫狂,苔白滑或厚,脉滑或弦。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桂枝、苍术、白术、茯苓、陈皮、土鳖虫、丹参、莱菔子。3.3.2 健脾化痰 适用于脾虚失健,运化失常而致痰浊中阻,脾为生痰之源,故求痰之因责之脾胃,脾与心为母子关系,脾与心又有经络相联,在临床治疗中可作为温化寒痰及清化痰热治疗的基础,方用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白术、山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失眠加炒枣仁、远志、夜交藤;头晕加天麻、白蒺藜、白芷

9、。3.3.3 清化痰热 适用于痰热内扰而致的不寐、心悸、胸痹、中风、口疮、泌尿系感染,痰浊之邪在体内郁结日久必然化热,痰热互结,证见心痛窒闷有压迫感,心痛如灼,遇热加重,气短喘促,心烦不寐,口疮口干,痰多黄稠,脘痞纳呆,形体肥胖,肢体沉重,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或燥,脉弦滑或滑大。痰热阻络,又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诸症。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芩、桔梗、贝母、黄连、竹茹、胆星、瓜蒌、石菖蒲、枳壳、郁金、丹参、川芎、赤芍、桑枝、鸡血藤、木瓜、王不留行、土鳖虫。4 滋阴法4.1 名义 滋阴寓有养阴、补阴、寓阴之意。是以滋养心阴、补益肝阴、寓养肾阴等方药治疗心病的方法。4

10、.2 机制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明,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证治准绳·惊悸恐:“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失守,失守则舍空,舍空而痰客之,此惊悸之所由发也。”景岳全书“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年老体衰,先天不足,房劳过度,或失血之后,均可伤及心、肝、肾阴,致心脉失去濡养,凡此又可在本虚的基础上形成标实,导致痰阻、血瘀、气滞、寒凝,使胸阳痹阻,气机不畅,心脉挛急或闭塞可发为心痛。心失所养致心神不安,心血不静,而成不寐。肾水亏虚,水不济火,心火偏亢,心神不守,故心悸失眠。不能滋养清窍,又见耳鸣头晕眩晕之症。滋阴之法应

11、用范围较广,涉及心、肝、肾,必须详细辨证,多方参考。4.3 滋阴法方药举例4.3.1 滋养心阴法7 适用于心阴虚、心血虚的心病,证见胸痛隐隐,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神疲乏力,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口唇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方用归脾汤加减,当归、生地、龙眼肉、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血虚甚者加熟地、白芍、阿胶,阴虚甚,心烦口干,舌质红少苔者,加玉竹、麦冬、沙参、石斛、五味子。4.3.2 补益肝阴法7 适用于肝阴虚,肝血虚的心病。证见心悸失眠,眩晕耳鸣,胸闷刺痛,胁肋窜痛,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视物昏花,两眼干涩,咽干口燥,筋脉拘急,肢体麻木,急躁易怒,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

12、脉细数。方用一贯煎与二至丸加减,沙参、枸杞、川楝子、当归、生地、麦冬、女贞子、旱莲草、夏枯草、柏子仁、玄参、白芍、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4.3.3 寓养肾阴法7 适用于年老体衰,肾精日亏及素体阴虚者,证见心闷痛或灼痛,心悸心烦,不寐盗汗,腰膝酸软,颧红潮热,耳鸣头晕,面部烘热,又可见因虚火内动,灼烧脉络而出现小便短赤带血,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方用知柏地黄汤与左归饮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芋、泽泻、丹皮、赤芍、枸杞、茯苓、生龙骨、生牡蛎、浮小麦。尿血时可加白茅根、仙鹤草、大小蓟、三七粉等凉血止血或活血止血之药。5 泻热法5.1 名义 寓有清热、泄热、泻火、清化之意。泻热法即是用清心泻

13、肝、清热利湿、清热化痰、清热开窍等方药治疗心病的方法。5.2 机制 医学心悟“有风寒邪热传心,或暑热乘心,以致燥扰不安者,清之而神自定”,临证指南医案“酒热戕胃之类,皆能助火动血”,五志皆可化火,所以饮食、七情、外邪均可化热化火,心火上炎发为口疮;肝郁化火则见胸闷胸痛,两胁胀痛,心烦急躁,头晕目干,便秘;火热扰神即见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热与湿、痰互结经络阻滞,心脉失畅,则见胸痹烦闷,大便秘结,周身困重,舌红苔黄腻。兼可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医学衷中参西录“心脏属火,痰饮属水,火为水迫,故作惊悸也,以清痰之药与养心之药并用,方用二陈汤加当归、菖蒲、远志,煎汤送服朱砂细末三分,有热者加玄参数钱,

14、自能安枕稳睡而无惊悸也。”可见因各种原因致热邪生成,又因热邪与它邪相结(如痰饮、瘀血、湿热等)而见胸痹心悸、不寐、中风、尿血、等心系疾病。治疗中除清泻热邪外,要兼顾化痰、凉血、利湿,使邪去正安。5.3 泻热法方药举例5.3.1 清心泻肝法 适用于心肝火旺而出现的心悸、不寐、眩晕等心病。证见心悸不寐,心烦急躁,胸闷胁痛,口渴喜饮,口苦目赤,眩晕耳鸣,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头痛欲裂,用经验方竹叶芩柏汤,竹叶、黄芩、黄柏、夏枯草、莲心、柴胡、郁金、生地,再根据症情加用栀子、麦冬、炒枣仁、龙胆草、白蒺藜、天麻、生石决明、枳壳。5.3.2 清热利湿法8 适用于湿热阻滞或下注而见胸痹、口疮、心悸、不寐、中风

15、、热淋等心病。方用四妙丸或猪苓汤加减,黄连、苍术、黄柏、怀牛膝、生苡米、猪苓、茯苓、法半夏、银花、生地、陈皮、泽泻。酌情加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开窍醒神之品,如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炒枣仁、菖蒲、郁金。其他如清热化痰、清虚热、清热开窍等法不一一详举,可结合化痰法、滋阴法运用于临床。6 和营法6.1 名义 有调和营卫,固表补虚,固表补气之义。和营法即是用调和营卫的药物治疗心病的方法。6.2 机制 素问·宣明五气篇载:“心为汗”,素问·阴阳别论篇载“阳加于阴,谓之汗”。难经·十四难云:“损其心者,调其荣卫”,心与营卫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如灵枢·邪客“营气者,泌

16、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阐述了水谷精微化生营血成为血液的过程。这一化血之功由心所主,营卫的充养之功及它们的运行表现为一定节律的心脉搏动,由此可知,营卫充养血脉与心阴心阳直接相联系,“损其心者,调其荣卫”的生理基础即源于此。营卫失常,则宗气不利,不能助心阳鼓动气血,致血行不利,脉络受阻而出现心脉瘀阻9;营卫不和,卫强营弱,卫外失司,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出,汗为心液,耗散营卫,致心阳受损而见心动悸,脉结代等症发生10。调和营卫,固表补气之法在心病的治疗中有独特意义,故单列一法。6.3 和营法方药举例调和营卫法 适用于营卫不和而出现的心悸、不寐、胸痹等心病。证见失眠多梦,胸闷胸痛,气短心悸,动辄汗

17、出,恶风头痛,周身酸楚,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或弱。方用桂枝汤、玉屏风散、生脉饮三方加减化裁,桂枝、白芍、黄芪、白术、防风、党参、五味子,酌情加用敛汗之药如龙骨、牡蛎、浮小麦等,活血化瘀之药丹参、王不留行、川芎、赤芍。7 活血法7.1 名义 寓有活血,理血,化瘀,行血,凉血,和血之义。活血法是运用温经行血,理气化瘀,养血活血等方药治疗心病的方法。7.2 机制 凡离经之血未出体外,停滞于内,或脉中之血为邪气或痰火湿热所阻,均能成瘀。内经云:“寒血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涩不通。”寒凝经脉,推动无力,络脉不通,瘀血内阻,可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加重,胸闷重浊,遇寒加重,形寒肢冷。王清任说:“血受热则煎

18、熬成块。”热邪又易煎炼津液及营血,亦可成瘀,血虚易伤及气,血为气母,气为血帅,气血运行不畅,久病成瘀阻络。痰浊湿热亦可阻滞脉道,迫血妄行,热客下焦,可见尿频、尿血、尿热、尿痛。7.3 活血法方药举例7.3.1 温经活血法11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经活血法在温法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药物共同治疗心病。适用于心阳不振,络脉阻滞之胸痹、心悸、不寐、怔忡、证见胸闷疼痛,痛处固定,夜间加重,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舌质淡暗或瘀斑,苔薄白,方用经验方开痹通脉汤12加减,药用党参、黄芪、当归、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生地、枳壳、怀牛膝、桂枝。7.3.2 化痰和血法11 唐容川血证论有云:“

19、血积既久,也能化为痰水”。关幼波老中医亦指出“痰与血同属于阴,易于交结凝固,气血流畅则津液并行,无痰以生,气滞则血瘀痰结”,可见痰瘀互为因果。证见胸闷痛如窒,或胸部刺痛,周身重着,午后身热,心悸不寐,食纳欠佳,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腻。方用经验方化痰通脉汤加减,药用丹参、郁金、川芎、土鳖虫、川楝子、元胡、赤芍、生苡米、半夏、黄柏、莱菔子、茯苓、竹茹、枳壳、大黄、龙胆草、陈皮、车前草、泽泻。瘀血既是本病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故在治疗中要善于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使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上述七法,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照辩证论治的原则灵活应用,不可拘泥。临床证候的发生、形成、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且证候具有复杂性,故在治疗中还常需把两个或两个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